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0452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一、选择题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市政府。2. 宏观环境管理: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3. 微观环境管理: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实施主体是环保部门。4. 环境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行为5 人类行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6. 系统优化分析通常是通过最优化数学模型实现的。最优化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最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与网络分析等。7.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准则(称为 3R 原则)P192 (考点)8.环境容量由基本环境容量(稀释容量

2、)与变动环境容量(自净容量)组成9.通过隶属度大小来评价环境质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法)10. 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常采用排放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11.水环境规划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2.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13. 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以全区域的污水处理费用最低为目标,寻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规模的最佳组合。14.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水质目标、排污方式)有关15. A 值法属于地区系数法16.环境管理的三大主要方法:17 同时选择近 10 年最枯季平均流量或近 10 年

3、最枯季平均库容作为参考设计水文条件。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的含义1. 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3. 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考点)大气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4. 环境规划:对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5. 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允许极限的一切措施的总称。6.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经济制约型: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只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4、;协调型:既考虑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也考虑环境 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环境制约型: 经济发展要服从环境质量的要求7. 环境规划的类型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按行政区域和管理层次: 国家、区域和部门环境规划按性质上划分: 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8. 环境管理类型: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流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性质分:资源环境管理、质量环境管理(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技术环境管理按环保部门的工作领域来分: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管理9. 环境管

5、理的主要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环境经济的双赢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10 在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关系时,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利益而保证另一方获利。共赢第二章 1. 生命周期评价 (考点):P244(t,LCA)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工艺过程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加工到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养护、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系统有关的环境负荷的过程的方法。2. 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容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考点)3. 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

6、能力阈值。 (考点)4. 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客观性和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间性、动态性和可调控性5.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共同:环境容量强调的是环境系统对其上自然和人文系统排污的容纳能力侧重体现和反映了环境系统的自然属性,即内在的自然秉性和特质。环境承载力则强调在环境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侧重体现和反映了环境系统的社会属性,即外在的社会秉性和特质。6. 由此, 人地系统共生状态的熵变类型可以分为: (选择题)人地系统 dS0 的人地冲突型、 人地系统 dS=0 的警戒型及人地关系不确定的混沌型。7. 环境生产:指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

7、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9.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考点) 。10.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考点)11.

8、环境费用评价法:从环境质量得到治理或恢复所需要费用的角度来评价环境价值。这类方法主要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防护费用法指从为消除或减少环境有害影响而承担的费用中获取环境质量的最低隐含价值的方法 P43。 ;恢/修复费用法是将因环境质量退化或环境污染而破坏的生产性资产, 其恢复所需要的费用作为环境物质物品损失的最低经济价值;影子工程法当某一环境被污染或破坏后, 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替代原来的环境物品或劳务的功能, 然后用建造该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12 环境效益评价法:把环境质量看做是一种人类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直接评价其产生的效益。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或生

9、产率法、替代市场法和调查评价法三种类型。市场价值法是把环境价值看做是一个生产要素, 利用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 从而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 以此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损失。替代市场法是当已有资源不能提供足够的市场价格、影子价格数据时,用替代的物品和劳务市场价格作为确定物品和劳务价值的依据。得出的结论比市场价值法可信度低。13. 生态足迹及指标:生态生产性面积、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全球生态标杆第三章 1.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主要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 环境监测程序: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布点技术;采

10、样;样品前期处理和准备;定性检测、定量检测;数据处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上报3. 环境监测的三原则:优先检测原则;可靠性原则;实用性原则4.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5 环境信息采集内容(考点). 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环境科研部门保管的文献资料(包括环境调查、科 研成果等)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情报为规划编制或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试所得的资料等6. 环境预

11、测的分类(考点)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指在人口和经济按历史发展趋势增长,环境保护投资、防治污染和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力量均维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来来环境的可能状况。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 指人们主观愿望想达到的水平。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可能达到的环境状况。7. 环境决策程序:1、确定目标和价值准则: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在时间、地点和数量方面都有所要求,而且要有一个衡量目标的准则。2、拟定多个可行性方案:决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对多种可行性方案的优选。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综合、

12、系统的研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预测。3、决策模型,分析评价: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依靠可行性分析和各种决策技术(决策矩阵、决策树)使各种方案的利弊得以表达。4、综合分析,方案选优:对各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性方案权衡利弊,从中选一或综合为一。8. 环境统计的定义: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它是以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涉及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带来的后果。9. 环境审计要素:审计主体:审计机关、 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客体:环境规划、 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环保机构工作绩效、 环保政策法规制定与执行

13、 情况、 环境报告的完整和公允性等10.swotde 的含义: S 是指内部的优势;W 是指内部的劣势;O 是指外部环境的机会;T 是指外部环境的威胁11. 环境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系统的分类:在环境管理和规划的研究和工作中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已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知识环境信息。环境信息系统按内容分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决策支持系统 1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证方法:案例研究等、实验、无干扰文本分析、调查问卷、实地调查13. 箱式模型和高斯扩散模型的适用范围:箱式模型是预测和模拟大气质量,研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最简单的模式。主要适用于城市家庭炉灶和低矮烟囱分布不均匀的面

14、源。高斯扩散模式,适合模拟平坦地区定场(气象条件稳定)情况下连续排放的污染源的浓度分布。第四章 1. 老三项制度:“三同时”制度: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在建设前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评价,提出治理方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避免盲目建设对环境的损害。征收排污费制度:指国家环境行政机构依法对超标准排放污染物和向陆地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2. 新的五项环境管理制度:环保目

15、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3. 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4. 环境规划与管理实施的手段(考点):法律、技术、教育、经济、宣传教育第五章1. 区域环境规划的内容(考点)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 区域环境预测;3.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确定;4.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指标体系;5.区域环境功能区划;6.区域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7.区域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2.水污染控制单元、水污染总量控制概念水污染总量控制: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污染物容许排放

16、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容许排放总量。 (考点)水污染控制单元:水污染控制单元是指源与水域组成的可操作实体。 (考点)4.A-P 值法(考点 )的概念概念:A-P 值法是指用 A 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 P 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5.水环境容量的分类(1)按降解机制分:自净容量、稀释容量(2)按水环境目标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或规划) 环境容量(3)按污染物性质分类: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4)按可再生性分类:可更新水环境容量、不可更新

17、水环境容量6.排污口最优规划模型、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区域处理最优规划的应用排污口最优规划模型:排污口最优规划是以各小区的污水处理厂为基础,以总处理费用最低为目标,在水体水质条件的约束下,寻求各处理厂处理效率的最佳组合。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以全区域的污水处理费用最低为目标,寻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规模的最佳组合。区域处理最优规划:在区域处理最优规划中,既要寻求最佳的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处理量,又要寻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的最佳组合。7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考点)(1)开展污染源、 区域环境质量本底调查和现状评价; 掌握区域的环境现状、特征、 主要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 (环境现状与污染

18、源调查与评价)(2)预测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 发展规模、 水平、 环境质量(开展环境预测)(3)进行环境承载力分析(4)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指标体系研究(5)提出保护环境的途径, 分析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其环境所造成的有利、不利影响。(6)提出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控制方案。(7)制定区域生态系统开发、 利用、 保护的方案(8)制定区域污染源总量控制方案及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8.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考点)9.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区一般是( 考点):超标区+污染源;污染

19、源密集区+ 影响区域;新规划区(开发区、新城市) ;主要污染源的最大落地浓度应在控制区范围内;10.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考点)1) 提出水体功能区划和水质控制指标2) 确定水质超标河段和主要污染物3) 确定各河段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4) 确定各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5) 预测污染治理费用,提出最佳规划方案11. 水环境容量(考点):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量第六章1.生态环境规划的概念是运用整体优化的系统论观点,对规划区域内城乡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因子和自然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

20、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2.生态调查的方法1) 历史资料的收集2) 实地调查3) 社会调查4) 遥感技术的应用3.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考点)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等;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基础设施密度限值。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护等规划设计,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4.生态规划的主要步骤(1)编制规划大纲(2)生态调查(3)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4)生态功能区划(5)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6)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7)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