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题之 锉削.ppt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1023242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之     锉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题之     锉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题之     锉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题之     锉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题之     锉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之 锉削,一、定义、作用 二、相关知识 三、实践操作 四、注意事项,一、定义、作用,1、定义: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值的操作,称为锉削。 锉削是在錾、锯之后对工件进行的精度较高的加工,其精度可达0.01mm,Ra0.8左右。 2、作用: 应用范围很广,可以锉削平面、曲面、外表面、内孔、沟槽和各种复杂表面,还可以配键、做样板及在装配中修整工件,是钳工常用的重要操作之一,并且在考试、比武、晋级中经常用到。,二、相关知识,1、锉刀:用高碳工具钢T13或T12制成,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272。 2、种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钳工锉、

2、整形锉、异形锉三类。 3、锉刀的规格:分为尺寸规格和齿纹的粗细规格。不同的锉刀其尺寸规格用不同的参数表示。如:圆锉刀以直径表示,方锉刀以方形尺寸表示,或以其断面形状表示。其它则以锉身长度表示规格。粗细规格是以锉刀每10mm轴向长度内的主锉纹条数表示。,二、相关知识,4、锉刀的选择: 每种锉刀都有一定的用途,如果选择不当,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或过早丧失切削能力。因此,锉削之前必须正确选择锉刀。 应根据被锉削工件表面形状和大小选用锉刀的断面形状和长度。 锉刀粗细规格的选择,决定于工件材料的性质、加工余量的大小、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高低。 粗锉刀适用于加工余量大、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低 的

3、工件,细锉刀则反之。,二、相关知识,5、锉刀柄的装拆 装:锉刀柄安装孔的深度约等于锉舌的长度,孔的大小应能使锉舌自由插入1/2的深度,然后将锉刀柄的下端垂直的往台钳等坚实的平面上敲击,使锉舌长度的3/4左右进入柄孔中为止。 拆:,二、相关知识,6、锉刀的保养: 1)不可用锉刀锉毛坯件的硬皮或氧化皮及经过淬硬的工件,否则很容易磨损。 2)锉刀应先用一面,用钝后再用另一面。因用过的锉 面比较容易锈蚀。 3)在使用中或完毕后应用锉刷刷去锉纹中的残留铁屑。 4)放置时不能与其他金属物相互碰撞,不能与其他锉刀重叠堆放。 5)防止锉刀粘水、粘油,以免锈蚀或打滑。 6)不能将锉刀当做装拆工具,或当做手锤用。

4、,三、实践操作,(一)锉削姿势 1、锉刀握法:锉刀的握法掌握得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量的发挥和疲劳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三、实践操作,2、姿势动作:锉削时站立要自然,身体重心要放在左脚上,右膝伸直,左膝呈弯曲状态,并随锉刀的往复运动而屈伸。,二、相关知识,3、锉削动作:,三、实践操作,4、锉削力和锉削速度: 要锉出平直的平面,必须使锉刀保持平直的锉削运动。 速度一般约40次/分,推出时稍慢,回程稍快,动作自然协调。,三、实践操作,5、平面锉削方法: A、顺向锉:是最普通的锉削方法,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始终一致。此法锉痕整齐,比较美观。适于精锉。,三、实践操作,B、交叉锉:即从两个交

5、叉的方向对工件表面进行锉削的方法。锉刀与工件接触面积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同时可以从锉痕上判断出锉削面的高低情况容易锉平,一般用于粗锉。,三、实践操作,C、推锉: 即两手对称横握锉刀,用大拇指推动锉刀顺着工件长度方向进行锉削的方法。效率太低,仅适于加工余量较小和修正尺寸用。,三、实践操作,(二)平面度的检查 通常是用刀口直角尺,采用透光法来检验。三向八位法。,三、实践操作,(三)平面不平的形式和产生原因 平面中凸: 1、锉削时双手的用力不能使锉刀保持平衡。 2、锉刀在开始推出时,右手压力大,锉刀被压下,锉刀推到前面 时,左手压力大,锉刀被压下,形成前后多锉。 3、姿势不正确。 4、锉刀本身中凹

6、。 对角扭曲或塌角: 1、左手或右手施加压力时重心偏在锉刀的一侧。 2、工件未夹正确。 3、锉刀本身扭曲。 平面横向中凸或中凹:锉刀在锉削时左右移动不均匀。,三、实践操作,(四)工件的测量,三、实践操作,(四)其它表面的锉法 1、曲面锉法,四、注意事项,安全文明生产:1、不能使用无柄或已经开裂的锉刀,刀柄要装紧 2、不能用嘴吹铁屑,防止铁屑飞进眼睛,也不能用手清除,以防止手上扎入铁刺。 3、锉刀放置时不要露出工作台边缘。 4、锉削时不要用手触摸锉削表面。,五、锉削时的废品分析,(一)工件夹坏 1、精加工过的表面被台虎钳夹出伤痕。 (二)尺寸和形状不准确 1、尺寸和形状未准确,而加工余量已经没有了。 2、划线不准确或锉削时检查测量有误差。 3、锉削量过大又未及时检查,导致锉过了尺寸界线。 4、操作技术不高,使锉削平面产生中凸 5、锉削角度面,不够细心,把已经锉好的相邻面破坏。 (三)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1、精锉时,仍用较粗的锉刀。 2、粗锉时锉纹太深,精锉时无法去除。 3、铁屑嵌在锉纹中未及时清除,把表面拉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