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9 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10224793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5.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9 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9 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9 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9 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9 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动物学 (zoolog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郭爱华,第9章 环节动物门,9.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9.2 多毛纲9.3 寡毛纲9.4 蛭纲9.5 环节动物与人类9.6 环节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9.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开始分节(metamerism);具真体腔(coelom);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一、分节现象(metamerism)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体节 (metamere)组成

2、;高等无脊椎动物在演化上的一 个重要标志,不仅外部特征,而且内部器官和系统 也重复排列;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大多环节 动物,除了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 和机能基本相同;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 :有些 种类的不同功能的内脏器官集中于一定体节,如蚯 蚓的生殖系统;分节现象可能由低等蠕虫的假分节逐渐演变形成;,分节意义: 内部器官重复排列,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体节等于一个单位,节与节之间形同关节,增强了运动机能。 允许身体的某些区域出现生理功能的分化,如摄食、运动和生殖,对有机体进一步

3、分化为头、 胸、腹等部分提供可能性。,二、真体腔(次生体腔)定义:环节动物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广阔空腔。特点是有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有体腔膜和肠系膜,有孔道通体外。,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原肠后期形成的两团中 胚层带,突入囊胚腔,中央裂开成体腔囊,逐渐扩 大,其内侧中胚层与内胚层结合形成肠壁,构成肠 壁的肌肉层和脏体腔膜,外层中胚层与外胚层结合 形成体壁;,真、假体腔的区别: 假体腔只有体壁肌肉层,没有脏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来源于囊胚腔; 真体腔由中胚层裂开形成。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1、与中胚层的进一步分化密切相关,是动物向更复杂、更高等发展的前提;2、次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道上出现了肌肉,

4、加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能力。3、次生体腔也给循环、排泄、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4、环节动物的真体腔,被体节间的许多隔膜隔成许多小室,相邻小室以小孔相同,内具体腔液。辅助循环、与运动有关。,三、刚毛和疣足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1.刚毛 (seta) :体壁上皮细胞内陷形成刚毛囊 (setalsac),囊底有一个成刚毛细胞,其周围的微绒毛分泌几丁质物质形成刚毛,借刚毛的伸缩,使虫体产生爬行运动。,2.疣足 (parapodium): 从环节动物(多毛类)开始出现了疣足。一般每一体节有1对疣足。是海产环节动物附肢形式的运动器官,由体壁凸出的扁平片状双层结构,其内腔与体腔相通。典型疣足

5、分背叶和腹叶,内各有一根起支撑作用的足刺。此外还有背须和腹须。背叶有1束刚毛,腹肢有2束刚毛。兼有呼吸和运动的功能。,四、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 组成: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分支间的微血管网; 特点:主要靠血管壁的收缩和扩张,有规律地搏动来推动血流循环,血液自始至终都在血管和微血管网中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具有一定的流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及携氧的能力;,来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次生体腔的发生及其扩大,使原体腔(囊胚腔)被挤压所保留下的空隙为“心脏”和血管的内腔。 血浆中具血红蛋白,有携带氧的功能。但血细胞不含血红蛋白 在蛭类中,次生体腔退化,血管消失,形成了腔隙或血窦,环毛蚓的纵切

6、图,沙蚕肠部位横切面,足刺,腹须,肾管,腹血管,神经终丝,背叶,斜肌,疣足,循环系统形成示意图,五、后肾管排泄系统原始种类保留了原肾管,管细胞(solenocyte)代替了焰细胞;绝大多数具有按照体节排列的后肾管(metanephric duct);排泄废物、平衡体内渗透压,有的还是生殖细胞排出通道。,典型后肾管是两端开口迂回盘曲的管,一端为肾口(nephrostome),开口于前一体节腔的多细胞纤毛漏斗,另一端为排泄孔或肾孔(nephridiopore),开口于该节腹面外侧;,原肾与后肾的区别: 1、来源原肾:外胚层 后肾:外胚层与中胚层共同发生 2、结构特点原肾:一端开口(以肾孔开口于体壁

7、,另一端为盲管,即焰细胞)后肾:两端开口(以肾孔开口于体壁,另一端为以肾口开口于体内) 3、作用原肾:调节渗透压为主,排泄代谢废物为次后肾:排泄代谢废物为主,调节渗透压为次,六、索式(链索状)神经系统由一对咽上神经节(“脑”)、围咽神经、咽下 神经节和纵贯全身的腹神经索构成。 特点: 具有明显的脑、腹神经索和外周神经;体前端背侧由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的脑,借围咽神经与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的腹神经索纵贯全长;腹神经索由2条腹神经包被在结缔组织中,每个体节均各有1膨大的神经节,整条出现索状。,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比低等蠕虫的梯形神经系统更加集中。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也称咽上神经节。由它向腹

8、面发出 一对围咽神经与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以后每一个 体节有一对神经节,并由神经纤维相连,形成腹神经索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每对神经节还发出数对神经,支配体壁肌肉及疣足的运动。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体壁和个器官。 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七、担轮幼虫(trochophore) 海产环节动物发育经历陀螺状、 营浮游生活的担轮幼虫期;幼虫的 前期不分节、原肾管、原体腔。 结构:2条纤毛环,口、食道、 胃、肠、肛门,脑板等;,变态时幼虫沉入海底,中胚层带增长,形成体节和成对的体腔囊,幼虫结构退化成成虫。,担轮幼虫变态,八、环节动物门的分类多毛纲寡毛纲蛭纲,9.2

9、多毛纲,一、代表动物沙蚕(Nereis)海水中应游动生活,白天隐藏,夜间活动 1、沙蚕的外部特征,形态结构:细长圆柱,同律分节、口前叶:4个眼点、1对触手、1对触须背面: 项器: 纤毛窝,为化感器 头部: 围口节:4条围口触手腹面: 口、咽翻出成吻、1对颚 体节: 每节1对疣足,其上生刚毛,沙蚕的解剖图,2、体壁结构:角质膜:由其内的柱状上皮细胞分泌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环肌:较薄纵肌:较厚,分为四束肌肉,其内为体腔膜腹斜肌:又称疣足肌,可牵动疣足活动,沙蚕肠部位横切面,足刺,腹须,肾管,腹血管,神经终丝,背叶,斜肌,疣足,3、内部构造特点: 消化系统简单;并有食道腺 闭管式循环系统:背血管、腹血管

10、、环血管; 疣足内有微血管,除运动外,还具呼吸功能; 索式神经系统:脑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各体节均有1对后肾管,具排泄外、排精功能; 无生殖导管和固定生殖腺。生殖期有精、卵巢。精子肾管,卵临时口; 发育过程中有担轮幼虫。,4、生殖与发育生殖态:有些沙蚕在性成熟时,具有生殖腺的体 后部形态发生变化,体节变宽,疣足扩大并生出特 殊的新刚毛,转变为生殖节,而体前部分仍保持原 来的形状,为无性节。这种现象称为异沙蚕相。群游现象:有些沙蚕,雌、雄生殖腺同步成熟, 大量游向海面并聚集在一起,排精、排卵、受 精 ,这种同步的行为称为群游现象。,二、多毛刚的主要特征 头部明显,感官发达;

11、 同律分节,具疣足,兼有呼吸和运动功能; 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纵肌、体腔膜构成,还有背腹斜肌; 消化系统:口、咽或吻、食道、胃、肠、直肠、肛门 循环系统大多为闭管式,无呼吸器官; 排泄系统多为后肾管; 神经系统为索式,较原始的有双腹神经索; 雌雄异体,无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三、多毛纲的分类依据:口前叶上触须的有无 1、蠕形亚纲口前叶上无触须,体蠕虫形,尾节上有2多个触 须,能形成突起的球形吻,穴居或管栖,为隐居的 多毛类。如:沙蠋,俗称海蚯蚓,2、触须亚纲在口前叶有一对触须,分为两个超目: (1)足刺超目:具有发达的疣足,其背叶或腹叶上至少有一对足刺,围口上有触

12、手。全能游走。例如:沙蚕、鳞沙蚕、吻沙蚕等 (2)管须触须超目:管栖或穴居,口前叶上有触手,或带有纵沟的触手。例如:龙介虫、蛰龙介等,日本沙蚕,覆瓦哈鳞虫,疣吻沙蚕 蓝鳞沙蚕,毛鳃虫 巴西沙蠋,9.3 寡毛纲,一、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1、生活习性一般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夜行,穴居,以腐败的有机质 为食。,2、外形特征 头部由围口节和口前叶组成,围口节为第一体节 感觉器官退化,口前叶腹面有口 自第二体节始具刚毛,环生 第14-16体节形成生殖带,上皮为腺质上皮 雌性生殖孔:第14体节腹面中央;雄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面两侧 纳精囊孔:位6/7、7/8、8/9节间沟的腹面两侧

13、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孔,雌性,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保水) 上皮层:柱状上皮细胞(角质膜),腺细胞(分泌粘液)感觉细胞、感光细胞 环肌层:薄 纵肌层:厚,羽状 体腔膜,蚯蚓部分体壁横切面,3、体壁、运动、体腔,运动 由一些前后体节的纵肌层和环肌层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及刚毛的伸出和缩回完成,蚯蚓的运动(4、8、12、16、20表示体节数),真体腔(次生体腔) 内充满体腔液,体腔内有血管、神经节和肾管等器官 被隔膜隔成许多小室,有小孔相通 背肠系膜消失,腹肠系膜退化,仅有肠与腹血管之间的联系 体壁体腔膜明显,肠壁体腔膜退化,中肠部体腔膜特化成黄色细胞,肠壁由外到内依次为:

14、壁体腔膜(黄色细胞)、纵肌、环肌、肠上皮。,环毛蚓横切面示意图,4、消化系统,(1)消化管口、口腔-无齿(可翻出取食)咽-肌肉发达(吸食),咽腺(分泌粘液和蛋白酶) 食管-食道腺(能分泌钙质,保持酸碱平衡)砂囊-磨碎食物(腔中含砂粒)胃-血管多,富腺体(分泌消化酶进一步消化)小肠(15节起)-第15节起扩大,壁多皱褶,盲道盲肠 (重要的消化腺,分泌多种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直肠无盲道、无消化功能、收集、贮存残渣,由肛门排出,前肠,中肠,后肠,环毛蚓的解剖图,1.咽 2.砂囊 3.肠; 4.纳精囊 5.精巢囊 6.精巢 7.储精囊 8.输精管 9.卵巢 10.心脏 11.背血 12.前列腺

15、 13.副性腺 14.血腺 15.盲肠,(2)消化腺咽腺食道腺胃腺盲肠,纵血管:背血管(血液由后向 前),腹血管,神经下 血管,食管侧血管环血管:心 脏 4-5对(可搏动,有瓣膜) 连接背血管和腹血管微血管壁血管血液:含有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5、循环系统:闭管式,血管,食管侧血管,血液循环途径,背血管,腹血管,食管,咽,心脏,小部分,大部分,腹肠血管,肠,背肠血管含氧,14节后,14节前,少,食管侧血管,体壁,肾管,神经下血管,壁血管含O2,14节后,多,6、 呼吸与排泄 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排泄器官:小肾管(后肾管型),3种 咽头小肾管:位第2、3节,肾孔开口于咽,无肾口隔膜小肾管:14

16、节后,每节1对,肾孔开口于肠内, 有肾口体壁小肾管:每节数百条,肾孔开口体表,无肾口 黄色细胞:收集排泄物,具贮存、排泄作用。死亡脱落后在体腔液中,由小肾管收集经肾孔排出体外,7、神经和感官 典型的索式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咽上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围咽神经, 腹神经索 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体壁,各器官 形成简单的反射弧,体表感觉乳突 口腔感觉器 光感受器,感官,腹神经索与皮肤和肌肉形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前列腺,生殖器官: 1对卵巢、1对卵漏斗、1对输卵管、1个生殖孔。纳精囊2-4对 生殖器官: 2对精巢、1对输精管、1对生殖孔、1对前列腺、2对精漏斗、2对储精囊,8、生殖系统:同体,异体受精

17、,直接发育,精子成熟,异体交配 精液入对方的纳精囊 卵成熟 受精 蚓茧形成 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 23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生殖与发育,9、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外形特征:头部及感官退化;口前叶膨胀时可以掘土;刚毛可作运动的支点;体表有角质膜,表皮中的粘液腺分泌粘液,由背孔排出体腔液,均可减小钻土时的摩擦,有利于在土壤中穿行。,二、寡毛刚的主要特征: 1、头部不明显,感觉器官不发达; 2、同律分节,无疣足,具刚毛; 3、性成熟具有环带; 4、体壁结构有表皮膜、上皮层、环肌、纵肌、无背腹斜肌,上皮层内夹杂多种细胞; 5、消化系统复杂,各执行不同的功能; 6、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循环,体壁上有丰富的血管网,通

18、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7、排泄系统为后肾管; 8、神经系统为典型的索式神经系统 9、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复杂。,三、寡毛纲的分类 依据:水栖还是陆栖 1、水栖种类或水蚓目:大多生活在淡水,底栖钻洞,体型较小,体壁常透明,生殖带多由单层细胞组成。如:水丝蚓等 2、陆栖种类或陆蚓目:大型环虫,一般在土壤中挖洞,生殖带由多层细胞组成。能分泌白蛋白。如:杜拉蚓、异唇蚓,水丝蚓,9.4 蛭纲,蛭类,俗称蚂蝗或水蛭,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大部分生活在淡水,常见的有金钱蛭,医蛭,扬子江鳃蛭等。略呈扁筒状,缺少疣足和刚毛;体节一定,胚胎时33节,成体前后部分体节形成吸盘,可见体节26节。,一、主要特征体壁:较复杂,

19、在上皮层之下有较厚的真皮,其中有色素细胞。在环肌和纵肌之间有一层斜肌,还有背腹肌。体腔退化缩小,仅留一些空隙和管道,主要为背、腹、侧血窦。血体腔系统代替了血循环系统。,欧洲医蛭横切面,消化系统: 大多数蛭类吸食血液或体腔液; 口位于前吸器的中央,有些种类消化道前端有可伸缩的鼻,被角质膜包裹,有些种类口内具有3块颚片。摄食时,前吸器吸附在牺牲者上,利用鼻或颚进入组织。唾液腺分泌蛭素,防止宿主血液凝固。,口后是肌肉质咽,将血液或体腔液泵入食道,进 入胃。蛭类吸食大量血液或体腔液,塞满胃等消化 器官,身体变为原来的2-3倍,吃饱后,禁食可达几 个月。消化道以一小段肠和肛门结束。,气体交换和循环: 通

20、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大多数蛭类血管消失,取而代之为血窦;蛭类循环系统就是体腔的残留,血液就是体腔液。排泄系统: 10-17对后肾管,从身体中部开始每个体节一对;一端为初叶(initial lobe),开口于精巢囊上的纤毛器外,一端开口于肾囊内,再有肾孔开口于体外。,神经系统:腹窦内,链状神经系统,前后端神经有愈合。感官:眼点,皮肤突起,触觉和辨别水质。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交配,生殖带。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巢数对到10对、输精管、射 精管、阴茎等;雌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输 卵管、阴道和雌性生殖孔。生殖季节,阴茎将精荚(前列腺分泌物包裹精 子)送入雌性生殖孔内;卵落入泥土或附着

21、水底物 上,不经幼虫期,来年春天成熟。,医蛭内部结构,二、适应暂时性外寄生生活的特征1. 体末数节形成吸盘。2. 具眼点。(与内寄生类群相比较)3. 口腔内有颚,可咬破寄主皮肤;咽部有单细胞唾液腺,分泌蛭素,有抗凝血作用。4. 嗉囊发达,两侧有盲囊,可储存血液。 三、其他特征1. 体节固定,每节分为数个体环。2. 次生体腔多退化,被肌肉、间质和葡萄状组织挤压缩小成腔隙。3.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四、蛭纲的常见类群1. 棘蛭目: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吸盘。如棘蛭。2. 吻蛭目:具有可伸缩的管状吻,无颚,前吸盘有或无。如喀什米尔扁蛭、宽身扁蛭、杨子鳃蛭等。3. 颚蛭目:口腔有颚,有前吸盘,无循

22、环系统。吸血种类。如日本医蛭、宽身蚂蟥、天目山蛭、日本山蛭等。4. 石蛭目:无颚片,有肉质的伪颚,咽长。如带状石蛭、勃氏齿蛭等。,吻蛭目,颚蛭目,石蛭目,扁蛭,鳃蛭,蛭,三个纲的特征比较,多毛纲,寡毛纲,蛭纲,头部,明显,不明显,不明显,运动器官,疣足,刚毛,无刚毛和疣足,生殖,无环带 异体,有环带 同体,有环带同体,发育,生活习性,担轮幼虫,多海生,直接发育,多陆生,直接发育,多淡水,暂时性体外寄生,9.5 环节动物与人类,一、有益方面 1. 鱼类饵料、钓饵和动物性蛋白饲料 2. 食用和药用 3. 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指示动物 4. 处理垃圾 5. 改良土壤 二、有害方面 1. 危害人工养殖

23、业 2. 吸食人类和家畜血液,9.6 环节动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环节动物的起源学说一:起源于涡虫纲理由:某些环节动物的成虫和担轮幼虫都具有原肾管。多毛纲的个体发育中有螺旋式卵裂,与涡虫纲多肠目相同。担轮幼虫与牟勒氏幼虫相似。某些涡虫的肠、神经和生殖腺有原始的分节现象。学说二:起源于假想担轮动物理由:环节动物多毛纲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 二、环节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1. 多毛纲最原始。2. 寡毛纲可能是多毛纲较早分出的一支,适应陆地穴居生活的结果。3. 蛭纲可能由原始的寡毛类演化而来。,作业: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 蚯蚓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主要外部特征。3. 熟悉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

24、。4. 寡毛刚、多毛纲的主要特征。5. 总结蛭纲适应暂时性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6.名词概念:同律分节、次生体腔(真体腔)、闭管式循环、刚毛、疣足、后肾管、索式神经系统(链索状神经系统)、担轮幼虫、项器、异沙蚕相。,附一:螠虫门(Echiuroidae),一、主要特征 1. 蠕虫状,不分节。 2. 体前端有吻,不能伸缩。 3. 有一对腹刚毛。 4. 肛门位于体末,有的有12圈尾刚毛。 5. 次生体腔发达,闭管式循环系统。 6. 雌雄异体,肾管兼作生殖导管。 7. 螺旋式卵裂,幼虫似担轮幼虫。 二、分类地位 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相似,可能是多毛类在演化过程中较早分出的一支。,附二:星虫门(Sipun

25、culoidea),一、主要特征 1. 体不分节,吻可伸缩,口周围有一圈触手。 2. 消化管“U”形,肛门位于体前端背侧。 3. 次生体腔发达。 4. 后肾管兼有生殖导管的功能。 5. 雌雄异体,螺旋式卵裂,幼虫似担轮幼虫。 二、分类地位 与环节动物多毛类相似。 可能是原始多毛类退化的一支。,附三:须腕动物门(Pogonophara),一、主要特征 1. 体细长蠕虫状,分头叶、腺体部、躯干部和固着器四部分,海底管栖固着生活。 2. 头叶向前伸出须状触手,触手内有体腔、血管和神经伸入其中。 3. 体腔性质尚难确定。 4. 成体无消化管,无口,无肛门,排泄管似后肾管。 5.神经系统与上皮没有分开。

26、 6. 雌雄异体,完全不均等卵裂,幼虫时期具纤毛。 二、分类地位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类群与环节动物较接近,一般将其立为一门。,本章练习,102在进化过程中,真体腔首先出现于( )A.腔肠动物 B.线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103下列生物中,身体不分节的是( )A.蚯蚓 B.蝗虫 C.蛔虫 D.海盘车 104蚯蚓的运动器官是( )A.纤毛 B.鞭毛 C.刚毛 D.疣足 105蚯蚓的排泄器官是( )A.原肾管 B.后肾管 C.马氏管 D.收集管 106蚯蚓暴露于干燥空气中,见到阳光,很快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A.体内失水过多 B.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C.体表失水、干燥影响呼吸而窒息死亡D

27、.蚯蚓是厌氧型的,接触到氧气后无氧呼吸受到抑制而死亡,107在蚯蚓的循环系统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背血管心脏腹血管 B.腹血管心脏背血管C.心脏背血管腹血管 D.背血管腹血管心脏 108在蠕虫中,肠壁上具有平滑肌的是( )A.马陆 B.蚂蝗 C.线虫 D.涡虫 109蚯蚓的排泄器官是( )A.后肾 B.原肾 C.后肾管 D.原肾管 110下列各项叙述中,哪一项不符合环节动物的特点( )A.在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之间具有真正的体腔B.具有按节排列的后肾管C.体表有发达的角质层,可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D.神经系统集中,前端有脑,每节各有一个神经节,形成索链状神经索 111海产环节动物

28、在发育过程中有一个幼虫期是( )A.浮浪幼虫 B.牟勒氏幼虫 C.担轮幼虫 D.面盘幼虫,112在解剖蚯蚓时,主要目的是详细观察蚯蚓的神经系统,同时也希望能看到它的主要血管,解剖的方法最好是( )A.沿背部中线将体壁纵切 B.沿身体两侧中线将体壁纵切C.沿腹面中线将体壁纵切 D.将蚯蚓横切,剪成3段 113蚯蚓的受精囊是( )A.卵子受精的场所 B.贮存自体卵子的场所C.贮存自体精子的场所 D.贮存异体精子的场所 114从动物界演变看,从下列哪类动物开始消化管中除肠上皮外还具有肌肉层,能同时进行物理性消化( )A.扁形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115环节动物比线形动物高等

29、的特征是( )A.异律分节、次生体腔、后肾管 B.同律分节、初生体腔、原肾管C.同律分节、次生体腔、后肾管 D.异律分节、次生体腔、原肾管,116下列有关蚯蚓循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为( )A.蚯蚓的循环系统主要分布于神经索的腹面B.蚯蚓的心脏具有四室C.蚯蚓为开放式循环系统D.蚯蚓的心脏连接背、腹两条血管 117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A.体色 B.刚毛 C.环带 D.体节 118下列生物中属于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是( )A蛔虫 B猪肉绦虫 C蚯蚓 D蝗虫,参考答案,102. C 103. C 104. C 105. B 106. C 107. A 108. B 109. C 110. C 111. C 112. A 113. D 114. C 115. C 116. D 117. C 118.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