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土地资源学全部.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51973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学全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地资源学全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地资源学全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地资源学全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地资源学全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土地资源基本特性: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资源基本特征:资源资产二重性(本质属性);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生产力可更新性;用途多宜性;性质空间变化性;性质时间变化性土地四大功能:生产,环境,承载,空间土地资源学研究特点:土地是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因而土地资源学研究具有综合性和多学科性特点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现代技术应用法研究内容: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

2、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农业上有意义的温度指标有=0农耕、5喜凉、1 0喜温和活动温度、1 5安全播种温度和临界温度海拔高度对土地资源性质和利用影响:影响水热条件再分布,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同时降水增多,在一定高度达到最大值,随海拔继续增加而下降。由此导致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植被类型不同,还对耕作制度产生影响,积温随海拔增高而减少,植物生长期缩短,土地利用难度加剧降水:水分为土地利用基本条件,降水决定地表水丰缺状况-地下水成分,数量,分布-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土地类型,生产力,地表植被类型。还影响地形地貌水分条件:地表水(其类型和水量决定土

3、地类型,给周围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副作用:带来洪涝灾害,使土地盐渍化)地下水(其类型、埋深、水质影响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水类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包气带水、潜水、层间水气候带:根据降水蒸发温度三者关系分为季风型,干旱荒漠,海洋型,地中海型旱作物要求地下水埋深大于作物根系活动层深度。地下水埋深大于作物根系活动层深度+毛管水上升高度时其水质不影响土壤发育和植物生长,也叫防止地下水返盐的临界深度生态系统特征:开放性、动态性、自我调节性、演化性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环境,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

4、济因素: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土地资源区位特性,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人口数量与质量,土地生产力,人类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土地利用政策)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关系:都属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1是自然分类,依据自然属性,2强调土地社会经济属性;1结果是2划分基础土地类型分类思路:宏观到局部,粗略到详细,高级到低级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我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三级分类制。我国按自然地带或亚地带分以划分为1 2个土地纲,土地纲反映的是光温水生产力,土地类反映景观特征。我国土地类型分类命名方法: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

5、法采用群众的习惯用地名命名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土地利用类型特点:它是在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形成的产物;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地域分布规律,不一定连片,可重复出现;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特点也有变化;它是根据土地利用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土地利用分类原则: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反映土地利用地域性;考虑生产应用性;有科学系统性土地利用分类依据: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覆盖特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算出各地类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

6、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地面积;编制分幅界线盒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调查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建议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即质量性状指标,指土地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包括自然(气候,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属性(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生产力和收益)目的:反映土地的质量水平土地类型调查内容:查清各种土地类型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查明一地区土地类型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动态演替规律土地类型调查目的: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为土地评价服务;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为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服务土地资

7、源调查程序: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外业调绘(调绘前准备工作,调绘阶段)内业工作(转绘工作,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检查验收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内容: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调查成果分析;问题与建议土地评价特点:特定目的;针对一定土地用途;针对一定时期;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能用于生产实践土地评价作用: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为土地交易服务;为土地税收服务;为土地管理服务土地评价类型:按目的(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按评价综合性(单项评价,综合

8、评价)按对象(农业用地评价,林业用地,城镇用地)土地评价程序:准备阶段(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确定评价目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研究地区基本状况,用于评价的数据资料制定工作计划)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类型及要求;土地评价单元划分和土地性状描述;评价因子选择与评价结果计算)成果汇报(土地评价报告书;成果图)评价单元划分依据:评价对象变异程度、评价目标精度要求、土地调查所能达到的程度土地评价原则:综合性、主导性、差异性、稳定性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分类:按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级方法;按目的分为当前的和潜在的评级方法;按对象分为单项的和综合的评级方法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联合国粮农组织1

9、 9 7 6年土地评价纲要分为土地适宜性纲(S纲适宜;N纲不适宜)、土地适宜性级(用连续的数字表示纲内适宜性递减程序。S1级高度适宜S2中度适宜S3勉强适宜;N1暂时不适宜;N2永久不适宜)、土地适宜性亚级(用有助于记忆的小写字母表示)、土地适宜性单元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分类系统:分为潜力级(共分8个潜力级)、潜力亚级(4个亚级e侵蚀限制因子;w过湿限制因子;s根系限制因子;c气候限制因子)和潜力单元土地评价的经济学特性:较强的时效性、以一定经济假使为前提、评价过程中更关注土地社会经济属性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投入产出分析法。包括毛利分析法、现金流量贴现分析城镇土地定级分析因素:繁华程度、交

10、通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环境状况、人口状况。原则:综合分析、主导因素、地域分异、级差收益、定量和定性综合原则步骤和内容:步骤:准备工作和外业调查;定级因素资料整理与量化;定级单元划分;土地级别初步划分与确定;面积量算以及土地级别图编制;土地定级报告撰写及成果验收研究结果:按较高投入水平条件和良好的东方型膳食标准,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为1 7 .3 6亿,若按高投入水平和欧美型膳食标准,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为1 4 .9 4根据人口预测,中国未来可养活人口最高值为1 6亿左右,因此前提是必须是耕地不低于1 8亿亩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影响因素: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状况、投入水平、生活方式、时间尺度农业生态区

11、:具有相同的作物,相同的种植制度,相对一致的光温水土条件的最小土地单元农业生态区法工作程序和步骤:第1阶段是土地资源查清,包括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作物种植制度、土地利用现状查清;第2阶段是土地资源物质生产潜力计算;第3阶段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计算和分析人口承载潜力计算标准:1 .消费水平的计算标准:按人均消费的粮食量进行计算、按人均所需的蛋白质和热量计算;2 .投入水平的标准粮食安全:1 9 8 3年FAO指出,粮食安全目标 “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实现粮食安全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单位面积耕地产量水平、增加粮食进口量我国耕地现状:耕地总量减少难以避免:后

12、备耕地所剩无几、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继续增加、生态退耕将减少耕地数量、耕地减少总体额度很大;耕地质量下降日益严重: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保护耕地对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强化耕地行政保护、强化耕地法律保护、提高现有征地费标准、加强城市用地产出率指标管理、加大对耕地投入耕地保护间相互关系:保护耕地数量是基础和前提;保护耕地地力是满足中国今后对耕地产品数量需求不断增加的唯一或主要途径;保护耕地环境是满足中国今后对耕地产品质量要求的唯一选择可持续土地利用五大原则: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

13、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三大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利用;能源的利用与替代土地生态系统特征: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开放的生态系统;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土地资源基本特性: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资源基本特征:资源资产二重性(本质属性);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生产力可更新性;用途多宜性;性质空间变化性;性质时间变化性土地四大功能:生产,环境,承载,空间土地资源学研究特点:土地是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因而土地资源学研

14、究具有综合性和多学科性特点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现代技术应用法研究内容: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农业上有意义的温度指标有=0农耕、5喜凉、1 0喜温和活动温度、1 5安全播种温度和临界温度海拔高度对土地资源性质和利用影响:影响水热条件再分布,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同时降水增多,在一定高度达到最大值,随海拔继续增加而下降。由此导致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植被类型不同,还对耕作制度产生影响,积温随

15、海拔增高而减少,植物生长期缩短,土地利用难度加剧降水:水分为土地利用基本条件,降水决定地表水丰缺状况-地下水成分,数量,分布-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土地类型,生产力,地表植被类型。还影响地形地貌水分条件:地表水(其类型和水量决定土地类型,给周围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副作用:带来洪涝灾害,使土地盐渍化)地下水(其类型、埋深、水质影响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水类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包气带水、潜水、层间水气候带:根据降水蒸发温度三者关系分为季风型,干旱荒漠,海洋型,地中海型旱作物要求地下水埋深大于作物根系活动层深度。地下水埋深大于作物根系活动层深度+毛管水上升高度时其水质不影响土壤

16、发育和植物生长,也叫防止地下水返盐的临界深度生态系统特征:开放性、动态性、自我调节性、演化性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环境,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因素: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土地资源区位特性,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人口数量与质量,土地生产力,人类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土地利用政策)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关系:都属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1是自然分类,依据自然属性,2强调土地社会经济属性;1结果是2划分基础土地类型分类思路:宏观到局部,粗略到详细,高级到低级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

17、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我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三级分类制。我国按自然地带或亚地带分以划分为1 2个土地纲,土地纲反映的是光温水生产力,土地类反映景观特征。我国土地类型分类命名方法: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采用群众的习惯用地名命名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土地利用类型特点:它是在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形成的产物;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地域分布规律,不一定连片,可重复出现;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特点也有变化;它是根据土地利用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土

18、地利用分类原则: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反映土地利用地域性;考虑生产应用性;有科学系统性土地利用分类依据: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覆盖特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算出各地类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地面积;编制分幅界线盒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调查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建议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即质量性状指标,指土地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包括自然(气候,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属性(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生产力和收益)目的:反映土地的质量水平土地类型调查内容:查清各种土地类型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

19、状况;查明一地区土地类型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动态演替规律土地类型调查目的: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为土地评价服务;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为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服务土地资源调查程序: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外业调绘(调绘前准备工作,调绘阶段)内业工作(转绘工作,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检查验收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内容: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调查成果分析;问题与建议土地评价特点:特定目的;针对一定土地用途;针对一定时期;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多因素

20、分析;结果能用于生产实践土地评价作用: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为土地交易服务;为土地税收服务;为土地管理服务土地评价类型:按目的(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按评价综合性(单项评价,综合评价)按对象(农业用地评价,林业用地,城镇用地)土地评价程序:准备阶段(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确定评价目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研究地区基本状况,用于评价的数据资料制定工作计划)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类型及要求;土地评价单元划分和土地性状描述;评价因子选择与评价结果计算)成果汇报(土地评价报告书;成果图)评价单元划分依据:评价对象变异程度、评价目标精度要求、土地调查所能达到的

21、程度土地评价原则:综合性、主导性、差异性、稳定性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分类:按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级方法;按目的分为当前的和潜在的评级方法;按对象分为单项的和综合的评级方法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联合国粮农组织1 9 7 6年土地评价纲要分为土地适宜性纲(S纲适宜;N纲不适宜)、土地适宜性级(用连续的数字表示纲内适宜性递减程序。S1级高度适宜S2中度适宜S3勉强适宜;N1暂时不适宜;N2永久不适宜)、土地适宜性亚级(用有助于记忆的小写字母表示)、土地适宜性单元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分类系统:分为潜力级(共分8个潜力级)、潜力亚级(4个亚级e侵蚀限制因子;w过湿限制因子;s根系

22、限制因子;c气候限制因子)和潜力单元土地评价的经济学特性:较强的时效性、以一定经济假使为前提、评价过程中更关注土地社会经济属性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投入产出分析法。包括毛利分析法、现金流量贴现分析城镇土地定级分析因素: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环境状况、人口状况。原则:综合分析、主导因素、地域分异、级差收益、定量和定性综合原则步骤和内容:步骤:准备工作和外业调查;定级因素资料整理与量化;定级单元划分;土地级别初步划分与确定;面积量算以及土地级别图编制;土地定级报告撰写及成果验收研究结果:按较高投入水平条件和良好的东方型膳食标准,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为1 7 .3 6亿,若按高投入水平和欧

23、美型膳食标准,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为1 4 .9 4根据人口预测,中国未来可养活人口最高值为1 6亿左右,因此前提是必须是耕地不低于1 8亿亩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影响因素: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状况、投入水平、生活方式、时间尺度农业生态区:具有相同的作物,相同的种植制度,相对一致的光温水土条件的最小土地单元农业生态区法工作程序和步骤:第1阶段是土地资源查清,包括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作物种植制度、土地利用现状查清;第2阶段是土地资源物质生产潜力计算;第3阶段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计算和分析人口承载潜力计算标准:1 .消费水平的计算标准:按人均消费的粮食量进行计算、按人均所需的蛋白质和热量计算;2 .投入水平

24、的标准粮食安全:1 9 8 3年FAO指出,粮食安全目标 “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实现粮食安全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单位面积耕地产量水平、增加粮食进口量我国耕地现状:耕地总量减少难以避免:后备耕地所剩无几、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继续增加、生态退耕将减少耕地数量、耕地减少总体额度很大;耕地质量下降日益严重: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保护耕地对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强化耕地行政保护、强化耕地法律保护、提高现有征地费标准、加强城市用地产出率指标管理、加大对耕地投入耕地保护间相互关系:保护耕地数量是基础和前提;保护耕地地力是满足中国今后对耕地产品数量需求不断增加的唯一或主要途径;保护耕地环境是满足中国今后对耕地产品质量要求的唯一选择可持续土地利用五大原则: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三大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利用;能源的利用与替代土地生态系统特征: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开放的生态系统;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