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C小组解决问题的特征(1),管理技术 -主要指程序、证据、方法、技巧的运用等 QC小组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 1.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2.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3.应用统计数据与方法,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是QC运转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专业技术,管理技术,解决问题,1、遵循PDCA循环 4个阶段 11个步骤 (解决问题型):,QC小组解决问题的特征(2),1.选定主题 2.选题理由 3.现状把握 4.设定目标 5.活动计划 6.解析 7.要因验证,P(Plan)计划阶段(七个步骤):,D(Do)执行阶段(一个步骤):,对策实施。,C(Check)检查阶段(一个步骤):,效
2、果确认,A(Action)处理(两个步骤):,(标准化)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及下步打算(反省与今后课题),2、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为什么选择这个选课题? 为什么制定这个目标?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为什么确定这几条主要原因 ?,所制定的每一条对策是否完成,有没有达到预定效果,等等。都有证据来说明,而这些证据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QC小组解决问题的特征(3),3、应用统计方法。,为了取得证据,我们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其中有的是有效数据,有的是无效数据。我们要用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收集数据的方法:全数检验或随机抽取。,统计工具:“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
3、具”。,QC小组解决问题的特征(4),QC课题的结构,一.原因追求型管理模式为通过明确“不良”来追求原因,重点在于排除其真正的原因,这是防止重新出现不良 解决问题为目的11个步骤 发掘问题为目的 9个步骤,二.课题达成型(创新型) 向难以实施定量化的未知的问题进行挑战,同时追求“好的方面”并发扬长处 通过7个步骤来实施,1.解决问题为目的11个步骤,1选定主题,2选题理由,10标准化,9效果确认,7要因验证,6解析,4 目标设定,5拟定计划,11 反省与今后的课题,效果不佳时,3现状把握,8对策实施,计划P,实施D,确认C,处置A,QC小组的活动程序(1),2.发掘问题为目的 9个步骤,QC小
4、组的活动程序(2),3.课题达成型(创新型) 7个步骤,1选定主题,2课题明确化和目标设定,7反省和今后课题,6标准化(再发防止),3对策的立案和评价,4实施,5效果确认,QC小组的活动程序(3),一、课题的选定(1),2、课题来源:,指令性课题:上级主管部门以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的课题。 指导性课题:企业质管部门推荐并公布的一批可供小组选择的课题。 自选课题: 由小组根据本部门情况自行选择的课题。,具体表现出不好的现象(问题)。不要把对策当作主题。,1、选题重点:,一、课题的选定(2),现场管理5大任务。 品质、交期、成本、安全、士气。现场4M变更 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现场三多: 浪
5、费多、多余或欠缺多、不合理多,3、课题的选取范围:,一、课题的选定(3),4、确定课题常出现的错误,.为了使课题让大家印象深刻和说明课题的重要度,把课题名称抽象化,并加上一顶“大帽子” 。,例如:力争上游,鼓足干劲,勇夺全国最佳实际上是通过小组的努力,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得到了提高。所以,课题名称改为提高*产品的一次合格率 就简洁明了啦。,.将采用的对策冠以课题名称。,例如:采用PC机改造设备,降低设备故障率,这里的“采用PC机改造设备”就是对策。小组在选题时还没有完全掌握现状,还不知道问题的症结,还没有集思广益地分析原因,还没有找到是什么问题影响的,更没有研究用什么对策去解决它,怎么能够将主要对
6、策作为课题呢?,5、选择课题,一、课题的选定(4),所谓小。就是以目前存在影响质量、生产或造成成本高的具体问题作为课题。,例如:通过ISO9001标准认证,缩短*的操作辅助时间,所谓大。就是指课题包含的内容庞大复杂,需要达到的目标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方方面面的部门通力协助,才能完成课题。,例如:降低*的不合格率,创建青年文明号列车,课题小的好处: (1)活动周期短,易于出成果。 (2)大部分对策自已能完成,易于发挥小组成员创造性。 (3)解决自已身边的问题,易于调动积极性。 (4)易总结,成果发表更充分。,选题技巧:课题宜小不宜大,二、选题理由(1),直接写出选此课题的的目的与必要性,不要长篇
7、大论的陈述背景。要说清理由,只要把上级方针是什么或部门要求是什么,实现这个要求的症结是什么,差距有多大,用数据把这些事实表达出来,以说明只要这个症结解决了,就可以达到部门要求。这样课题的目的与必要性就充分了。例如以下2图。,本部门要求,本部门的症结,选题,某零件加工不合格品损失减半,降低某零件D工序不合格损失,柏拉图,Think 选择课题,See 现实,Draw 挑战标杆企业,1、保防套掩盖部分二次伤,不利于二次更深入改善 2、每个车型投入都使用保护套增加制造成本 3、T1车体装保护套、C4车体取保护套、C4转运到T1作业损失时间长,降低二次伤,取消车体保护套,选题理由案例,8月二次伤比较,二
8、、选题理由(2),导入日产生产方式,达成QCT目标,创造中国一流的发动机生产基地。 根据对标杆的方策探讨,提高制造总体水平,从而实现271目标。,公司方针,本部门症结所在,评价,下半年调试主要问题,课题,评价,-3分,-2分,-1分。,KH发动机VTC 电磁阀作动NG零化,选题,目的: 首先收集数据,找出问题的症结,为确定目标值提供依据 。,三、现状把握,活动内容: 到现场,把握现物,做现实的观察(三现主义) 。把现象差距,不对的地方及变化加以调查。可分时间、设备别等加以层别比较。以调查结果与应有的原有式样相比较、分析找出不良。,第1工站,第2工站,第3工站,成品在库,工站间在库,M2线工程配
9、置图说明,框虚线区为本期活动工站,现状把握层别案例 (1),课题:提高M2工站生产能力。,现状把握层别案例(2),现状把握层别案例(3),各零件返修率比较,返修率层别,6.,右前翼,PE,工程,?,修,目,36,4,2,5,32,93.7,91.1,86.1,45.6,0,10,20,30,40,50,60,70,變形,碰凸,印凹,刮傷,其他,0,25,50,75,100,80,?,修,?,/,?,目,累,?,百,分,比,N=79,日期:,6/2,作成:,?,理源,现状把握层别案例 (4),返修率层别,柏拉图,D区,C区,A区,B区,7.右前翼PE工程变形部位分析,现状把握层别案例(5),变形
10、部位分析,重点: 设定活动应达成的目标。活动内容: 决定目标值。 决定目标何时达成。 预计能达到到什么程度。,设定理由说明: 现状车顶不良点数为6点。 我门以各零件不良点之平均3点为本次活动之挑战目标。,四、目标设定,设定目标应注意: 1、目标不宜过多,一个适宜,最多不超过两个。 (两个目标之间应有相联关系)。 2、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必须制定设置依据。如:恢复质量的目标,重点: 设定活动应达成的目标。活动内容: 决定目标值。 决定目标何时达成。 预计能达到到什么程度。,设定理由说明: 现状车顶不良点数为6点。 我门以各零件不良点之平均3点为本次活动之挑战目标。,四、
11、目标设定,设定目标应注意: 1、目标不宜过多,一个适宜,最多不超过两个。 (两个目标之间应有相联关系)。 2、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必须制定设置依据。如:恢复质量的目标,重点: (1)决定活动日程。 (2)工作分担。 活动内容: 针对各步骤预估活动时间。 活动计划以周间计划为宜。 计划内容与时间须经主管确认,有无与生产计划抵触及指导与批准。,五、制定推动计划,1、分析原因应做到:,(1)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2)展示问题的全貌(4M1E:人man 、机 machines 、 料 materials 、法methods 、环境environment),(3)分析原因
12、要彻底,要针对结果,把原因一层层展开,(4)分析到可以采取对策为止。 (5) 末端因素上找要因。,六、分析原因(1),分析原因就是把现状把握阶段,经过层层分析出来不好的现象(结果),再次探求出真正的要因。,2、原因分析常用统计工具:因果图 系统图 关联图,三种工具的运用,六、分析原因(2),1.原因追求型(原因与结果)用为何中要因:是什么原因造成大要因内之问题。 2.对策追求型(对策与效果)用如何中要因:要用什么对策才能达成大要因内之效果。,特性,大要因,60度,小要因,细要因,中要因,大要因,大要因,大要因,特性要因图(1),中要因:用“主语+谓语”表示。是什么原因造成大要因内之问题。 末端
13、要因:并非指现象,而是调查发现工作中的缺点。,为何车门流漆不良多,人员,方法,材料,设备,喷嘴太进,车体不正,台车碰撞,漆量不稳,漆料沉积,管路太长,搅拌不均,停电,漆膜过多,黏度太稀,稀释过多,风压过大,设备异常,见底前补不良,黏度太稀,稀释过多,油漆未干,漆面太厚,喷法不一,技能不熟练,厚薄不一,漆量过多,清枪残留,重迭流漆,稀释过多,漆膜不均,隔台换色,标准不过明确,喷漆次数多,人员调动,特性要因图(2),运用这一步骤,对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把影响问题 的主要因素找出,排除次要因素,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1、确定主因的三个步骤,(1)将末端因素全部收集,(2)排除不可抗拒因素.指小组和企业
14、无法采取对策的因素。例:“拉闸停电”是供电部门由于电能不足,采取的部分拉闸限电措施,属于不可抗拒因素,所以把它删除,不作为主要原因。,(3)对末端因素进行逐条确认,找出真正的主要原因。,七、要因验证(1),2、要因确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现场验证:现场通过实验,取得第一手数据来证明。现场测试、测量:通过现场亲自测试、测量取得数据与标准进行比较,看其符合程度。对人的方面的因素,无法试验、测量的,可设计调 查表,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取得数据进行确认。,(2)不使用0、1打分法,不靠主观判断确认要因。,(3)不要将部分末端因素挑出进行确认。,七、要因验证(2),七、要因验证(3),要因确认方法:
15、1、现场测量、测试 2、现场验证 3、现场调查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然后按计划逐条确认。 当末端要因较多时,为使要因确认严密有序,更好地利用全体组员的力量来完成,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要因确认计划表:,要因验证汇总表:,七、要因验证(4),常见的不正确确认主要原因的方法: 1、以小组成员大多数人的意见或举手表决的票率超过50%就作为主要原因。 2、采用0、1打分法或加权评分法来确定。 3、采用分析论证法确认。,所谓分析论证就是对末端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或经验分析来判定。例:,八、制订对策与实施 (1),1、制订对策通常采用的步骤:,(1)提出对策,做到集思广益 。 (2)研究所采用的对策
16、,确定其解决问题的程度 。 (3)制定对策表,按照“5W1H”原则进行。,3、注意事项:,八、制订对策与实施(2),(1)对策应有效,防止一个人的对策,要由全体成员去做。 (2)选用对策应具备可实施性,小组成员应能够控制,高投入、高难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不采用。 (3)不采用临时性。(4)尽量采用以小组成员自身能力可以实现的对策。(5)将对策内容和措施内容分开制订。 (6)对策目标要可检查,量化。 (7)注意数据收集,每条对策实施完后和对策表的目标进行比较。(8)不要为外人制订措施 。,制订对策与实施案例(3),制订对策与实施案例,重点: 以图表比较说明是否达成目标。 1.活动内容: 使用
17、和现状把握相同图表做改善前、后比较。 进行和目标值比较。 改善效益如何(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九、效果确认 (1),达不到目标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应:(1)重新分析原因,或检查所制定的对策。(2)在C阶段再进行一次小的PDCA循环。,2、经济效益的计算, 计算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考虑社会效益 。 效益计算应符合实际,不类推、不夸大,计算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对小组成员的活动收获进行检查,如人 员素质、技术水平的提高等。 巩固期能看到稳定状态为止。,九、效果确认(2),实绩与现状把握时比较,效果确认(案例1),实绩与现状把握时比较,片 / H,效果确认(案例2),效果确认(案例3),实绩与目标比较,
18、本次活动组员对涂装工艺有了一定了解,同时对拨出力测量也有一定掌握,在解析能和QC手法运用较上次也有一定成长.也提高了组员的改善欲望。,日产汽车让人信赖,效果确认(案例4),1、为维持活动成果,防止问题再发生应制订巩固措施。 2、把对策表中经过实施证明有效的对策报主管理部门批准,纳入有关标准并将新的标准进行推广。 3、不能与对策脱节,不用口号、形容词写巩固措施。 4、到现场再确认,是否按新的方法操作或执行新的标准。,十、标准化,标准化样表式样,下一课题:降低玻璃黑胶,月T4班品质问题排列:,活动步骤,优点,缺点,主题选定,能够从商品化指摘的信,息中去发现课题,选择课题没有考虑改善的,周期性,改善时间过长,目标设定,敢于向零不良提出挑,战目标,没有对等级制定目标,现状把握,从人、机、料、法等,各种因素进和把握,部品材质分析不足,解析,全员参与脑力激荡,对策,实施严格计划进度,C,效果确认,目标达成,没有计算涂装投入,A,标准化,将防止再发修订工艺,和工治具点检表,P,D,累计百分率,不良件数,十一、总结回顾及今后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