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承经典 弘扬文化介休市绵山镇秦树小学 宋海云将国学经典作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能力,并组织集中培训学习,这是我市前所未有的举措。可见各级领导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思想精华的重视。通过培训使也我感到了肩负的重任:发扬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让民族文化的精华之流在孩子的骨髓里流淌。我校的好书推荐、读好书、读经典、经典考级等活动正是对民族文化的培养和传承。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声律启蒙、四年级笠翁对韵、五年级千字文、六年级小学生必背 75 首古诗。每下午两点至两点二十各年级由老师组织诵读。形式有教师领读,学生轮流领读,集体诵读。每周教师还要组织一次讲解。学生利
2、用课余时间自读,回家和家长一起读。每学期末由学校统一组织考级发证。一学年完成一项既定内客。小学六年完成六个项目。力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人生道理、人生智慧;用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周围的人;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宽容帮助犯错的人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教育方法、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1、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
3、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然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题目,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孔子还答应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在他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这一原则正是我们当下功利化教育所违背的。矫正必须当机立断。2、启发诱导是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3、
4、孔子强调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其结果必然徒劳无得。孔子的学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与行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不是漫无边际的学;思,不是漫无边际的思。学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领悟孔子学思结合的真谛。4、学而时习涉及到新旧知识的关系,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从已知探未知。今后, 我要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多学习,多实践,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我们素位而行,安分守己;指引我们修身律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