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远古的传说教学反思远古的传说是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的第 3 课。这一主题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和第 2 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主要是通过近代以来的考古成就来窥见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而第 3 课远古的传说 ,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关于这一课,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新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组织教学。从上课的效果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第
2、一次教学第一次教学时,我从新课导入,到教授新课中的“学生讲述传说” 、 “学生再现传说” 、 “学生观看传说” ,再到师生一起课堂小结,到最后的尾声升华课文,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贯穿教学始终,落实识记与理解目标,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合作、历史情景再现、启发学生分析思考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本实现了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但在本次教学设计时预案准备不充分,我的知识有待进一步丰富。比如:在心得与疑问中有名学生提出了“原始的军事民主制”的说法,而我没有及时给予解释和正面回答。对这种预料之外的问题的出现,教学设计中未给予充分考虑,同时也为我自身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加强
3、提出了要求。第二次教学新课导入时播放黄帝颂 ,渲染了课堂的现场氛围,营造了本课的情感基调;讲述完华夏族的形成之后播放“华夏儿女对黄帝陵的祭拜”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人文始祖的敬仰感恩之情和民族认同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认祖归根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大禹治水”的动画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史传说。最后播放祭黄帝 ,将整堂课的情感体验推到最高峰。本课较为适时适度地将图、文、声、动画等综合信息穿插于教学中,较好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去服务和优化历史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这一次教学将图、文、声、动画等综合信息穿插于教学中,开拓了学生视2野,但我对学生情绪的有效调动和课堂氛
4、围的调控不够。上课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学生略显拘束,而我并没有及时的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来改变课堂的氛围。第三次教学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特点,我把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作为学生识记与理解的目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对远古时代历史面貌进行合理想象以及培养学生从传说中提取有效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将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考虑到初一新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华夏族的形成”作为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将“禅让制”的含义和特征作为难点
5、,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政治文明的起源。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准备上课的时候讲述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分享。同时,各历史学习小组准备关于尧舜禅让的历史情景剧。最终,形成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前播放 2006 年 3 月在河南新郑举行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中的大合唱黄帝颂 ,由歌词导入。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从古代地图上明确地理范围)1、炎帝和黄帝的功绩(学生讲故事,教师归纳)2、部落战争的传说(学生看书,讲故事,教师归纳)3、华夏族的形成(学生归纳,教师出示示意图)插入:“史海拾贝” ,让学生了解“华夏”和“中国”的含义,揭示课前提出的问题。播
6、放:“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中一段视频:“华夏儿女对黄帝陵的祭拜” ,学生回答祭拜先祖的意义,教师升华。二、禅让的传说学生表演:尧舜禅让的历史情景剧。教师引导学生揭示禅让制的实质。三、治水的传说3欣赏:上下五千年中的动画片“大禹治水” 。学生讨论回答:从治水的传说中所窥见的历史信息和从大禹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祖先的优秀品质。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心得与疑问:给学生留白,自由发言。尾声共同聆听:播放陕西电视台黄帝祭祖大典系列节目中的一段视频:焦晃朗诵的祭黄帝 ,升华民族感情和我过去上的课比较而言较为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一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形式和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
7、而然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一点,印证于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贯穿教学始终,并不断加强、层层推进,在焦晃祭黄帝文的朗诵中将这样的情感体验推进到了最高峰。这条“情感线”是本课的“魂”之所在。同时,我个人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魂” 。其次,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简明,自然流畅,将教学三目标自然和谐地构建于教学设计中,紧密生成。再次,本课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发现的引领者、学生学习活动的顾问、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教学中展开了经常性的、良性的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一种开放的课堂氛围。第四,本课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适度地将图、文、声、动画等综合信息穿插于教学中,较好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去服务和优化历史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在上这一课和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感,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上好每一课都是需要自身付出努力和心血的,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别人的长处,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同时,由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功底不够,在教学中也反应出了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