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第8课《君子坦荡荡》(共32张ppt).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2265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第8课《君子坦荡荡》(共32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第8课《君子坦荡荡》(共32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第8课《君子坦荡荡》(共32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第8课《君子坦荡荡》(共32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第8课《君子坦荡荡》(共32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课 君子坦荡荡,原 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疏通文意,注 释,译 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1)周:合群。 (2)比:音,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疏通文意,原 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疏通文意,注 释,译 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2、1)适:音,意为亲近、厚待。 (2)莫:疏远、冷淡。 (3)义:符合道义。 (4)比:并列、为邻。,【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疏通文意,原 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疏通文意,注 释,译 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 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 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

3、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 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疏通文意,原 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疏通文意,译 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疏通文意,【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原 文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疏通文意,注 释,译 文 孔子说:

4、“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越礼,宁可寒酸。,(1)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2)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 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疏通文意,:,原 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疏通文意,注 释,译 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评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疏通文意,原 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疏通文意,注 释,译 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 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原 文 司马

6、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疏通文意,译 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评析: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 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 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疏通文意,原 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

7、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疏通文意,译 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疏通文意,【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他强调指出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原 文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疏通文意,译 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 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 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疏通文意,【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这是说

8、,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原 文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疏通文意,译 文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 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评析】,:,原 文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疏通文意,译 文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 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疏通文意,【评析】从18章到23章,这6章基本上全都是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 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 他

9、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 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 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原 文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疏通文意,译 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 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 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 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 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 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 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 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 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 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

10、合乎义的准则。”,:,【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 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 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疏通文意,:,原 文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1)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2)而讪(3)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4)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5)以为知(6)者,恶不孙(7)以为勇者,恶讦(8)以为直者。”,疏通文意,注 释(1)恶:音,厌恶。 (2)下流:下等的,在下

11、的. (3)讪:,诽谤。 (4)窒:阻塞,不通事理, 顽固不化。 (5)徼:音,窃取, 抄袭。 (6)知:同“智”。 (7)孙:同“逊”。 (8)讦:音,攻击、揭发别人。,:,原 文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1)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2)而讪(3)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4)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5)以为知(6)者,恶不孙(7)以为勇者,恶讦(8)以为直者。”,疏通文意,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 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孔子又

12、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 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原 文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疏通文意,译 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 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 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练习一:命题意图:主要想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认识孔子所说君子的道德行为准则,并懂得有条理地概括课文内容。 本课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君子的言行标准,常怀“九思”。 2、君子心胸宽广,问心无愧,不忧不惑不惧.

13、3、君子光明磊落,正直无私,过而能改,从善如流。 4、君子看人“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善于团结人。 5、君子厌恶说别人坏话、诋毁别人、固执不通的人。,思考探究,:,练习二:命题意图: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本课有关章节的学习,对文本中的君子和小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懂得君子是儒家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道德标准。 根据上面第一题的概括,本课所说的君子,是具有高尚道德、行为处世很完美的人; 本课所说的小人,其行为正好跟君子相对相反,他们结党营私,关心一己利益,只谋私利,并常常为不能满足私利而忧愁。 用今天的话来说,君子是大公无私的人,小人是自私自利的人。 文中提到的君子行为,按今天的社会道德标准仍然是

14、很高尚的,值得在全社会提倡和学习。这是古人智慧的精华,是今人追求自我完善的努力方向。普通人未必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沿着这个方向去要求自己,就一定会走正道。,:,练习三: 命题意图:主要想让学生理解孔子对待恩怨的道德观中蕴含的义理,并从中吸取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以德报怨”是道家的思想,意思是人家对我不好,我也对人家好,用德去对待怨恨,去感化对方,颇有点爱敌如友的味道。 这样的做法有失公平,也容易让人得寸进尺、为所欲为。比如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待日本宽容过了头,连战争赔偿也不要了,造成今天日本当局对承认侵略战争性质的反反复复。,思考探究,:,练习三: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态度,就是即使别人对自己有怨恨,该怎么对待还是怎么对待,讲求正直对人,不记私仇、泄私愤,不报复他人;别人有恩于己,就要记着报答他。 这不同于以牙还牙、冤冤相报,符合民间冤家宜解不宜结和知恩图报的传统观念。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说来,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观点,还是有它一定的合理内核,在不违反法律原则的情况下,这样去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恩恩怨怨,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思考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