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考点12农业区位因素,专题四 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栏目索引,01,02,03,04,考向1农业区位因素1.(2016全国文综甲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悟真题,解析,解析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拥有
2、优质品牌铁观音茶。,(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解析,2.(2016北京文综)读右图,回答(1)(2)题。(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解析,解析芬兰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终年温和湿润,北部和山区受西风带影响小,气候寒冷;亚
3、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水土流失较轻,木材加工业发达;气候湿润,草场质量好,且欧洲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故芬兰乳畜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解析,解析由图可知,芬兰燕麦种植北界在西部向北弯曲,反映了该国西部热量条件较好,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西部为平原,东部为丘陵,但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故热量条件好。,考向2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5新课标全国文综)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
4、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解析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农业用地变为非农业用地,以植被为主变为以非植被为主,植被覆盖率降低,使得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降水会减少,植被对气温的调蓄作用减弱,导致气温变率(日较差,年较差)增大,因此,A、B错,D对。在城市建筑物的阻挡下,风速会减小,因此C错。,(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
5、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解析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故选D。,解析,(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解析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
6、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故选A。,解析,返回,明考向,返回,1.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自然因素难以改变(只能局部调整),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变化较快,其中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分析某区域农业区位因素,要把握三大观点:综合性、主导性和变化性。3.在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中,重点考查气候条件,注意热量和光照条件的区别和联系。,析考点,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2.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根据图上经纬度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习性进行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林业山地与
7、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或水库;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如下图所示:,4.局部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易错点(1)平原地区并不是只适合发展种植业,事实上是农林牧的发展条件都很好。只不过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平原地区如果发展了林业、牧业,则没有了更理想的地区发展种植业,所以平原最好发展种植业,林牧业则退而求其次,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山地、坡地进行。(2)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劳动密集
8、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3)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4)修建梯田是有前提条件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5)典型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需解决灌溉问题,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作物生长期间,
9、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但降水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返回,(6)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但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主导因素。(7)在判断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时,应注意: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由于各种区位因素都不错,因此,最有优势的因素就成为主导区位因素,如海南的橡胶种植,气候就是主导区位因素;而农业生产条件不太好的地区,要想发展农业生产,不是取决于该地区的优势因素,而是取决于该地区的劣势因素(即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水源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10、题组1农业区位因素1.读“印尼赤道南北橡胶产区落叶期、高产期和雨季的季节分布统计表”,完成(1)(2)题。,对点练,1,2,(1)影响印尼橡胶高产期在赤道南北分布时间不一致的因素可能是()A.地形起伏 B.人类活动C.海陆分布 D.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尼赤道南北橡胶高产期和雨季正好错开,且高产期均在该地热量最充足的季节,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赤道南北降雨和热量的季节变化,从而使赤道南北橡胶高产期分布不一。,解析,1,2,(2)橡胶主产区向较高纬扩展,其原因是利用改造了以下哪个要素()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品种、耕作技术解析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橡胶品种和耕作制度得
11、以改良,使得橡胶种植北限向北扩大到22N附近。,解析,1,2,2.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1,2,(1)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被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解析,1,2,解析该题组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读图分析,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被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
12、热量条件,故A项正确。水分条件是在沟底筑坝蓄水,没有通过大棚农业改造,故B项错误。地形通过山腰处梯田改造进行农业生产,故C项不符合题意。土壤条件通过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改造,不是大棚农业,故排除D项。,1,2,(2)该治理开发模式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A. B.C. D.,解析,1,2,解析该治理开发模式,农民可以发展大棚农业,增加收入;在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可以保持水土;加之筑坝蓄水,可以改造局部气候。经济条件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故正确,D项符合。,1,2,题组2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冬虫夏草为我
13、国传统的名贵药材,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至5 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夏季虫子产卵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初时长出地面,外观像一根小草,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读图回答(1)(3)题。,(1)有关冬虫夏草生长的气候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拔高,气温低 B.昼夜温差大C.日照充足 D.气温年较差大解析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至5 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雪线附近,生长的
14、气候条件是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高海拔区气温年较差小,所以选D。,解析,(2)每年采挖冬虫夏草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由材料中“夏季虫子产卵于地面”“到夏初时长出地面,外观像一根小草,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等信息判断B正确。,解析,(3)近年来冬虫夏草生存区域逐渐缩小的原因主要是()A.全球气候变暖,促使雪线下降B.不合理的旅游开发C.过度发展灌溉农业D.人类的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促使雪线上升,过度放牧、破坏草地导致水土流失和草场退化,人类的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冬虫夏草生存区域逐渐缩小的原因,故D正确。,解析,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