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成为“乐天诗人”的因素有哪些?答:1.“忘”与“游”:苏轼遭贬后建构的心隐的精神家园。运用庄子的“游世思想”小姐精神上的痛苦,去战胜生命过程当中的困难。2.自觉自度 觉他度人秉承大乘佛教“自利利他”思想处身行事。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 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诗人自然也没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关羽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答:关羽的忠义:“忠”理当是对国家而言的,是属于公的范畴而“义”则是
2、和刘备的手足之情、兄弟之“义”,带有了私的成分,对于曹操所授的战袍,则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因为“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三国演义二十五回),这就是关羽的“ 义” ,一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 “义释曹操”,英雄用理想主义和民族大义书写自己的墓志铭。 请谈谈单刀会的谋篇布局。 答:从单刀会全剧情节结构看,充分显示出关汉卿的美学追求和艺术匠心。要把丰富的内容涵纳到有限的一本四折之中,把人物写活,不能不进行巧妙的调度安排。关汉卿围绕题旨进行了巧妙的布局谋篇。第一、二两折的反复陈述,起到铺垫和蓄势的作用,渲染烘托出关羽
3、的英雄气概和盖世威风,为关羽正式出场造成咄咄逼人的气势。第三折关羽出场亮相,正面描写关羽其人,使前两折的渲染烘托落到了实处;但这一折仍不写关羽与鲁肃的直接冲突,只是从关羽个人角度着笔,所以这一折连同第四折的开头,对于直接冲突的高潮来说,仍然是铺垫和蓄势。第四折开头,从时间上看,只写了渡江赴会的短暂时刻;从内容上说,只写了关羽的引吭高歌,动作性并不明显。剧作家却有意延宕剧情,忙里偷闲,着意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因为这样的时刻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所以剧作家才于此浓施笔墨,尽情挥洒。这样安排,对题材的思想内涵,起到进一步深入开掘的作用;对剧情的进展则起到进一步蓄势的作用,使后面直接冲突的
4、高潮的到来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有力度。简述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答:公安派是晚明出现的,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的一反拟古主义派别,先锋是袁宗道。反对拟古和求新主变,他们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纲要,正式提出并阐发了性灵说,“性灵” 一词指性情、感受、天性、灵性等传统意义,又接受了心学、庄禅之学的影响,伸发了李贽童心说中推重真心本性、反对理法束缚的思想,要求破除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清规戒律,最充分最自由地表现个性和真情实感,向文学自身回归。简述张岱小品文的特色。答:张岱小品文风格质朴自然,不重雕镂,不求奇峭,行文构思简洁明快,文脉清朗,语言清新空灵,合谐趣于雅趣之中。
5、文中偶有奇崛的句法,也是凝炼而传神。张岱的小品叙事中常带感情,显示出语意深厚,抒情喻志的意趣美。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简述前后七子的人员组成及其文学主张。答:前七子是指从弘治到隆庆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七人,这七人掀起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以复古的形式表达了当时文人摆脱理学束缚、追求主体自由的历史要求。在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打破了明前期文坛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他们理论上的失误在于:醉心于古典审美理想,没有意识到古典诗歌的繁盛景象已一去不返,因而不能辩证的评价古典文学领域的种种变化。后七子指嘉靖中期的李攀龙与谢榛、王世贞
6、、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他们提出了文学复古运动,思想上,七子派尊汉魏、黜宋元,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摈斥中晚唐与宋诗。 晚明小品文兴起的原因及艺术成就。答: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顾名思义,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与“舂容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与当时文人文学趣味发生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人们的欣赏视线从往日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转移到了轻俊灵巧而有情韵的“小文小说”,从而扩大了小品欣赏的读者群和创作的数量,一些小品文
7、的选本和以小品命名的文集也随之出现。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晚明时期小品作者层出,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一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周作人曾称赞张岱等人的小品“别有新气象,更是可喜”(再谈俳文)。林语堂则从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等人文风中品味出“幽默闲适”的趣尚而加以提倡。可以看出晚明小品文在这些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中打上的某些印记。简述清人袁枚的性灵说与明代公安派的联系。答:袁枚论诗近承公安派,接过他们的性灵大旗,抒写个人情性,尤其是男女之情。这是对晚明公安派个性解放思想的
8、继承和发展。相比明公安派,袁既有具体系统的理论,又有创作实践。试论龚自珍散文在晚清文坛上的地位及影响。答:首开近代散文之风的是龚自珍。其散文带有经世致用的特点,他把学术和政治统一起来,体现了他“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乙丙之际著议第六)的思想。龚自珍的散文创作体现了近代文学求变求新的观念,其散文冲破历来散文创作的陈规,力辟新径,形成一种精悍犀利、恢诡典丽的独特风格,使人读之“若受电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二)。这种经世散文的出现动摇了桐城派等古文流派的正宗地位,为晚清梁启超等人的“新文体”开辟了道路。简述袁枚的文学主张及其意义。答: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
9、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 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 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 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
10、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张问陶和黄景仁。朱庭珍评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诚斋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华。李白歌行体有什么
11、样的抒情方式?答: 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李白乐府的代表作,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和行路难等,大都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李白歌行的创作抒情的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
12、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行路难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行路难表现了李白的悲愤,表现了他面
13、对世路艰辛,深感功业难成的苦闷。他面对着美酒,满怀愁绪,无法进食,诗人的远大抱负落空,人生道路像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一样艰难。但是他又不甘于消沉,依然执着的追求理想,古代先贤如吕尚、伊尹,使诗人重拾信心。前路崎岖,用世的雄心让诗人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强音。这首诗跳荡纵横,十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苦闷矛盾的复杂心情。杜甫的叙事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杜甫叙事诗的主要特点是妙用赋笔,“即事名篇”,舒卷随心。寓主观于客观,寓抒情于叙事。描写细腻,长于细节。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间或穿插写景。杜甫望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望岳 是杜甫的早期诗作,作于
14、他游历齐赵时期,诗中充满了豪迈乐观、建功立业的热情,望岳一诗境界开阔,笔力雄健,开头就气势不凡,泰山绵亘于齐鲁,青苍无边,集神灵秀异于一体,划分阴阳昏晓,诗人的心情也随着云气跌宕而起伏,全诗是作者想象中的泰山,而读者从其想象和感受中,看到了诗人精神的豪迈昂扬,和泰山的雄伟壮阔。元代四大爱情剧是哪些?答:元代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分析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答:西厢记成功塑造了崔莺莺、张生、红娘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崔莺莺是一个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的女性形象。她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
15、,聪明而涉狡狯。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然,“厌的早扢皱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着他下将休是这般”,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张生是一个“志诚种”,他忠于爱情,又带有几分书生杀气,一方面聪明机灵,能诗善文,另一方面软弱忠厚,跳墙赴约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现无遗。红娘作为崔家的丫鬟,性格直爽、泼辣,又机智诙谐,是促成崔、张爱情的关键人物,“拷红:一折充分体现了红娘自信、机智、富有正义感的品质,因为红娘,全剧充满了活泼、欢乐的气氛。1. 试分析 墙头马 上
16、中李千金的形象答:李千金渴望爱情和婚姻,为了爱情什么都不怕,敢于做出牺牲,她邂逅了裴少俊就采取主动的态度,还下决心离家私奔,在裴家后院躲藏七年,被裴尚书发现,在李尚书的辱骂下,仍然极力为自己辩护,不屈服与强大的封建势力,当裴少俊中状元,裴尚书知道她是宦官之女,前去赔礼道歉,要求认亲重聚时,她表现出对自己的尊严的维护,毫不留情的谴责了裴氏父子。李千金看重爱情,也看重尊严,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表现出坚毅倔强的性格。简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答: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在明中期文坛掀起了一场波澜,其中激进与保守交错,创新与蹈袭相杂,所体现出的功过是非相互错杂的特征,显示了这股文学思潮自身的复杂性。从前
17、后七子文学活动的积极意义上看,首先,前七子崛起之初,文坛台阁体创作风气没有完全消除,程朱理学炽热,文士中有轻视诗文而热衷于治经穷理的倾向,李梦阳等前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其次,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如后七子提出重“辞”而轻“理”的主张,虽有过多地注重文学形式的一面,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以重形式的手段来摆脱文学受道德说教束缚的要求。而前七子则明确地将复古的目的与文学表现作家真情实感、刻画真实人生的追求联系起来。尽管如此,前后七子复古活动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他们
18、在复古过程中寻求消除文学旧误区的办法,却又陷入了文学新的误区 在拟古的圈子中徘徊,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便是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求真写实的观念并未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为数不少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模拟之作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水准。什么是“童心说”?答:“童心说”是晚明思想家李贽提出的观念,他在那篇著名的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绝假纯真”,即不受道学等外在“闻见道理”的蔽障和干扰;“最初一念”,指人生固有的私欲,所谓“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李贽德业儒臣后传)因而,天下的“至文”,都必须真
19、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他认为“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是什么?答:公安派是晚明重要的问些派别,主要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便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口号。他们要求“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做到这一点,即使作品有“疵处”,也是值得赞赏的,因为“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不但如此,抒发“性灵”还要摆脱道理闻识的束缚。从提倡直抒“性灵”出发,公安派反对拟古蹈袭。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信手而成、随意而出的写作态度,使得公安派作家不太喜欢在作品中铺陈道理,刻意雕琢,他们往往根据生活体验与个人志趣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读其作品,很少让人有雍容典雅、刻板凝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