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 1.沉积盆地的研究内容 盆地形成机制和类型是一个争议较多的主题,可以从系统论角度进行定性、定时和定量3方面来分析:定性就是从全球动力学角度和活动论观点来确定盆地形成机制和性质;定时就是从板块构造运动学角度和阶段论观点来研究盆地演化序列和构造转化或构造反转特征;定量就是从构造几何学角度和转化论观点对盆地构造样式进行分析。同时参照盆地沉降量、伸展量、收缩量及热流等数据对盆地属性作出全面判别,为盆地分析和盆地模拟提供依据。,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 2. 盆地分类的基本原则 地球动力学是产生包括盆地在内各种构造
2、形迹的主因。因此,盆地分类应当从全球动力学体系来考虑,其认识过程是: (1)最早是从地壳升降观点来分析,认为盆地形成是垂直运动的结果,主要从1维角度来考虑;(2)后来从水平运动观点来分析,将盆地分为张性和压性两大类,主要是根据盆地的横断面,从2维角度来考虑;(3)实际上除了地壳的伸展和压缩可以产生盆地外,走滑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因此从3维角度来考虑已成为盆地分类的关键;如果进一步从盆地演化的时间进程来考虑盆地演化阶段和发育序列,应将盆地分类纳入4维分析的角度。,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 3. 盆地构造分析所要考虑的问题(1)几何学,(2)运动学,(3)动力学和(4
3、)时间 这4个因素有一定联系: (1) 几何学分析是通过地表观察及地震剖面解释来获得构造3维几何特征,将各种变形组合的应变场与应力场分析结合起来;(2)运动学分析是侧重于将板块运动与盆地演化序列结合起来,对构造位移变化进行推断;(3)动力学分析主要考虑全球3种动力学系统所产生的伸展构造体系、压缩构造体体系和走滑构造体系,并将其与盆地分类及形成机制结合起来。,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4. 盆地形成的地壳应力环境 (1) 裂陷盆地, 其最大主压应力轴是垂直的; (2) 压陷盆地, 其最大主压应力轴是水平的; (3)走滑盆地, 其最大主压应力轴与最小主压应力轴都是水平
4、的。这种分类与板块边界的3种基本类型帮盆地边界的控盆断层是一致的。因此,将张、压、剪3元作为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的3个端元。,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4. 盆地形成的地壳应力环境此外,克拉通内盆地是个难解的盆地类型,可能是叠置在早期古裂谷盆地之上的缓慢热沉降盆地,暂置于图解中部。反转盆地和复合盆地则是地球动力体系发生转化、叠置和结合的产物。同时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介质条件的不断变化,如陆壳裂解与洋壳产生,洋壳消亡与陆壳增生,以及褶皱硬化、热软化与热沉降等,在不同构造阶段可以形成连续的盆地序列。,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 5. 盆地分类
5、的意义正确的盆地分类常常可以预测盆地内构造样式和沉积模式特征,为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提供构造模型,为沉积体系解释提供沉积模式。,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 6. 构造样式及其意义 样式(style)一词,原来是建筑学的术语,用来描述具有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的建筑群。引入地质学后,构造样式用以表示具有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的构造组合。就象一种速记符号便于在地质学家之间进行交流,因此也属于比较构造学范畴。构造样式是各类盆地中构造组合的几何形态表达,构造样式与形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3大系统,然后按其卷入深度进一步划分
6、为基底变形和盖层变形。,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二、伸展构造体系与裂陷盆地 伸展构造体系是在全球引张动力系统下形成的构造组合,包括环球长约50000km的大洋扩展中脊与两侧张裂大陆边缘,以及壮观的大陆裂谷系等。1、裂陷盆地的动力学机制 裂陷盆地是通过岩石圈伸展而形成的裂陷地带,关于伸展构造变形机制目前主要有3种模式及其变形特征:(1)纯剪切伸展是一种对称伸展作用,伸展方向平行于最小主压应力轴,伸展作用是对称的,不发生岩块的旋转作用,因此呈纯剪切状态,最初由Mckenzie作为均匀伸展模型提出,如莱茵地堑;但后来发现伸展系数随深度而增大,岩墙侵位也是使岩石圈伸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修正为非
7、均匀伸展模型。当大陆裂解后,裂谷盆地的中心轴常发展成为海底扩张轴,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二、伸展构造体系与裂陷盆地 (2)单剪切伸展是一种不对称的伸展作用,岩石圈的伸展作用主要是通过低角度的剪切带来实现,沿滑脱面产生滑动:上地壳为脆性剪切,发育一系列铲式正断层,并使岩块发生旋转,形成骨牌式组合;下地壳为韧性剪切,具透入性韧性伸展。这是Wernicke根据对美国盆岭省构造特征所提出的单剪切模型,单剪切伸展模型类似于冲断带的叠瓦式发展特征,常常可以向外形成叠瓦正断层带。,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二、伸展构造体系与裂陷盆地 (3)随着岩圈层次不同,流变性质各异而产生的分层伸展模
8、式。一般在上地壳通过脆性断层作用使地壳减薄,而下地壳及上地幔则以透镜体化或网状剪切来实现岩石圈变薄。,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二、伸展构造体系与裂陷盆地 (4) 热机制所产生的主动裂谷,常与热柱上升有关,使岩石圈变薄直到破裂。而被动裂谷主要为力学机制产生,常与碰撞作用有关。实际上主动裂谷与被动裂谷模型是理想化的两个端元,许多裂谷则属于复合成因。,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二、伸展构造体系与裂陷盆地 2 裂陷盆地演化序列 在伸展构造体系内大陆裂谷发展到张裂大陆边缘,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1)大陆裂谷阶段,通常与地幔热隆起有关,并形成垒-堑结构,无洋壳侵位,因而是陆内的,如渤海
9、盆地;(2) 陆间海阶段,大陆漂移开始,洋壳沿着中脊开始侵位和增生,如红海。我国的南盘江右江盆地,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则可能属于古陆间海;(3)张裂大陆边缘阶段,即大陆漂移期,大规模沉降及扩张,沉积作用速率超过沉降速率,因此有较厚的进积沉积楔形体,如东海陆架盆地。,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二、伸展构造体系与裂陷盆地 3 伸展构造样式裂陷盆地序列中广泛发育各种伸展构造样式,以正断层系及其伴生构造为主,按其卷入深度呈现不同特征:(1)卷入基底构造,深层次主要表现为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为糜棱岩前锋带,亦称为基底拆离断层,其上,中层次则为基岩中的脆性正断层;,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
10、,二、伸展构造体系与裂陷盆地 3 伸展构造样式 (2)浅层次为裂陷沉积中的铲式正断层系。,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三、压缩构造体系与压陷盆地 压缩构造体系在全球收缩动力系统下形成各种构造组合,包括环球沟-弧系与弧前盆地,以及造山带与伴生的前陆盆地,长达80000km以上。1、 压陷盆地动力学机制 压陷盆地是通过岩石圈挠曲而产生的盆地,岩石圈挠曲的产生常见有两种情况:(1) 在连续板块情况下,可以由于垂直负荷力而产生岩石圈挠曲,如被动大陆边缘所见;(2)在不连续板块情况下,可以由垂直负荷力和水平挤压力联合作用下产生挠曲,并形成一系列压陷盆地,如前陆盆地和弧前盆地。,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
11、构造样式分析,三、压缩构造体系与压陷盆地 前陆盆地的形成在动力学机制上与造山带密切相关,造山楔既是一种构造负荷力,也是一种侧压力。前陆盆地基底变形特征可以划分出3类结构:(1) 简单挠曲基底,由于造山楔连续叠置在前陆板块之上,其构造垂直负荷使俯冲板块挠曲,形成不对称长柱状凹槽。如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和中国龙门山前陆盆地等;(2) 叠瓦挠曲基底,由于造山楔的多期活动可以形成叠瓦基底冲断带,在冲断带前缘可以形成前缘盆地,而在后缘冲断席顶部可以发育小型的后驮盆地,犹如飞来盆地,如中国六盘山盆地,这与多期造山作用有关;,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三、压缩构造体系与压陷盆地 (3)块断变形基底,许
12、多地区在造山带相邻前陆部分常发生卷入基底变形和破裂,形成挤压断块,呈楔状上升,出露地表,如中国河西走廊前陆盆地北侧龙首山一带,是多种应力系作用结果,类似于美国落基山前陆盆地的基底变形。,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三、压缩构造体系与压陷盆地 2、 压陷入盆地演化序列 压缩构造体系形成于板块聚合过程之中,可以从洋壳俯冲(B型俯冲)到大陆碰撞或陆壳俯冲(A型俯冲), 形成一系列压陷盆地。弧-沟系是压缩构造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弧-沟系形成机制是由原来连续的大洋板块破裂成不连续板块,进一步俯冲而产生海沟和岛弧。按其所处构造位置可划分为大洋内部弧-沟系和大陆边缘弧-沟系。弧-沟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13、:火山岩浆弧、蛇绿混杂岩、增生楔及相应的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根据岩浆弧与海沟的相对位置确定的俯冲方向主要有两类:由海洋向大陆方向俯冲属于“正俯冲”,也可以由背离大陆向海洋方向俯冲,属于极性反转的“逆俯冲”。,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三、压缩构造体系与压陷盆地 3、 压缩构造样式 在系列压陷盆地中广泛发育冲断层及褶皱构造,按其卷入深度呈现不同特征:(1)卷入基底厚皮构造,深层次的冲断层主要呈现为韧性剪切带,伴生流动褶皱与相似褶皱,劈理发育,韧性剪切带之上为基底冲断层及挤压断块;(2) 盖层滑脱薄皮构造,中、浅层次发育叠瓦冲断带及双层冲断层带,伴有中等变形的同心褶皱,渐变为前陆盆地向斜带
14、,变形微弱,发育平缓褶皱,如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所示。,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四、走滑构造体系与走滑盆地 1、 走滑盆地的动力学机制 走滑盆地是通过岩石圈或地壳块体之间的侧向运动所产生,如果是纯的走向滑动断层应成为岩石圈的守恒边界,不能伴生盆地。实际上走滑断层常伴有一定倾向滑动分量,这就可以产生盆地或山岭的构造格局,其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3种模式:(1) 当走滑断层弯曲时,按其弯曲特征和走滑方向可以形成伸展弯曲或压缩弯曲。前者相应地发育走滑-拉分盆地;后者可以发育挤压山岭,同时在其一侧可以形成走滑-挠曲盆地,如中国阿尔金山东侧柴达木盆地西北坳陷。(2)当走滑断层呈雁列时,在两条断层叠接
15、处可以形成盆地或山岭,如右旋走滑断层右阶步雁列时则产生盆地,而右旋走滑断层在阶步雁列时则产生山岭。(3)当走滑断层侧向分枝时,可以发育盆地或山脊,其形态与断层网状特征或分枝特征有关,可以形成楔形或菱形轮廓。,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四、走滑构造体系与走滑盆地 2、 走滑盆地演化序列走滑盆地是沿着走滑断层的伸展分量而产生盆地。常由走滑-拉分盆地演化为走滑挠曲盆地,同时走滑盆地随拉分量增大,可以由狭长的走滑裂谷发展成菱形盆地。在平面上常呈现雁列构造,在剖面上常显示出花状构造。沉积体系可以从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发展为海底扇,出现滑塌沉积、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由于走滑盆地快速沉降,大量沉积物聚集,
16、具较好油气远景。,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1) 走滑-拉分盆地 走滑-拉分盆地是发育在走滑断层系的局部伸展地段,随着拉分量增大,可以由狭长的走滑裂谷发展成菱形拉分盆地,进一步可以产生陆间走滑盆地,沉积体也可以由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发展为深水海底扇,主要出现有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其特征为:(1)走滑裂谷主要呈现为狭长凹地,如我国郯庐断裂带上的伊兰-伊通盆地和美国死谷盆地,在我国阿尔金断裂也出现有走滑裂谷,属于走滑盆地的初始期。(2)走滑-拉分盆地,当走滑-拉分量进一步增大时可以扩张为菱形盆地,沉积速率可高达5004000m/My,岩相变化十分强烈,有时可以出现火山岩。拉分盆地在
17、不对称情况下,陡侧为粗碎屑冲积扇,缓侧为细碎屑冲积平原,在中部主要为三角洲和湖相沉积,其特点是沉积中心沿走向迁移。(3)陆间走滑盆地是由于走滑断裂带进一步扩展出现洋壳侵位,如加利福尼亚湾盆地,沉积相包括深海块体流和浊流,以及缓慢沉积的深海粘土。,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2) 走滑-挠曲盆地 走滑-挠曲盆地是发育断层系的局部挤压带,通常由于走滑-拉分盆地在后期由于区域应力场变化或走滑运动方向变化而产生走滑-挠曲盆地,即由转换-伸展演化为转换-挤压,如我国的百色盆地。也可以由于走滑造山带的构造负荷而产生走滑-挠曲盆地,如我国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和柴达木盆地西北坳陷,其沉积和沉降特征则类似于
18、前陆挠曲盆地,常由复理石沉积转变为磨拉石沉积。 3 走滑构造样式 走滑构造样式可以按其卷入深度同样划分为两类:卷入基底走滑构造与盖层走滑构造。,五、 盆地演化与构造旋回,盆地演化是在板块相对运动进程中发生、发展、成熟、反转和消亡等系列的连续过程。盆地的演化实质上还包含盆地力学性质的转化和复合。原型盆地(prototype basin)的序列主要是在单一地球动力学系统下或单旋回构造阶段所产生的盆地,常称为原型盆地或单旋回盆地。复合盆地(composite basin)则是在多种地球动力学系统下或再旋回(recycle)构造所产生的盆地,常称为复合盆地或再旋回盆地,实际上包含盆地在横向上复合和纵向
19、上的复合或叠加。从盆地演化与构造旋回的关系来看,通常将伸展运动作为一个单旋回,形成系列的裂陷盆地;而将压缩运动作为另一个单旋回,形成系列的压陷盆地,实际上相当于通常所称构造旋回的一半即半旋回,如威尔逊旋回所论述的手风琴式大洋的开合,但在威尔逊旋回中没有提到走滑旋回,即走滑运动所经历的走滑伸展与走滑压缩两个过程,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五、 盆地演化与构造旋回因此, 系列原型盆地为威尔逊-里丁旋回各时期产物。此外,盆地形成与构造旋回存在着3种关系: (1)新生盆地, 是一种新的构造体系替代旧的构造体系,如东部燕山期的裂谷盆地取代了燕山期以褶皱-冲断带为主的压缩构造体系;(2)再生盆地, 是旧的构造体系再次活动所产生的盆地,如中国西部前陆盆地主要为再旋回造山活动所产生的山前或山间盆地;(3) 反转盆地, 早期盆地受到后期构造反转,如中国东部裂谷盆地中早期正断层反转为逆断层。,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