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礼貌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从外表上看,礼貌是一种表现或交际形式,从本质上讲,礼貌反映着我们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关爱之情。所以,真正的礼貌必然源自内心。一位妈妈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了学习上的佼佼者,惟一不足的是,孩子从小就不修边幅。但是,这并不妨碍妈妈为他而自豪。孩子从小就是个学习尖子,不仅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而且在学校里自己补习英语,计划去国外留学。大学毕业的时候,孩子顺利地通过了托福考试和 GMAT 考试。就在面试合格,各项手续也顺利办下来,只等签证就可以实现他的留学梦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那天,妈妈陪着孩子去办理签证,孩子
2、的心情非常激动。当听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孩子高兴地站了起来,站起来的同时,孩子不自觉地咳了一声,同时往墙角吐了一口痰。这个细小的动作被细心的秘书小姐看到了。秘书小姐走进办公室,在一位官员模样的人耳边轻声地说了几句话。当这位孩子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位官员对他说:“对不起,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您的成绩和能力虽然都非常优秀,但是,综合素质方面还有些欠缺,我们不能给您签证。”“综合素质?”这位孩子有些意外。官员说:“是的,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成绩和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综合素质是更加重要的,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我们非常注重这项考核,事实上,许多人都是因为综合素质考核通不过而得不到签证的。”这位孩子有
3、些沮丧地出来了,而妈妈这时已经明白,孩子之所以没有得到签证,因为他刚才的行为太不文明了。讲究礼貌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可缺少的规范。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性。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孩子比较受人欢迎,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些家长认为,现代社会是个自由的社会,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
4、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有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长大了就会懂得文明礼仪的。其实,这都是误解。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坏习惯,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可见,文明礼貌始终是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礼“ 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 则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 “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 。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
5、开始。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在表现形式,“礼仪“ 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学习“礼仪 “,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学习“礼仪 “,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