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平衡状态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设计鹿泉区第一中学 赵均娜一、化学平衡状态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在选择题和客观题中都有可能出现。由于该部分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将会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高考中化学平衡考察的知识点有:1、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2、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3、等效平衡原理4、平衡常数、转化率5、化学平衡图像题、计算题本节课重点突破第二个考点: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二、学情分析:学生正处于一轮复习的初级阶段,应对学生多进行学法指导,让其在复习知 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把知识连贯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而恰恰许
2、多同学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应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阶段遇到问题有:步步高:P155 6 题 P154 3 题(2) (3) (4)4 题问题提炼:应用“压强因素” 解决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和移动结果问题能力不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例题分析,能从“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角度,解决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和移动结果的判断问题1、改变气体体积2、充惰性气体3、等比例充入气体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的复习,提高学生总结提炼知识点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落实高 考策略:抓主干、促提高、提能力、养习惯、找方法。
3、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特别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等比例充入气体相当于增大压强的理解 解决办法:进行学法指导 五、教法分析: 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分环节进行教学1.多让学生发言,形成知识点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是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2.多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3.引导学生推理分析,指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 六、教学流程: 【展示】高考中化学平衡考察的知识点,学生知识薄弱点及学习目标环节一:改变气体体积时移动方向和结果的判断例 1:(课本 P32 6 题)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 zC(g),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
4、为 0.50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降低为 0.30 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 的转化率降低 DC 的体积分数下降【生】2-3 名学生做完题后展示自己的思路,形成思维碰撞【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小结【小结】通过增大或压缩气体体积改变压强,注意改变压强或体积的瞬间,各气体的浓度、颜色等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要根据瞬间变化结果和最终结果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阶段小测 1】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 X、Y ,发生反应mX(g) nY(g)HQ kJmol1 。反应达到平衡时,Y 的
5、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c(Y)/molL1 温度/气体体积/L 1 2 4100 1.00 0.75 0.53200 1.20 0.90 0.63300 1.30 1.00 0.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nBQ0,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升温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增加 CO 浓度 减压 加催化剂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 转化率的是 ( ) A B C D 【生】展示答案环节 3:等比例充入气体时移动方向和结果的判断例 3一定条件下,向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2 mol SO2 和 1 mol O2,发生2SO2O 2 2SO3 H v 正C其他条件不变
6、,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64 mol A 和0.64 mol B,平衡时 n(C)0.48molD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0.32 mol A,再次平衡时,B 的转化率增大【课后反思】本堂课亮点:1、是基于学生问题的一堂复习课,在课堂上,让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讲解,形成了思维碰撞,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很好。2、对于学生存在困惑的问题,不是老师一直讲,而是给学生为人师的机会,实现一对一讲解,学生对问题理解更深刻。本堂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1、学生对教学难点中的等比例充入气体理解不充分。下堂课结合等效平衡再进行理解。2、课堂检测题只是从定性角度分析了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和移动结果的问题,有很多学生理解不了,下节课要从定量的角度(平衡常数计算及应用)进行分析。3、教师和学生都要回归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