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独酌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望月视频二、 、谈话导入师:好,孩子们,当夜深人静时,你独自一人望着这样的一轮明月时,你又有哪些感受?师:月总给人以凄凉孤寂的感觉,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师: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他一生爱月、爱酒。此刻他在月下独酌,他又会如何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呢?师:请看大屏幕,月下独酌你来读师:诗人的语言总是那么深奥,下面让我们请上本节课的赏析小组来为大家解读月下独酌的诗意四、细细品读(一)题目 月下独酌 师:感谢他们的精彩解读,希望下面的小组再接再厉,争取有所创新.好,让我们再次回到“月下独酌”通过题目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如果让你来为这首诗配上插图,
2、在这迷人的月夜中需要有什么?生:李白、月亮、酒、师:李白的酒在哪里?生:花间师:好,美丽的花,皎洁的月,请大家用一个词来概括李白饮酒的环境怎样?师:“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谁来读一读如此良辰美景!师:好惬意啊!爱月、爱酒的李白是否欣喜若狂的想要畅饮三百杯呢?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生:“独酌” “无相亲”师:一人喝闷酒,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可以与之倾诉内心的知己,李白是孤独的(板书 无知己、孤独)师:除了没有知己,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初年,正值李白人生的第三个时期。李白“长安三年”的人生经历,他遭遇到的是(板书:不得志)一腔报国热情不能抒发,满腹才华得不到施展,李白是孤独的。如果此刻你是李
3、白,此刻即使再美的景致,李白也无心欣赏,即使再美的佳酿,李白也不会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触了!我们把这样的写作方式叫做“以乐写悲” 。我们一起读,读出诗人心中的跌宕起伏。师:是啊,独自一人,场面冷清,但不要忘了,李白天生浪漫、乐观,如此良辰美景,他怎甘心一人渡过呢?于是他是怎样做的呢?师:明月、影子!再加上李白,三人为众,好热闹!(板书 众、闹) 可月亮、影子并不是人,为什么李白却说成三人呢?喝糊涂了吗?生:渴望知己、朋友,把月亮当做自己的朋友师:(以虚幻的事物做为对象)多么的浪漫,真是欢喜啊!请读出这种愉悦!师:李白“以物为友” ,那我们又在怎样的情况下会“以物为友”呢?师:但物毕竟是不能
4、与我们完全沟通,何况此刻李白相邀的是高挂天空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呢?所以此刻的乐、众、闹却是悲、独、寂师:难道李白真的没有朋友吗,不,有谁, 。 。 。 。 。 。他为孟浩然作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他为汪伦的盛情难却作诗赠汪伦 。而这些人一定都是像李白那样正直、高尚的人,那如果他主动邀约的一定也是品质高洁的。所以此刻的月亮在李白眼中不仅“皎洁”更是“高洁” 。 (板书)师:好,孩子们满上一杯酒,我们一起来举杯邀明月,你想对高洁的月亮说:师:可惜啊!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师:如果此刻你是导演,原本兴高采烈的李白邀请明月和影子,但一想到是“不解徒随” ,此时演员是怎样的动作,灯光又会怎样调整?生:(
5、垂头丧气,灯光由明亮变为暗淡)可悲可叹,请读出来! 最后深深的叹息!师:有二人相伴,本应感到满足,但毕竟是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岂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李白只能“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他想怎么样?趁着青春年少穷尽这人间的快乐!你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李白是乐观的,这也是他极乐思想的一种表现。师: 那他又是与月亮、影子怎样行乐呢?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师:好一派既歌且舞的场景,真是热闹非凡?让我们掌声响起来,为李白喝彩!如此欢快之境,李白还孤独吗?说一说你们的感受?师:(自娱自乐)再次点出以乐写悲,以闹写寂。好,孩子们,举起酒杯,体会李白内心的孤寂。师:李白一杯一杯的喝,最终
6、他喝醉了,月亮、影子、鲜花都看不见了,再也无法对影成三人了,此刻的舞台只身下 无知己 不得志 孤独的李白。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生:“凄凉” “孤独”寂寞”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说“醉后”却是“最后”各分散。再读这一句师:好凄凉,李白最终彻底失望了吗?我们这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天才诗人放弃追寻知己了吗?最终还是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师:他的愿望是什么?他想与谁相伴,与明月为伴,做永不分开的知己我们说这是与“天地为友” ,是李白的旷达。同时,又是什么原因,令他不再留恋尘世,而学嫦娥奔月呢?也就是说他宁愿与(高洁)相伴宁愿,也不愿与污浊同流合污。更反衬出
7、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苦闷。以乐写悲。再读最后一句,希望月亮在那遥远的银河岸边,可以听到李白的诉求。让我们共同祝愿李白可以梦想成真! 这便是李白,渴望知己,却无知己,没有知己,却向往知己。李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李白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研读。让我们伴着音乐再读全诗!教学反思:李白诗歌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夸张与想象,而这与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相契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当时孤独苦闷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明月与影子展开自己的想象。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与诗人的想象做比较。这样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也能够使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更加深刻的认
8、识。月下独酌的关键字是“独”,无论“月下”还是“酌”,都是围绕“独”字展开的。因此,教学上可以紧紧扣住“独”字,以“独”为线索展开教学。在月下独酌中,李白的“独”其实是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最终升华的过程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饮酒的最初愿望是派遣心中的“独”,是无可奈何之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酒酣之时,李白的心中经历了“独”与“不独”的矛盾斗争,李白为何感到矛盾纠结?理清这点,诗歌的整体思想感情就清晰了。最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最终选择与明月相约,实则是主动选择了一种孤独的精神生活。至此,李白内心的孤独经历了从“无可奈何之独”到“精神自觉之独”的升华,在这个近乎精神上的自我放逐的思想变化过程中,李白的人格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失误之处: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今后,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