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农业,敢问路在何方?陈沁滨 2018.10.19,目 录,盘盘家底-中国农业的国情未来农业产业的核心-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资本眼中的农业中国的农业 路在何方?,从2000年开始,农业生产总值占GDP比例持续下降。预计2020年到5%。 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中国11.9%,美国1.3%,日本为1.7%,韩国为3.2%,巴西为5.1%,印度为17.5%,全世界平均只有3.4%。(2012年) 农业的劳动力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美国1%,日本6%,韩国5%,印度为39%,中国46%以上。(2012年),一、盘盘家底中国农业的国情,农业劳动力耕种面积
2、:中国4.5亩;印度为9亩,韩国14亩,日本32亩,以色列75亩;美国1000亩,是中国200倍。,A,土地生产率:中国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单位面积产量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B,中国-420千克/亩,美国的81%,低于日本、韩国,水稻,中国-400千克/亩,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3,美国-624千克/亩,是中国的1.7倍;以色列-1015千克/亩,是中国的2.8倍;,玉米,农产品由自给到商品转换的主要指标,风起云涌的农产品电商,淘宝特色中国,天猫喵鲜生,淘宝生态农业,聚划算,联想佳沃,我买网,一号店,优菜网,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电果网,遂昌麦特龙,三只松鼠,新农哥,艺福堂,中闽弘泰
3、,多利农庄,菜管家,菜易家,京东,顺丰优选,天天果园,甫田网,厨艺时代,平台电商,案例:美国大使叫卖车厘子,13天内,84000多人在线预订,1500万元,168吨,相当于一座中型超市9年的销量,沱沱工社供应有机生鲜食品的B2C网上超市,新鲜有机蔬菜,从田间直供餐桌,沱沱工社作为九城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整合了全球食品行业优质的供应资源,致力向中国消费者提供具质量和信誉保障的高端食品和生活用品,垂直B2C电商,社区O2O电商,微电商,县域电商模式-遂昌模式,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中国农产品贸易由长期顺差转变为持续性逆差,2004年起,2015年,逆差额达到462亿美元,比2004年扩大了8.8倍,
4、年均扩大23%。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15.8%提高到2015年的19.9%。,2014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二位,出口总额居世界第六位,出口方面,2001-2015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较高的是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和畜产品等。水产品出口比重总体稳定,保持在25%以上,2015年达到28.8%,出口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蔬菜水果出口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增长较快,2001年出口比重为19.5%,2015年已达到28.5%。畜产品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占据重要地位,2001年出口比重为16.6%,之后逐渐下降,2015年降至8.3%。谷物产
5、品出口比重变化较大,2001年出口比重为6.9%,2003年升至12.5%,之后下降明显,2008年之后比重均在2%以下,2015年仅占0.6%。总体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品种相对稳定;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较少且呈下降趋势。,进口方面,中国进口农产品占比较高的是食用油籽、畜产品、谷物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用油籽特别是大豆进口增长迅猛,2001年进口比重为27.0%,2009年增长为39.2%,之后有所下降,2015年占32.8%。畜产品进口比重一般在10%以上,2001年为23.5%,之后有所下降,2009年占12.5%,2015年增至17.5%,肉类、乳制品、蛋品、
6、蜂蜜及其它食用动物产品进口量均有所增加。 水产品进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为重要的进口品种,2001年为15.8%,2015年下降到7.7%。谷物产品进口占比一直较小,但却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01年为5.4%,2004年增长至8.0%,之后逐渐下降,2008年仅占1.2%,从2009年开始比重不断提高,2015年升至8%。总体来看,中国农产品进口主要以土地密集型产品和国内需求增长较快的优质产品为主。,中国农贸市场现状,2013-2015年全国集贸市场按主营品种分类比重图,据农业部201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农产品交易市场达1800多个,成交额达万亿元,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
7、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仍在继续升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大城市经由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比例在80%以上;不同层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乡农产品流通、交易和确保城乡市场供应中发挥着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概况,伴随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历了从少到多,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六大阶段。,第一阶段:自发萌芽阶段 (19781984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城乡集市贸易快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一些传统集市向批发市场发展,从而在集
8、市母体中孕育出了我国最初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 1984年3月,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立,成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划时代的转折点。到1984年末全国已建立起城市贸易中心2248个,其中农产品贸易中心753个,综合贸易中心241个。城乡集市贸易点由上年末的4.8万个增加到5.6万个。,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19851990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因势利导加大流通体制改革步伐,1985年初宣布废止已实施30多年的统购派购政策,农产品自由产销局面自此全面推开。除棉花等极少数品种外,批发市场成长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 据工商部门统计,农产品批发市场1986年有892个,总成交额2
9、8.35亿元,平均每个市场成交额317.8万元,到1990年,数量发展到1340个,是1986年的1.5倍,总成交额115.79亿元,是1986年的4倍多,平均每个市场成交额864.1万元,是1986年的2.7倍多。,第三阶段:盲目发展阶段 (1991年1995年),为改善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城市农产品供应,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菜篮子工程”,要求各地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提出“谁投资,谁受益”方针,很快便在全国形成带有几分盲目的批发市场建设热潮。在许多地方,确实是建一个市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至此,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
10、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一些地方出现了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市场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一阶段,农产品批发市场由1991年的1509个增长到1995年的3517个,连续5年递增率超过两位数,其中1995年甚至高达42.3。每年增加400多个新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增加近1.3倍。,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概况,第四阶段:规范发展阶段 (19962001年),1996年前后,农产品供过于求,刺激了地方保护主义泛滥,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造成很大影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批发市场进行规范:一是推行市场办、管分离。二是实行市场登记与年检制度。三是整顿市场秩序,打击车匪路霸和欺行霸市的
11、违法行为,清理撤消地方政府不当的政策措施。四是调整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改由省局垂直领导,减少基层政府对市场管理执法的干扰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行的规范化程度。 1996年工商部门统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为3844个,总成交额是1906亿元,平均每个市场成交额是4958.4万元,2001年是4351个,总成交额3423.1亿元,每个市场平均成交额7867.4万元,市场数量、总成交额及平均成交额都是逐年小幅增加,其中,2001年市场数量4351个比2000年4532个减少181个,首次在市场数量上呈负增长,这说明批发市场的数量发展已渐趋平稳。,第五阶段:质的提升阶段 (200220
12、08年),入世后,随着市场的逐步对外放开,我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实现质的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 从2002年开始,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启动了“国债项目”(2003-2008)、“标准化市场工程”、“三绿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升级拓展5520工程”等,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提档升级和规范化水平。这一阶段,国家计委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农副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把农副产品流通设施明确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填
13、补了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领域内国家标准的空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推动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第六阶段:集团化发展阶段 (2009年至今),此阶段之前的批发市场大多采取单体经营和发展的模式,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其中,集团化发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即一些有实力的批发市场通过多种方式,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批发市场和物流园的现象。2012年12月,商务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鼓励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推动了批发市场集团化发展的步伐。 集团
14、化发展的企业实力都较强,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雨润控股集团发展最为迅猛。目前发展数量最多的是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其分布在各地的市场数量已经达到32家之多;其次是雨润控股集团,在全国各地投资和准备投资兴建的批发市场和全球农产品采购中心已经超过20家;新发地股份有限公司也达到了10家。,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资源危机日益严峻,生态环境恶化。,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我国农业发展走了一条低水平的平面垦殖面积扩张、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道路,致使我国农业过多地消耗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据统计,19781997年,我国耕地面积
15、净减少441.9万公顷,而同期人口却增加了2.74亿人,人均耕地由0.1033公顷降为0.0768公顷。而从1997(1997年中办、国办发布了加强土地管理的16号文件)到2004年的短短7年间,中国的土地就减少了1亿亩。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耕地减少还将不可避免,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而且由于自然条件差,开发成本很大。水土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11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增加到16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其中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占到当地土地面积的90%,长江流域也达20%以上。长江流沙量已达7亿吨,相当于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尼罗河的
16、总和,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按最保守的估计也在50亿吨以上,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成分相当于全国每年化肥施用的总量。 二是据统计,至2002年,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1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风蚀荒漠化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每年1560平方公里,增加到70年代的平均每年2100平方公里和80、90年代的2460平方公里:水蚀荒漠化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全国每年荒漠化净扩展面积超过66.67万公顷。 三是水不仅利用效率低而且污染严重。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416亿吨,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63%,造成了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最为严重
17、,60年代可以“淘米洗菜”,90年代变成了“鱼虾绝代”。,第二,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虽然从1978年以后,中国的农业生产总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总量甚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超过社会总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农业的生产结构性矛盾却很突出。 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表现在:某些农产品大大超过社会的需求,而另一些社会需求的农产品却又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四多、四少”: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例如,我国目前奶牛全年平均每头产奶只有1600多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也在2000公斤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每头奶牛一
18、般都在6000公斤以上;我国牛奶的鲜食率较低,牛奶加工与鲜食比例约为11,而国外的鲜食率一般达60%70%。另外,具体到粮食生产来看,中国的普通粮生产有余,优质粮不足。例如中国小麦品种基本上是软粒小麦,而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能磨制强力粉、适于制作高级面包和优质面条的小麦少,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含量低、面筋强度小、能磨制弱力粉、适于制作优质饼干和糕点的小麦少。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每年在国内农产品剩余的同时,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优质农产品。,第三,缺乏一个有效的支持农业发展的科技体系。,中国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存在着“四多、四少”,即常规技术多,重大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少;产量技术
19、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知识形态技术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少。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将新的农业科技应用到生产上去的体系不很有效。这是因为,中国现在的农业科研体系是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继承下来的,虽然原有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农业和科研体系却没有同步发变化,这使得现有科研体系在支持农业生产时变得不是很有效。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第二,管理体制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仍用管理行政机构的方法管理科研机构,形成了“官本位”的导向,扭曲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价值取向,造成了科研机构的官
20、僚化或者半官僚化;同时使得科研机构内部的行政和后勤部门庞大,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第四,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仍不突出,农业生产仍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与其他改革一样,中国农业改革的目的也是要实现农业生产与需求的市场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农业的市场化改革总起来看相对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农产品交易提供场所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这些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主管部门不同,管理规则也不同,因而使得交易显得有些混乱; 第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农业经济组织还很不发达。由于单个农民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中的地位比较弱,因此一种较好的办法是通过一些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进入市场。目前中
21、国农民的这种组织虽有一些发展,但规模还很小,远未满足实际需求; 第三,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农产品宏观控制体系。由于存在知识水平和一些信息难以得到等问题,因此单个农户很难对农产品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准确地判断,一个较好的办法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个农产品宏观控制体系,但目前中国这一体系的建设还很落后,尤其是大多数地方政府还没有建立这样一个体系,这就使得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什么价高,大家就种什么,种什么,什么就难卖”的尴尬局面。,(二)我国农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中美农民的差距,粮食安全,中国农业面临的形势,资源有限,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压力有待疏解,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紧迫。,农村空巢化,空
22、巢化农村发展之痛,“386199部队”:38妇女;61儿童;99老人。,科技水平,二、未来农业产业的核心-科技支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以色列高达90%以上。美国的研究投入占其农业部总预算的2%-4%,以色列政府每年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约占其农业产值的3%,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而我国仅为0.2%左右。 从20世纪60年代的农用化学技术、80年代的节约土地和农业用水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运用于农业,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是绝对主导。发展中国家有赖于发达国家转让生产技术,以期从新技术、新成果中获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
23、发达国家产生很强的技术依赖;同时因高昂的技术转让费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垄断性的农业知识产权。在包括专利、地理标识、植物新品种等农业知识产权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垄断地位,其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也因而具有内在优势,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重要份额。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借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试图通过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独占技术优势,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由于大部分品种权和专利等农产品知识产权是在发达国家注册,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因而这种技术优势及其导致的知识产权优势将使利润更多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1、生物技术水平,美国,生物信息学研究,
24、图谱构建和基因作图,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食用动物生产计划,动物健康与逆境控制系统计划,水产养殖计划,国外现状,转基因鸡操作要领(引自Mozdziak和Petitte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网页)。 第一步,构建载体 第二步,转化受体细胞 第三步,收获病毒颗粒 第四步,显微注射到早期鸡胚,封壳,孵化 第五步,出壳小鸡PCR筛选 第六步,转基因鸡育成,转基因家禽,美国培育出抗旱转基因烟草作物,美国转基因大豆,英国,转基因植物育种,植物基因的转座子标记研究,植物基因图谱的绘制,生物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动物分子育种技术,动物转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羊,“多利”之父,抗虫抗病的转基因作物 、促进光合利用的转
25、基因作物 附加营养价值转基因作物、人类健康的功能性转基因作物 抗逆性转基因作物 、可变色的转基因花卉 、可用于环境修复的转基因作物 体细胞克隆技术等,34,日 本,国内现状,植物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技术的国家。我国水稻杂交技术及转基因水稻的研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动物方面:我国目前在动物克隆技术、动物基因组研究及分子育种技术、畜禽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及诊断技术方面有较大进展。,2、 信息化水平,农业知识表达与智能获取技术,2.1,2.2,农业知识传输技术,2.3,农业信息智能处理与控制技术,2.4,农业信息接收终端技术,农业知识表达与智能获取技术,复合传感测定仪器
26、的开发多种测定功能通过集成 不同的测定传感器件实现 仪器的集成测定,植物长势活体测量克服了传统的破坏采样分析,农业知识表达与智能获取技术,39,农业知识传输技术,国外农业网格及协同技术,Japanese Pear Growth and Disease Prediction system,Schematic Diagram of an Agricultural Grid System,收割机,土壤采样车,耕整机械,喷药机,施肥机,播种机,农药喷洒机械,卫星,GPS,卫星,卫星,GPS,GPS,GPS,GPS,GPS,作物生长信息采集,智慧农业过程示意图,40,旨在实现精确、集约、高效、优质、健康
27、,装备自动化的畜牧养殖业,农业信息智能处理与自动控制技术,三、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高效、生态、安全 农业的基础,最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最大可能的规模化生产,最大程度的市场化运作,最大效率的提高经济效益,最大可能的运用科学技术,怎样理解产业化的概念? 出发点: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怎么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目的: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二、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思路1:确定主导产业:
28、选择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优势。,(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思路2:实行区域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多种专业生产区和各类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思路3:依靠龙头带动:组建扶持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集信息、科研、加工、运销、服务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温氏模式:公司+农户 基本做法:鸡苗-饲料-兽药-销售一体化 基本流程:合作要求-温氏进行考察-担保手续-交保证金(3-4元/只)-领取鸡苗生产 基本保障:正常1.2-1.3元/只;最高2.2元/只;最低亏损
29、0.5元 控制方法:活鸡大户(补贴) 思路4: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微利前提下的规模优势与最佳效益,(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水平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过度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发展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但缺乏横向联合的和纵向及深度的扩展如:土地经营权的平均分配制度导致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长期固化,决定了农业生产以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为主。,2、市场发育不成熟,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小规模、小作坊、小市场;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市场竞争力。 市场建设运行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
30、情况严重; 市场秩序不规范,农产品市场处于无序状态:掺杂使假 欺行霸市 虚假广告“逗你玩、蒜你狠、唐高宗 油他去、姜你军、苹什么、花你钱”,(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不规范 农产品销售困难:企业拒收或压价收购 农产品旺销:企业收不到产品 农户在农产品促销时不按合同约定卖给企业,(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土地承包、分包-分散种植(养殖)的格局,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经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分散的小农户 PK 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农业组织,(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5、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育不全,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农业产业化形式以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多的表现为“联而不合”; 大多数农民只能获得出售农业原料、初级农产品的基本收益,不能与龙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劳动者:智能化,围绕农业产销各环节的技术服务、信息化服务、金融服务等社会化服务将全面展开,标准化趋势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口感 等要求的日益提高推动标准化生
32、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与流程将成 为行业趋势信息化趋势,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生态化趋势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呼吁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统一社会化服务趋势,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呈现八大发展趋势专业化趋势各地区、从业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将,集约化趋势 传统粗放经营模式将逐渐退出, 用最少的资源或投入换取最大回 报和收益的集约化经营将是未来发展趋势,深加工趋势行业从业企业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规模化趋势 分散经营的弊端已被重视,规模化经营将是必然趋势
33、,农业产业化发展,2523143.08,2172641.69,1652237.21,5578.97268,49810299.35,1221540.51,6000400020000,100008000,12000,3002001000,500400,6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H1,投资案例数量 (件),投资金额(US$M),五、资本眼中的农业 2013年起,农业产业投资热度剧增,截止2015 年年底,农业领域投资案例数达498例,相比2013年增长300% ;投资金额达102.99亿美金,相比2013年增长460% 2016年投资案例数不投资金额开始放缓,
34、结构性调整正在进行2011-2016中国农业产业领域投资情况,畜牧业 14.1%,林业,农产品及食品加工37.6%,2.6% 农资 6.8%,种植业渔业 7.6% 其它1.9% 6.8%,农产品流通22.6%,从投资所涉行业细分领域上看,农业第二、第三产业最受资本关注 农产品&食品加工以及农产品流通两个领域涉及投资案例数分别占总投资案例数的37.6% 与22.6% 农林牧渔四大领域投资热度较低,四者所涉投资案例总数占整体投资案例数的比例只达26.2%2011-2016 中国农业细分领域投资分布情况(按投资案例数统计),北京市 21.4%,上海市 10.9%,广东省8.6%,山东省5.6%,湖南
35、省5.3%,浙,3.6%江苏省3.6% 江省4.2% 福建省4.3%,其他25.6%四川省3.4%湖北省3.4%内蒙古,从投资地域分布上看,东部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最受投资青睐 资本更倾向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以及农业大省进行投资,东部省份地区投资集中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投资最为集中的省份依次是: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南,投资案例数占整体比例分别为 21.4% , 10.9% ,8.6%,5.6% ,5.3%2011-2016 中国农业领域投资地域分布(按投资案例数占比统计),3,687,1,933,4,004,3,419,27,13971,3,16,23,6332,0,2015105,25,
36、30,0,3,000 2,500 2,000 1,500 1,000500,4,000 3,500,4,5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H1,募资金额(USD$M),上市案例数,中国涉农企业上市整体情况 从近6年来看,我国涉农企业上市整体呈现波动式发展特征2011-2016中国涉农企业上市案例数和募资总额,林业, 2,2.3%,渔业, 2,2.3%,其它, 3,3.4%种植业, 6,6.8%畜牧业, 8,9.1%农资, 19,21.6%,农产品及食 品加工, 48,54.5%,2011-2016 我国涉农上市企业各细分领域上市案例数,畜牧业, 860.0 ,
37、6.0%,林业, 194.7 ,1.4%,农产品及食品 加工, 8975.7 ,62.6%,其它, 311.9 ,2.2%农资, 2722.0 ,19.0%,渔业, 86.5 ,0.6%,种植业, 1194.8 , 8.3%,2011-2016 我国涉农上市企业各细分行业领域融资额,农业第二产业在上市企业数量、上市融资总额上皆独占鳌头 农业第二产业上市企业占比最大,超整体上市企业数50%,其次为农业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上市企业数占整体20.5% 从融资金额上看,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名列前茅,占比62.6% ,农资处于第二位,占比19% 。其他处于第一产业的IPO企业融资额占比总和为16.3%,农
38、业产业投资发展趋势,产业化发展提升行业整体并购活跃度 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发展正在加快,结构性调整在 所难免,并购整合将是推进此进程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针对农业第二、三产业的投资将继续保持核心定位 随着科技技术,尤其是移动互 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农业 技术的组合推进,农业第二、 三产业将继续保持对农业第一 产业的领先发展优势,针对农 业第二、三产业的投资将继续成为行业投资主流,针对扩张期企业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加 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 将促使行业整体投资优先以扩张期企业为投资标的展开.,跨界投资即将加速产业边界的模糊化将推动跨界 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竞争、产业化发展,又将从
39、地域上推动投资的跨界发展.,六、中国的农业 路在何方?,走出去下乡吧农业4.0,农业为什么要“走出去”,政府的视角: 曲线解决粮食安全的观点 保障战略性农产品(大豆、棉花、天然橡胶、棕榈油、剑麻等)的观点 外交服务论的观点 农业合作是带动能源、矿藏等领域合作的杠杆的观点 节约中国水资源的观点 企业的视角: 确保原材料供给 扩大对外贸易 构筑国际性的生产流通网络 开发土地资源 提升技术 规避贸易壁垒 占有投资国市场 开发新事业,下乡吧 将单一的农业生产基地,结合开展适度的旅游观光 问题在于如何串起城乡两端的需求对接?,农业4.02015年7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40、提出11项重点行动,“互联网+现代农业”排第三位,仅次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和“互联网+协同制造”之后。意见指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4月22日,农业部发布“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2、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 3、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 4、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6,农业产销的五大环节构成农业产业链
41、以及“农业三大产业”, ,农业产业链是指不农业初级产品生产线关联密切的产业群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农业三大产业是指以传统三大产业的划分理念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产业划分,所形成的农业领域三大产业,农业生物技 术 农业信息技 术 农业机械化 技术 农业智能化 技术, ,种子 饲料 化肥 农药 农业机械 , ,种植业 养殖业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 ,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纺织业 服装及其它 纤维制品造 业 家居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 ,农产品仓储 不物流 农产品批发 农产品零售 ,技术研发,农资生产,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消费者,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教育机构,支 撑
42、,支 撑支 撑,农业第二产业农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三产业,农业第三产业,提升产业链价值,突破口一: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链组织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链是一个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网状要素系统,含括各种农产品的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4大链条,链接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5大环节。寻求一种模式,将各层次的链条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突破口二:结合自身的优势,打造拳头产品品牌,最好是新奇特产品,做深做透,将拳头产品锁定到产业突破的战略高度,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突破口三:探索以口碑为基础,打通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掌控,实现质量与安全可追溯的,占领消费者心智,实现可持续的品牌运营模式。,感谢聆听,。,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