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7342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醴陵市经委2010 年 7 月 15 日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紧邻长株潭金三角经济区,素有“陶瓷花炮名城” 的美誉。全市 现辖 26 个乡镇 、4 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57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3 万,其中农业人口 86 万。2009 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瞄准“ 争一进百、科学跨越” 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极其不易的发展成效。2009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13.1 亿元,增长 16.1%;完成财政总收入 14.2 亿元,增长

2、 20.0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86.8 亿元,增长 58.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8.98 亿元,增长 22.2%;完成外贸出口总额 5.1 亿美元,增长 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 16168 元、7757 元,增长 12.1%、14.5%。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经济强县 ”第 5 位,位于全国中部百 强县(市)第19 位。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来势较好、后劲很足。14 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8.8 亿元,增长 17.2%;完成财政收入 5.37 亿元,增长 4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4 亿元,增长 83.

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26836 元、3720 元,增长 12.7%、16.4%。完成工业总产值 136.6 亿元,同比增长 32.7%;实现增加值 39 亿元,同比增长 25.2%。508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82.3 亿元,增长 46.3%;完成工业增加值 29.9 亿元,增长 32.3%;实现销售收入 80 亿元,增长 45.8%。一、醴陵陶瓷产业具备跨越发展的基础(一)具备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基础设施完善。醴陵境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铁路有浙赣线横贯东西,醴(陵)茶(陵)线连通南北,正 在 建 设 的 杭 长 高 速 铁 路 将 在 醴 设 站

4、 ;公路有 106 国道、320 国道、沪昆高速和在 建 的 岳 汝 高 速 交汇于市区,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 90 公里。醴陵是湖南省率先使用天然气,中西部地区最早拥有国检、海关和危险品储运资质,成功获批铁路口岸城市的县级市。(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产业知名度高。醴陵是我国三大古“ 瓷都 ”之一,陶瓷生 产有 1700 多年的 历史,1907 年研发的釉下五彩瓷,先后获得意大利都灵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 的高峰” 。建国后,醴陵陶瓷成为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指定的生活用瓷和国家领导人馈赠外国首脑的礼品瓷,享有“红官窑” 和 “国瓷”之美称

5、。行业内有 1个中国驰名商标,12 个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1 个国家出口名牌产品。(三)具备较大的产业规模,聚集效应明显。2009 年,全市拥有陶瓷生产企业 437 家,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 163 家,年销售收入 5000 万元以上的 54 家、过亿元的 7 家,陶瓷产业总产值达3158.2 亿元,其中日用瓷 80 亿元、工业陶瓷(主要是电瓷电器)65亿元、艺术瓷 5 亿元,创造税收 3.6 亿元,从业人员达 18 万余人,产品发展到日用陶瓷、工程陶瓷、艺 术 陶 瓷 、建 筑 陶 瓷 、电 瓷 电 器等 5 大 系 列 、4000 多 个 品 种 ,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

6、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等于一体的高度集中的陶瓷产业集群,是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湖南省陶瓷科技产业园现有入园企业 47 家,投产 39 家,2009年完成工业产值 25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10 亿元。(四)具备优良的科技和人才基础,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行业内有 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能力较强。拥有 2 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5 名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和一批中高级陶瓷专业技术人才、熟悉陶瓷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生产操作技术技能人才和熟练工人。近年来,相继开发了轻质陶瓷填料、550 千伏六氟化硫瓷套、大型电真空陶

7、瓷管、抗菌陶瓷、骨玉瓷、康玉瓷、象牙瓷和炻瓷等一批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有多项陶瓷科研成果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抗菌陶瓷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轻质陶瓷填料被授予联合国“创新之星 ”殊荣。华联瓷 业、泰鑫瓷业被认定为省“双高” 企业 。“健康瓷” 、“环保瓷”、 “绿色瓷 ”成为醴陵陶瓷的最大特色。(五)具备较大的市场份额,外向度较高。我市生产的日用瓷占全省陶瓷产量的 94%、全国的 14%,占世界陶瓷产量的 9.6%,列全国第三位,产品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 150 多4个国家和地区。2009 年,全市有 169 家陶瓷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日用陶瓷 40%以上出

8、口,出口量达 12.94 亿件,特别是炻瓷产品 95%以上出口,年出口额近 4 亿美元。醴陵是全国著名的电瓷电器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内占有较大的份额。(六)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配套合理。醴陵陶瓷产品门类齐全,涵盖了日用瓷、电瓷、工业陶瓷、工艺瓷、建筑瓷五大系列 4000 多个品种。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初具雏形。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商贸物流等分工比较明确。具有的优势条件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不优,传统日用瓷所占比重较大;二是科技水平较低,自动化生产程度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及高端产品比重较小;三是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国内市场比重偏小,受国际市场波

9、动影响比较明显;四是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产业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产业升级步伐缓慢;六是株洲市属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推进艰难,国有资产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醴陵陶瓷迎来跨越发展的机遇醴陵陶瓷产业在加快发展中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醴陵陶瓷跨越发展前景广阔。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和湖南省相继出台轻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与实施方案将有力地推动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省政府将陶瓷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和“四千工程”扶持范畴;醴陵城区及部分乡镇共 725.8 平方公里纳入了长株潭“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核心区范 围,将强力助推陶瓷产5业提速发展步伐。从产业转移层

10、面来看: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的陶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必将为我市陶瓷产业发展植入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陶瓷产区聚集,将加速推进醴陵陶瓷产业壮大规模和提质升级,提高醴陵陶瓷的附加值。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市场需求从传统陶瓷向高品位、多功能陶瓷变化使我市陶瓷产业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电瓷、工业陶瓷和高新技术陶瓷(特种陶瓷)广泛应用将有效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从文化传承和交流层面来看:陶瓷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广泛应用到重大文化节会活动、国际间的文化友好往来、人们的礼品馈赠等庆典、外交和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丰富的文化元素与陶瓷的生活实用价值相结合赋予陶

11、瓷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三、醴陵陶瓷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一)战略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打造“四千工程” 的战略部署,醴陵市委、市政府制定了“1511” 工程,着力打造千 亿陶瓷产业集群。至 2015 年,全市陶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要达到 500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150 亿元。其中日用瓷实现销售收入 150 亿元,电瓷电电器实现销售收入 200 亿元,工艺美术瓷 50 亿元,建筑陶瓷 50 亿元,高新技术陶瓷(特种陶瓷)50 亿元。到 2020 年末陶瓷产业力争超过 1000 亿元规模,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标准化生产体系不断完善,节能减

12、排不断推进。(二)主要措施。6一是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巩固发展日用陶瓷。不断提升日用陶瓷的品位和档次,力争精品炻瓷、釉下五彩日用瓷和新产品比重达到 60%以上。 大力发展电瓷电器。逐步提高 500KV 以上超高压电瓷、组合电器和出口电瓷的比重,逐步实现电瓷为外地企业配套向依托本土企业就地配套的转变。提升釉下五彩艺术陶瓷。提升釉下五彩瓷创意设计水平和艺术品位,带动艺术陶瓷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高新技术陶瓷。积极探索航空、航天陶瓷、电子半导体陶瓷、耐酸耐腐陶瓷、高温陶瓷材料、陶瓷模具等新型陶瓷材料发展领域,拓展陶瓷产业的发展空间,引导陶瓷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变。同时,引进发展建筑卫生陶瓷,丰富陶瓷

13、产品结构,推进陶瓷产业壮大规模。二是打造陶瓷产业园区。不断加快陶瓷产业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积极引导陶瓷企业进入园区,注重培育园区内配套产业和配套企业,实现资本、科技、人才向产业园区聚集。努力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创业辅导、企业孵化、示范带动功能,使之成为我市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陶瓷制造基地。陶瓷科技工业园布局以电瓷电器、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和釉下五彩艺术陶瓷为主导,重点发展“ 艺术瓷园中园” 、“工业陶瓷园中园”、 “电瓷园中园”特色园区。积极建设醴陵市浦口电瓷园、阳三陶瓷工业小区、沿 106 国道陶瓷工业经济带。三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

14、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研发机构,规模以上陶瓷企业逐步构建自身的研发机构,配备专业研发人员,增强研发力量。增加研发7设计经费投入,按规定的比例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研发经费,保证研发资金到位。加大新产品研制开发力度,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注重专利的研究发明,提高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比重,保持专利权授权量较高的增长水平。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新增一批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在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出口名牌及国家级行业名牌上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四是培育壮大产业旗舰。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在炻瓷、电瓷电器、工业陶瓷、文化艺术陶瓷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努力打造

15、产业旗舰。以华联瓷业为核心,收购国光、群力、红官窑、醴陵电瓷厂等国有企业,兼并一批中小型炻瓷企业,组建华联瓷业集团;以华鑫为主体,联合湖电并兼并一批中小电瓷电器及配套企业组建华鑫电瓷电器集团;以陶瓷产业园区釉下五彩陶瓷创意园为基地,以红官窑、瑞丰祥、醴泉窑艺、金煌瓷艺等企业为骨干,整合釉下五彩瓷、中国红等高附加值的文化艺术陶瓷,组建醴陵釉下五彩文化艺术瓷集团;以泰鑫瓷业为主导带动电子陶瓷、化工陶瓷、高温陶瓷材料、陶瓷模具等工业陶瓷的发展壮大,组建泰鑫工业陶瓷集团。五是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及陶瓷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产业发展的基础;加速推进一批新产品开

16、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高电压等级、高强度电瓷、GIS 组合电器、精品炻瓷、釉下五彩日用瓷、文化艺术瓷等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加紧实施一批龙头骨干企业8的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积极推进陶瓷生产装备更新和陶瓷生产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升陶瓷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工艺水平;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重点抓好天然气管网建设和窑炉改造,普及和推广泥釉、废瓷回收利用,烧成工艺革新,余热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六是密切配套协作关系。一是扶持配套产业发展。抓好瓷泥采掘加工、陶瓷窑炉机械、电瓷附件、陶瓷颜料釉料、彩印包装和物流业同步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完善配套体系。加速陶瓷产业内部的细化分工,实现主辅

17、分离,推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完善陶瓷产业链。二是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协作关系。密切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合作,寻求电网系统对我市电瓷电器产业的支持,密切与其他陶瓷产区的协作,学习和借鉴相关产区的发展理念和宝贵经验。三是积极引进强势企业和优势资本,借助外力,整合现有产业资源,使产业配置更趋合理,发挥资源利益最大化,加快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步伐。七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一是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加大银行信贷资金对陶瓷产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和重点龙头骨干企业项目资金需求。搭建和完善银企沟通平台,定期举办多层面、多种形式的银行与企业融资

18、洽谈会,促进金融产品和优势项目对接。二是强化发展用地保障。积极申报工业用地,加强土地储备,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切实保障园区发展用地,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用地。三是强化人才需求保障。注重选择和引进适合陶瓷产业发展的高级人才,为引进人9才创造优越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注重建立产业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将企业家及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纳入全市企业干部培养计划,鼓励陶瓷企业组织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八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支持陶瓷产业园区发展。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年实际融资规模进行适当补助。二是支持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对投资 1000 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按照一定的比例

19、分档次给予财政补助或贷款贴息。三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创建品牌。对科技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或新产品开发投入规模较大且成效显著的企业,市财政进行奖励和补助;对获得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四是支持陶瓷产业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从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五是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陶瓷展会,对参加国内外陶瓷展会的企业按展会费给予补助,对年出口 200 万美元以上且增速超过 20%的企业,按增长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获得省级、国家级出口名牌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对在国(境)外注册商标每件商标给予适当的补助。六是支持企业节能减排。对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更新先进装备进行补助;对年节能效果显著的企业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七是支持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企业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升企业管理团队整体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