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占庭建筑,古罗马分裂后分为东、西罗马。东罗马建都君士坦丁堡,后得名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本称东罗马帝国(拉丁文: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本为罗马帝国的东半部,以拉丁语和拉丁文化为基础,但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言和东正教为立国基础,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新国家。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拜占廷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56世纪时处于极盛时期,其版图一度包括巴尔干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北非、以及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7世纪以后,由于封建分裂状态的发展,拜占廷帝国瓦解,日渐末落,只剩下巴尔干和小亚细亚
2、、后来又几次遭受西欧十字军的蹂躏、气息奄奄,终于在1453年被土尔其人灭亡。因为拜占廷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殖民城市,所以拜占廷是东罗马帝国的习称,其建筑称为拜占廷建筑,拜占廷建筑是继承东方建筑传统,改造和发展了古罗马建筑中某些要素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对东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东正教国家的建筑有很大影响,拜占廷建筑可按其国家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1、前期(46世纪)此时期,国民强盛,有相当的财富,是繁荣兴盛时期,东罗马皇帝皇权很大,公元4世纪国王查土丁尼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教会为皇帝的奴仆,国王不仅建造宫殿,教堂也建得很豪华,除祭典外还举行国家的庆祝活动,宫廷仪式在教堂也有所反映,在建筑上体现了不少世俗性,
3、君士坦丁堡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造的,教堂越建越大,越建越华丽,6世纪达到了极盛时期,造了一些庞大的纪念性建筑物,圣索非亚教堂就是这个时期建造的,反映了纪念性建筑的要求,皇帝企图恢复原来的统治。除此之外建筑还有城墙、城门、宫殿、广场、输水道与蓄水池等等。,2、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来敌人的入侵,国土日趋缩小,建筑也减少了,建筑规模大不如以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窿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窿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天主教堂和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正教堂),就是这种风格在西方与北方的反映。巴尔干和小亚细亚的建筑形制和风格却趋向统一。同时,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俄罗斯、保加利
4、亚和赛尔维亚,建筑日益兴盛,在拜占廷建筑深深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特点。3、后期(1315世纪),东罗马遭到第四次十字军袭击,使拜占廷帝国大受损失这个时期,建筑活动不多,也没有新的创造,后来土尔其入侵后,大多破损无存。,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罗马帝国犹太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社群中。基督徒对基督效忠,拒绝对罗马皇帝膜拜,结果招来了严酷的逼迫。在4世纪以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的 ,甚至被迫在洞窟中传教。直到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它合法。325年,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召集,在尼西亚城召开的基督教大公会议,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的世界性主教会议,会议确立了一些为现今大部
5、分基督教会采纳的基督教教义,影响极其深远。 380年,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I)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早期基督教(Early Christianity),是指在耶稣被钉死之后到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之间三个世纪的基督教。早期基督教处于地下状态,建筑基本上是罗马建筑的一部分。一般是住宅建筑。,罗马圣加里斯忒墓室250,基督教合法化后,开始建设真正的公共建筑。 最早的教堂取材于巴西利卡(Basilica)。平面规整,但缺少规划,加建较随意。,罗马圣克里索戈诺教堂,约4世纪,罗马圣普登齐亚纳教堂马赛克画,400,特里尔会堂,4世纪,罗马圣科斯和达米安教堂526-530,罗马拉特兰
6、圣约翰会堂,4世纪,罗马圣彼得会堂,4世纪始建,5世纪加建葬仪圆堂,耶路撒冷圣墓教堂,4世纪,罗马城外圣保罗堂,384始建,罗马,圣玛利亚教堂本堂,约432-440,伯利恒圣诞堂的八角形大厅是庇护耶稣诞生地的祠堂。,伯利恒圣诞堂,始建于4世纪,罗马圣科斯坦查教堂,约350,耶路撒冷复活堂,336,萨洛尼卡 圣德米特里教堂 5世纪后期 带有耳堂 平面复杂,在5-6世纪时,由于东正教不象天主教那样重视圣坛的神秘仪式,而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致,集中式形制的教堂增多。集中式建筑物具有宏伟的纪念性,适合帝国需要,于是集中式的教堂流行起来。,萨洛尼卡,圣乔治教堂,罗马,圣斯提法诺圆堂,468-483,屋顶
7、仍为普通屋架,希腊十字教堂。 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得名希腊十字。特点是:内部空间的中心在穹顶之下,但东面有3间华丽的圣堂,要求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因此,教堂的纪念形制同宗教仪式的神秘性不很合适。,锡曼堡圣祠,采用高顶,马赛洗礼堂,拉韦纳,正教洗礼堂,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帆拱(Pendentive )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下面的柱墩承担。
8、这个结构方案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把荷载集中到四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这就使穹顶之下的空间自由了。相仿也可以用这方法把穹顶架在8个或者10个支柱上,因此,就可能在各种正多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早期“内角拱” (Squinch),突角拱,各类穹隅,多边形平面做法,拜占庭式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奥斯曼国王穆罕默德率领万大军包围君士坦丁堡时,他在地中海的战舰上望着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巨大拱顶时,对臣下说,一定要血战君士坦丁堡,要将教堂变成世界伊斯兰圣殿的中心。公元年,穆罕默德终于走进
9、了朝思暮想的大教堂。他下令将豪华的罗马宫殿艺术珍品化为灰烬,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并在周围修建了个高大的清真寺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大教堂的面貌。,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中央穹窿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 中央大穹窿,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墩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窿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窿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窿显得轻巧凌空。,君士坦丁堡 圣索菲亚大教堂,结构体系。教
10、堂正中是直径326m高15m的穹顶通过帆拱架在4个墩子上。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侧由在大券上的半穹抵挡,它们的侧推力又各由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的各两个墩子抵挡。这两个半穹的力又传到两侧更矮的拱顶上去。中央穹顶的南北侧推力则以183m深的四面墙抵住,这套结构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显见得匠师们灾结构所受的力已经有相当准确的分析能力。但是,由于施工过于匆忙,质量不好,穹顶一度倒塌,修复后,增加了扶壁。,空间自由,雕饰,马赛克装饰,君士坦丁堡,圣塞尔吉乌斯和巴克乌斯教堂,华丽装饰的拜占庭柱头,君士坦丁堡,宰雷克清真寺,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据说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
11、圣马可而得名 。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教堂建筑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又被称为“金色大教堂”。,威尼斯 圣马可教堂,教堂内殿中间,最后方的黄金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祭坛后方置有高1. 4米、宽3. 48米的金色围屏,屏面上有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门徒马可行事的瓷片,在这个画面上共有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等珠宝来装饰;中央的圆顶是一幅耶稣升天的庞大镶嵌画,是由一群威尼斯非常优秀的工匠在13世纪所完成的。,早期拜占庭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基辅,圣索菲亚教堂,1037,聂耳利河,波客洛夫教堂,弗拉基米尔圣德米特里乌斯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