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心理测量 人格测验4 投射测验.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10224052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心理测量 人格测验4 投射测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7心理测量 人格测验4 投射测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7心理测量 人格测验4 投射测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7心理测量 人格测验4 投射测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7心理测量 人格测验4 投射测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人格测验 (四),7.4 罗夏墨迹测验,(RIT),7.4.1 简介 7.4.2 施测步骤 7.4.3 测验的记分 7.4.4 结果的解释 7.4.5 对测验的评价,7.4.1 简介,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Rorschach)于1921年编制的。从1920年起,他用过许多图画测验病人,后来采用一种墨迹图做测验。 墨迹图是在纸上涂以墨迹,在未干时将纸对折,使墨迹压开,形成了一个浓淡不一,但完全对称的墨迹图。,罗夏用了大量的墨迹图,对不同的病人进行测验。凡能引起不同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作出不同反应的墨迹图,便予以保留,其余的则舍弃。这样从成千张的图片中挑出了最能区分不同精神病

2、反应的10张,建立了一套测验计分系统,并于1921年正式发表此测验。经改进后,也适用于正常人。 该测验有10张墨迹图片。5张为黑白图片,墨迹深浅不一;3张为彩色图片(由几种淡而柔和的色彩组成);另2张为黑色添加少许鲜红色的图片。,罗夏测验除10张墨渍图外,还包括标准化的罗夏诊断表、记号记录表、记号总计表、数量关系记要表和分析与评价表。,7.4.2 施测步骤,测验前,应先设法让受测者放松、舒服。 以简单的指导语告诉受测者如何完成测验。 “我要给你看十张卡片,一次一张。卡片上面印有墨迹染成的图形。你看每一张卡片时,告诉我,你在卡片看到了什么,或者你认为出现在卡片上的任何东西,都告诉我” 。 施测时

3、,受测者坐在主试者之前,背向主试。主试将一张张卡片从受测者右边递给他,问他每张图各像些什么。,主试要记录其反应,包括记录每一张图片反应的时间、图片所置的方位,自发的表现,情绪反应,以及明显的行为。 受测者对10张图片都反应完后,要他转身面向主试,主试系统地提问:解释回答的内容是指图中哪一部分,为什么说它象这个东西。经过提问,主试者可能更准确地了解受测者每一个反应的依据。,罗夏测验的进行可分四个阶段: (1)自由反应阶段。即自由联想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试向被试提供墨渍图,一般的指导语是“你看到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应避免一切诱导性的提问,只是记录被试的自发反应。主试不仅要尽量原原本本地记录被试

4、的所有言语反应,而且也要对他的动作和表情给以细心的注意和记录。此外,要测定和记录呈现图版之后到作出第一个反应的时间,以及对这一张图版反应结束的时间。,(2)提问阶段。这是确认被试自由反应阶段所隐藏的想法的阶段,主试以自由联想阶段的记录材料为基础,通过提问,以清楚地了解被试的反应利用了墨渍图的哪些部分,以及得出回答的决定因子是什么。,(3)类比阶段。这是针对提问阶段尚未充分明白而采取的补充措施。主要是询问被试对某个墨渍图反应所使用的决定因子,是否也用于对其他墨渍图的反应,从而确定被试的反应是否有某个决定因子的存在。 (4)极限测验阶段。当主试对被试是否使用了某些部分和决定因子还存在疑虑时,加以确

5、认。,7.4.3 测验的记分,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罗夏测验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的学说。 根据受测者的反应,从四个方面分析,以推论人的个性特征。 反应部位:是以图的什么部位来知觉图形的,是全部、大部分、或小部分。 反应因素:知觉图形时,是以形状为主要因素,还是以颜色为主要因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或者是其他因素(运动、明暗)。,反应内容:是属于动物,还是属于人类,或其他。 反应的创意性:是一般人常有的反应,即普遍性反应,还是一般人稀有的反应,即创意性反应。 罗夏的评分相当复杂,每一个反应都有上述四种分数,依据正确度、明细化、组织化三个维度,评分从2到+5,以0.5为单位进行增

6、减。每一类反应有一个总的分数,根据反应的分数作出解释。,7.4.4 结果的解释,对被试在以上各方面的得分,一般从以下七个维度加以解释:区位: W(整体反应)表示概括倾向。W得分高表示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W得分低或没有,表示缺乏综合概括能力; D(明显局部反应),表示被试以一般的局部作为反应部分,这些部分通常与其它部分有明显不同,D得分高表示有良好的常识水平;,Dd(特殊局部反应),表示利用了墨迹中不寻常的部分反应,Dd得分高可能提示有刻板或不依习俗的思维。形状(F):被试根据墨迹的形状作出反应,若墨迹看上去很像被试所描述的物体,用F+表示,F+反应通常为现实性思维,即适应良好和智能

7、效率高。墨迹看上去与被试所描述的物体相似性极差,用F- 表示,F-反应意味着思维过程混乱。,色彩: 色彩反应(C)指被试根据墨迹的色彩作出反应。C得分高通常表示情绪激动和内在冲动。 阴影: 阴影反应(K)指被试根据墨迹的阴影作出反应,K得分高表示情绪焦虑、压抑等。,动作: 动作反应(M),指被试在墨迹中看到人或动物的运动,M得分高表示情感丰富,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理想生活。M得分低则可能意味人际关系差。如单有动作反应而无色彩反应,表示有内心的生活,而对外在的事物无感情,表示内向人格;动作反应少,而色彩反应多,表示外向人格。,内容: 如果被试的反应范围很窄,可能表明其兴趣很窄,心胸也不宽广。有时主

8、试可以从内容上看出精神病上的意义,如被试解释某一图片为“两眼看着我”,则为妄想的反应;而解释为木偶,则为精神分裂症的反应。,独特与从众: 如果被试的反应与一般人不同,则可能表示他智力比较高,或者是有意歪曲事实,有社会适应不良的倾向。反之,反应与一般人相同,可能表示他智力一般,或社会适应良好。 对测验的解释,既包括对各类反应做量的分析,也对个人反应特征做质的分析。进行解释不能仅依据某一个反应,而要根据整体反应的结果。,7.4.5 对测验的评价,罗夏测验可以从不同的反应中窥见受测者的人格,但决定反应的有更多的影响因素。没有具体的证据来支持罗夏测验本身及其解释上的信度。分半信度不一定恰当,再测信度也

9、难以确定。测验间隔时间太短,记忆犹新反应相同,间隔时间太长,则人格可能改变。至于测验的效度,也无一致的结果。 在对待罗夏测验的态度上有三种情况: (1)一些心理学家强调测验的效度、信度、客观性,认为罗夏测验不便使用。,(2)一方面怀疑其信度与效度,但实际上又在使用它,信任它的临床技术。 (3)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罗夏测验对于揭示完整的人格是不可少的,它是透视人格的X光,是诊察人格的“显微镜”。 罗夏墨迹测验多次修订,1972的修订本保持了罗夏测验临床的灵敏性,同时提高了实施和计分的客观性。,7.5 主题统觉测验,(TAT),7.5.1 简介 7.5.2 施测步骤 7.5.3 测验的记分 7.5.4

10、 结果的解释 7.5.5 对测验的评价,7.5.1 简介,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瑞(H.A.Murray)1938年编制的。 默瑞认为,当一个人解释含糊不清的社会情境时,易于表露自己内在倾向和欲望。 TAT有30幅画卡和1张白卡。图片的内容、人物、情境都是暧昧不明的。 30张图卡分为四组,分别是成年男性组、成年女性组、儿童男性组和儿童女性组,其中有的图卡适用于所有的受测者,有的图卡只适用于特定年龄及特定性别的受测者。,儿童统觉测验,(CAT),编制这种测验的基本假设是: 人们在解释一种模糊的情境时,总是倾向于将这种解释与自己过去的经历和目前的愿望相一致; 在面对测验卡讲

11、述故事时,受测者同样利用了他们过去的经历,并在所编造的故事中表达了他们的感情和需要,而不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种倾向。 因此,通过分析被试编的故事,便可了解他的需要、动机和情感等。,7.5.2 施测步骤,施测时,根据测验对象的年龄、性别,从30张图片中选出20张(包括一张空白图片)。 每次给被试一张图片,让他根据所看到的内容编出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不加限制,但必须符合以下四点: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图中的人正在想些什么。故事的结局会怎样。,测验完毕,和被试交谈一次,以求深入了解和澄清故事内容。,7.5.3 测验的记分,TAT的评分分两部分: 在每一种需要变量和情绪变量上的分数

12、评分规则是根据每一种需要或情绪的强度在15之间记分。 被评定的主要需要变量和情绪变量有:恭顺、成就、攻击、自责、关怀、顺从、性、受保护、进取、归属、自主、矛盾、情绪变化、沮丧、焦虑、怀疑等。 在每一种压力变量上的分数 评分规则是根据每一种压力的强度在15之间记分。 被评定的主要的压力变量有:归属、攻击、支配、关怀,拒绝、身体危险等。,默瑞认为,需要可派生出压力,而且正是由于需要与压力控制着人的行为,影响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TAT的方法就是要从故事中分析一系列的“需要”和“压力”。 而评定这些变量的分数的依据是受测者在所编的故事中对主人公的行为、需要,动机、情感和主人公所处的环境的描述,以及整

13、个故事所反应出的主题的性质。,7.5.4 结果的解释,解释TAT分数有两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假设:主人公的需要、情绪状态和情感,代表着受测者人格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受测者的过去和他所预期的将来,即: 他已做过的事; 他想去做的事; 他未意识到的一些基本的人格力量; 他当时所体验的情绪和情感; 他对将来行为的预测。,第二个假设:受测者所感受的环境压力也代表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即: 他真正遇到过的情境; 他出于愿望或恐惧而想象到的情境; 他正在感受的情境; 他期望遇到的或害怕遇到的情境。,主试应当根据上述两个基本假设参照手册中对各种需要、情绪及压力变量的基本描述去解释受测者投射在所编的故事中的人格状态和特征,同时要在需要,情绪的力量和压力的力量之间进行强度上的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7.5.5 对测验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