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忠市动物防疫工作调研报告按照市农牧局统一安排,2010 年 4 月至 5 月,吴忠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利通、红寺堡、青铜峡、盐池、同心等 5 个县(市、区)对我市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调研。调研人员分别听取了县(市、区)相关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情况的汇报;走访了 10 个乡镇、11 个村、4 个肉牛场、5 个奶牛园区、6 个羊场、2 个猪场、100 户散养户及盐池省际间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查看了动物免疫档案,并与经营户、农村饲养户进行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动物防疫基本情况今年以来,我市动物防疫工作按照农业部、自治区、市有关精神和要求,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
2、畜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等防疫监测为重点,全面做好防控工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责任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措施得当有力,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但是,今年来我市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旧的疫病还没有消灭,新的疫病又有出现。如青铜峡发生的猪五号病疫情,现已扑灭。(一)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领导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指挥长的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协调指挥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重大动物疫情指挥机构。按照农业部、自治区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市农牧局和县(市、区)农牧局先后召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动物防疫工作。市农牧局领导还多次到
3、基层入户检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二)目标责任明确,防疫制度基本健全 一是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多次制定并下发了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文件,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目标要求和明确责任。做到: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或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猪、禽和大牲畜病死率控制在 5%、13% 和 1%以内。并与县(市、区)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状,各县(市、区)政府也分别与乡镇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应对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二是加强动物防疫相关制度建设。我市调整了指挥部成员,出台了吴忠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预案和
4、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规范、及时、高效、有序地处理与防控。(三)动物防疫网络基本形成 一是配备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全市选聘了 400 多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防疫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截至目前,全市已确保每村至少有一个动物防疫员。基本形成市、县(市、区) 、乡(镇) 、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进一步推动了基层防疫工作。同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城乡市场、超市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监督,把好准入关。二是加强省际间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目前已建有盐池牛记滩、惠安堡 2 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建设;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 2 个检查站加大了对入境或过境车辆的检查,检出
5、病死畜禽 134 头(只、羽) ,并全部做了无害化处理。(四)动物防疫经费基本到位,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上半年,市财政共拨付动物防疫经费 20 万元。各县(市、区)财政也加大了防疫经费的投入。盐池县 2007 年县财政已拨付动物防疫工作经费 20 万元,其中疫苗配套款 5 万元。同心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资金解决好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没人每月300 月,稳定了防疫员队伍,使防疫质量和密度得到了保障。(五)工作重点突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大 一是切实做好免疫工作。按照自治区提出的要求,于今年 5 月全面完成畜禽春防工作,再加上紧急免疫工作,共免疫畜禽 412.14 万头(羽) ,
6、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占应免数的100%,口蹄疫免疫占应免数的 100%,并建立了免疫档案。二是加大疫情的监控力度。2010 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畜禽监测 1.39 万头(羽),免疫抗体合格率在 70%以上。三是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正在重新修订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宣传和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动物防疫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贯彻落实还不到位,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未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二是有些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法制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重发展数量,轻防疫措施,重部署安排、轻督促检查,使动物防疫目
7、标落实不到位;特别是防疫注射难、队伍稳定难、防疫员工资解决难的 “三难”问题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二)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 我市除同心县外,其它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还不具备法人资格。红寺堡区无乡镇畜牧兽医站,使畜牧站人员身兼乡政府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双重任务,忙于政府行政工作,而对动物防疫工作责任性和服务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三) 饲养管理方式落后 我市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动物防疫条件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影响农村卫生,极易造成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疫情隐患较大。特别是利通区、青铜峡市养殖比较密集,极易造成疫
8、病从低级动物到高级动物直至到人的传播。(四) 动物(免疫)标识制度推行不力 牲畜(免疫)标识、免疫档案等管理不到位,国家制定了动物防疫标识管理办法,基层防疫人员对动物防疫也非常重视,但对防疫标识的认可没有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一方面基层防疫人员待遇低、人员少,开展工作携带的器械、工具、登记册多而繁琐,不乐意干;另一方面因为查验、回收防疫标识把关不严,降低了防疫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个别地方有补标识的做法存在,给防疫工作动态管理的各个环节带来了诸多不变。(五) 产地检疫工作薄弱 今年 3 月 1 日,新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办法规定,畜禽在离开饲养场之前,畜主应提前 3 天报检。协检员应及时到场、
9、到户进行检疫,在临床检查健康的基础上,结合免疫档案,查阅免疫证明和标识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凭有效期内的检疫证明准宰和销售,这些基础工作是以检促防的具体体现。(六)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一是开展动物防疫日常工作及重大动物疫病普查、监测、疫情处置、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经费不能得以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偏低,平均每月每人只有 200 元补贴,特别是红寺堡区村防疫员每月才 150 元。许多防疫员不愿意做免疫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二是由于资金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兽医实验室仪器设备仍停留在最基本的常规水平,且数量不足,远未达到农业部兽医局及省所规定的要求。特别是乡(镇) 、村基础设施建
10、设更为薄弱,缺乏应有办公条件与基本的仪器设备。此外,全市冷链系统建设也十分薄弱,市本级只有一个 20 平方米的小型冷库,不能满足疫苗储备和周转,各县(市、区)冷库不到 10 平方米,难以应对突发疫情的发生。(七)轻视疫病监测 对畜禽进行疫病抗体监测,为有效进行防疫提供科学依据。多数养殖者不能理解,错误认为抗体监测加重了畜禽应激,影响了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技术推广机构的举措不配合,甚至抵触监测,造成防疫时机的错失。(八)动物防疫人员缺乏 红寺堡区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疾控中心人员编制 10 人,实际只有 3 人,却要承担 4 个乡镇的 20 万头牲畜、30 万羽家禽的面上防疫工作,以及 1 个屠宰
11、场检疫管理工作。个别县(市、区)乡畜牧兽医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利通区去年一次退休 6 个老同志,个别乡站只有 1 人,除了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抽去抓乡镇中心工作。年青同志进不来,动物防疫人员少与目前防疫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任务重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九)缺乏动物防疫应激反应补偿机制 比如对强制免疫动物造成应激反应甚至死亡的没有建立长效补助政策,畜主、兽医都难以承受动物防疫风险,加大了动物免疫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对动物强制免疫以及对有疫病的动物进行捕杀、无害化处理不配合的养殖业主,没有强制性措施,处罚难度大。三、几点建议及对策(一)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宣传力度
12、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动物疫病科普知识。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常识,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防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经营人员的依法防疫和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他们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做好防疫工作。(二)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深化兽医体制改革,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规范动物防疫管理。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动物卫生监督所全部落实法人资格,按照有关规定配足配齐监督执法技术人员,提高人员素质。要加大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提高其工作待遇,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得到稳定。配备市区
13、居委会动物防疫协管员,加大对市区特别是城区结合部动物防疫工作力度。(三)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 要把动物防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投入机制,及时拨付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监督管理等所需经费,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储备金制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动物防疫、卫生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兽医化验室、冷链系统建设要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四)加大动物日常免疫与疫情监测管理力度 首先,要加大对动物免疫管理力度。各地要切实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工作要求,实行常年免疫制度。特别要加大对散养户畜禽、城区结合部居民饲养的
14、畜禽的免疫注射工作,切实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 100%,同时要认真做好免疫原始记录,防止闭门造车。要加强对疫苗市场监管,做好疫苗的供应,确保疫苗质量。其次,要做好疫情监测防堵工作。要加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口蹄疫检疫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动物疫情动态。要加大对市外疫情的监测防堵工作,认真执行准调证制度,严禁到疫区调运畜禽,对未经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批准擅自到省外调运的畜禽及其产品的畜禽经营户要严肃处理。同时,要密切关注畜禽市场动态,加强对城乡市场、超市内的畜禽及其产品的日常检测管理工作。(五)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一是乡镇站人、财、物都纳入县级管理,由农牧部门垂直领导,
15、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秩序化管理的模式。二是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制,竞争上岗,高职低聘制度,真正把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强,有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吸引到动物防疫工作中来。三是改革分配制度,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将村级防疫员的报酬纳入县财政预算,平均每人每月报酬由目前的 200 元增加到 300 元左右。(六) 继续推行动物免疫证制度 首先狠抓基础性的强制免疫工作,全面实施动物标识制度,确保耳标佩戴率达到 100%;其次免疫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免疫程序、统一免疫标准、统一考核验收。其次以村为单位详细登记填写动物免疫证;同时实施动物产地检疫时必须查验动物免疫
16、证,以有利于落实强制免疫计划,提高免疫密度,防止免疫空白点和死角的出现。(七)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养殖。因此必须加快改革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之路,既能提高畜牧养殖效益,又符合新的动物防疫审查办法要求,达到相应的动物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八) 创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运行机制 根据目前动物防疫主体不清、责任不明、工作不落实的状况,要按照重组队伍、转换机制、细化责任、加强监督的要求,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改革。按照责权利对等原则,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同动物防疫员签订免疫接种承包合同,实行
17、三定(定工作任务、定工作目标、定经济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九)树立以人为本的动物防疫新观念 主要是树立三个观念,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动物防疫观念,实现由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为核心,向以保护人类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核心的转变。以往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为核心定位动物防疫工作,而不是以保护人类健康为核心定位动物防疫工作,使动物防疫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的最终目标不单是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保护人类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并以此为准则来重新确定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目标、指导思想、重点和措施。二要树立全程控制的动物防疫观念,实现由以结果控制为重点向全程控制转变。安全的动物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疫出来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生产过程,包括畜牧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控制上。三要树立以法制为中心的动物防疫观念,实现由以政府行为为中心向以法律为中心的转变。建立以法制为中心,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控,实现预防为主、依法治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