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51400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 献研究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石志红1石志福2王志勇3( 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蒙医科 , 内蒙古 呼 和 浩特 010050;2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 , 内蒙古 包头 014109;3 内蒙古图书馆资源加工部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摘 要 : 本文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蒙医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 、临床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目前存在的问题 、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 、临床研究进展 (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对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蒙医药学对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等诸多方面进行详述 , 着重介绍蒙医药学对抑郁症

2、方面的研究与进展方面的现状 , 引出 “调神针刺法 ”结合槟榔十三味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该研究为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为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提供临床依据 ,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 调神针刺法 ; 槟榔十三味丸 ; 抑郁症中图分类号 : 29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6810( 2014) 04 0058 04抑郁症是一种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情感障碍疾病 , 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高达 15%, 15%的重度抑郁症可因自杀而导致死亡 1。2005 年亚洲精神疾病高峰论坛报 告 显示 ,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

3、已达到 2600 万 2。在全球 , 抑郁 症 造成的经济负担约占所有疾病负担的 4 4%, 与缺血性心脏病或腹泻性疾病相当 。WHO 指出 , 21 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疾患是精神疾病 , 而抑郁症是其中的重点 , 并认为抑郁症大规模爆发的危险率为 15% 20% 3。因此 , 防治抑郁 症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目前 , 抑郁症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是 , 如何使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精神障碍尽可能得到全面协调改善 , 然而这一追求是几乎所有现代抗抑郁药物难以跨越的 。“调神针刺法 ”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乐观 , 蒙药以槟榔十三味丸为代表的蒙医 “镇赫依法 ”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精神障碍

4、 , 但 “调神针刺法 ”结合槟榔十三味丸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如何 , 无文献报道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 , 考察 “调神针刺法 ”结合槟榔十三味丸治疗抑郁症临床的可行性 , 为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 为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提供临床依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发病机制研究111 遗传基因 、生物化学病因研究 : 有关抑郁症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研究国外已屡有报道 。较为一致的观点是 : 有较高的家族聚集现象和多基因遗传 。有学者研究认为情感性障碍具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而遗传效应在单相抑郁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英国爱丁堡医院和医学院MC 研究人员发现并鉴定了与抑郁相关的基因 , 这种基因为

5、 5 羟色胺传输体蛋白内多态性编码 , 推测它导致约10%受此病影响的患者对抑郁症产生易感性 4。有关生物化 学 因素 , 目前神经生化学研究表明 : 抑郁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 其发生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神经功能失衡有关 。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 5 羟色胺 ( 5 HT), 多巴胺 ( DA), 去甲肾上腺素 ( NE ) 等 。抑郁症的 5 HT 假说是抑郁症生化机理中较公认的假说 , 认为 5 HT 的缺乏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病倾向 , 或具备发病的可能 5。其它还有 NE 低 下学说 , DA 低下假说等 , 认为 NE、DA 在抑郁症患者血及脑脊液中含量降低 6。乙酞胆碱 能 增强 、神经内

6、分泌功能异常 、细胞因子的免疫炎症反应 、低胆固醇血症 、谷氨酸 、 羟丁酸异常等均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11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 抑郁症是由情志过激或压抑过久不能发泄导致 , 而情志包括怒 、喜 、思 、悲 ( 忧 ) 、恐( 惊 ) 5 种 。中医学认为怒伤肝 , 喜伤心 , 思伤脾 , 悲伤肺 , 恐伤肾 。因此抑郁症病机与五脏相关 , 病位多涉及肝 、心 、脾 、肺 、肾五脏 。基于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情志活动 , 认为抑郁症是由肝气郁结导致 , 治疗上强调舒肝理气 7。如虎力 8认为七情之病多责之肝 , 情志活动主要依赖气血的正常运行 ,这与肝主疏泄的功能密不 可 分 , 所以治

7、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调理肝脏 , 使其疏泄功能恢复正常 。符文彬等 9也持相似观 点 。张 世筠 10则认为心为君主之官 , 主神明 , 为 一 身之大主 。情志不舒可致心失所主 , 对本病的发病 、转归 、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奕祺 11认为 : 思障 ( 即认知 障碍 ) 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思障与抑郁症间的交互作用是本病病情反复的重要根结 。治疗上注重健脾益气以散结 。江泳等 12基于中医 学 “阳 主动 ”的理论 , 结合临床上抑郁症以形 神 行抑郁 “不动 ”为主要表现的特征 , 认为本病以肾阳不足为基础病机 , 温振肾阳是治疗本病的核心 。刘兰英苏萍 13等认为元 神受损是本病的

8、发病关键 。脑 为元神之府理论是针灸治疗本病的中心环节 , 辨证论治时要围绕85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 年 4 月第 4 期脑腑展开 。113 蒙医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 蒙医学认为人体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 主要是体内具有 3 种能量和基本物质 , 即赫依 、协日 、巴达干 。而赫依具有思维并保持神志安定的功能 , 若赫依的功能正常 , 则人的思辨能力 、精神 、神志等就正常 。精神情志的异常主要责之于赫依 , 赫依功能紊乱为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 其引起赫依功能紊乱的外界的一些过激刺激 , 如刺激性的食物 , 疲劳 、思虑过度 , 悲伤 ,气候反常过暖过冷等 , 恰好与当今

9、“应激理论 ”引起抑郁症的观点不谋而合 。此外 , 在赫依发病年龄分布和季节方面 ,蒙医理论认为老年人属于赫依特性者 , 易受赫依侵犯而发病 , 赫依之特性凉而易受秋冬季寒 、凉侵犯而发病 , 这与现代流行病学研究的抑郁症老年人多发于青年人 , 秋冬季发病多于春夏季等结果比较吻合 。在蒙医学理论中 , 心与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心和脑主要以黑白脉互相连接 。黑脉为血管的总称 , 白脉具有神经系统的部分内容 , 包括脑和脊髓 。祖先言教 中对白脉有这样一段描述 “从脑部脉的海洋里 , 像树根一样向下延伸 , 司管传导的水脉有十九条 ”。白脉的起源是脑 , 脑有白脉之海或白脉之根之说 , 从脑

10、出发的白脉像彩带一样延伸到心 , 连接心与脑 。当心赫依和巴达干功能紊乱时 , 将影响白脉的传导功能 , 临床可出现意识模糊 , 精神紊乱 , 烦躁不安等抑郁症症状 。因此 , 抑郁症致病之由 , 总缘心赫依 、巴达干功能紊乱 , 进而影响白脉的传导功能 14。12 临床诊断 方 法 : 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 : WHO 正式公布的 国际疾病与健康问题分类 第 10 版 ( ICD 10) 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病协会 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 第 4 版 ( DSM IV) 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 3 版 ( CCMD 3) 诊断标准和 中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辨证分型诊断标

11、准 。常用的诊断标准 ICD 10指出 , 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 ,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 。而 DSM IV 对抑郁症的诊断主要描述为情绪低落 , 兴趣索然 , 愉悦消失持续至少两周 , 饮食 、睡眠 、体质量和思维的改变 , 精力减退 ,自罪自责 , 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 , 常伴随社会功能的减退 15。抑郁症中医辩证分型方法多种 , 按脏腑辨证分型有 :肝气郁 结 、肝 郁痰阻 、肝郁血癖 、肝郁脾虚 、肝胆气虚 、肝肾阴虚 、心脾两虚 、脾肾阳虚 、心肺阴虚 、痰火郁胆等证型 , 按气血阴阳辨证分型有 : 气机郁滞 、气郁化火 、气滞痰阻 、气滞血癖

12、、气血两虚 、阴虚内热 、阳气不足 、气阴两虚等证型 16。13 治疗方法 : 目前治疗各类抑郁症西药主要有三环类 抗抑 郁剂 ( 简称 TCA, 分为咪嗦类 , 如丙咪嚓等 ; 替林类 , 如阿米替林等 ; 二苯丙卓类 , 如多虑平等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简称 MAOI, 如异丙麟等 ) 和 5 HT 再摄取抑制剂 ( 简称SSI, 如氟西汀等 ) 17。中医治疗 , 方 法 多样 。第一 , 辨证论治 , 根据证型不同 , 施以不同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用药从肝论治有小柴胡汤 、柴胡加龙骨牡砺汤 , 从肝脾论治有消遥散 、半夏厚朴汤 , 心脾两虚小建中汤 、六君子汤 、归脾汤

13、 、甘麦大枣汤 , 心肺阴虚百合地黄汤 、阴虚火旺黄连阿胶汤 、痰火郁阻黄连温胆汤 、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 、脾肾阳虚右归丸 、肝郁血瘀血府逐瘀汤 、肝胆气虚安神定志丸 、肝肾阴虚一贯煎等 。第二 , 针灸治疗常用穴有印堂 、内关 、足三里 、关元 、三阴交 、百会 、神庭 、大椎 、膻中 、巨阙等 ; 第三 , 心理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同时 , 要注重 “告 ”、“语 ”、“导 ”、“开 ”, 进行心理治疗 18。蒙医认为赫依功能紊乱为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 而抑郁症的病位在心 。抑郁症的治疗以抑制赫依 , 调理 三 根 ,宁心安神 , 促进白脉传导为主要治疗原则 。抑制赫依 , 调理三根

14、, 赫依具有思维并保持神志安定的功能 , 赫依功能正常 , 则人的思辨能力 、精神 、神志等就正常 。抑郁等精神疾病 , 法当抑制赫依 , 调理三根 。抑制赫依又从两方面 , 一是镇赫依 , 二是平衡赫依 。故当镇赫依 , 平衡赫依时 , 协日 、巴达干顺得平衡 , 抑郁症之精神 、神志异常得到恢复 。方用肉蔻五味丸 , 槟榔十三味丸 , 顺气安神丸 , 十五味沉香丸 , 三十五味沉香丸等 19。1 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抑郁症的诊断尚处于症状推断阶段 , 无客观的理化检 查 诊断指标 。西药治疗抑郁症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十分有效的 , 但却不能预防其复发 。而且 , 虽然抗抑郁药物不具成瘾性

15、, 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 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有副作用 , 长期服用药物对肠胃道和肝脏也有一定损害 , 从而导致难以坚持服药的问题 , 更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雌激素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给生殖腺激素与情感障碍研究指明了方向 。雌激素具有多种神经调节功能 , 包括直接作用和递质调节 , 雌激素可能在某时起抗抑郁作用 , 但有时会使抑郁症状加重 。目前还有多种疑问没有解决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祖国医学有关精神情志病方面的论述有许多 , 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规 范 , 因而局限和影响了中医在精神情志病领域里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目前对抑制症

16、的中医治疗 , 需要经过临床多中心 、大样本以多机构合作方式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药物 , 不仅能改善症状 , 而且对抑郁症患者客观指标也能得到纠正 , 在宏观辨证的基础上 , 对微观作用靶点更 有针对性 , 能预防其复发 , 有较强的说服力 , 能达到上述标准的药物 21。952014 年 4 月第 4 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基础研究方面由于缺乏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 使中医药临床优势的基础研 究 受到限制 , 辨证施治没有病理生理学 、神经生化学方面的依据 , 也不能为临床诊断及辨证提供客观指标 。而且没有证据能说明动物情感方面的变化与人类抑郁症中医证型相吻合 。临床研究由于取样的限制 , 对抑郁

17、症生化指标多以观察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为主 。抑郁症患者血浆各神经递质水平的高低 , 对于治疗的反应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 , 差距很大 。中枢神经递质水平与血浆中各种生化指标是否相关 、前者与中医临床的辨证分型是否相关 、能否为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22。2 发展趋势 分 析21 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 : 在临床诊疗中 , 应用先进诊断技术为抑郁症诊断 、中医证候分型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目前抑郁症的诊断仍处于症状的推论状态 , 没有客观明确的量化指标 。脑功能检测技术 ( SET) 是目前最先进的可以检测抑郁症患者脑中神经递质分布变化的一项技术指标 。因此开展脑电超慢涨落分

18、析系统 , 对患者脑内各种神经递质以及血液中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5 羟色胺 、羟自由基 、 羟丁酸等进行检测分析 , 为抑郁症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是今后应开展的工作 。将 SET 脑功能分析系统运用于中医各证型患者中 , 制定抑郁症的 SET 脑功能客观图谱 , 并检测出脑神经递质的变化 , 各证型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特异性变化进行观察 , 从而找出其特性的指标 。为中医辨证论治抑郁症疗效提供有力证据 、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 、作用部位 、作用靶点提供依据 。同时对以上抑郁症患者进行血液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5 羟色胺 、羟自由基 、 羟丁酸等神经递质进行检测 , 分析脑

19、及血液中神经递质各证型特异性区别 , 为抑郁症的辨证分型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23。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 发现一些 影 像 、理化检测指标 , 例如 : 脑组织结构异常 , 神经生化代谢异常和细微结构 , 以及血液 、尿代谢产物的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有可能作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标准 。包括影像学诊断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 、基因甲基化诊断方法 、代谢组学诊断等 24。22 临床研究 进 展22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 , 临床多以抗抑郁西药为主 , 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 ( TCA) 、四环类抗抑郁药 、选择性 5 HT 再摄取抑制

20、药及选择性 NA 再摄取抑制剂 ( NAI) 等 25。222 中医学对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中医治疗 抑 郁症主要是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 , 中药治疗抑郁症作用疗效肯定 , 副作用少于西药 , 具有独特的优势 ,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基于辨证立法 , 依法立方 , 虽疗效肯定 , 但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的不统一 , 缺乏可比性 , 且现代机理不明 。而针刺治疗抑郁症 , 有着独特的优势 , 既能明显改善症状 , 又无毒副作用 , 安全可靠 , 现已被患者广泛接受 , 故针刺治疗抑郁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26。223 蒙医药学对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蒙 医药在 治 疗抑郁症的特色和优势 ,

21、 根据抑郁症病因 、病机 , 结合患者临床证候特征进行蒙医辨证治疗 , 多从赫依论治 , 常用镇赫依 、宁心安神 , 促进白脉传导法 。以镇赫依治疗的代表复方槟榔十三味丸 , 对抑郁症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3 小 结在随着抑郁症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 , 不同疗法相互结合治疗 , 成为抑郁症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之一 , 以达到取其各自的优点 、相互补充为用 、提高诊治效率的目的 。依据上述文献 , “调神针刺法 ”结合槟榔十三味丸治疗抑郁症具有可行性 , 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 为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提供临床依据 ,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Mao , Tian M,

22、 Xu L Depressed Brain: The neurobiologyof depression and new approaches to antidepressant J Chin J Nature, 2009, 31( 3) : 148 152 2 Mayberb HS, lozano AM, VoonV, et 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 J Neuron, 2005,45( 5): 651 660 3 Adewuya AO, Ola BO, Aloba OO, et al Impa

23、ct of postnataldepression on infantsgrowth in Nigeria J J Affect Dis-ord, 2008, 108( 1/2): 191 193 4 Han Y, Khodr CE, Sapru MK, et al A micro NA embed-ded AVV alpha synuclein gene silencing vect or for do-paminerginceurons J Braines, 2011, 1386( 1): 15 24 5KupferDJ , FrankE, PhillipsML Majordepressi

24、vedisorder:newclinical, neurobiological,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s J Lancet, 2012, 379( 9820): 1045 1055 6 AlexopoulosGS, MurphyCF, GunningDixonFM, etal Sero-tonintransporterpolymorphisms, microstructural white nlat-terabnormali ties and remission of geriatric depression J Journal of Afective Disor

25、ders, 2009,( 19): 132 141 7 陈 凌 , 胡万华 , 支英 豪 , 等 浅谈抑郁症的五脏观 J 江西中医药 , 2009, 40( 12): 9 10 8 虎力 针灸治疗抑郁症理论基础初探 J 国 医论坛 ,2007, 22( 5) : 15 1706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 年 4 月第 4 期 9 符文彬 , 严洁 疏肝调神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受体后信 号 转导机制的研究 D 湖南中医药大学 , 2008, 5:69 73 10 张世筠 从心论治抑郁症 49 例 J 天津中医药 ,2005, 22( 4) : 269 11 李 奕祺 从思则气结谈抑郁症的治疗

26、J 光明中 医 ,2008, 23( 2): 140 141 12 江泳 , 杨殿兴 抑郁症肾阳不足基础病机 的探讨 D 成都中医药大学 , 2009, 4: 60 13 苏萍 , 杨洪广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 J 针灸临床杂志 , 2011, 27( 1) : 18 20 14 赛音朝克图 , 白 淑英 , 朱海龙 , 等 蒙医三根平衡针对首发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13,20( 2): 170 171 15 和 昱辰 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2013, 34( 7): 832 834 16 毕圣洁 , 张翠翠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27、和思考 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12, 24( 4) 22 24 17 吴国林 抑郁症和焦虑症治疗的现状浅谈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2, 10( 34) : 429 431 18 周霞 针刺治疗 抑郁症 32 例 J 湖南中医杂志 ,2011, 27( 5): 53 54 19 佟 海英 , 呼格吉 乐 , 乌兰其其格 , 等 蒙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概述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12, 2: 1 2 20 江明君 抑郁症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2, 10( 22): 97 99 21 曲 淼 , 董兴鲁 , 张姝 , 等 中医情志相胜疗法治疗

28、抑郁症 J 吉 林中医药 , 2013,( 6): 555 556 22 徐永君 , 盛慧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安徽 医科大学学报 , 2012, 47( 3): 323 326 23 金京南 抑郁症中医辨证特点 S ET 分析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0, 16( 8) : 215 218 24 胡三红 , 付燕 , 张晋 碚 , 等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抑郁症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J 医学信息 : 上旬刊 , 2011, 24( 7): 1927 1929 25 郑 瞻培 抑郁症 诊断现状及药物治疗策略 J 现代实用医学 , 2012, 24( 9): 961 963

29、 26 朱力 , 姚成龙 , 王飞 飞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3, 11( 7): 160 1612014 年 3 月 4 日收稿Observation of clin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of Shen regulating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etel nut pillsShi Zhihong1Shi Zhifu2( 1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30、 Hohhot, 1000502 Infirmary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tou, 0141093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of Inner Mongolia library resources processing e-search progress on depression) Abstract To summarize depression ( melancholia) on pathogen

31、e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modern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and also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 TMM), to point outproblems in study of depression, especially to talk on the effect of shen regulat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betel nut pill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Key words Shen regulating acupuncture; Betel nut pills; Depression162014 年 4 月第 4 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