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 情报学的对象内容、 学科基础与结构,第3讲 情报学的对象内容、学科基础与结构,情报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1953年荷兰学者提出,美国、日本采用 情报学:informatics1970年米哈依洛夫,欧洲,俄罗斯采用在我国, “情报科学” 与“情报学” 两个术语的内涵是有区别的,情报学的概念,3.1 情报学的概念,情报科学(情报学)的几种富有代表性的定义 情报学:这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研究科学情报的结构和一般属性,以及科学交流过程的规律性。(米哈依洛夫) 情报学:是研究在关情报的搜索、整理、存储、检索、报道服务和分析研究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以的科学 (严怡民情报学
2、概论),3.1 情报学的概念,情报科学(情报学)的几种富有代表性的定义 情报科学:对情报的功能和结构、传递的研究和情报系统管理的研究(ISO,1970) 情报科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特性和活动、管理情报传递过程的手段以及为保证情报的最有效利用所必要的情报加工技术的科学(美国文献学会主席尔杰劳尔) 情报科学:是研究情报的创造、传递及其效用发挥的理论、方法与规律的科学(靖继鹏实用情报学),3.1 情报学的概念,情报科学(情报学)定义都包含了以下共同点: 它的研究对象是情报;研究内容是情报产生、构成和交流的自身特性和规律;都包括了对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情报的技术和手段的研究。,3.1 情报学的概念,情
3、报学是研究情报的创造、存贮、检索、传递及其效用发挥的理论、方法与规律的科学。,概念,3.1 情报学的概念,3.2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1.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是情报科学基础理论之一。 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界定在两个方面:静态的科学情报;动态的科学交流过程。 2. 从80年代开始, 形成了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的情报工作业务流程和学科体系。 3. 到90年代初, 知识开始成为情报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4. 情报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3.2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1.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是情报科学基础理论之一。 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情报科学的
4、研究对象界定在两个方面:静态的科学情报;动态的科学交流过程。 2. 从80年代开始, 形成了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的情报工作业务流程和学科体系。 3. 到90年代初, 知识开始成为情报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4. 情报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第3讲 情报学的对象内容、学科基础与结构,3.3 情报学的研究内容,1. 前苏联情报学文摘杂志报道认为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 。(P15) 2. 美国的情报科学和图书馆学文摘认为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十个大类 。 (P15) 3. 美国情报学会会刊提出情报科学的全部研究内容分为七个方面 。 (P16) 4. 美国V斯拉麦卡认为情报科
5、学研究内容包括情报科学研究的基础方面、认识方面以及管理方面。,5. 当前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资源管理 (2)知识管理(3)情报检索 (4)竞争情报(5)数字图书馆 (6)关于计量学的研究(7)交叉学科 (8)情报科学的前沿领域如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语义网(Semantic Web)、信息构建、网格、元数据、小世界现象等。,3.3 情报学的研究内容,3.3 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叶鹰: 从信息、情报、知识角度的研究领域(P29),第3讲 情报学的对象内容、学科基础与结构,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它在情报
6、科学的学科基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情报科学推进的“思想发动机”。因而,哲学基础是情报科学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方法是情报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情报科学理论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4.1情报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其1972年的客观知识著作中和1976年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演讲中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波普尔把世界或宇宙万物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世界”。“世界1”指的是客观物质世界,“世界2”是主观知识或精神状态的世界,“世界3”是客观知识世界。,情报学
7、的哲学观,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 波普尔认为,“客观知识”具有自律性,可形成“一个世界”。“客观知识”是通过人类主观精神创造的,但一旦产生,就和人类的主观精神相脱离而独立存在。波普尔的“世界3”不仅包括一切人工制品和思想,而且还包括“任何迄今没有想到的推论”。,情报学的哲学观,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1)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 “世界3”具有明显特征: 第一,它是真实存在的,它能改变物质对象的世界。 第二,它具有自主性,如未被预期和未及推断的理论是“世界3”自己产生的,所以
8、有自主性。 第三,它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它是人创造的,反过来也影响人的创造。波普尔用蜜蜂酿制蜂蜜来比喻人类生产知识与知识的客观性。,情报学的哲学观,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2)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问题 从根本上混淆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世界3” 既包括一切人工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也包括尚未被认识而将来可能被认识和发现的潜在对象。,情报学的哲学观,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3)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可以借鉴的合理思想 首次对世界从层次上作了具体的划分,把主观精神状态与客观的思想内容区别开来,突出主观思想的物化,将人类知识制
9、品从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在意识状态之后的更高层次的客观知识世界进行考察和研究。 客观知识概念对于加深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拓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现实意义。,3.4.1 情报学的哲学观,3.4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3)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可以借鉴的合理思想 布鲁克斯认为,波普尔提出的“世界3” 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专业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理论首次将客观知识作为世界整体中的一个部分独立划出,并从本体论意义上为情报科学确立了哲学位置,这是值得肯定的,情报学的哲学观,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四个世界” 的划分,情报学的哲学观,3.4.1 情报学的哲学
10、基础,客观物质世界,天然物质世界,人类精神世界,天然物质世界,人类产品世界,人类精神世界,天然物质世界,人类物质产品世界,人类精神产品世界,人类精神世界,3以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哲学基础的观点(科学革命的结构),情报学的哲学观,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4以“矛盾说”作为哲学基础的观点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情报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它力图解决情报爆炸、无序与人们利用情报之间的矛盾。,情报学的哲学观,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情报科学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2哲学为情报科学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
11、世界观和方法论 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情报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认识工具,情报学与哲学的关系,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1情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客观处在,无处不在与针对性间 2情报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内容主观,属于精神意识范畴;形式客观,物质载体 3情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潜在性与和传递使用性间,情报学的对立统一关系,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途径有二:一是直接的实践活动;二是间接的学习活动。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人类不能仅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对个人来说,学习已成了更经常的认识途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将认识客体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精神客体又分为主观精神
12、客体(即作为认识对象的人的感觉、意识、心理等活动和现象等)和客观精神客体(是以物质形式和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如科学文化书记、录音磁带、电影拷贝、电子计算机存储系统等)。人类认识的客观精神客体是人们学习的主要对象,也是情报认识论定位之所在。,情报学的认识论定位,3.4.1 情报学的哲学基础,情报学的数学基础重点是研究创建情报科学理论体系中使用的数学方法,以及使用数学方法的基本原则、过程、范围和技艺; 阐明情报科学定量化的规则、定律、公式和结果; 研究情报科学的情报预测、推理、判断和决策的量化模式,以及适用于情报科学理论体系各门分支学科和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进行情报科学研究的数学方法。,3.4
13、情报学的数学基础,数学分析是数学的重要分支,它对于各种变化过程、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相依而变的过程提供了数量上的研究方法,极限思想、微分积分方法是其主要内容。情报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数据以及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绘制的图像,如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布拉德福曲线、齐夫曲线等。,数学分析,3.4.2 情报学的数学基础,情报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随机现象,这使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情报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应用在: 单词的出现 分类号、笔划、字母的选取 读者(用户)到馆量 某篇文献为某个用户所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4.2情报学的数学基础,情报学中对于概念词(主题词、关键词、标引词、类名等)的组配性质,它
14、们之间的多维性以及它们整体所显示的某种线性空间的性质的重视,是矩阵与向量运用到情报工作中的前提。矩阵和向量在情报科学中的主要用武之地是计算机检索,它既是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模拟方法之一,也是计算机扩检缩检的手段之一。,线性代数(矩阵和向量),3.4.2 情报学的数学基础,按照某一特征或某一规律的事物组成的总体称之为集合。集合的应用范围之广,以至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的描述对象。情报工作中可称为集合的有:文献的集合、提问的集合、编制规则的集合、图书馆的集合、图书馆员的集合等等。 目前,情报工作中的情报检索系统(包括目录系统和阅读系统),较好地运用了集合论思想和方法解决其有关问题。,集合论,3.4.2 情
15、报科学的数学基础,模糊数学是对模糊事物或现象进行定量描述使其清晰化的一种数学方法,它是情报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分支。应用领域如下:模糊检索期刊选优 系统评价和图书分类,模糊数学,3.4.2 情报学的数学基础,运筹学是一门管理科学,其目的是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数量依据。 运筹学包括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但在情报科学中应用最多的是排队论。排队论亦称随机服务系统、等待线理论。主要用于确定图书借阅处服务人员和服务设施的最佳数量。,运筹学,3.4.2情报学的数学基础,情报科学的应用技术是指应用于情报科学研究和情报工作实践中的信息技术。情报科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信息
16、加工技术与信息技术、视听技术、光学技术等综合运用结果。其核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微电子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能高速、大容量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等一系列活动的信息技术,它为情报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4.3 情报学的应用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与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 1、传统信息技术 印刷与排版技术 复印技术 缩微技术,信息技术,3.4.3 情报学的应用技术基础,2、现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信息压缩与存储技术 数据仓库与数
17、据挖掘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 多媒体技术 数字图书馆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3.4.3 情报学的应用技术基础,1、国外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情报科学领域中的应用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的。 1954年,美国海军军械中心图书馆首先在IBM701型计算机上建立NOTS检索系统。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都先后在情报系统应用计算机。 到了20世纪70年代,发展了图书馆情报网络系统 。 目前,一些工业比较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信息技术在情报科学的应用,3.4.3 情报学的应用技术基础,2、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 1974年8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汉字信息处
18、理工程”(简称“748工程”) 从1978年开始,国内一些图书情报单位进行了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和试用工作。 1983年以后,我国图书情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进入了实用阶段。 信息技术的进展促进了情报服务行业向着社会化、商品化、产业化、知识密集化、资源化等更高层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情报科学的应用,3.4.3 情报学的应用技术基础,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组成。通过了解情报科学的管理理论,可以深刻体会情报工作的基本特点,即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等,也能更好地从管理层面去研究情报科学。,3.4.4 情报学的管理学基础,所谓
19、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他有一个内在的动力,以便产生实现某一目标的行为。情报科学激励理论就是调动情报人员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达到有计划的情报活动的目标。主要的激励理论有以下几种: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激励理论,3.4.4 情报学的管理学基础,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理论是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决策理论,3.4.4情报学的管理学基础,情报科学的决策类型: 按性质分类,情报决策可分为情报管理的规范性决策与非规范性决策。 按规模分类,情报决策可分为情报管理的国家决策、团体决策和个人
20、决策。 按层次分类,情报决策可分为情报管理的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战役决策。,决策理论,3.4.4情报学的管理学基础,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险,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的要素有以下四个方面: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处理。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情报工作的支持,危机管理理论,3.4.4情报学的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是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经;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引入,情报科
21、学的研究思路得到进一步扩展:第一,情报科学重点研究对象由显性知识的管理转移到隐性知识管理;第二,情报科学基本功能由情报组织管理改变为知识组织管理;第三,情报科学运作机制由信息传播管理转化为知识传播管理。,知识管理理论,3.4.4 情报学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将稀缺的生产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的一门科学。情报工作也须做出选择,从而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包括情报资源)分配于不同商品(包括情报商品)的生产上。,3.4.5 情报学的经济学基础,由于情报是可以用于交换,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情报产品,因此,情报可以看作是商品。 情报商品的特性: 非物质性。情报是信
22、息、知识的有序结合。 消费无损耗性。情报商品在使用和消费中使用价值和效用都不会消失。 非占有性。是由情报本身的共享性和情报商品的非物质性所决定的。 累积性和再生性。情报商品可以保存、积累、再生产;可以创新出新的情报产品。,商品理论,3.4.5情报学的经济学基础,1古典经济学理论 效用价格论。认为情报商品的价格主要由情报使用后可能产生的效用来决定。 供求价格论。认为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情报商品的价格。 生产费用论。认为情报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及利润率。,价格理论,3.4.5情报学的经济学基础,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切商品都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情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
23、情报对人们的有用性,亦即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情报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情报产品中的人类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由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一般来说,一次情报商品的价格主要决定于效用或效益价值,二次情报商品以劳动价值为基础形成费用价格,而三次情报商品兼有一次情报商品和二次情报商品的特征,其价格的形成要充分考虑其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价格理论,3.4.5 情报学的经济学基础,3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 边际成本理论。将再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益时的价格确定为信息商品的价格。 垄断价格理论。以情报商品具有垄断性作为前提,承认情报商品生产商对商品所持有的垄断权利。 均
24、衡价格理论。以生产费用为基础,兼顾供求关系、垄断特征和竞争程度等因素而制定出的均衡价格。,价格理论,3.4.5 情报学的经济学基础,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可分为纯粹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是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一般情况下,因为情报只具有非竞争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所以情报属于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理论,3.4.5 情报学的经济学基础,边际收益递增是指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的投资越多,经过一段特定的时期后获得的收益也会越多。情报产业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形成的因素: 情报资源的共享性。情报资源没有排他性,可以重复使用,多人占有。 情报产业的成本构成
25、。成本构成:高额的固定成本以及与固定成本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变动成本。所以,产量越高,单位成本越低,利润相应增加。 情报产业的学习效应。产量越高,生产越有经验,生产成本越低。,边际收益递增理论,3.4.5 情报学的经济学基础,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情报活动本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情报过程也是各种社会过程之一,因而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规定情报过程,赋予情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以不同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功能。,3.4.6 情报学的社会学基础,情报与社会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其表现在两个方面:
26、 一方面,情报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另一方面,情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开路先锋。,情报与社会的关系,3.4.6 情报学的社会学基础,情报是一种社会现象,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劳动,受制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情报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它对人类社会的完全依赖性,而其他的特性都是从这一基本属性派生出来的。 首先,人类的社会实践决定着情报的内容。 其次,人类的社会实践不仅对情报的内容起决定作用,而且还不断改变着情报的载体,加速情报的传递。,社会性是情报的基本属性,3.4.6 情报学的社会学基础,情报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情报源情报流情报宿。情报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情报活
27、动不能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它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情报活动受社会实践的制约,3.4.6 情报学的社会学基础,情报需求是在一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提出的,一方面要受到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更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不同影响,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宗教信仰、民族人口和国家政策等等。,情报需求受社会因素的影响,3.4.6 情报学的社会学基础,第3讲 情报学的对象内容、学科基础与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论、技术方法、历史等知识元素构成的整体。 结构是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组织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各个组成部分间的联系形式。,知识回顾, 图书馆学体系结
28、构: 普通图书馆学(General Librarianship) 专门图书馆学(Special Librarianship) 应用图书馆学(Applied Librarianship) 比较图书馆学(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知识回顾: 黄宗忠P50- 55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学科: 与哲学 与系统科学 和管理科学 与社会学,工具学科: 自动化、缩微、光学、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扥等,方法学科: 哲学、系统科学、社会学、历史学、逻辑学、统计学、数学,交叉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同族学科: 图书文献学、目录学、情报学、档案学,3.5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目
29、前我国在情报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比较普遍的是将情报科学学科结构按照理论情报学和应用情报学来划分。1理论情报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情报学反映客观情报现象和情报流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包括以下分支学科:(1)情报研究学 (2)情报数学(3)情报哲学 (4)情报经济学(信息经济学)(5)情报社会学(信息社会学) (6)情报学方法论 (7)情报系统学,我国情报学的学科结构,3.5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2应用情报学及其分支学科应用情报学是情报科学技术与方法在情报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主要研究情报有效地交流传递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包括情报的获取、加工、检索、报道、传递、存储以及整个提供服务过程的最优化。
30、包括以下分支学科:(1)情报资源学 (2)情报检索学(信息检索学)(3)情报计量学 (4)情报咨询学(5)情报教育学 (6)情报管理学(信息管理学)(7)情报应用技术工程学,我国情报学的学科结构,3.5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叶鹰: 一个轴心:情报资源-情报传递-情报服务(P29),3.5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国外代表性的有:原苏联的米哈依洛夫的交流型结构理论;英国的布鲁斯克的知识吸收性结构理论;美国的萨拉塞维克的通信型结构理论 美国约维兹的决策型结构理论 日本北川敏南的情报技术应用型结构理论德国葛劳斯的综合型结构理论,国内外情报科学学科结构理论比较分析,3.5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1国外情报科学结构
31、理论分析由于各个国家的情报实践模式不同,情报工作模式多样化,产生了不同的情报科学学科结构理论。国外情报科学结构理论的研究有以下几个共同点:(1)各自均有明确的研究基点与研究主线。(2)从各自的基点出发,沿其主线连续地进行一系列研究,从而形成了颇有影响的结构理论和学术流派。(3)各自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用户的问题。,国内外情报科学学科结构理论比较分析,3.5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2国内情报科学结构理论分析我国情报科学学科结构理论还没有在已确定的研究基点的基础上,沿一定的研究主线进行深入系统的连续研究,尚未形成学术流派。,国内外情报科学学科结构理论比较分析,3.5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2国内情报科学结
32、构理论分析 我国情报科学结构理论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二元分类结构:广义和狭义(2)多元层次结构:理论应用技术;宏观微观;(3)环形板状结构:情报源、情报传递、情报用户(卢泰宏规范)(4)情报流螺旋环形结构:情报的生产、组织、传播和吸收(5)立体空间结构:基础科学维、工程结构维和研究规范维,国内外情报科学学科结构理论比较分析,3.5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3国内外情报科学结构理论比较分析(1)我国情报科学理论研究有许多是借鉴了国外情报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2)我国情报学者丰富和发展了国外情报科学有关理论。(3)我国情报科学结构理论的发展需要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作为方法论基础。,国内外情报科学学科结构理论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