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2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3氧解离曲线:以氧分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7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17蒸发:机体的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18辐射:体热以红外
2、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20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25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40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稍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影响的突触
3、。4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42突触延搁: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43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46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47锥体系统:指由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后行至脊髓的传导束。48条件反射: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49牵张反射:骨胳肌被牵拉
4、时,肌肉内肌梭受到刺激,产生的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引起被牵拉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称牵张反射。51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53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旁分泌54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57应激反应:有害刺激引起的机体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称应激反应58性成熟: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殖器官基本发育完全并具备繁殖能力,叫性成熟精子获能: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62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
5、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64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70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71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73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74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77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78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79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80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
6、两侧的电位差81主动运输:指细胞通过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8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83内吞:指细胞外物质团块进入胞内的过程84胞吐作用: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果位从细胞内排出胞外的过程87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88血压: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89吸收:营养成份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91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92血型:指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93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97红细胞脆性:红细
7、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100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103突触: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104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引起收缩时,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10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传至轴突末稍时,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与后膜的受体结合,主要打开了后膜上的 Na+离子通道, Na+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0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 K+、C
8、l -尤其是 Cl-的通透性升高,导致 K+外流和 Cl-内流,使后膜超极化,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07突触前抑制: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受到另一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影响,导致前者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减少,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奋而呈现的抑制108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发生的抑制效应118氧容量:100 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119氧含量: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120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124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眘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能量代谢126第二信使: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 cAMP、cGMP、Ca 2+、IP 3、DG 等128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138感受器:体表及组织内部专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由特化的传入神经末梢及其附属装置构成。39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应答。142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143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151后放: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发放冲动使反射延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