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2336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封建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秦汉文明,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初步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民族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 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汉武帝时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击匈奴、收河套、修长城、建直道,加强北部边防;征百越、修灵渠、设岭南郡;开辟五尺道,任命“西南夷”官吏;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皇帝制、中央官制

2、、郡县制、中外朝制、刺史制度,与匈奴:战争、和亲。与西域:张骞使西域,汉设西域都护府。与越族:秦修灵渠;统一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汉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西南夷:设郡管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大一统; 汉武帝启用儒学,建立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标志),一、朝代更替:秦汉时期(公元前3C到公元3C)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楚汉战争: 公元前207年-前202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新朝:公

3、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简述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外贸开始:丝绸之路文化上: 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2、汉朝:“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 (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原因:内容:汉武帝设“中朝”

4、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权力,尚书台成为中枢机构。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变为州郡县三级。结果:解决: (3)监察制度:刺史制 (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一)政治: (1)统一中国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特点: (3)颁布秦律(这是第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律,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 (4)实行暴政,表现:赋税沉重;大兴工程;严刑峻法;文化专制。结果: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皇帝制、

5、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皇权至上,权利高度集中,二、秦朝,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据此可知秦始皇主张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B,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必须严格服从中央。2、中国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源:(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6、,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形成,汉至宋发展,明清加强到顶峰并衰落,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结果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在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促进民族融合。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2)消极作用随着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其消极作用居支配地位: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

7、新生产关系的成长。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二)秦朝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三)秦朝文化:,1、统一文字 (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2、思想: (1)崇尚法家思想 (2)焚书坑儒,3、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三、汉:,(一)政

8、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2) 中央制度:汉初相权大;汉武帝实行中朝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3)监察体制:刺史制度,东汉职权扩大,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导致东汉后期分裂割据局面。东汉地方行政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4) 选官制度:察举制,评价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特点是注重道德品质修养,选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体现出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9、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D,(二)经济,汉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 (1)工具:曲柄锄、耧车、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技术:牛耕普及全国,推广耦犁,出现犁壁 ;某些地方出现一牛挽犁 (3)水利:漕渠、白渠、龙首渠;“井渠”(坎儿井)。 (4)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铁犁牛耕:,珠江流域,(二)经济:1、农业:,2、手工业:(2)成就 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自然通风人 力皮囊畜力鼓风水排(东汉) 纺织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 陶瓷业:东汉青瓷

10、。,(1)官营手工业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3)商业都会的掘起 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汉代乡村商业活跃,但没有专门市场。 新朝: A、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B、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 C、其他“都会”城市:蓟、江陵、寿春、合肥、吴、番禺。 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4)对外贸易: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汉初)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

11、辱之。”史记平准书汉武帝推行货币(五铢钱)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加重商人税收等。,(5)经济政策:西汉高祖和武帝的“抑商”措施。,秦汉时期,我国封建经济有以下四个特点: (1)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黄河流域,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结合得较为紧密。 (2)以农业为代表,从“耕”到“播”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得到发展和推广。 (3)与西北地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4)开始出现以陆海“丝绸之路” 为主的对外贸易。,2、科技: 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农业(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3、教育: 汉武帝建立太学

12、、郡国学等教育体系;设五经博士,用儒家经典教育子弟;选拔人才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4、艺术:隶书创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楷书、行书、草书大多源于汉。 5、文学:汉赋,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班固、张衡等 / 史记(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三)文化,1、思想:,汉初黄老之术,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佛教传入, 道教形成,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主张:,“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特点:,兼采各家思

13、想(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唯心主义,带有神学倾向,实质:,借助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作用:,积 极,消 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局面,2、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3、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评价:,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扩

14、大官员队伍,提高 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 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推崇,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少并非仅仅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董仲舒要“罢黜”的不过是那些新来对策得专治杂学的人,并非禁绝儒家以外的各家;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如此而已。 刘桂生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误解及其成因,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在位时期是汉朝的极盛时期。1】政治:推恩令削弱封国、设中朝削相权、察举制收官吏选拔

15、权、设刺史监察地方、采纳董仲舒新儒学统一思想、建立中央到地方教育体系。统治海南岛。2】军事:打击匈奴,经营西域,开疆拓土。细君公主乌孙和亲。西域屯田。3】经济:收回铸币权;推广农业技术;盐铁官营。亲自治理黄河。开通丝绸之路,引种西域物种。4】文化:建立年号制度。太初改历,正月为岁首。设置乐府,采风民间。举贤良文学推动文学发展。,功大于过,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