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中国地理(四)地理差异具体内容标准 细化描述 教学建议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秦岭、淮河的具体位置(包括山脉走向、河流流向和所在的省份) 。结合实例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搜集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不同景观图片,组织学生比较并开展讨论。讨论秦岭淮河一线为什么被确定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熟练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包括主要省区、主要地形区及其它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 。熟知四大地理单元的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及主要资源。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存在的原因。探究青藏地区高寒、西北地区干旱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造成的地理现象。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明确各地理单元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四大地理单元的农业生产及特色农产品、主要矿产及工业生产、传统民居、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活动。能结合具体实例,简单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图 5.12、图 5.13 分析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传统民居和交通运输方式等的特点。(五)认识区域1.位置与分布具体内容标
3、准 细化描述 教学建议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能在地图上指出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指出区域内主要的地理事物。能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一般包括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 。学生课下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收集到的区域地理资料,归纳总结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明确地理位置的优劣。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结合区域地形图指出区域内主要地形区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区域的地形特征。指导学生如何在分层设色和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到区域的主要地形区。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
4、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能在分析气候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说出区域的气温和降水特点。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总结气候特征。可以台湾、西双版纳、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气候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并简单分析该结构形成的条件。能运用地图说出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台湾为例:指图或资料说出产业结构特点并分析发展原因。读图说出产业(工业、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总结和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区域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重在引导学生分析
5、资料、图片,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区域内的典型地理事物,并概括其分布特征。动手绘制略图,并通过图示信息体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用眼看图、用手绘图、用脑思图。2.联系与差异具体内容标准 细化描述 教学建议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能以某一区域为例,说出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西北地区为例,说出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为例,根据图片让学生归纳总结地貌特征,并分析造成该地貌特征(或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形、气候、黄土特性、植被)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
6、响。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在地图上找出区域的主要河流。根据气候、地形等知识分析河流水文特征,进而分析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以某一区域为例,知道区域农业或工业的特色,并说出影响发展的主以新疆为例,分析绿洲农业的分布与形成条件。3的地理因素。 要地理因素。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因素。以台湾为例,分析“进口加工出口” 型工业经济的形成条件。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知道区域的支柱产业并分析其作为本区支柱产业的原因。能根据有关材料,分析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西双版纳为例
7、,探讨旅游业的形成条件,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归纳总结区域内主要自然地理差异。归纳总结区域内主要人文地理差异。分析自然及人文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读 P7 图 5.9,分析、归纳、总结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地形、气候、植被) 。读 P9 图 5.13 分析、归纳、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传统民居、耕作制度、运输方式等)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以某一具体区际联系为例,说明该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前店后厂”合作模式为例,说明其对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说
8、明该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优势。理解祖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搜集资料,如香港的转口贸易等。读课本 P31 的图 6.20,理解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经济联系。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借助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城市与社会等发展的促进作用。读课本 P54 的图 7.5 与 P56 的图 7.8,分析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该地区 GDP 变化与城镇分布变化的影响。3.环境与发展具体内容标准 细化描述 教学建议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
9、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知道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能简单分析造成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的原因。明确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为例:补充区域相关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的资料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分析区域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探究防治与解决的措施和对策。4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某一具体区域,分析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香港为例,分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上天下海” )与地形、辖区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10、,并理解香港保留大量绿地的意义。以“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体会环境保护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明确北京的气候、地形、地势和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了解北京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读图 6.1、图 6.3 明确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并分析北京的气候类型与气候特点。读图 6.2、图 6.4 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读图 6.5、图 6.6、图 6.7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读图 6.9、图 6.10、图 6.11了解北京城市建设
11、取得的成就。也可通过视频资料介绍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设成就。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尤其是北回归线、东经120经线所在的位置、隔海相望的省份和所辖的主要岛屿) 。根据所处的位置和其它条件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根据资料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引导学生完成 P36 的活动题2,探究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森林、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引导学生完成 P38 的活动题1,分析台湾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综合台湾省的资源、省内消费市场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道路制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西部某一具体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条件。以区域内具体工程为例,了解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读图 6.31 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地形,分析新疆的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阅读教材,了解新疆的能源概况,知道“西气东输”工程管线经过的省区、温度带、干湿地区与地形区。阅读 P47 两则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具体做5法,明确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