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 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从某种程度上说, 教师比医生还危险, 庸医害的是一个人, 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 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教育学课程是小学教育、汉语言、英语等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掌握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初步训练学生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本课程54学时、3学分,课程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和时代性结合,以电大专、本科为学历定位,准确阐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为学员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尽可能反映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2)适切性与发展性统一,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使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容量适合成人的水平。 (3)理论性与实践性协调,本课程既是对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提高,同时所学的理论又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课程的内容体系,第一部分(13章)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第4章)阐述课程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58章)探讨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问题; 第四部分(第910章)论述班主任、教师工作; 第五部分(第11章12章)论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及其关系和教育科研方法。 这五部分内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3、所应该了解与掌握的有关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的资源,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的总说明及主要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学习的指南。 2、文字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柳海民主编。 3、网上教学资源。提供课程的文本、教学过程的辅导等资源,还是师生交互的平台。,教学过程安排,3月21日面授辅导:学习14章内容(案例教学)布置1、2次作业,在教学平台上下载后独立完成,于5月9日前递交 5月9日面授辅导:讲解作业问题,学习510章内容,选择重难点学习(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布置3、4次作业 ,作业于6月6日递交 6月6日面授辅导:学习11、12章内容,复习,布
4、置期末报告 6月7日网上答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程考试,本课程为100形考,递交课程报告,由分校录入成绩。 要求: 1、按时参加面授辅导课和网上答疑。 2、教学平台上下载4次课程作业,统一用电大作业本书写,不可打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递交。 3、按要求完成课程报告。,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1教育学是怎样的一门课程? 教育学课程是每个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必学 的一门课程,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 关于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它是诞生最早的一门基础学科。从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先贤们 就总结出
5、许多,即使到现在看来也依然流行并具指导作用、充满智慧光辉的 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比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 学思想。(论语述而)。 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就是说,不到学生自己想求明白的时候和想 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不必去启发他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的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思想。(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受到 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 无所得。),所以,教育学正是这样一门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它强调
6、基础性,目的是使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自己将要或正在从 事的教育工作有一个全面、正确和科学的认识; 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须的基本知 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 力;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对中小学教育 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指导中小学教 育的实践与改革。,2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学的价值),人从本质上来说,是追求价值的一种动物。人类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价值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刻,就越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追求并最终实现活动得目的。因此,无论是谁,从事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一个必要得思想前提就是要弄清教育学得价值。
7、超越日常教育经验: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通常人们都对教育现象、问题形成一些态度、看法、评价或信念,形成日常教育经验。然而,这种认识,往往由于日常教育生活经验本身的局限性,而使得所形成的教育经验也往往比较直接和感性,没有深入的理性思考,或者流于表面,并由此而易产生矛盾和歧义等。比如说,“孩子不打不成才”、“棍棒下出孝子”等,这是错误和片面的认识。可怕的是,我们一些老师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调查:,英国医学杂志曾经报道说:加拿大的一项调查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以后酗酒、吸毒或出现其他反社会行为的比例是不挨打的孩子的两倍。 正面教育:法制教育 电视片,案例(一):(请发表你的看法),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
8、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什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卫生。老师的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给格里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感到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
9、。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数学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教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分析:,很显然,这位女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错误。我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知道,这位女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德育教育的“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对学生的问题,她不是循循善诱,利用榜样来正面教育学生、关爱学生,而是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和内心感受,采用“示众”“出丑”的方式,用该同学来警示其他学生。这种行为对格里
10、沙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苦,从而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案例(二)他为什么犯了更大的错误,有一个被教师称为“闹将”的中学生,一次,他踢球打破了教室窗户的玻璃,被班主任批评后,又罚了款。当其他任课教师听到这个学生犯错误时,到教导处纷纷要求不可如此轻饶他,认为应该新账旧账一起算,要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个严厉的处分,好好“教训”他一下。于是,学校领导在教师的一致要求下给这个学生记过处分。事隔一天,这个学生本以为事情已经处理完了,没想到一进校门迎面看到的竟是关于处分自己的布告。他突然感到老师欺骗了自己,学校领导对自己发动突然袭击,怒火万丈,冲上去
11、一拳头打碎布告栏的玻璃,撕掉布告,然后,飞奔到办公楼,闯进校长室,大骂起来。结果,犯了更大的错误,又受到一个更大的处分。,讨论:,你认为对这个学生问题的处理成功吗?为什么?,分析:,以上的案例很明显,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是不成功的。我们应思考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如何进行恰当的惩罚。案例中的学生因踢球打破了教室玻璃,已经被批评、罚款。承担了自己行为的后果。但是学校又给了他处分,使他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所以犯了更大的错误。在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学校生活中的一切规则和奖惩办法。明确哪些行为会受到惩罚、哪些行为会得到奖励,以形成正确的“行为结果”相依关系的信念。,二、怎样才能学好教育学课程,
12、大家知道,电大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远距离的师生分离的,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大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但同时又给大家带来了与课程主讲教师和其他同学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困难。在这种情形下,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很强的自制自控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学习特点,以及学习任务,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活动,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学习计划、学习方式等的调整 。,讨论,你打算如何学习教育学?,学习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1首先,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学课程融会了教 育的基本理论、教学原理、德育原理以及教育主体、教育途径等方面
13、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只有与实际结合,才能避免“理论”与“实际” 的脱离、和“两张皮”问题。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方面,我们要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联系当前教育实际中存在的 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将我们 学到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当前的教育情境、教育行为、教育活动中去, 在对教育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过程中运用教育理论。 2建议大家带着问题来学习。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困惑以及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与其他同事可能存在分歧和争议。希 望大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或者从这些问 题出发,去寻找资料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
14、个过程中学会 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名著推荐,1李明德等主编:教育名著评介(外国卷),福建教育出版社 2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3洛克著: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 4卢梭著:爱弥尔,教育科学出版社 5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2)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学习教育学时怎样才能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1要吃透理论。 2将各种理论融汇贯通。 3带着问题来学习。,学习步骤,关于这门课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的学习步骤:制定学习
15、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情况与执行效果、调整学习计划、继续学习、最后完成考试。,绪论,本章的内容共有三节:1教育及其发展2教育学及其发展过程3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论,重点掌握前两节的内容,具体包括: 1教育(广义、狭义)、教育学、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概念 2教育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各个时期教育的特点,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4以及一些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1教育(广义、狭义)、教育学、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概念,对于概念的掌握,我们要注意把握住该定义的属性,再把握住其中的关键词,最后是理解它的涵义。如:“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
16、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其属性是社会活动,其核心是培养人。抓着这两点就基本上理解了广义的教育的涵义。后面的内容,都是对前一句话的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析它的内容来理解掌握:,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两个主体,两个主要构成要素。“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
17、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的两大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在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讲的是教育的制度、途径与方法,“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地活动”讲的是教育的内容,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内容,“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讲的是教育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就把握了教育的基本框架、内容以及其内涵。这个定义大家也可以试着以画图的方式来表示。,2教育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这部分内容大家要注意:关于教育手段,它讲的不仅仅是教育的物质手段,还包括精神手段。精神手
18、段指的是:教育者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教育方法的掌握、教育艺术的运用。物质手段指:教育的活动场所和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3各个时期教育的特点,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生讨论:原始社会、古代社会、现代教育的各自主要特点。,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特点,1、教育的不分化性:教育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钻木取火。 2、教育的全民性和均等性: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脑力体力劳动的分离,教育面对全体儿童,大家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 。只有学习内容上存在着男、女、儿童之间的微小差别。如男孩随男人学狩猎,女孩随妇女学采集。 3、教育内容和形式贫乏
19、而简单:没有文字和书籍,人们是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把生产经验物化在生产工具或记忆在头脑中,将其保存下来,面传口授给下一代,同时也把社会风俗、礼仪、宗教和道德规范等传授给下一代。,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奴隶社会剩余产品社会分工脑力体力分化学校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弟子才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教育与生产实践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教学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5、教育的基本形式:个别或集体施教,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中国现代教育网:http:/ 2、学校教育的
20、普及性 3、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基础教育、高校、职业教育、培训等 4、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 5、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逐渐科学化,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4一些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如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学发展史上我国及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及其教育思想。 比如“现代教育学派”
21、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他的代表著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其主要教育思想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主张。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思想,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新的三中心思想。等等。,理论结合实际,此外,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希望大家还要结合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拓展学习。如关于“教育的民主化”、“教育平等”等都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在当前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候,教育民主与创新意识培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如何在课堂环境下实现教育民主?在教育民主的旗号下,还要不要
22、教师权威?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有关著作与文章来认识、和加深对“教育民主”内涵的理解。,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有三节内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这一章是本课程的重要章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两大基本原理和两大基本问题。教育学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和派生出来的。,1关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材72页的图有一个非常好的概括:它清晰、简洁地勾画出来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地相互作用。那就是: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对教育有着影响和制约关系,而教育反过来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它的经济功能、政
23、治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四个方面。具体内容的把握,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完善这个图表来说明。画图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就像教材上所说的:图表有助于将内容条理化,结构化,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和记忆。,2对于“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重点把握“教育自身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设备、教育管理、教师素质现代化。其中教师素质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它可以从教师的三个素质构成要素来分析,即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职业道德、能力素质。,3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这个是教育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基本矛盾。我们常说,教育和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节讲的就是这个规律。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
24、律包括: (1)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它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2)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几个分期: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幼儿期(36)、儿童期(6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初期等(14、1517、18)。,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3)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进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如: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或者“少年期”。从智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学四年级是学生智能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时期,初中二年级是学生智能从
25、抽象逻辑思维的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时期。教育如果能抓着这个转化的契机,对学生施以适当的教育,就能加快、或提前使学生的智能得到转化和发展。从非智力因素看,少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此之前的儿童期是真正的幼稚期,儿童需要更多地依赖成人地照顾和保护。而青年初期,是学生个体发展地成熟期,他们开始逐步走向稳定、独立和自觉。而少年期则借予两者之间,半幼稚半成熟,是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地错综矛盾地时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分化期”“危险期”,可塑性极大。这一时期地教育是否得当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要特别关注。 (4)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案例:,我是
26、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 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4在这一部分,我们还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也就是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案例:,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27、,第二章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本章主要有四节内容。包括我国现行学制及其改革;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作用;中小学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中小学教育改革。 重点概念有:教育制度、学制、义务教育、教育方针、素质教育。 重点内容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素质教育,国外中小学改革的特点和趋势。,1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这个内容,教材未能及时反映。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来的,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教材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的教育方针做比较,看看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
28、变化。,2素质教育,(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出于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我国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因。二是,从根本上治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原因。,2素质教育,(2)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学方针,以提 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5)素质教育的特征(6个发展)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
29、展;充分的发 展;可持续发展。 (6)素质教育的实施:,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的环境和网络。素 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关键。其主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建 立起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懂得教育规律,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 伍,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关于素质教育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希望大家参考1999年召开的第 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决定。在2004年印刷的我们的这本教材后面,附有这个文
30、件2000 年以前印刷的则没有。如果大家使用的教材中没有,请到网上查找。 或者我在将来贴到本课程的“教学辅导栏目“里。3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和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吗?,两者不矛盾,只会促进升学。如果一个人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批判精神还会不学习、不升学吗?“道德素质”道德感是强大的学习动力。“审美素质”不会只重技能,不注重美感培养。“身体素质”体质、体能。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根本不会影响升学。通过深化素质教育来促进升学。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升学,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升学很重要,大学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重要原因是素质不高造成的。大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展,而不是生活。 素质教
31、育超越升学。名师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大学生,而在于培养出多少栋梁之材。眼光要远,教育观念要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学生素质培养上来。,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它的主要表现是:,1最大阻力来自社会和家长 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各地推进素质教育的众多因素中,社会和家长因素受到了教育局长们的特别关注。36.97的教育局长感到,当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往往来自社会;另外29.43的教育局长认为最大阻力来自家长。 点评: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和家长对各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有些地方党政领导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本身,在当地素质教育的推进中未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阻力;在少数
32、地县,学校及教师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话题。,2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是主要制约因素,调查数据显示:48.02的教育局长认为,制约当地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因素是“新的教育理念缺乏,人才观、质量观和政绩观偏失”,15.57的教育局长深感“经费保障不足,投入体制偏失”,11.48的教育局长对“未形成育人合力,未能构建好教育系统工程”最为忧虑,视其为制约当地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因素。部分教育局长极为重视“政府行为”,期望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推动当地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3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最大难题,调查数据显示:78.
33、33的地县教育局长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视为推进素质教育遇到的最大难题和最佳突破口。在现有考试评价体系下推进素质教育,74.38的教育局长认为理论上可行,操作难度大;19.01的教育局长认为根本不可行。 点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实施至关重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很多局长表示,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不变,素质教育无法深入推进,必须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有所作为。,美国的“高考”,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等美国一流大学都采取“高考考分平时成绩综合素质”的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标准。也就是从多方面来考察学生,不仅仅凭一个高考成绩来选拔人才。普林斯顿曾录取一个推售了大量童子军饼干的学生。
34、他们在评价学生时,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人,让其社会性在各种公益活动、社团活动、课外的学术活动和文体活动中体现出来。,推销了大量童子军饼干的女学生,普林斯顿曾经录取了一个推销了大量童子军饼干的女学生。童子军们在超市门口或挨家挨户地向人们推销饼干,这很常见。在超市门口拦住来去匆匆的人们兜售饼干,十次难有一次成功。但这个孩子异想天开地闯到一家大公司,点名要见CEO。见到CEO,孩子拿出几盒饼干,开始向不苟言笑的CEO兜售,从饼干怎么美味,讲到卖饼干的钱将怎样帮助贫困孩子,再讲到该公司做了这件善事将在社区造成怎样的影响孩子的胆略和智慧终于打动了CEO,CEO大笔一挥订购了童子军的饼干,数量大得让孩子目瞪口
35、呆,好半天回不过神来。孩子的胆略和智慧打动了普林斯顿,他们看中的是这个敢想能做、与众不同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潜在的领导素质。 “寻找未来的领导人才”,几乎是美国每一所大学都在积极倡导追求的东西。学校学生会的领导,各种学生俱乐部的头头,各个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都是大学捕猎的对象。然而表现领导素质并不一定要担当什么职务,社会这个大课堂是青少年充分表现的舞台。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推销饼干的孩子,甚至比一个学生会主席更让大学招生办动心的原因。,书面考试至少有三个缺陷:,一、有现成答案,甚至标准答案; 二、时间空间有限,只能考速度,难以考深度; 三、多是考智力因素,很难考非智力因素。,第三章 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
36、,这一章有三节内容:教育对象概述、中小学生的一般特点与教育、中小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这些内容介绍了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并把握中小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以及应该如何对其实施相应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这一章要掌握的重点概念有:年龄特征、个别差异,重点内容(一):,1正确理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一个未完成的人,是可教育的人。因此我们应该树立“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要以热情的人文眼光,给学生关怀和引导,为其发展把握方向。2 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特点及其
37、教育,重点内容(二):,3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我们在教育中往往重视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 就是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的发展。而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 与学习成功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磨砺他们 的坚强意志、锤炼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探求真理和知识的兴趣与动机,需要教师的 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机智。关于这个内容,即如何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或者说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希望大家通过查询资料、分析总结、思考,做出自己的回答。4学业不佳学生的教育对策我们教材上给出了对“差等生”的教育策略,
38、学习这个内容,希望大家去寻找正反两 方面的案例,来说明针对所谓“差生”,不同的教师采取的不同的措施,以及它所带来的 不同的效果。,第四章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教材上有三节内容。介绍了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和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这一章的内容,我们主要以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学习为主。要掌握的概念有:课程、课程标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课程标准,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有的教学大纲,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
39、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而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课程标准的定义:,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基础
40、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这次课程改革把目标之一定在课程功能的转变上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目标。转变课程的功能主要通过三方面途径来实现:,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二),(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二),(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