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某县钩端螺旋体病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41919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某县钩端螺旋体病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某县钩端螺旋体病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某县钩端螺旋体病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某县钩端螺旋体病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某县钩端螺旋体病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 年某县钩端螺旋体病工作总结为做好我县 2019 年度钩体病监测点监测工作,按照国家钩体病监测方案要求及省疾控中心对我县 2019 年度钩体病监测点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在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指导下于 2019 年 6 月 34 日和 10 月 1415 日分别对 XX 镇黄圩村、郭王村野外常设钩体病监测点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宿主动物监测调查工作,现将 2019 年监测点工作总结如下:一、钩体病监测点资料收集情况:按照钩体病监测方案要求和省疾控中心工作布属,我县钩体病监测点年初把上年份的自然地理资料(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海拔、气温、常降雨量、土壤等)和社会经济资料(人口、人口构成和居民人均收入

2、)及其它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后上报省疾控中心急传科。二、宿主动物监测情况:按照国家钩体监测方案要求,我们采用夹夜法,春、秋两季对 XX 镇黄圩村、郭王村监测点的鼠的种类、分布、密度、带菌数、带菌率进行监测调查,6 月份布有效夹 635夹次,捕鼠 32 只,其中黑线姬鼠 29 只、小家鼠 2 只、鼩鼱 1 只,鼠密度为 5.04%,采集鼠肾标本 32 份,送省疾控中心检验科待检;10 月份布有效夹 477 夹次,捕鼠136 只(黑线姬鼠 133 只、臭鼩鼱 3 只),密度为 28.51%,采集鼠肾标本 55 份,送省疾控中心检验科待检。2019 年野外共布有效夹 1112 夹次,捕鼠 168 只

3、(黑线姬鼠162 只、小家鼠 2 只、鼩鼱 4 只),鼠种主要为黑线姬鼠,其次为鼩鼱,主要分布在田间、堤埂处,黑线姬鼠构成比为 96.42%,本年度共采集鼠肾标本 87 份,均送省疾控中心检验科待检。三、人间疫情监测工作我中心对选择的乡镇部分行政村人群进行人间疫情监测工作,并要求监测点乡、村两级防疫医生一旦发现有疑似钩端螺旋体病人要及时报告,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填写个人调查表,并对早期病人静脉抽取血液或采集尿液,必要时采集脑脊液进行钩体病病原体分离,以明确诊断,对病人恢复期进行抽血检测钩体端螺旋抗体效价是否升高。2019 年 1-9 月份全县监测点及其它乡镇均没有发现和报告钩端螺旋体病人

4、。四、健康人群钩体病隐性感染血清学检测情况:按照钩体病监测方案要求,我县于 2019 年5 月和 10 月份对 XX 乡朱庙村和南李村健康人群在流行后期进行隐性感染血清学检测,了解健康人群钩体病隐性感染情况,随机采集血标本 106 人份,其中男性 37 人、女性 69 人,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最小 28岁、年龄最大 80 岁,年龄主要分布在 30-65 岁之间,占采集血标本总数的 80%以上,所有标本均送省疾控中心微检科待检。五、宣传培训5 月 28 日县卫健委、县疾控中心组织对全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钩体病诊断治疗相关知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切实掌握钩体病等鼠传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关键点,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避免误诊误治,甚至死亡病例的发生。7 月 10 省疾控中心苏斌副主任带队来我县开展钩体病监测点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对我县的监测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六、下一步的工作:今后要利用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继续加强对钩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对医防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增强疫情报告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染源宿主动物的调查和人群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做好监测和检测工作,掌握疫情动态,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XX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年 10 月 1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