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聚焦2009年第 9期null 总第 291期 11null西方监管理论:文献综述和理论清理刘 null 鹏K null 1 近年来,我国有关监管研究的著作成果开始不断涌现,但对于西方监管理论进行系统性清理的文献却不多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研究方法,将西方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以及行政学中有关监管研究的文献观点进行了系统整理,将其区分为公共利益理论、利益集团理论、监管政治理论、制度主义理论以及观念推动理论五种不同理论,并对每种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归纳和概括,以此为下一步本土化监管理论的产生列明应有的参照系。1 o M 监管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利益集团理论;监管政治理论;
2、制度主义理论;观念推动理论 m s | F630null40null null D S M Anull null c I | 1006- 0863(2009)09- 0011- 05null null 近年来,我国有关监管研究的盛况,并没有自动带来监管理论研究的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因缺乏对西方监管理论的系统清理而缺少参照体系。由于受到外来著作翻译的影响,加之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差异,目前我国对于英文 regulation存在null监管 、null规制 、null管制 等多种译法,但所指向的客观实体基本一致。本文不就译法问题进行深究,统一沿用null监管 的译法。早期的监管研究主要限于经
3、济性监管(economic regulanulltion)范畴,即主要指null政府运用一系列惩治性手段,采取强制性措施,以期达到修正个人与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 。1在某些学者看来,早期监管型国家的雏形可以一直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例如学者安东尼! 奥格斯就发现早在英国的都铎王朝时期,当时的王室就曾颁布了超过 300部法令法规,对贸易、雇佣、农业发展以及土地使用等经济事务进行规范管理。2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有别于古典自由放任的经济治理模式已经可以被视为现代监管型国家的滥觞。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开始,随着古典自由放任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了寡头垄断、外部性明显等负效应,而传统的立
4、法和司法机构对于日益专业、复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美国政府开始逐渐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来干预市场经济,早期的监管型国家在美国得以建立,由此引发了西方社会科学界对于监管问题的研究热潮。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埃瑞克!波斯纳教授所指出的:在美国,没有哪一个主题的研究能够像监管这个领域一样,引发了经济学家、法学家和政治学家的高度关注。3有关的研究文献也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综合起来看,监管型国家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的目标在于纠正市场失灵,维护有效竞争;政府不直接介入经济过程,而运用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政府与产业的关系相对独立,呈现出多元主义特征;政府成为市场经
5、济的裁判员,而不再是运动员;政府监管机构的运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国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对国外产业竞争者也实行国民待遇。20世纪 60年代,美国政府的监管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以反垄断、确保有效竞争的经济性监管政策逐渐式微,而以维护公共健康、公共安全、保障基本人权以及增进社会福利的社会性监管(social regulation)逐渐兴起,使得学者对这两种不同的监管形式进行了进一步区分(参见表1)。V 1null 6 S 5 S 5 s 1 经济性监管 社会性监管理论基础 纠正市场失灵 克服传统法制过于机械的缺陷政策目标 确保竞争性的市
6、场条件限制可能危害到公共健康、公共安全或社会福利的行为政策工具 市场准入控制; 价格调控;产量调控 制度设置;确立标准;奖惩机制;执行系统政策对象 公司企业行为 个人、公司企业以及基层地方政府行为案例 电信、航空、邮政等网络型产业 药品食品安全、控制环境污染;生产和交通安全null null 资料来源: LesterM. Salamon ( eds)null TheTools of Government: A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nullpp117- 186null由于学科视野存在一
7、定的差异,不同学科的学者对监管的研究角度也存在一定的区别。相对而言,经济学家更关注监管与市场的关系及效率比较;法学家则喜欢探讨监热点聚焦12null 2009年第 9期null 总第 291期管政策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政治与行政学家则对监管政策的议程设定(agenda- setting)以及政治利益交换过程更感兴趣。然而,无论是从哪个学科的研究角度出发,学者们关注的问题都具有某些共通之处:政府监管从何而来? 政府监管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在监管过程中,不同的相关利益主体是如何互动的? 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政府监管是否真的是不可缺少的? 相对于自由市场经济和国有化控制,监管型国家是否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
8、济治理模式? 围绕这些基本问题,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也产生了一些精彩的学术争论。基于对有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笔者将有关监管的研究区分为以下五类,即公共利益理论、利益集团理论、监管政治理论、制度主义理论以及观念推动理论。B 、 m (Public Interest Theory)由于监管型国家最初发韧于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弥补,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政府监管能够有效地通过纠正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监管型国家能够存在的正当性所在。在他们看来,市场经济在三个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即市场垄断、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而这些缺陷是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本身予以克服的。例如,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的自然垄断型产
9、业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使得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并导致消费者强行承担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市场竞争对于改善这种状况无能为力,必须借助于公共权力来防止垄断,优化竞争,这就是所谓的null推动竞争的监管 (pro- competition regulation) 4;其次,由于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外部性或溢出性无法在市场条件下内在化,市场价格无法将外部性所带来的正效应或负效应体现出来,因而也需要借助于政府力量来使外部性内在化5;最后,古典经济学所设定的交易双方完全出于信息对等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像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质量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消费
10、者几乎处于完全的信息不对称状态6,因此政府可以作为独立于商人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强化对交易中信息拥有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的信息转移,从而缓解因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公共利益理论对于监管的兴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社会性监管领域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启发,然而公共利益理论没有提供一个有关公共利益的确切概念,也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政府会将公共利益而非其它的目标置于政策议程的优先地位。特别是在一些社会公众与政客缺乏健全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是什么机制推动政府监管在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前进。此外,政府监管并非解决市场失灵的唯一途径,一方面市场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最大程度地修复
11、其失灵所带来的缺陷;另一方面政府监管本身也是需要成本,并担负一定风险的。换言之,公共利益理论并没有向我们确切地证明,为什么政府监管是纠正市场失灵的最佳方式。= 、 m “ v ( InterestG roupTheory)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中叶,公共利益理论都一直主导着监管领域的研究。直到 20世纪 70年代,以美国芝加哥经济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对公共利益理论的基本假设提出一系列质疑。他们认为,作为监管对象的企业对于政府监管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而作为监管者的政府本身也是具有自利动机的,因此他们预言,所有的政府监管都是基于利益集团对于监管的需求而产生的,而存在自利动机的监
12、管机构也迟早会被利益集团所控制或俘获7,因此这种利益集团理论也被称为null监管的俘获理论 (capture thoery of regulation)。1971年,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监管的理论#的论文,一针见血地指出null运用公共权力或资源能够提升某些经济集团(例如产业组织或行业协会)的经济地位,这正是政府监管的需求来源,而政府也能够通过政治过程赋予利益集团获得相关的监管政策,这就是政府监管的供给过程 、null经济监管理论的核心使命就是发现监管过程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政府监管的具体形式以及对社会资源分配的影响 。8他甚至把政府监管视为政府与产业利益集团的一种利益交换过
13、程,这种观点奠定了利益集团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基调,但没有解释利益集团俘获监管者的具体原因和机制。利益集团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另一名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佩尔兹曼完成的。他在 197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强调,被监管产业之所以具有俘获监管者的强大动力,根源于监管者拥有如何分配垄断利润的权力,因此相关的利益集团具有巨大的利益动机去影响垄断利润的分配,此外作为监管者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这个分配过程。如果被监管企业之间的利益分化越严重,竞争越激烈,它们与监管者进行谈判的合力就越弱,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各种产业组织和行业协会机构来与政府进行分利协商。9他的论证将关注点由监管政策的结果转向监管政策的过程,进
14、一步深化了利益集团理论的理论解释。此外,一些学者还进一步发展出了一些变相的俘获学说,例如null生命周期理论 ( life- cycle theory)认为监管机构就如同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一样,在建立初期往往能够比较独立地行使监管权力,而到后期则逐渐被利益集团所俘获。所有的监管机构都无一例外,很难摆脱这样的命运怪圈10; null合谋理论 ( conspirnullacy theory)则假定政府监管机构自建立开始就是与某些利益集团进行合谋,监管机构与利益集团是相互利用、相互增益,因此监管机构被俘获不是从政策执行,而是从政策制定阶段就已经开始等等。11利益集团理论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打破了原有的n
15、ull监管者无私论 的幼稚假设,并能够比较好地解释不同社会经济系统下监管失灵的现象,然而这个理论并非无懈可击。首先,它将政府监管机构假设成为一个几乎完全被动接受产业集团游说的组织,忽视了政府相对于利益集团而言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其次,它几乎将政府利益完全等同于与货币相关的经济利益,并用相关的数据来自圆其说,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实际上政府的自利逻辑是多个层面的,包括权力巩固、公共权威、选票最大化以及国际竞争等等;最后,按照利热点聚焦2009年第 9期null 总第 291期 13null益集团理论的解释逻辑,既然监管对于监管者和监管对象都是有益的,那么双方都应该支持加大监管力度,然而从上个世纪开始许
16、多国家都进行了一场null放松监管 的改革运动,即政府与产业集团都希望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监管,这似乎与该理论的自利性假设存在一定的冲突。此外,一些学者还批评该理论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例如著名的法律经济学家理查德!波斯纳就曾经撰文批评利益集团理论的六大不足,例如解释范围过于宽泛、经验研究的非系统性、经济性监管的效果难以界定、相关的数据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成本-收益分析等。12 、S 5 (Regulatory Politics Theory)虽然公共利益理论与利益集团理论对于监管起源的解释大相径庭,但是他们却在一个问题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无论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还是为利益集团所俘获,作为监管者的政府本身
17、似乎只是一个被动的角色,至多是实现其它行动者利益的舞台和工具。这种假设过于简化了国家在监管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引发了一些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者对监管政策过程中国家定位的重新反思,一种旨在突出国家自主性、并调和公共利益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的监管政治理论应运而生。与前两种理论不同的是,监管政治理论认为国家在监管过程中能够保持其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政府监管既不是单纯服务于纯粹的公共利益,也不会完全被利益集团所俘获,而是在公共利益、利益集团以及自身利益之间寻求某种策略性平衡( strategicbalance),监管会随着成本与收益在不同利益之间的分配状况而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例如,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威尔
18、森( JamesW ilson)就曾经根据监管政策的成本与收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分布状况,将监管政治区分为四种类型即多数主义政治(majoritarianpolinulltics)、利益集团政治( interest group politics)、代理人政治(clientpolitics)以及企业家政治( entrepreneurial politics)。在他看来,利益集团学说描述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而已。此外,他还提醒我们,除了公众和利益集团之外,一些其它的利益主体如政治家、官僚以及技术专家也对监管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3除了规范研究之外,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了国家自主
19、性在监管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例如, 罗尔和利伯坎两位学者就曾经以美国1906年纯食品药物管理法案#的立法过程为个案,发现联邦政府意图通过建立监管体系来增加自身的预算、编制以及权威方面资源的逐利要求对该法案的通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4;而学者沃戈尔则通过对日本的电信产业监管改革的研究发现, null政府主体从来就没有从一个中立的角度来进行社会利益的仲裁 、null它们在监管过程中明显带有意识形态倾向和政治考量 、null在满足相关利益集团诉求的同时,他们也在盘算着自己的政策议程 。15这些实证研究都充分证明监管政策在本质上就是国家政治逻辑的行动体现。监管政治理论的提出,启发着我们对另一些问题的思考:
20、国家在监管政策过程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为什么同一个政府在不同领域的监管政策存在很大的差别? 政府是如何将所谓的公共利益换算成自身利益的? 在怎样的条件下,国家能够真正扮演一个协调相互冲突的社会利益关系的中立力量? 所有的这些问题,对于研究监管的本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持监管政治理论的人,必须对如下的几个问题提供比较清晰的答案,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比较具有解释力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系统内部,究竟谁能够代表国家利益或政府利益,立法、行政、司法机构,还是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 如果说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代表,那么政府利益与官僚利益又有何区别? 监管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分布的集中度或分散度如何
21、准确衡量? 即使我们承认政府在很多时候是不会被利益集团所俘获的,那又如何让我们信服政府始终能够在众多的利益集团的游说面前保持自主性? 换而言之,在有效地克服了公共利益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的极端走向之后,监管政治理论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模糊不清、琢磨不定的答案,其对经验现象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显得更为孱弱。如何更为明确和清晰地界定和分析监管政治过程中的策略性平衡,是监管政治理论走向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 l ( Institutionalism Theory)无论是利益集团理论,还是监管政治理论,他们在方法论上都具有鲜明的理性选择主义色彩,而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随着新制度主义的逐渐兴起,一些
22、学者开始对这种基于化约主义( reductionism)之上的理性选择方法提出挑战,他们更倾向于把政治行为看作是个体与制度互动的结果。在新制度主义者看来,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的政府监管,既不是由单纯的公共利益观所推动,也不是不同集团之间利益谈判的结果,而是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各个行动主体的偏好都是由一定的制度环境所塑造出来的。因此,研究政府监管的起因及过程、正式的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以及非正式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等,都必须成为不可或缺的考察因素。例如,学者汉切(L. Hancher)和墨郎(M.Moran)就曾经在一篇关于经济性监管研究的论文中提出,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对公共利益以及私人利益的人
23、为区分来研究监管,而应当从一个制度化的视角出发,对各种各样行为主体在制度化的null监管空间 ( regulatory space)中的相对位置进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包含着制度安排、组织资源、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传统等要素在内的null监管空间 ,是制约着监管行为过程的根本因素。16他们指出, null监管空间不仅仅聚焦于那些介入监管活动的行为主体,更看重那些推动利益网络出现和发展以及有助于建立主体间制度性联系的结构性因素 。17该理论提出之后,一批政治学者、社会学者以及法学者都运用该理论来分析一些监管改革的经验现象。一些学者虽然明确指出了该理论的一些局限,但对其分析监管政策的过程和本质的效度
24、仍然予以充分肯定。除此此外,学者谢尔林(C. D. Shearing)也提出除了传统的理性选择视野之外,人们还应当以一种更为结构性的构造主义( constitutive perception)的观念来看待监管的概念和热点聚焦14null 2009年第 9期null 总第 291期过程18;马奇(G.Majone)和乌鲁克( S.Woolock)则以监管型国家在欧盟的兴起的经验研究表明,除了国内的制度因素之外,国际之间的监管竞争也会成为影响监管改革的结构性变量19;还有一些学者则用历史制度主义的方法,将监管过程中的法律规章视为一种具有自我完善性的系统加以研究。20制度主义监管理论启发我们将眼光转
25、移到对各种行为主体背后的结构性因素的考察,赋予监管行为之外的宏观制度环境以自变量涵义,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监管理论研究的内容。但是,如同新制度主义理论本身一样,制度主义监管理论也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批评,例如null制度环境决定监管 的论调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相类似的制度因素影响下,监管改革仍然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欧盟不同国家的监管改革比较就是生动的明证;过分强调将宏观的社会制度环境作为分析对象,忽视了对个体组织或微观制度机制的分析,使得制度主义理论学解释监管创新上缺乏较有说服力的论证;此外,制度主义理论无法为一些诱发监管改革的偶然性危机事件因素提供合理的位置,因而使得其难以解释一些突变性的监管改革。
26、 、4 Q w ( Idea Force Theory)从整体上看,前面四种理论都具有浓厚的结构功能主义色彩,都没有将思想性的价值观念纳入研究的考察范围,而上个世纪 80年代后许多西方国家实行的放松监管的改革运动,促使人们对监管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一些学者提出这场监管改革运动与其说是由一系列的结构因素决定的,不如看作是源自知识阶层的一系列价值观念所触发的。例如,有学者研究发现,美国里根政府时代的放松监管改革并不是相关利益集团游说的结果,而是一些经济学家和知识分子提出的以牺牲少数生产商利益来使得广大消费者群体获益的经济理性主义所引发的。21而欧洲国家的改革也不例外,新古典主义经济思想的复兴起到了
27、很大的作用。他们坚持认为,虽然政客、官僚能够对这些思想观念进行某种程度的重塑,但他们至少在公共场合运用大众媒体,用这些思想观念来为自己政策的合理性进行辩护。22当大部分学者都把眼光盯着理性选择、制度约束等结构性因素的时候,观念推动理论的学者们则另辟蹊径,将监管过程中的意识观念因素挖掘出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它的贡献和价值显而易见,启发人们对意识观念因素在监管改革中所起的软性作用予以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然而,该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则在于很难证明意识观念因素的自足性,即如何证明意识形态观念相对于利益选择、制度规范等因素而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而且,该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意识观念能够开花结果,变成现实的政
28、策,而另一些意识观念则只能被束之高阁,无法兑现为政策选择。B 、 表 2将以上所清理出来的五种监管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列举。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五种理论都只是有关监管研究领域中的宏观理论,是对有关监管现象最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探讨,而更多的中观或微观理论,例如V 2null S 5 1 监管理论类型 主要的观点 存在的问题公共利益理论政府监管是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对公共利益的界定缺乏共识;* 很难证明监管者为什么要将公共利益置于优先;* 很难证明监管是克服市场失灵的最佳途径;利益集团理论政府监管是由一些相关的利益集团主导形成,并为利益集团服务或俘获。* 忽
29、略了相对于利益集团的政府自主性的考量;* 将监管者的利益缩窄为商业货币利益而非政治利益;* 很难解释 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所发生的放松监管(de- regulation)的运动。监管政治理论政府监管既不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也不是为利益集团所俘获,而是一种在公共利益、利益集团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平衡妥协。* 很难界定代表政府利益的主体究竟是谁;* 很难将政府利益与官僚利益区分开来;* 很难衡量监管过程中的成本及收益分布的分散度。制度主义理论正式的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以及非正式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等,都必须成为不可或缺的考察因素。* 无法解释在相同的制度环境下监管改革存在的差异;* 忽视了对个体组织或微
30、观制度机制的分析;* 无法解释由一些危机事件导致的突发性监管改革。观念推动理论政府监管是监管者和只是分子观念塑造的结果,相关利益集团的压力并非至关重要。* 很难将经济利益与观念推动的作用区分开来;* 很难证明是观念塑造,还是制度推动。* 不能解释不同的意识观念的不同命运和遭遇;公共选择理论、第三方风险理论以及私有化黑洞理论等,则主要是对某一国家或产业的实证研究的产物,因此并没有一一列出。可以看出,监管理论的内容体系,就如同监管活动本身一样繁杂多样,希望本文的清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对西方监管理论的认识,我们也同样期待着植根于当代中国监管改革、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化色彩的监管理论能够早日诞生
31、。 行 I D References1MargotPriest, W.T. Stanbury, FredThompsonnullOn theDefnullinition ofEconomicRegulationnull inW. T. Stanbury (eds. ) nullGovernmentRegulation: Scope, Growth, Process. Montrea:lInstitute forResearch on PublicPolicy, 1980nullp5.2 Anthony OgusnullRegulatory Law: Some Lessons from theP
32、astnullLegalStudiesnull1992(12): 1- 19.3Matthew D. Alder, EricA. PosnernullCost- benefit Analysis:Legal,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nullChicago,热点聚焦2009年第 9期null 总第 291期 15nullIllinois: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2001null4 Roger ShermannullThe Regulation of MonopolynullCambridge:Cambrid
33、geUniversity Press, 1989nullp3. 5 Stephen BreyernullRegulation and Its Reformnull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1982nullpp23- 26.6M ichaelR. Darby, EdiKarninullFreeCompetition and theOpnulltimal Amount of Fraudnul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nullicsnull1973nullVo.l 16, No. 1; Jill J. McCluskeynullGa
34、meTheonullreticApproach toOrganicFoods: AnAnalysisofAsymmetnullric Information and Policynull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ullnomicsReview, 2000(29): 1- 9.7W. ViscusiKip, JohnM. Vernon, Joseph E. Harrington,Jr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nullBoston: TheMIT Press, 1995nullp34.8George J. Stig
35、lernullTheTheory ofEconomicRegulationnullBellJournal of Economics, 1971nullVo.l 2null9 Sam PeltzmannullToward aMore GeneralTheory ofRegulanulltionnullJournal of Law andEconomics, 1976nullVo.l 19, No. 2.10RossD. EckertnullThe Life Cycle ofRegulatory Commissionnullersnul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6、1981nullVo.l 24, No. 1;DavidMartimortnullThe Life Cycle ofRegulatory Agencies:Dynamic Capture and Transaction CostsnullReview of Econullnom icStudiesnull1999nullVo.l 66, Issue4.11FredM. WestfieldnullRegulation andConspiracynullTheAmerinullcan Economic Review, 1965nullVo.l 55, No. 3; RobertW.Harbeson
37、nullRailroads and Regulation, 1877- 1916: Connullspiracy or Public InterestnullThe Journal of EconomicH istonullry, 1967nullVo.l 27, No. 2.12 RichardA. PosnernullTheories ofEconomic RegulationnullThe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4nullVo.l 5, No. 2.13 JamesQ. WilsonnullThe Polit
38、ics of Regulationnull New York:Basic Books, 1980nullpp357- 94.14M arcT. LawStephenWoolocknullCompetition among Rules in the SingleEuropeanMarket, inW illiam Bratton( eds)null InternationnullalRegulatory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Perspectiveson Econom icRegulation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n
39、ull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6null20GuntherTeubnernullAutopoietic Law: ANew Approach toLawand Societynull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87; M ichaelKingnullThenull Truth aboutAutopoiesisnullJournal of Law andSociety, 1993nullVo.l 20, No. 2null21MarthaDerthick, PaulJ. QuirknullThe Politics of
40、 Deregulanulltionnull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1985nullpp237- 259.22PeterA.Hall (ed)nullThePoliticalPower of Economic Idenullas: Keynesianism acrossNationsnull Princeton, N. J. : PrinnullcetonU, 1989null(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北京null100872)(责任编辑null 林null 娜)W estern Regulation Theory: L
41、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y SummarizationLiuPengAbstractRecentyearsmoreChinese literatureson regulation study have been produced, but few focused on systematic review ofWestern theoriesofregulation. Thispaper intendsto provide a systematicsummary ofWestern economic, lega,l politicaland public admini
42、stration studiesbymeans of literature search and review method. Itwill categorizeWestern regulationtheories into such five kindsas theory ofpublic interest, theoryof interestgroup, regulatorypoliticstheory, institutionalnullism theory and idea force theory, and summarize the main arguments, theoreti
43、cal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It ishoped thatthis review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pcoming study of indigenous regulation theory.K ey words regulation theory, theoryofpublic interest, theory of interestgroup, theory ofregulatory politics, institutionalism theonullry, idea force theoryAuthorLiuPeng isLectureratPublicManagementSchoo,l RenminUniversity ofChinanullBeijing 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