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文化概论_萧山文化.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9612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_萧山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概论_萧山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概论_萧山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概论_萧山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概论_萧山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萧山特色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罗列: 一、节庆习俗: 1、 萧山楼塔大同一村的半年节 ,“半年”是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村民们一般都要杀猪、宰鸡鸭、裹粽子、放鞭炮、大宴宾客。 二、民间音乐: 1、 千年古镇的艺术瑰宝楼塔细十番以“细十番”为代表,该艺术形式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间音乐。乐器有“笙,箫,笛,琵琶,二胡,碗胡,中胡,三弦,月琴,鼓板” 三、传统风俗: 1、 河上的龙灯为代表的节庆造型灯工艺 ; 2、 坎山:“中国民间文艺之乡” 。坎山花边,亦称“萧山万缕丝”,又名“万里斯”,浙江著名传统手工艺品 。 3、 戴村云石马灯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春节

2、期间举行隆重的马灯盛会 。 4、 萧山“翻九楼”, 楼塔人 在表演 细十番翻九楼,河上龙灯盛会 楼塔半年节,5、萧山新塘龙舟节赛龙舟。 6、萧山临浦的传统习俗“高照”(俗称“竖高照”),是配有表演排字的花钵舞队,在春节至元宵期间进行表演。 7、庙会:闻堰庙会:庙会节市也特多。名称有财神会、张老相公会、龙华会、鲁班会 。赛龙舟党山雷公庙会 :雷公殿而得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四、茶文化:三清茶又名“女娲殿茶”,产自萧山重点茶乡云石。“高山浓雾出名茶”,得天独厚的温差、土质、和水文条件使云石高山茶久负盛名,明末清初被列为朝廷贡品,被古人称为“佛天雨露”。,五、萧山宗祠建筑与传统道德文化:

3、吴越王钱鏐征集军民修筑了西江塘,使萧山百姓大得其益。还建殿封神,在黄山建西殿,在孝悌乡(今戴村)建南殿,意在祈求神护,免遭洪涝之灾。萧山百姓把黄山西南当作年菩萨祭请,名为祀二王,实有祭祀吴越王之意,数百年来钱鏐是萧山百姓心目中真正的西江塘守护神。今黄山西南塑有钱鏐坐像,以示纪念。 杨时修筑湘湖,灌溉9乡14万亩农田,萧山百姓感其恩德,在湖畔建立德惠祠,塑供杨时之像。 义桥潋堰闸和西兴龙口闸附近建有龙图庙,亦供奉杨时。 河上白堰桥北堍白燕圣帝庙,祀奉修筑三江闸的明代绍兴太守汤绍恩。 浦南待诏桥关帝庙,祀明万历年间创筑桃源凰桐江扞江塘的邑令沈凤翔。 长山杨公祠,祀明代筑石塘的守道杨一葵。 碛堰山土

4、地庙祀历代修筑开挖碛堰山的地方官崔佳讷、罗以礼、彭谊、戴琥。,为民治病: 万筠寺(今圮)在义桥云峰山上,相传五代十国时有位叫萧九相公的在寺里读书修道,采药炼丹,为民治病。 新街天医殿、衙前天医殿,两殿主供同一位明代绍兴名医,侧供汉代名医华佗。所不同的是新街天医殿叫他赵天医,衙前天医殿称其为倪天医。其实“天医”姓倪姓赵本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他的医德医术在民间深入人心。 宁围药王庙祀奉药王、华佗和另一位叶天医。行侠仗义,为民除害 : 今楼塔境内的管村庙,供奉的就是岩将老太。 梅里庙流传土地菩萨“石砂拌饭打老虎”的故事。 长志因而被尊为土谷神,供奉在梅里土地庙。乐善好施,舍己为人: 临浦待诏桥关帝庙前

5、清末善心人设茶汤会专门施茶; 戴村静修庵建茶亭为路人施茶; 瓜沥龙图殿为往来萧绍客人施茶等。 总管殿所供总管菩萨原为催粮官 。 头蓬元帅殿、长红元帅殿、新街元帅殿供奉的“温元帅”,有关于其人舍身救人的传说。,滴水涌泉,知恩必报 : 小乞丐不忘长者救命之恩,在当年掘金的地方建庵纪念长者,唤名慈云庵,就是现在所前太平庵的前身。 花神庙所在的花神村,百姓建庙供奉花神,并祈求棉花岁岁丰收。 乡邻视云茂为孝子,纷纷随缘乐助,遂建起灵岩寺。闻堰仙姑庙两位奇女子的疾恶如仇、坚守贞操。 新湾祖始殿所供祖始菩萨的仁爱宽容、与人为善。 义桥前坛庙土谷神石二、石四的关心公益、出生入死。 城厢街道句践祠所供句践的卧薪

6、尝胆、奋发图强。 临浦西施庙所供西施的忍辱负重、热爱祖国。 各处张神殿所供张老相公的宁江护堤,消除水患。 蜀山街道刘猛将军庙(今圮)所供刘猛将军的吞食蝗虫、保护庄稼。所前赵坞庙、进化泥马庙的禁止赌博。,各种寺庙,衙前施草庵、东岳庙遗址 楼塔管村庙 白龙寺 河庄蜀山庙,六、传统中医药文化 :茶亭伤科、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杭十八”药材种养技艺等榜上有名。 130多年来,茶亭伤科几乎成了戴村骨科的代表,也是萧山的特产。 七、饮食文化: 1、主粮:麦粞饭(萧山东片沙地区的饮食文化) 2、风味小吃:萧山萝卜干、萧山三黄鸡、萧山霉干菜、萧山 杜家杨梅、萧山湘湖杨梅、湘湖莼菜。 八、沙地文化:沙地三

7、百来年的汗青算不得悠长,但沙地人通过辛勤的奋斗,至今不仅创造出了比四周更多的财富,并且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处所文明。 九、钱江潮文化 十、其他传统名俗节庆:塑刻剪贴画、堆塑彩画艺术、水族外壳戏曲脸谱绘画、木纹拼嵌画、烙画、中国画临摹速记技法、沙地“十碗头”宴席、抢潮头鱼、萧山大种鸡养殖技艺、楼塔灯彩、明媒正娶婚俗、临浦年俗节、临浦荷灯节、楼塔半年节、竹制品制作技艺(蒸笼塔制作)、龙灯胜会(楼塔板凳龙)。,萧山现存惟一科举功名坊,微雕,毫芒之间见功夫 危在旦夕的“甲科济美坊”,详细介绍:湘湖文化,(一)湘湖的由来 湘湖被誉为西湖的“姊妹湖”,也是几百年来萧山人欲圆未圆的一个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8、湘湖保护与开发被区委、区政府列为民生工程、实事工程,萧山人正着手圆这个梦。未来的湘湖将与西湖隔江相望,一南一北,共唱“西湘记”,也将为萧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湘湖历史湘湖历史悠久,文化与自然资源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就有跨湖桥人在这里生产、生活。春秋战国时代,又有越国大船军在这里争战。南宋以后,先后建有净土寺、隆兴寺、湘云寺等20多所寺庵,向为佛家所青睐。宋元明清历朝文人骚客衷情于湘湖,不仅相约结伴而游,留下了几百首诗篇,而且结庐,建藏书楼,开书院,创造了风雅厚重的历史文化。湘湖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为钱塘江入越之要津、浙东运河之起始、山阴古道之入口。历代皇家视湘湖及周边地域为

9、要塞和风水宝地,因此踪迹不止,争战不断。从吴越对阵于白马湖、范蠡拒吴于越王城、“秦始皇欲置石桥渡浙江”(引会稽方志卷九夏侯曾先会稽地志)、东汉孙策跨江击王朗于西陵、吴越国王钱镠西兴战董昌、南宋康王赵构避难、徽宗衣冠葬于蒙山、皇戚葬于杨岐山、朱元璋战叛将张士诚于县城、清朝康熙和乾隆二帝下江南到萧山,直到孙中山、毛泽东到萧山,无不发生在湘湖流域范围之内。,(三)湘湖的沧海巨变 湘湖,位于钱塘江南岸、萧山城区西南,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证实湘湖已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期间,在自然作用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湘湖或为沧海,或为湖沼,或为田地,历经沧海巨变。远古时期,湘湖地域曾是东海海湾的一部分。气候冷暖

10、交替,冰川、海潮作用频繁,湘湖成为一个海陆交替的地带。约8000年前,海退成为陆地,曾有华夏先民在这个自然的“湖泊”边繁衍生息。约60007000年前,海侵再次袭来,这里又一次沦为一片浅海。之后,海水退去,海平面下降,湘湖地区南北两条山脉间,成为钱塘江的通道。越国军港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湘湖一带是吴越争霸的军事重地。湘湖、白马湖正是越国的军港固陵港。越国水师在此驻守,越王勾践的多次水上军事行动,都从这里出发。湘湖成为吴越交锋的重要战场,留下了“馈鱼退敌”、“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国内最早的方志越绝书曾记载:“会稽山上城者(今越王城山),勾践与吴战,大败,栖其中。因以下为目(木)鱼池,其利不

11、租。”勾践对孔子学生子贡讲述了自己“上栖会稽山,下守溟海,唯鱼鳖是见”的情景。越绝书将会稽山下四周环水、中间无水(镂空)的地域,形象地称作“木鱼池”,勾践把会稽山下广大无垠的水域,叫做“溟海”,这是对湘湖水域的最早记载。筑堤成湖 萧山地处水乡泽国,地势低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洪涝、干旱灾情频发。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不少人奏请要废田复湖,均未成。政和二年(1112年),时年六十岁的杨时补萧山县令,召集村中阅历丰厚的老人开会,并亲自勘察,“视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为界,筑土为塘”,筑南、北两堤,废田37002亩,蓄水成湖。湖周围80余里,长约19里,宽16里,东北窄、西南宽,形似葫芦

12、,“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故名湘湖。此后,湘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泊,蓄洪防旱,灌溉周边九乡146868亩农田。每亩田纳原粮七合五勺,称“均包湖米”。“万顷湘湖民稼穑”,湘湖成为萧山人民的“母亲湖”。,湘湖成河随着历史的发展,湘湖在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和人为蚕食下,水面逐渐减少。客观上,自明代开通碛堰山,建造麻溪、三江闸后,依赖湘湖灌溉的农田,已不足原来的一半,为开垦淤积荒地提供了可能。根据1927年的湘湖规划,上湘湖定山、压乌山一带收归国有,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农学院(后改为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场、湘湖农场)、湘湖师范学校等都在此建房,开垦种植。截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先后垦地约7000亩。至解放前

13、夕,湘湖水面仅存10000亩,已不足成湖初期的三分之一。湘湖历经沧桑为百姓,是萧山人民的母亲湖。湘湖秀丽山水和8000年古文明,是萧山人民的骄傲。湘湖的保护与开发,是为了改善萧山生态环境,为萧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打响湘湖品牌,萧山唱响“西厢(湘)记”在多方的努力下,湘湖区块规划的基本思路敲定:整个景区将达50平方公里,将用10年以上时间完成。启动区块4.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工程将于明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之前完成。,继续发展按照城市规划,萧山今后发展方向将是沿江发展。在钱塘江南部是生态保护区,中部是都市休闲区,东部是工业区。3个区块分别对应萧山早些年提出的“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

14、力萧山”。作为钱江经济链的首节,湘湖旅游区块如何体现自身价值,其定位准确与否尤为重要。保护开发湘湖之初,其定位为“以恢复古湘湖文化为前提,成为长三角较具活力的都市休闲度假区”。如今为融入杭州大都市的需要,萧山区将湘湖的保护与开发,以杭州国际休闲旅游都市为大背景。萧山湘湖与杭州西湖时距仅15分钟,该区建设湘湖的定位是与西湖错位发展。湘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西湖就像是个大家闺秀,而湘湖则是被外界遗忘民间的美女。在着力打造历史湘湖、文化湘湖的同时,在建的湘湖会考虑打好生态牌,使湘湖更具魅力。 为打响湘湖品牌,唱好这出“西厢(湘)记”,萧山将从三个层面加以努力:第一层面,将萧山的

15、文人组织起来,对湘湖的文化进行调研;第二层面,邀请国内外景观、园林专家,包括规划西湖西进的专家在内,为湘湖的今后走向把把脉;第三层面,由国内外规划设计单位作多个规划方案,选择规划设计单位组成智囊团,以供咨询。 湘湖的启动区块位于下湘湖,除了恢复千余亩水面,湘湖的景观设计从资源保护、历史延续和景观再生三方面出发,充分汲取地域内的积极信息,按照生态化、人性化、设施现代化的设计原则,创造出真正属于湘湖的景观,形成“一湖秀水,两岸美景”。一期景观设计内容丰富,有可以观赏湘湖步鱼的“云水一天景区”,有集聚会、休闲与赏景为一体的“沁香饮绿茶室”,有保持原真性建设,有可以赏果、尝果的“下孙遗址景区”,还有堤

16、及石桥、绿岛等景点。 明年4月,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会场安排在“一湖三园”,即湘湖旅游度假区、杭州世界休博园、风情园、杭州东方文化园。随着开发和保护帷幕的拉开,湘湖的美丽容颜将再现在世人眼前,湘湖风景孙氏宗谱中的“湘湖八景”为:龙井双涌、跨湖春涨、水漾鸣蛙、湘湖秋月、尖峰积雪、越城晚钟、柴岭樵歌、湖中落雁 “湘湖八景”为: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光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 “辛庐八景”,由寓居湘湖核心景区“辛庐”的周易藻编拟,即:跨湖桥泛棹、寨岭庵闻钟、越王城玩月、缸窑湾听涛、至湖岭踏雪、水漾坞采莼、九里墩戏鹭、三善桥观鱼。 浙江古有“西陵看潮涌,渔浦观日落”两

17、大奇景。故而有 “渔浦江天山水稀”之称。,纤道晚霞老湘湖梦湖桥 仙人桥,城山怀古湘湖喷泉,文化见证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证实湘湖已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其间,在自然作用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湘湖或为沧海,或为湖沼,或为田地,历经沧海巨变。 跨湖桥文化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城山之巅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这里还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故里,李白、陆游、文天祥、刘基等历代名人在此留有不朽诗文。这里还有南宋官窑遗址、西施范蠡的传说,为湘湖平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作为萧山的母亲湖,湘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古代西湖有十

18、景,湘湖也有八景,但如今已经难觅踪迹。 现代文明又重新揭开了萧山与湘湖的辉煌。其标志主要有: 一、休博园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主会场。如今,宋城湖畔公寓、威尼斯水城、奥兰多小镇、苏黎士小镇、绿城丁香公馆,这些楼盘都坐落在休博园内,如钻石般点缀在湘湖边。动漫节。休博园已经成为了动漫节的主会场,动漫带来的又是另一番风景。 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他是杭州的主要民航机场,同时也是浙江省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机场,距离杭州市中心 29公里。随着浙江经济的腾飞,机场的业务量逐年增长,已经发展为长三角地区第三大机场,全国重要口岸机场。目前机场开通国内航线45条,国际航线13条,2008年的旅客吞吐量达1

19、267万人次,为中国前十大机场之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建立为萧山第三产业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 三、扩建湘湖。2006年4月,湘湖启动区块一期开放。启动区4.64平方公里内,有6.1公里湖岸线、1200亩湖面。2007年,湘湖二期工程启动,向西拓展5.95平方公里,还将增加狮子山、老虎洞、中湘湖、湖山、石岩山五大景区。二期建设将使湘湖大大扩容,湖面从1.2平方公里扩大至3.2平方公里,景区将从4.64平方公里扩容至10.6平方公里;以后还将继续扩建,湘湖的规划总用地为51.7平方公里。,萧山文化“金名片”跨湖桥,湘湖湖面面积1.2平方公里,跨湖桥见证着数千年的文明与传承。跨湖桥

20、为上湘湖与下湘湖之间的葫芦颈地带一座跨连东西两岸的古桥,桥头是湘湖村。 跨湖桥的故事 :相传越王为强吴所迫,只剩少数兵卒驻留在县西一里的西山上,四顾萧然,所以称该山 为萧山,又叫萧然山。唐以山名号邑,萧山县名由此而来。 萧山中部,有一个著名的湖泊,叫湘湖。湘湖地处两列西南、东北走向的山系之间,东列曰石岩山、萧山,西列曰石檀山、东山头、美女山、城山。 跨湖桥遗址发现于湘湖湖底,从叠压在遗址之上数米厚的湖相淤积层判断,遗址直接因水淹而废弃。前面我们对千余年以来这一带的环境变迁作了大致梳理,其中的水文特征或可推至新石器时代,这对我们了解跨湖桥遗址是有益的。 人事沧桑,大千变幻。当明人张岱来到僻处萧然

21、、舟楫罕至的湘湖,惊叹其“腼腆羞涩,犹 及见未嫁之处子”时,这位意气隽永的读书人大约不会想到湖底沉埋着一处远古遗址,否则肯定不会生出如此风雅之思,倒有可能诞生另一部桃花源记了。,追梦八千年:跨湖桥文化四个新推想自2004年年底跨湖桥文化被正式命名以来,其保护和开发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跨湖桥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萧山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更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近几年来,有关跨湖桥文化的关注度已经到了相当程度。习近平、王国平等省市领导多次前来视察、调研,国内外媒体也给予了大量的报道,使得跨湖桥文化已经开始从萧山走向全国。 回首八千年,跨湖桥文化仿佛一场遥远的梦;穿越历史的长

22、廊,人们追梦的脚步依旧执着。,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跨湖桥文化:深远而独特的历史 2004年12月17日下午, 当宣布跨湖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独立考古学文化跨湖桥文化。这意味着“跨湖桥文化”作为一个全新概念,成了中国考古界的一个共识,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全国数十个考古文化概念并驾齐驱。浙江文明史因此前移1000年,杭州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而将浙江先民的文明史推进到8000年前。 跨湖桥遗址的历史变迁 1、进入公元二十世纪后,湘湖已名存实亡。但古湘湖湖底千百年来形成的淤泥,成为制造砖块的优质原料。 2、陈医生的儿子带领我们爬过荆棘丛生的土墙、翻进他们那

23、座荒弃多年的旧宅,在一个靠墙的布满蛛网的木架子上,看到了数十件当年采集的石器和骨角器。据说更多的已经散失,其中包括一件刻有双鸟图纹的骨器。 3、跨湖桥遗址在迟到近二十年后,终于被正式发现。 4、但其后经历过做绝育犹豫的阶段,然后重生了。 5、从总体上,各路专家、学者都充分肯定了跨湖桥遗址是一种崭新的发现,器物群基本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皆不同于浙江境内任何一支已知考古学文化。但专家者,知识之权威也,跨湖桥遗址中“未知”的成分居多,因此观点也大多偏于推理、猜测,态度十分谨慎。,结语:跨湖桥遗址文化内涵不同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是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突破,对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