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22099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哲学认识论1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 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农民种地 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工人做工 教师讲课 学生学习 经济体制改变 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2、学习教育A、 B、 C、 D、4、实现 2008 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再到“好字优先” ,这体现了(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 C、 D、5、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 B、 C、 D、6、2010 年 11 月 15 日,

3、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 X 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可能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 “年轻”是说它形成时的状态被观察到的时间是在 30 年前。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是个黑洞,新近的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是黑洞。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 B C D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8、下列属于实践范畴的是 到目前,人们还暂时无法准确预测地震

4、阅读人生,心境无边 “瓦良格”号海试返航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日全食 桐乡菊农冒雨采菊A. B. C. D. 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 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11、 一项由欧洲研究人员发布的实验结果称的实验距离中,中微子比光速快了 60 纳秒。若该实验正确,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的“光法超越”

5、将被打破;若超光速存在,则将现代物理学彻底颠覆,人类的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说明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B.运动是无条件的C.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性17.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 、 “嫦娥奔月” ,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升空,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A. B. C. D.2012 年 6 月 29 日上午 10 时许,神舟九号 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三名航天 员返回地面。在太空遨游的 1

6、3 天里,神舟九号飞船先后与天 宫一号进行了两次交会 对接任务, 实现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据此回答 1819 题。18 “神九”的成功发射,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A可控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物质性19从“神五”到“神七” ,再到“天宫一号”和“神九” ,中国航天人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这充分说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规律是客观的20由于技术越来越发达,科学家已尽可能地让火山、格陵兰岛甚至从彗星尾巴采集来的样品说话。但是,尽管发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无法解答。地

7、球很精彩,奥秘仍难解。这说明(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202010 年,首例人造细胞宣告诞生。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是由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 400 多人的专家团队用了大约 15 年时间取得的。他们用一个人工合成全新基因组“替换”了自然支原体原有的基因组, “指令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使之成为“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新物种” ,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关键的一步。它颠覆了有关生命属性的经典认识,在全世界引起强烈轰动。材料表明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

8、品格真理中往往掺杂着谬误成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 B C D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开始登记。据此回答2122题21.人口众多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人口普查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这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 D真理是客观的22依法每 10 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从哲学角度看,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这是因为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变化无规律可循的 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 B C D232010 年,美国科学

9、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 137.5 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认识来源于大胆假设 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真理来源于科学实验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 C D2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 ) 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 B.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

10、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年) ,提出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是:到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农村社区服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据此回答 2930 题29、A 30、D3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A蜘蛛结网 B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

11、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 7作风接“地气” ,作品才有“人气” 。自 2011 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产生于认识的需要C实践具有主观能 动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 。下面各项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衣带渐宽终不,为伊消得人憔悴 B溪

12、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天时日事人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8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10.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知是行之始A. B. C. D.16.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19. (03 年全国) “

1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4.“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说明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B.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30、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对象不会“自言

14、其明”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越强A. B. C. D.32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这说明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经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16 “我们今日所唾弃的谬误,很久以前却是真理。 ”美国诗人惠蒂尔的名言表明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具有斗争性 真理和谬误具有同一性A. B. C. D.1有人提出:“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能掌握真理。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认识到( )A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

15、件的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6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福岛连遭强震海啸自然灾害。 “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 10 年至 30 年左右。这说明(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 C D15、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 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 于现有质子大

16、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A B C D16下列格言、警句与“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体现相同道理的有( )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 B

17、 C D17、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 )A 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 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18.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 ) A.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真理都是具体的 C.真理的客观性 D.真理的能动性14、据有关部门透露,2010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因此,国家把鼓励创

18、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分 析 说 明 材 料 是 如 何 体 现 了 实 践 与 认 识 辩 证 关 系 的 ? ( 26 分 )14、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 2010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的共识,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 (9 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8

19、分)(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共识指导下,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 (9 分)32.2009 年 4 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 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 H1N1 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疫苗研制加速推进。从 7 月份开始,我国正式进入甲型 H1N1 流感疫苗的临床试验。l0

20、月 9 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国庆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接种几十万人,还没有一例严重的不良反应。11 月甲流就开始变异了,变异的结果是甲流病毒对于原有的药物呈抗药性,疫苗的有效性也将产生质疑。而变异的原因猜测此起彼伏,而真正的原因是需要官方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后才能告诉我们的。对甲型 H1N1 流感的研究与防治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32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甲流的逐步认识都是来自于防控甲流的实践中,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甲流的医治过程中,人们对甲流的认识以及防控手段不断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甲流的认识对不对,疫苗成不成功都需要依靠实践来检验,这说明

21、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获取对甲流的认识以及疫苗的研制最终都是要应用于实践,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甲型流感的确认以及变异原因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甲型 H1N1 流感的研究与防治过程中可以得出: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伴随着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向前发展。33材料一 : 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在“又快又好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 材料二 : 在 20

22、06 年 12 月 7 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了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发展” ,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 “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的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哲理?33 答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不断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向前推移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原来的“又快又好”发

23、展为“又好又快”体现了这一哲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又好又快”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基本指导思路必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34.评析: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34 答案(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因此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

24、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3)综上所述该题观点片面26、辨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是永恒的。26、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这一意义上讲,题中的前提是正确的。(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认识的无限性。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