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下 21 课与朱元思书题型归纳一、理解性默写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特点)的句子是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句诗与本文第一句写景相似,其诗句为 2、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 3、总领下文(总领全文、统领全篇、总写富阳至桐庐一线景色特点、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的一句是: 4、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5、用工整对偶(夸张、比喻)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写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 三峡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6、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7
2、、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 8、含蓄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自己向往自然高洁情怀(作者发表感慨、发出感叹、文中的议论句、表明作者鄙弃名利思想)的句子是: 9、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澄清宁静, 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或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二、简答题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2、概括富春江的水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其写法之妙。 答: 水清澈、湍急。写水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流
3、湍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更能突出水的特点。3、 (1)说一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批评了热衷功名、留恋官场的人,也抒发了作者因仕途坎坷而产生的抑郁不平和归隐的情绪。(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2)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4、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
4、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5、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5 分) 6、选文乙中可
5、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 饮酒 (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3 分)田园生活(乡村生活) (1 分)采菊东篱下(1 分)悠然见南山(1 分)7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3 分) 奇(清、急) (05 分) ;异(高、险) (05 分) ;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 (1 分) ;安宁、闲适(1 分)8、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分)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
6、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9、学完本文后,请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游鱼细石现清净,奇山异水显隐心。10、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事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寒/远上寒山石径斜(寒蝉凄切)11写山时,分别从_觉和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视 听 多层次多角度写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1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先总后分(总分关系) 。提示:常见文章的结构分为: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分说式。13、请写出现在仍沿用的“俱”字与“风烟俱净”的“俱”同义的四字词语。 (至少两个)与时俱进 万念俱灰三、选择题14下列句
7、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 提示:因为 A 项运用了夸张,B 项运用比喻和对偶,D 项运用对偶。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16、下列对选
8、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 、 “直视无碍” 、 “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17、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