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中医特色治疗小儿疳积*导读: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 15 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 15 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
2、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推拿治疗法: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第 2 页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4、操作方法(1)、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 500次,推板门 300 次,推四横纹 200 次,运内八卦 200 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 5 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 1 分钟。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
3、三焦俞,每穴各 1 分钟;而后在患儿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龟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约 35 遍;为加强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诸穴处多加提捏。(2)、随证加减:对乳食积滞者,加清脾土 500 次,清后加补脾经 300 次,清大肠 300 次,清肾水 100 次,揉中脘 5 分钟;对气血两亏者,加补脾经 500 次,推上三关 300 次,揉摩中脘 5 分钟,摩丹田 2 分钟,揉血海 30 次,指揉肾俞、命门请穴各 1 分钟。注意事项:1、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每日 1 次,7 天为 1 个疗程。2、疳积之症,宜早防治。迁延日久,累及其他器官,则缠绵难愈。3、合理喂养,进食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
4、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可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注意营养,以保护小儿肠胃功能。第 3 页4、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者,应予以适当补充。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6 适当安排小儿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7、保证小儿的充足睡眠。针灸治疗法: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常用穴:、四缝穴(奇穴)针刺;、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 0.5 寸处)挂线。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 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
5、浅刺皮表层约12 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此线一般在35 天自动脱落。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 1 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病经验效穴。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疳积穴挂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治疗后忌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第 4 页油荤。、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