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 数学建模统计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2580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232 大小:5.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 数学建模统计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2015 数学建模统计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2015 数学建模统计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2015 数学建模统计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2015 数学建模统计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年,统计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统计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10.1 统计预测的基本问题,10.1.2 统计预测方法的分类及其选择,10.1.3 统计预测的原则和步骤,10.1.1 统计预测的概念和作用,10.1.1 统计预测的概念和作用,(一)统计预测的概念概念: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统计预测属于预测方法研究范畴,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推测.例1 下表是我国1952年到198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分析预测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模型是预测的手段。,统计预测的三个要素:,统计预测方法

2、是一种具有通用性的方法。,(二)统计预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测的作用是通过各个企业或行业内部的行动计划和决策来实现的;统计预测作用的大小取决于预测结果所产生的效益的多少。,影响预测作用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预测费用的高低;预测方法的难易程度;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10.1.2 统计预测方法的分类和选择,统计预测方法可归纳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两类,其中定量预测法又可大致分为趋势外推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 按预测时间长短分为近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按预测是否重复分为一次性预测和反复预测。,(一)统计预测方法的分类,(三)定量预测,定量预测的概念:定

3、量预测也称统计预测,它是根据已掌握的比较完备的历史统计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于预测和推测未来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类预测方法,(二)统计预测方法的选择,在统计预测中的定量预测要使用模型外推法,使用这种方法有以下两条重要的原则:连贯原则,是指事物的发展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这种规律贯彻始终,不应受到破坏,它的未来发展与其过去和现在的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类推原则,是指事物必须有某种结构,其升降起伏变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章可循的。事物变动的这种结构性可用数学方法加以模拟,根据所测定的模型,类比现在,预测未来。,10.1.3 统

4、计预测的原则和步骤,(一)统计预测的原则,(二)统计预测的步骤,10.2 趋势外推法,10.2.1 趋势外推法概述10.2.2 多项式曲线趋势外推法10.2.3 指数曲线趋势外推法10.2.4 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10.2.5 曲线拟合优度分析,趋势外推法的基本思想, 某些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相对于时间推移,常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经济现象(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趋势,这时,若作为预测对象的该经济现象(指标)变化又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迹象,理论上就可以找到一条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其变化趋势。可建其变化趋势模型(曲线方程): 当有理由相信这种趋势可能会延伸到未来时,对于未来时点的某个

5、 值(经济指标未来值)就可由上述变化趋势模型(直线方程)给出。这就是趋势外推的基本思想。 趋势外推的条件有:变化趋势的时间稳定性、曲线方程存在。,某商场某种商品过去9个月的销量数据,某商场过去9年市场需求量统计数据,10.2.1 趋势外推法概述,一、趋势外推法概念和假定条件趋势外推法概念:当预测对象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趋势,没有明显的季节波动,且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趋势时,就可以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运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是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决定过去预测对象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二是预测对象发展过程一般是渐进变化,而不是跳跃式变化。趋势外推法

6、的突出特点是选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拟合预测变量的变动趋势,并进而用模型进行预测。,二 、趋势外推法经常选用的数学模型 根据预测变量变动趋势是否为线性,又分为线性趋势外推法和曲线趋势外推法。 (一)线性模型 (二)曲线模型 1.多项式曲线模型 2.简单指数曲线模型 3.修正指数曲线模型 4.生长曲线模型(龚珀资曲线模型) 一般形式:,(一) 直线趋势外推法,适用条件:时间序列数据(观察值)呈直线上升或下降的情形。该预测变量的长期趋势可以用关于时间的直线描述,通过该直线趋势的向外延伸(外推),估计其预测值。 两种处理方式:拟合直线方程与加权拟合直线方程,?,?,?,A 拟合直线方程法,使用最小二乘法

7、拟合直线,概念:离差与离差平方,e,e,最小,拟合程度最好, 最小二乘法原理 , 最小二乘法原理 ,本 质:使历史数据到拟合直线上的离差平方和最小,从而求得模型参数的方法。 演 进:法国数学家勒让德于1806年首次发表最小二乘理论。事实上,德国的高斯于1794年已经应用这一理论推算了谷神星的轨道,但直至1809年才正式发表。 应 用:最小二乘法也是数理统计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工业技术和其他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 运算过程:,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代入相应的x,得出预测值y,对于时间序列,xt 的取值为1到 n , 即自变量 xt 的取值等于其下标 t

8、。采用正负对称编号法可简化计算。特别,当n为奇数时,取其中位数的编号为0,可使,拟合直线方程法的特点,拟合直线方程的一阶差分为常数(一阶导数为常数),只适用于时间序列呈直线上升(或下降)趋势变化。对时间序列数据,不论其远近都一律同等看待。用最小二乘原理拟合的直线方程消除了不规则因素的影响,使趋势值都落在拟合的直线上。 基本过程如下图:,拟合直线方程法预测步骤图,开 始,在拟合直线方程时,按照时间先后,本着重今轻远的原则,对离差平方和进行赋权,然后再按最小二乘原理,使离差平方和达到最小,求出加权拟合直线方程。 由近及远的离差平方和的权重分别为 其中 ,说明对最近期数据赋予最大权重为 1 ,而后有

9、近及远,按 比例递减。 各期权重衰减的速度取决于 的取值。,B:加权拟合直线方程法基本思想,衰减速度越慢,衰减速度越快,?,加权拟合直线方程法的过程与模型,?,?,加权拟合直线方程法的过程与模型,预测模型为:,使用加权拟合直线方程法解题 结论分析,由于时间序列线性趋势比较明显,又由于加权系数较大(0.8),使得,加权与不加权拟合结果相近。 加权的重近轻远原则,使其预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观察值。,拟合直线方程法的特殊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比线性(直线)发展趋势更为复杂的问题。 例子:,某商品过去九年的市场总需求量,又例2:某公司19912003年销售额(单位:万元),拟合直线方程的特殊

10、运用 -非线性问题的线性化,上述特别的变化趋势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比线性发展趋势更为复杂的描述问题。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变量变换,将变量间的关系式化为线性的形式。 如:在满足 的变量关系中, a、b, 均为与 t 无关的未知参数, 只要令 ,即可将其化为线性形式关系:,变换,变换,常用转换模型(3-1),常用转换模型(3-2),对于上式两边取对数:,令:,则有:,常用转换模型(3-3),运用拟合直线方程法,可求得:,进一步用 正负编号法,例子:某公司19932005年产品的销售额如下表,试预测2006年的产品销售额。(非线性变化趋势),设:该趋势的曲线模型为:,设:该趋势线

11、的模型为:,预测2006年的销售额:,(二)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一般形式: 修正的指数曲线预测模型 :对数曲线预测模型: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 皮尔曲线预测模型 :,三、趋势模型的选择 图形识别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绘制散点图来进行的,即将时间序列的数据绘制成以时间t为横轴,时序观察值为纵轴的图形,观察并将其变化曲线与各类函数曲线模型的图形进行比较,以便选择较为合适的模型。差分法:利用差分法把数据修匀,使非平稳序列达到平稳序列。一阶向后差分可以表示为:二阶向后差分可以表示为:,差分法识别标准:,10.2.2 多项式曲线趋势外推法,背 景:当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变动趋势并非总是一条

12、直线方程形式,而往往会呈现出不同形态的曲线变动趋势。并且这种变动趋势曲线方程(模型)也很难化为线性形式。 曲线趋势外推法根据时间序数据资料的散点图走向趋势,选择恰当的曲线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或拟合法(三点法、三和法)等来确定待定的参数,建立曲线预测模型,并用它进行预测的方法。,一、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及其应用二次多项式曲线预测模型为:设有一组统计数据 , , ,令即: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就可求得参数。,例 1下表是我国1952年到198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分析预测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对数据画折线图分析,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y 轴,年份为x 轴。,(2)从图形可以看出

13、大致的曲线增长模式,较符合的模型有二次曲线和指数曲线模型。但无法确定哪一个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该曲线,则我们将分别对该两种模型进行参数拟合。适用的二次曲线模型为:适用的指数曲线模型为:,(3)进行二次曲线拟合。首先产生序列 ,然后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估计模型为:其中调整的 , ,则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拟合效果很好。标准误差为151.7。,(4) 进行指数曲线模型拟合。对模型 :两边取对数:产生序列 ,之后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该模型。最终得到估计模型为:,其中调整的 , 则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拟合效果很好。标准误差为:175.37。(5)通过以上两次模型的拟合分析,我们发现采

14、用二次曲线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因此,运用方程:进行预测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二、三次多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及其应用,三次多项式曲线预测模型为:设有一组统计数据 , , ,令即:解这个四元一次方程就可求得参数。,10.2.3 指数曲线趋势外推法,一、指数曲线模型及其应用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为:对函数模型 做线性变换得:令 ,则这样,就把指数曲线模型转化为直线模型了。二、修正指数曲线模型及其应用修正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为:,10.2.4 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一、龚珀兹曲线模型及其应用龚珀兹曲线预测模型为:对函数模型 做线性变换得:龚珀兹曲线对应于不同的lg a与b的不同取值范围而具有间断点。曲线形式如下图所示

15、。,(1) lga0 0b1,k,渐进线(k)意味着市场对某类产品的需求已逐渐接近饱和状态 。,(2) lga1,k,渐进线(k)意味着市场对某类产品的需求 已由饱和状态开始下降 。,(3) lga0 0b1,k,渐进线(k)意味着市场对某类产品的需求 下降迅速,已接近最低水平k 。,(4) lga0 b1,k,渐进线(k)意味着市场对某类产品的需求 从最低水平k迅速上升。,二、皮尔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皮尔曲线预测模型为:,10.2.5 曲线拟合优度分析,一、曲线的拟合优度分析如前所述,实际的预测对象往往无法通过图形直观确认某种模型,而是与几种模型接近。这时,一般先初选几个模型,待对模型的拟合优度

16、分析后再确定究竟用哪一种模型。拟合优度指标:评判拟合优度的好坏一般使用样本可决系数或标准误差来作为拟合效好坏的指标:,10.3 时间序列的确定性因素分析,确定性因素分解 趋势分析 季节效应分析 综合分析,10.3.1 确定性因素分解,传统的因素分解 长期趋势(T) 循环波动(C) 季节性变化(S) 随机波动(I),现在的因素分解 长期趋势波动(T) 季节性变化(S) 随机波动(I),分解的模型 加法模型: 乘法模型: 混合模型:,确定性时序分析的目的,克服其它因素的影响,单纯测度出某一个确定性因素对序列的影响 推断出各种确定性因素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它们对序列的综合影响,10.3.2 趋势

17、分析,目的 有些时间序列具有非常显著的趋势,我们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序列中的这种趋势,并利用这种趋势对序列的发展作出合理的预测 常用方法 趋势拟合法 平滑法,趋势拟合法,趋势拟合法就是把时间作为自变量,相应的序列观察值作为因变量,建立序列值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模型的方法 分类 线性拟合 非线性拟合,线性拟合,使用场合 长期趋势呈现出线形特征 模型结构,例10.3.1: 拟合澳大利亚政府19811990年每季度的消费支出序列,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最小二乘估计 参数估计值,拟合效果图,非线性拟合,使用场合 长期趋势呈现出非线形特征 参数估计指导思想 能转换成线性模型的都转换成线性模型,用线性最小二乘法进

18、行参数估计 实在不能转换成线性的,就用迭代法进行参数估计,常用非线性模型,例10.3.2: 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每月末上证指数序列进行模型拟合,非线性拟合,模型变换参数估计方法 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拟合模型口径,拟合效果图,平滑法,平滑法是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修匀技术,削弱短期随机波动对序列的影响,使序列平滑化,从而显示出长期趋势变化的规律 常用平滑方法 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基本思想 假定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间隔里,序列值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随机波动造成的。根据这种假定,我们可以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值作为某一期的估计值 分类 n期中心移动平均 n期移动平均,n期

19、中心移动平均,5期中心移动平均,n期移动平均,5期移动平均,移动平均期数确定的原则,事件的发展有无周期性 以周期长度作为移动平均的间隔长度 ,以消除周期效应的影响 对趋势平滑的要求 移动平均的期数越多,拟合趋势越平滑 对趋势,为反映近期变化敏感程度,要求移动平均的期数越少,拟合趋势越敏感,移动平均预测,例10.3.3,某一观察值序列最后4期的观察值为: 5,5.5,5.8,6.2 (1)使用4期移动平均法预测 。 (2)求在二期预测值 中 前面的系数等于多少?,解,(1)(2)在二期预测值中 前面的系数等于,例 现有某商场16月份的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 示,试用N=5来进行移动平均,并预测7月和

20、8月的销售额。,月份 1 2 3 4 5 6,销售额(万元) 33 34 35 37 38 40,移动平均法方法简单,但它一般只对发展变化比较平坦,增长趋势不明显,并且与以往远时期的状况联系不多的时序有效。,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方法的基本思想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对大多数随机事件而言,一般都是近期的结果对现在的影响会大些,远期的结果对现在的影响会小些。为了更好地反映这种影响作用,我们将考虑到时间间隔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各期权重随时间间隔的增大而呈指数衰减。这就是指数平滑法的基本思想 分类 简单指数平滑 Holt两参数指数平滑,一次指数平滑法为平滑系数,St(1)为t时刻的一次指数平滑值。,指

21、数平滑法,只能预测一期,不能预测多期。,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式t为预测起点,T为预测步长。,7.3.2 平滑预测法指数平滑法,三次指数平滑,预测公式,7.3.2 平滑预测法指数平滑法,初始值的确定平滑系数的选择: 如对初始值有疑问,准确性差,宜取较大值,以体现近期数据作用,降低初值影响; 如外部环境变化较快,则数据可能变化较大,值宜取大一些,以跟踪过程变化(如取0.30.5); 如原始资料较缺乏,或历史资料的参考价值小, 值宜取大一些; 如时序虽然具有不规则变动,但长期趋势较稳定 (如接近某一稳定常数)或变化甚小,值应较小(0.050.2)。, 值的最后确定,一般是选择不同的,通过对预测结果

22、的评价来实现的。评价原则: (1)对不同的计算平均绝对误差选择MAE最小的值。 (2)历史数据检验。即对每个,用离现时较远的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去“预测”离现时较近的历史数据(事后预测),看符合程度如何?从中选取一个符合得好的。 (3)对不同所得模型的预测结果,专家评估。根据经验,一般取=0.010.3,初始值S0(1)确定:(1)当时序原始数据样本较多,值较大时,可取S0(1)=x1,S0(2)= S0(1), S0(3)= S0(2)。(2)当数据点不够多,初始值对预测精度影响较大时,可取开始几个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S0(1)。例10.3.4 已知某城市公共交通过去20日的实际客运量的

23、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当取=0.3时,试计算一次、二次指数平滑值,并预测今后第10日时的客运量。,周期数 客运量xt St(1) St(2) t(日) (万人次) (=0.3) (=0.3),0 1 2 3 4 5 . 17 18 19 20, 50 52 47 51 59 69 76 75 80,50 50 50.6 49.52 49.96 49.67 64.23 67.76 69.93 72.95,50 50 50.18 49.98 49.98 49.88 59.28 61.79 64.23 66.85,解:,滞后偏差,数据点连线,一 次 平 滑,二次平滑,10,20,20,40,60,80

24、,Xt(万人次),t(日),假定目前处在周期20,对周期30进行预测,平滑系数的物理意义: 描述对过程变化的反应速度: 越大(接近1),表示重视近期数据的作用,对过程变化反应越快; 也描述预测系统对随机误差的修匀能力:越小(接近0),表示重视离现时更远的历史数据的作用,修匀(滤波)能力越强,但对过程变化的反映越迟钝。,Holt两参数指数平滑,使用场合 适用于对含有线性趋势的序列进行修匀 构造思想 假定序列有一个比较固定的线性趋势 两参数修匀,初始值的确定,平滑序列的初始值趋势序列的初始值,Holt两参数指数平滑预测,期预测值,例10.3.5,对北京市19782000年报纸发行量序列进行Holt

25、两参数指数平滑。指定,例10.3.5 平滑效果图,10.3.3 季节效应分析,例10.3.6 以北京市1995年2000年月平均气温序列为例,介绍季节效应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操作步骤。,时序图,季节指数,季节指数的概念 所谓季节指数就是用简单平均法计算的周期内各时期季节性影响的相对数 季节模型,季节指数的计算,计算周期内各期平均数计算总平均数计算季节指数,季节指数的理解,季节指数反映了该季度与总平均值之间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 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就说明该季度的值常常会高于总平均值 如果这个比值小于1,就说明该季度的值常常低于总平均值 如果序列的季节指数都近似等于1,那就说明该序列没有明显的季节

26、效应,例10.3.6 季节指数的计算,例10.3.6 季节指数图,例如,某公司从1996年到2001年,每一年各季度的纺织品销售量见下表。,季节预测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历年按季度记录的历史统计资料; 2.计算出n年各相同季度的平均值(A); 3.计算出n年每一个季度的平均值(B); 4.计算季节指数(C),即用各季度的平均值除以所有季 度的平均值: 式中 C=A/B C季节指数。5. 利用季节指数(C),对预测值进行修正: Yt = (a + bT)Ci,5.利用季节指数(C),对预测值进行修正: Yt = (a + bT)Ci 式中 Ci第i季度的季节指数(i=1,2,3,4); Y

27、t第t季度的销售量; a待定系数; b待定系数; T预测期季度数,,预测过程如下: 1.六年各相同季节的平均销售量(Ai) A1=19706262(单位) 同理 A2=180,A3138.3,A4=180(单位) 2.六年所有季度的平均销售量(B) (单位) M6年销售量总和,3.各季节销售指数(Ci) C1=262191.38 同理 C20.95,C30.73,C40.95 4.修正2002年各季度预测值 (1)建立时间序列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由上表可得知各有关数据,利用公式,(1),(2),y_t=190+1.90T 式中 T=-23,-21,-1,1,3,23,(2)修正2002年各季度预

28、测值 第一季度预测值=(190+1.9025)1.38328(单位) 第二季度预测值=(190+1.9027)0.95229(单位) 第三季度预测值=(190+1.9029)0.73179(单位) 第三季度预测值=(190+1.9031)0.95236(单位),注意:如果n为奇数,例如n=9,则T=-4,-3,-2,1,0,1,2,3,4.季节销售指数也可以按月计算。先列出各个年度每个月份的销售量,见下表。计算过程如下: A=各月合计值年数 A1=176/3=58.7(单位) A2 = 189 / 3 = 63(单位) 。 A12 = 195 / 3 = 65(单位),2.计算所有月份的月平均

29、值销售量(B) B=所有月份的合计值年数12 B=197631254.9(单位) 3.求各月份季节销售指数(C) Ci = A / B,.,在本例中,由公式(1)(2)得 a=54.9,b=0.13,从而yt = (54.9 + 0.13T)Ci,若预测2002年1月份和8月份的销售量,计算如下: 2002年1月和8月份的销售额分别为 y19=(54.9+0.1337)1.0763.89 y26=(54.9+0.1351)0.6238.15,例 某公司从1996年到2001年,每一年各季度的纺织品销售量见下表。预测2010年各季度纺织品的销售量。(单位:件),预测过程如下,1.六年各相同季节的

30、平均销售量(Ai) A1=19706262(单位) 同理 A2=180,A3138.3,A4=180(单位) 2.六年所有季度的平均销售量(B) M6年销售量总和 BM/ (4*6)4560/24190 (单位) 3.各季节销售指数(Ci = Ai /B) C1262191.38 同理 C20.95,C30.73,C40.95 4.修正2010年各季度预测值 Y t = (a + b *T )Ci,(1)建立时间序列方程式Yab*T由上表可得知各有关数据,利用公式 ay t /n4560/24=190b y t *T / T 2=8760/4600 1.9 y=190+1.90T 式中 T=-

31、23,-21,-1,1,3,23 (2)修正2010年各季度预测值 第一季度预测值=(190+1.9025)1.38328(单位) 第二季度预测值=(190+1.9027)0.95229(单位)第三季度预测值=(190+1.9029)0.73179(单位) 第三季度预测值=(190+1.9031)0.95236(单位),10.3.4 综合分析,常用综合分析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混合模型,例10.3.7 对1993年200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序列(数据见附录1.11)进行确定性时序分析。,(1)绘制时序图,(2)选择拟合模型,长期递增趋势和以年为固定周期的季节波动同时作用于该序列,因而尝试使

32、用混合模型(b)拟合该序列的发展,(3)计算季节指数,季节指数图,季节调整后的序列图,(4)拟合长期趋势,(5)残差检验,(6)短期预测,混合模型,对于既含有线性趋势成分又含有季节成分的时间序列,须对其成分进行分解,这种分解建立在以下乘法模型的基础上:其中,Tt表示趋势成分,St表示季节成分,It表示不规则成分。由于不规则成分的不可预测,因此预测值就可表示为趋势成分和季节成分的乘积。,建立季节指数模型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每一季(每季度,每月等等)的季节指数St 。 第二步,用时间序列的每一个观测值除以适当的季节指数,消除季节影响。 第三步,为消除了季节影响的时间序列建立适当的趋势模型

33、并用这个模型进行预测。 第四步,用预测值乘以季节指数,计算出最终的带季节影响的预测值。,例 某工厂过去4年的电视机销量如表4-2所示: 表4-2 四年内每季度的电视机销量这些数据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试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一个季节指数模型来预测第5年每个季度的电视机销量 。,10.4 回归预测法,回归(regression)这一术语来自英国人Francis Galton和他的朋友Karl Pearson对父亲身高与儿子身高之间关系的研究。他们发现父亲与儿子的身高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身高的变化不是两级分化而是“趋同”。 回归是研究某一变量与其它一个或是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的方法目前

34、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计量经济学也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或者说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市场蕴含着纷繁复杂的各种变量,而各种变量之间却又有着某种依存关系。回归的目的就是要推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所具有的因果效应。 比如,在分析消费需求时,我们想知道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只要保持其他因素(收入、其他商品价格、个人偏好等)都不变,这时价格变化与需求量之间就存在一种因果关系。 在经济预测中,人们把预测对象当作因变量,把那些与预测对象有关的因素当作自变量,收集自变量的充分数据,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预测 比如,我们要预测某地区工

35、业增加值,就可以利用C-D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这时因变量就是工业增加值,自变量有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技术进步的因素等。,比如,夏天饮料的需求量与儿童溺水数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但是根据常识我们可以判断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但是我们如果掌握了充分的数据,还是可以作出相关的预测。 在经济预测中,人们把预测对象当作因变量,把那些与预测对象有关的因素当作自变量,收集自变量的充分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并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回归预测法中的自变量,与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自变量不相同。后者的自变量是时间本身,而前者的自变量不是时间本身,而是其他的变量。回归预测法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

36、间,有的属于因果关系,有的屑于伴随关系。不能认为只有因果关系才能进行回归预测,实际上伴随关系也是一种相关关系,只要收集大量的足够的资料,也可以用回归预测法进行预测。在回归预测法中,自变量不是随机的或者是给定的,这与相关分析中自变量有所区别。相关分析中的自变量是随机的。,回归分析预测法是预测学的基本方法,它是在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变量间的数量关系近似表达的函数方程,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以后,运用回归方程式预测因变量数值变化的方法 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具体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和影响因素 2)进行相关分析 3)建立回归预测模型 4)回归预测模型的检验 5)进行实际预测 具体来说

37、: 1)凭借研究者的理论和经验确定分析对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因变量。 2)筛选自变量。分析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观察其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密切程度。选用那些与因变量关系最为密切的自变量。在用多元回归预测时,还要分析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选用那些关系不密切的自变量。如有两个自变量相互关系很密切,则应舍弃其中的一个。 3)确定回归方程式。根据理论分析和相关分析,确定用怎样的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回归分析的关键和难度所在。 4)相关检验。对回归方程估计结果进行相关系数、显著性、t检验等等,确定回归模型的适用性。 5)预测。,运用回归法进行定量预测,必须有以下三个条件: 1)预测对象

38、与影响因素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2)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规律,能够反映未来; 3)数据的分布确有线性趋势,可采用线性解;如不是线性趋势,则可用非线性解。 回归预测法的种类 1)一元回归预测(古典线型回归)。 一元回归预测就是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预测。例如,从居民货币收入预测某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从工人劳动生产率预测利润额;从施肥量预测农作物的产量。 2)多元回归预测。 多元回归预测就是分析因变量与若干个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从若干自变量的变化去预测因变量的变化程度和未来的数量状况。例如,从施肥量、气温、降雨量去预测某种农作物的收获率;从商业

39、企业的职工劳动生产率和流通费率去预测利润率等等。 3)自回归预测。 自回归预测就是用一个时间数列的因变量数列与向过去推移若干时期的一个或几个自变量数列进行预测。例如对按月编制的时间数列,用今年112月的数列作为因变量数列, 用以前某月至某月的数列作为自变量数列,计算其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还可分为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和非线性回归方程预测两种。,a. 影响GDP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投资、消费、出口、货币供应量等)? b. GDP与各种因素关系的性质是什么?(增、减) c. 各影响因素与GDP的具体的数量关系? d. 所作数量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如何? e. 今后的发展趋势怎么样?,例1:研究中

40、国的GDP增长,10.4.1 实例引入,例2:中国家庭汽车市场,a:汽车市场状况如何(销售量) b: 影响汽车销售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收入、价格、道路状况等)? c: 各种因素对汽车销售量影响的性质怎样(正、负、无)? d: 各种因素影响汽车销量的具体数量程度? e: 以上分析所得结论是否可靠? f: 今后发展的趋势怎样?,以上问题的共性,提出所研究的问题 分析影响因素(根据经济理论、实际经验) 分析各种因素与所研究的现象的相互关系(需要科学的数量分析方法) 分析所研究的现象与各种影响因素的数量关系(需要运用统计方法) 分析和检验所得数量结论的可靠性; 测算所研究经济问题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

41、,一、变量:在不同时间、空间有不同状况,取不同数值的因素称为变量。其分类为:,1、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变量、参数、数据,2、解释变量(自变量),3、滞后变量,被解释变量(因变量):模型中要分析研究的变量,解释变量(自变量):说明因变量变动原因的变量,例:收入决定模型(其中:消费支出C、 投资I、进口IM 、税收T、收入Y、政府支出G、出口E),其中:消费支出C、 投资I、进口IM 、税收T、收入Y是被解释(内生)变量政府支出G、出口E、是解释变量(通过计划、预算来确定),(有两个滞后变量,作用视同解释变量),二、数据,1、时间序列数据: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统计数据(例 :时期、时点指标)

42、,3、混合数据: 既有时间序列数据,又有截面数据(例:居民收支调查中收集的对各个固定调查户在不同时期的调查数据)。,2、截面数据 :是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某个指标组成的数列(如:工业普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家计调查数据等)。,4、虚拟变量数据:仅取0和1两个变量值的,模型建立步骤,可以运用计量方法研究这类问题,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4.1 模型设定4.2 估计参数4.3 模型检验4.4 模型应用,研究过程,有关理论,实践活动,搜集统计数据,设定计量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预测,政策评价,模型修订,结构分析,符合,不符合,是否符合标准,模型应用,10.4.2 模型设定,4.1.1 经济模型:

43、模型:对经济现象或过程的一种数学模拟。 设定(Specification):把所研究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用适当的数学关系式表达出来。(例:消费函数 y=a+bx ),4.1.2 构成计量经济模型的要素(例:消费函数y=a+bx+u) * 经济变量(y,x) * 经济参数(a,b,待估计) * 随机扰动项u 模型构成要素之说明(例:消费函数y=a+bx+u ) * 经济变量(y,x):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表现不同,取值不同,可以观测。 * 经济参数(a,b):比较稳定的因素,决定经济的特征。 参数是计量经济模型中表现经济变量相互依存程度的因素,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4.1.3设定模型的要求,要有科

44、学的理论依据; 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单方程还是多方程,线性还是非线性的选择。方程应是有解的,形式尽可能简单); 模型要兼顾真实性和实用性; 包含随机扰动项; 方程中的变量要具有可观测性;,10.4.3 建模步骤,经济理论或假说的陈述; 建立数学(数理经济)模型; 建立统计或计量经济模型; 收集处理数据; 模型的参数估计; 检验来自模型的假说现实意义检验; 检验模型的正确性模型的假设检验; 模型的运用预测、结构分析、政策模拟等,10.4.4 估计参数,一般地,参数是未知的,不可直接观测。参数要通过样本数据,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估计。(如何通过样本数据估计参数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参数估计值:所

45、估计的参数的具体数值 参数估计式:用未知的样本数据表示的待估计参数表达式。 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极大似然估计法(ML)等。,10.4.5 模型检验,检验是对模型和所估计的参数加以评定,判断在经济理论上是否有意义,在统计上是否显著。为什么要进行检验? 理论依据可能不充分; 统计数据或其他信息可能不可靠 样本可能较小,结论只是抽样的某种偶然结果。 可能违反计量经济估计的基本假定。 模型的检验方式*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检验:是否与理论、现实相符;*统计推断检验:检验参数值是否为抽样的偶然结果;*计量检验:是否符合基本假定;*预测检验: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现象运行的实际对比。,10

46、.4.6 模型应用,结构分析: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如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变化率之比)、乘数分析(变化量之比)、比较静力学分析 预测:包含动态预测和空间预测。(对非稳定发展的过程无能为力,滞后于理论和现实的模型在应用中也会遇到障碍。) 政策评价:用模型对政策方案作模拟测算,对政策方案作评价。 模型形式a线性模型b非线性模型:双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倒数模型非线性模型一般都要转化为线性模型来估计。,1、线性模型(对变量、参数),2、非线性模型(被解释与解释变量之间、被解释变量与参数之间),例如:,(1、2可线性化),(1)多项式函数,常见的可线性化模型:,(2)双对数方程,基本形式(幂函数

47、):,双对数方程的斜率参数 可以衡量因变量Y关于解释变量X的弹性(表示:当X每变动1%时,因变量Y平均变动的百分比)。事实上,有,(3) 半对数方程,在第一个方程中斜率参数 等于Y的相对变动 与X绝对变动 之比。模型叫增长模型,它可以描述某种经济现象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动的趋势。第二个半对数方程的斜率系数表示当自变量发生一个单位的相对变动时,引起的因变量Y的平均绝对变动。,(4) 倒数变换模型,基本形式: 注:,Y 随着X增大而非线性地增大,最终接近一条直线,Y 随着X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减少。重要特点:被解释变量Y存在极限。例:若Y为平均成本,X为产量,则平均成本Y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但它决不可

48、能等于或小于 。,10.4.7 回归实例,一元线型回归分析,一元线型回归(古典线型回归)预测是指成对的两个变量数据分布大体上呈直线趋势时,运用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求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因变量的趋势。 很多社会经济现象之间都存在一一对应的相关关系,因此,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有很广泛的应用。比如,家庭的消费支出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甚至是一种线型关系。,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假定一般地,一元线型回归模型具有如下形式:yi=+xi+i,i=1,n, 其中y是因变量或称为被解释变量,x是自变量或称为解释变量,i标志n个样本观测值中的一个。 构成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一组基本假设为:1. 函数形式: yi=+xi+i,i=1,n,2. 干扰项的零均值:对所有i,有: Ei=0。3. 同方差性:对所有i,有: Vari=2,且是一个常数。4. 无自相关:对所有 ij, 则 Covi,j=0。5. 回归量和干扰项的非相关:对所有i和j有 Covxi,j=0。6. 正态性:对所有i,i满足正态分布N(0,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