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社 会 时 代 背 景,中国社会到了晚清,逐渐显露出许多难以根治的沉疴固疾,内忧外患的隐机待发且不说,就是平常的社会风气、人格精神,也都染上了一种病态,社会整个地显得没有生气。社会中的人,尤其是那一班士人,大都闭目塞听,甘为书蠹,从社会情态 到生活趣味都表现出一种扭曲和变异,所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不光描画出当日世情,而且提示出了它的根源。,自 读 导 言,本文写于1839年。写的是梅的病残,感慨的是封建专制的戕残人性,作者以梅喻人,托梅政,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龚自珍痛惜的不是具体
2、的梅,而是天性的残损,生气的遏抑,他的发愿疗梅正是要改变封建专制千万的人格畸变,这是一件任重 道远的事。他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完成,整个中国近代史也远未完成,(鲁迅的批判国民性,其目的不也是在就在“揭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希望”吗?)就是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也不能说已得到完全彻底的解决。,自读要求,1、整体感知文章2、理清本文的思路,重点字句研读,体会“斫”“删”“夭”“锄”“遏”“皆病”“祸”“烈”“纵”“顺”“毁”“解”“复” “全”“贮”等词的表现力,“斫”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删”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压抑;“夭”象征着新生力量被扼杀;“锄”直喻大量正直忠贞之士遭受迫害;“遏”字写
3、出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皆病”指出受害面之广,“祸”和“烈”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解析,怎样解救人才呢?“纵之顺之”,让梅按照它的天性自由地生长;“毁其盆悉埋于地”,粉碎对梅的禁锢;“解其棕缚”,使梅不受任何束缚,得到彻底解放;“复之全之”,恢复梅的蓬勃生机,保全梅的自然形态;“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让梅有一个恢复、生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他的行动,正是通过“纵”“顺”“毁”“解”“复”“全”“贮”等动词准确而精炼地表现出来的。,领 会 全 文 主 旨,作者托梅议政,揭露批判了清朝统治者压抑人们思想,摧残人才的罪恶。,比较阅读:郑板桥在给他堂弟的家书中谈及他“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信后又附一纸
4、专言此事:“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只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洗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羽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忍何如也!”,二 文 比 较,虽然郑板桥谈的是养鸟,但与龚自珍的疗梅,核心意趣如出一辙。只是郑文直书胸臆 ,就事论事,温厚本色;而龚文则意在言外,别有所指,孤愤激切。两文的社会影响自有高下之别,但却共同寓意地触及了一个时代的新颖主题对禁锢人性的专制重压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人格自由的渴望,在郑板桥这只是无意识的流露,在龚自珍却是相当充分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