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维权的法律意识调查调查原因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长期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已经构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想要从人治走向法制,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为了深入了解身边居民的法律意识,在这次暑假我做了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法律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到底能够起多大的作用?是否能真正解决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系列的矛盾,是否能够被公民真正运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调查背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
2、,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并且改革开放后随着资本的注入和市场经济的开放,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了巨大的推动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为了逐利而产生的欺诈、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调查方式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小组成员在几个点散发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回收并
3、辅以简单的提问,最后统一收集数据。调查数据 以下是调查问卷 以及所获得的数据关于维权的暑期调查1.若你是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你会( )A.与对方协商B.通过法律手段维护C.自认倒霉,选择沉默D.其他2.若你购买到过期食品或劣质商品,你会( )A.扔掉再买B.找商店老板协商退货或重换C.向消费者维权协会进行投诉D.其他3.是否了解权益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 )A.非常了解B.了解一些C.不了解4.您认为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没觉得有作用5.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 )对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略有不平等,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
4、益非常不平等,劳动人民没有得到保护,社会常遇问题.您对知法犯法的人怎么看( )人都这样,可以饶恕被严惩依情况而定.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维权( )利益受损严重危及生命,损失财产没关系赢的几率大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利益受损.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你会( )A.视情况而定B.大事化小,小事化无C.默默忍受D.寻求法律帮助9.您对我国的法律未来持多少信心( )A.前途未卜B.中规中矩C.有发展前途D.信心十足所获得的数据选项题号A B C D1 31/34% 21/23% 34/38% 4/5%2 31/34% 28/31% 36/29% 5/6%3 13/14% 58/65% 19/21%4 29/32%
5、 34/38% 25/28% 2/2%5 26/29% 40/44% 24/27%6 4/4% 45/50% 41/46%7 20/22% 7/8% 36/40% 27/30%8 30/33% 17/19% 8/9% 35/39%9 10/11% 36/40% 27/30% 17/19%数据分析从以上所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一、 即便是国之栋梁的大学生,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时的法律意识都很薄弱,仅仅不足四分之一的同学会选择以法律的手段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多的人都选择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甚至干脆忍气吞声吃下这口亏。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说明法律意识完全没有深入人心,法制建设仍任重而道远。二、
6、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具体实例,当你逛超市攒点口粮后发现自己买的食品是过期的。搞不好肚子还为此受了点罪现在你要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扔掉再买的选项还是占了超过三分之一。这点小事就难以将其和法律维权联系在一起。三、 如果要维权对维护我们对日常合法权益的法律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解。据本次调查发现对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的法律非常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都只占很少一部分,大多数的人都停留在“有听说过”这个层面。对于法律的宣传教育还需要加强四、 你认为法律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难以相信的是 2%的调查对象甚至否定法律的作用,认为重要性一般的人也占到了 28%。70%的人还是觉得法律是相当重要的。 五、 法律可能不是平等
7、的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认为法律是平等的人数与法律完全不平等的人数相当分别为 29%和 27%,44% 的调查对象认为法律还有欠缺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六、 触犯法律的严重性。4%的调查对象认为即使知法犯法也没有什么,50%的调查对象认为知法犯法是要被严惩的,但也有 46%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七、 到底什么样的情况才值得让你拿起法律武器去保护自己。40%的人需要有一定会赢的把握一定要有收获才肯用法律去维权。30%的人是只要有利益受损就愿意寻求法律援助,22%的人要利益受损到不可忍受的限度才肯去寻求法律援助。八、 自身利益受损的第一反应。33%的人认为需要考虑才能做决定,39%的人
8、则会首先想到用法律来维权,19%选择自己私下协商来慢慢处理事情,还有 8%的人宁愿吃个哑巴亏也不愿做出行动。九、 对法律的未来持多少信心。11%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前途未卜,40% 的调查对象则认为我国的法制建设中规中矩,剩下 49%的人对法律的未来前景持有相当的信心调查总结由于这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比较小,所以数据可能并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次活动选取了 90 个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简单的补充采访。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不容乐观,至少在所抽查的区域内是这样的情况。即便我国构成了相当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如果学生的法律意识没有得到长进的话依旧难以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9、对于大学生更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栋梁,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但是调查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有大约 10%的人对法律没有丝毫理解并且对法律有相当的抵触。70% 的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仅停留在很浅的程度,他们对法律有一定认识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实际地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律的未来比较看好。20%的调查对象对法律有着十足的了解,清楚相关法律条款并且明白维权方式和途径,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充满信心。这说明我国居民总体的法律意识还非常薄弱需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法制建设相配套,即使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具备相当的法律素养来应对日常的生活需要。所以应当开展相应的法律培训来提高。原因分析大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维权途径知之甚少
10、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对社会接触不多。不清楚不了解这样的法律有哪些重要性。并且学生为了高考,一切学习都为了考试服务社会实践能力非常缺乏,导致对一些法律条文不太理解。大学生维权意识薄弱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任何事情都有父母解决,自己的办事机会就少,所以只要不遇到特别严重的侵权行为就会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屏气吞声。而且大多数人认为维权所走的法律程序太过繁琐,响应速度慢这也是不会首先考虑依法维权的重要原因。但同样的对于简单的举报电话,比如 12315 的举报电话还是比较清楚的,说明公共宣传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从日常的生活中来看这些宣传显然还没有做到位,还应该继续做这方面的努力让每一个公
11、民都了解法律知识,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利。解决对策:1. 开阔宣传消费维权知识的渠道高校作为青年学生的生活主要场所,是相对于社会而独立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学生较为理想、安逸的意识形态。目前高校独生子女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但是对学生的消费观念的指导却有所缺失,这使得许多青年学生没有相对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念。因此,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应广泛宣传消费维权知识。一可以通过辩论赛、征文、讲座、班级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维权的学习认知工作。二可以将维权的相关法律以及真实案例融于校园的日常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益。三可以通过网络、QQ 、宿舍警示标语等
12、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维权。2. 更多关注有关侵权的案例,学习如何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现在的社会还存在很多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收看今日说法节目,浏览中国消费网,阅读中国消费者报等途径了解案例。对那些事件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尽可能的避免自身权益免受侵害,. 同样也能够使我们在遇到棘手事件时,能够及时想到一切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3. 提升营造消费维权氛围的能力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学校这个生活圈而言,老师和学生是主要的两大群体,只有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成功营造出消费维权的氛围。就我校如何营造维权氛围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准备。一方面重视教师的科学指导。老
13、师在社会上的阅历是学生很好的学习题材,它能够有效的被学生所学习与吸收,同时老师们也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维权。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自我提升。学生是消费维权行为最终落实的对象,因此消费维权氛围的营造工作主要还是靠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消费维权的意义、方法和心里体会的交流,消费维权的氛围才能成功营造。4. 参加一些有关的消费维权活动。每年的 3 月 15 日都有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倡导群众一起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能够增强我们的消费维权意识,掌握维权方法。社会和校园中也都存在另外的协会,来帮助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比如说我校的维权学社,它会
14、举行一些活动让同学学到相关的维权知识。实践出真知,在消费维权的问题上同样如此。付出行动,亲身经历感受维权,这样才能深刻认识消费维权的意义。因此,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消费维权的深化。一可以通过校园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在观看表演中感悟消费维权的真谛。二可以举办维权活动策划方案的比赛并设立奖项,让学生通过学会利用身边有效的工具进行策划,从而达到深刻认识维权的目的。三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然后在校内评定消费维权优秀班级。四可以联系校外合作团体,如在周围的居民社区中进行消费维权宣传等各种社会维权基地的构建。五可以渗入假期实践活动,联系有关机构设立校外侵权场景,考验学生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行为。(五) 后记对于侵权和维权,是社会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是在生活中接触较为紧密的两个现象,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学生都应该为维护和谐社会而奉献力量。此次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当中存在不少对于维权认识浅薄、进入维权误区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希望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我校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维权意识,了解有效的消费维权途径,掌握正确的消费维权方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