1、宋人咏荷情感之比较荷,茁于夏季,素喜清流,意蕴雅幽,花色多呈纯白或粉红,花瓣宜单宜重。多为高洁、坚贞、淡泊、隐逸、闲适等美好情操之象征,有时也借用以抒发离愁悲苦怨恨之意。历来为中国的文人墨客所偏爱,如诗经里以荷花喻面容姣好之女子, 楚辞中荷花作为香草象征芳洁之志,宋之前纵多诗人曾借荷花谱写或甜蜜或凄美的恋曲.待荷到了宋,当然也荡漾在词里诗间,有托荷言志,有借荷抒情。有离愁别恨,有聚喜圆欢;有壮志难酬,有国仇家恨;有隐逸自适,有避世逃离;有烟笼云绕,有剑影刀光。本文旨在以作者借荷传达的不同情感来比较分析宋人的不同咏荷诗词。一、借荷花赞美女子及恋情美好之形象。如陆游的采莲曲 :采莲吴妹巧笑倩,小舟
2、点破烟波面。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人见。 女伴相邀拾翠羽,归棹如飞那可许。倾鬓障袖不应人,遥指石帆山下雨。诗人技巧高妙,既写人,也写荷。 “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人见” ,可谓荷中有人,人中有荷,人与荷的形象交相辉映,合二为一,难以分离。既写出了荷的青翠,也写出了人的娇羞灵动。杜衍的雨中荷花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诗人喻荷为人,借女子翠绿的衣裳,淡香的胭脂来烘托荷叶的翠碧,荷花的清香,生动的描写出“一一风荷举”时荷的灵动与生气。也映射出一雅致、活波的少女形象。张耒的鸡叫子荷花 :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3、平静的池中,荷叶如碧玉般晶莹,风过时,荷叶飘摇着如碧绿的云朵游曳荡漾,荷花如水宫中的仙子,争奇斗艳的秀着她们的红妆,像踩在一块明亮的镜子上一样轻巧的踏着凌波微步。这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诗人营造了一个静谧安宁的空间,尽管“拥扇” 、 “摇柄” 、 “斗红妆” 、 “踏明镜”等一系列轻快的动作有违幽静之说,但从整体的氛围来看,它却动中有静,闹中显静,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女子“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性情。二、借荷花传达遁世隐逸自适等芳洁之志向如杨万里 玉井亭观荷 :蕖僊初出波,照月稚犹怯。密排碧罗盖,低护红玉颊。馆之水精宫,环以琉璃堞。珠明浮盘戏,酒漾流杯晔。青笔尖欲试,绿牋皱还摺。老龟大於钱,辛勤上团
4、叶。忽闻人履声,入水一何栖。诗人以荷起笔,描绘了荷娇羞的神态,再刻画了水珠在荷叶里嬉戏的情景,然后眼波转动,定格在荷旁的龟身上,龟本欲爬上荷身,却忽然闻见人的脚步声,于是连忙没入水中隐藏。这首诗以含蓄的手法侧面刻画了诗人的优闲隐逸的生活,看似写荷的形态、龟的动作,然而在被这细小日常的风景覆盖的表象下隐藏着诗人自在、闲适的心灵。龟闻人履声便入水栖身,这个动作也影射出诗人自己厌惓世事人情逃离避世之举。苏澈盆池白莲 :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道人无室家,心迹两萧然。我住西湖滨,蒲莲若云屯。幽居常闭户,时听游人言。色香世所共,眼鼻我亦存。邻父闵我独,遗我数寸根。潩水不入园,庭有三尺盆。儿童汲甘井,日晏
5、泥水温。反秋尚百日,花叶随风翻。举目得秀色,引息收清芬。此心湛不起,六尘空过门。谁家白莲花,不受风霜残。诗人开篇便以“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直接赞美荷的高洁,然后再描述自己的隐居地的环境:住在西湖之滨,荷如云朵囤积般繁多,荷的颜色与香气世人所共见。在秋天已过了百日之久后,荷的叶子仍然迎风起舞,秀色袭人,搅得人心荡漾,让摒弃红尘潜身修行的绩果成空。结尾处,诗人自问:这是谁家的白莲花呀?竟然不受风霜的摧残。用诘问的语调以自家白莲花的顽强勇敢映射出自己的不怕打压欺凌的坚强。表达了诗人守护灵魂净土的芳洁,与黑暗势力斗争抵抗的坚决。周敦颐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6、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将莲花定为花之君子,将自己比作莲花,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诗人也有些自知之明,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后继无人。愿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
7、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粹洁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三、借荷花表达仕途失意、丧国失家之落寞康与之洞仙歌令 :若耶溪路。别岸花无数。欲敛娇红向人语。与绿荷、相倚恨,回首西风,波淼淼、三十六陂烟雨。新妆明照水,汀渚生香,不嫁东风被谁误。 遣踟蹰、骚客意,千里绵绵,仙浪远、何处凌波微步。想南浦、潮生画桡归,正月晓风清,断肠凝伫。词人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以荷花耽误了在春天开放与百花竞艳,暗指自己失去了在仕途上一展宏图的机会, “遣踟蹰、骚客意,千里绵绵”刻画出了词人落寞消沉不被重用的伤怨之情。周密的水龙吟白莲 :素鸾飞下青冥,舞衣半惹凉云碎。蓝田种玉,绿房迎晓,一奁秋意
8、。擎露盘深,忆君清夜,暗倾铅水。想鸳鸯正结、梨云好梦,西风冷、还惊起。 应是飞琼仙会。倚凉飙、碧簪斜坠。轻妆斗白,明珰照影,红衣羞避。霁月三更,粉云千点,静香十里。听湘弦奏彻,冰绡偷剪,聚相思泪。词人起笔描摹白莲在风中摇曳之姿,极尽物态,给人以清雅、灵动的美感。 “想鸳鸯正结、梨云好梦,西风冷、还惊起。 ”兼感身世之句。借梨云好梦,反衬境况之凄凉;惊起鸳鸯,隐指世事之变,孤索落寞之情更著。末尾“聚相思泪” , “相思”揭出本篇主旨,该词所作之背景为词人感于杨琏真伽发掘会稽宋帝后陵事,词中借赋白莲以托喻后妃,深沉婉折地倾诉了故国之思,遗黎之恸。五、借荷花抒发孤芳自赏、人生迟暮之感伤贺铸芳心苦 :
9、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荷花在回塘、别浦,就暗示了她处于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也不容易为人爱慕的环境之中。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 。以荷花之不见采由于莲舟之不来,莲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来比喻自己之不见用由于被人汲引之难,被人汲引之难由于仕途之有碍。 第四句再作一个比譬,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
10、衣脱尽” ,是指花瓣飘零; “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而自己也如荷花般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落日的余辉,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天空的流云,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这两句不仅本身写得生动,而且还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间,自开自落,为时已久,屡经朝暮,饱历阴晴,而始终无人知道,无人采摘,用以比喻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遭遇过多少世事沧桑、人情冷暖。这样写景,就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性格。这首词,荷与人,人与荷,一而二,二而一。那个幽静的环境,生长着那朵残荷,也生长着词人贺铸;苦涩的不仅仅是莲子的芳心,还有词人的心灵。黄载隔浦莲荷花 :瑶
11、妃香袜透冷,伫立青铜镜。玉骨清无汗。亭亭碧波千顷。云水摇扇影。炎天永。一国清凉境。 晚妆靓。微酣不语,风流幽恨谁省?沙鸥少事,看到睡鸳双醒。兰棹歌遥隔浦应。催暝。藕丝萦断归艇。这首词借荷言情,词人在赞美荷花冰清玉洁,香透四周的同时,把自己不为人知,不为人解而生的愁闷寓于其中。白天,一浦荷花自是“一国清凉境” ,固然为人青睐;到了傍晚,荷花仍是千娇自媚,别有一番风姿,但此时已是人去浦空、舟远歌遥,谁还顾怜呢?如此道来,词人内心深处先还为人赏识,后却因故受到排斥而顿生的晚景苍凉,暮年凄怆之感,便从中流淌而出。六、借荷花抒发人生离愁、羁旅之悲凉如晏殊的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
12、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词人先写荷叶初展,荷花欲凋之际的形态,再进一步描写荷青面红妆之美,后写美景不常在,世人多聚散,荷花荷叶可随时相见,而人却聚少离多,烘托出词人离愁别恨之伤感。卢祖皋的渡江云 赋荷花锦云香满镜。岸巾横笛,浮醉一舟轻。别愁萦短鬓,晚凉池阁,此地忽逢迎。柄圆攲绿,倚风流、还恁娉婷。凭画栏,嫣然输笑,无语寄心情。 盈盈。露华匀玉,日影酣红,记晚妆慵整。还暗惊,人间离合,羞对池萍。三年一觉西湖梦,又等闲,金井秋声。销魂久,夜深月冷风清。 作者起笔构造了一幅荷花拥簇、馨香馥郁的画面,只是如此美景,词人却无绪游赏,虽然驾一叶轻舟,微醉浮荡于波面,心里却被别愁萦绕。 “还暗惊,人间离合,羞对池萍”刻画了作者细腻悲凉的心境,心中明白人间的离合悲欢的无奈与无常,却仍然羞于向池中的浮萍吐露相似的心情。末尾“夜深月冷风清”铺陈深夜、冷月、清风三个意象,侧面烘托出词人对于人生聚散别离的哀怨凄凉之情。宋人的咏荷之情,折射出他们当时的生活境况,有人醉心粉黛,有人把酒言欢,有人潜身养性,有人心系苍生,有人逃离避世,有人愤慨激昂,有人羁旅离恨,有人故国忧思 而彼时文学的花朵也绽放在苦难和颠沛流离中,于是乎,咏荷之诗词源源不断、层出不穷,这大概也算是对人心的一种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