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20079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心理 131 梁志豪 学号:1308300007摘要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美国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区别于先前心理学派的根本特点是:它排斥意识,主张将行为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按照行为主义的发展顺序,可以将其划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即经典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即操作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即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2早期行为主义主张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主

2、张环境决定论和外周论。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的观点解释中介变量。新的行为主义则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关键词 :行为主义 刺激 反应 外周论 中介变量 操作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一、 历史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19 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大量普及,许多农村人进入城市,国家需要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以使他们学会新的生活技能,正是由于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志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适时而生。同

3、时,行为主义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这个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才进行治理。综合说来,行为主义就是美国在 20 世纪初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映。2.哲学背景:虽然早期的行为主义拒绝以任何哲学作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它是以机械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想、哲学基础的。3.自然科学背景:俄国的谢切诺夫、巴普洛夫和别赫切洛夫的生理学研究为行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4.心理学背景:虽然受到社会、哲学和科学的影响,但是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才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内部因素。早期行为主义受到机能主义和动物心理学的影响。二、 研究

4、对象1.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省法。2.心理学的目标:“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3”三、 研究方法1.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华生更倾向于后者,他认为,科学的进步与实验手段和设备的改进有关。因此对于心理学,有必要借助精密的仪器来精确的研究行为。2.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一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另一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发射的方法。华生认为对于聋哑人、婴儿等特殊的被试,条件反射法可以有独到的用处。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口头报告法的效果。是一种客观方法。3.口头报告法:正常人拥有一种观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5、但是人们认为这是早期行为主义把内省法赶出去又从后面迎回来的一种做法。然而华生认为口头报告法所报告的只是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而不是心理和意识的活动,并不是通常所谓的内省。1方心理学的历史与系(第二版) 叶浩生著,P1892 百度百科条目“行为主义“3 转引自张述祖等审校西方心理学家文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年版。P152.4.测验法:四、 心理观1.意识是内隐的,必须依赖内省报告才能描述,这违背了经验实证主义.2.行为是有机体是适应环境的全部活动。引起行为的环境因素和行为叫做刺激和反应。3.反应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引起反应的刺激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华生特别注重有机体对一定刺激环境

6、的整体反应。4.反应有四类:一是外显的习惯反应,二是内隐的习惯反应,三是外显的遗传反应,四是内隐的遗传反应。心理学把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行为的方式。5 本能理论:早期华生认为本能是一系列的连续反射,后期否认本能的存在。人作为一种动物生来便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因此就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方式的反应,即非学习行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于环境决定的。提出动作流概念,认为人的一生的行为是川流不息的动作流,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6.思维理论:思维也是一种感官运动的行为。内隐的语言习惯就是思维。构成内隐语言的肌肉运动是很复杂的。思维的创造作用是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

7、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式。人类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7.人格理论:人格就是只一个在反应方面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资产和现有的、潜在的可能性。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人格是可以改变的。8.感觉理论: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五、 评价1.贡献: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心理学的应用2.局限:生物主义;机械主义;客观主义;还原论新行为主义一、 历史背景1. 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是一切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实证主义已经从孔德的激进实证主义发展到维也纳集团的逻辑实证主义,仍然坚持它的可观察证实的基本原则,但也发展了可

8、间接观察证实的原则。新行为主义者正是受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启发,冲破了早期行为主义因有机体内部因素不能直接被观察证实而不予研究的局限,使得面对而不是绝然回避意识这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并得以做出不同程度的解释。一些新行为主义者如赫尔和托尔曼都假设了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不可直接观察的中介变量。2. 操作主义的影响:操作主义严格地说起来只不过是逻辑实证主义与美国的实用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旨在于以“操作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科学概念的精确定义。在布里奇曼看来, “概念仅止于一组操作,概念就是相应的一组操作的同义语。 ”4概念如此,命题亦如此,如果不能用可观察的操作来描述、证实它,则是虚假的、客观上不存在的

9、,因而也不具有科学意义或价值。如果意识的东西、有机体内在的因素等可以操作定义来表达,那我们不惜接受它。所以说“新行为主义者就是操作主义者” 。3. 行为主义自身的发展需要:华生行为主义因为人脑的机能问题、意识问题等难以直接观察证实、研究而被排斥、被否定,这种做法不是过于武断,就是过于无知。可以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在力图争取心理学的科学地位的同时,也妨碍了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的进步。华生把心理学变成没有“心理”或无“头脑”的心理学,不仅遭到了行为主义以外的其他派别的批评,在行为主义内部也引起不满。例如早在 1918 年武德沃斯就提出了 SOR 公式,以纠正华生的 SR(Stimulatereactio

10、n)公式。新行为主义者正是看到了这一根本缺陷,而在不同程度上修正和发展了早期的行为主义,并形成了各富特色的理论体系。 4 Bridgman,P.W.(1927).The Logic of Modern Physics.(p.5).New York:Macmillan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1.心理学是一门直接描述行为的科学。2.否定假设3.认为中介变量和驱力是不必要的4.高度重视实验5 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1)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指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a 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

11、化刺激,其强度加强,不过增加的不是某一具体的反应,而是应发生的概率。b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刺激强化物的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但是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c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个特征,动物可以逐渐形成有选择性的反应。(3)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a 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前者是与反应相依随的并能增强该反应的刺激物,后者是与反应相依随的并能减弱该反应的刺激物b 条件性强化:指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这个中性的刺激物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c 强化的程序:固定强化和非固定强化6.评价:理论被广

12、泛应用;研究的是空洞的有机体;过分简单化、片面化的嫌疑;极端环境论;以操作强化的唯一模式解释语言难以令人信服新的新行为主义一、历史背景:行为主义自身暴露出许多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认知心理学在迅速崛起,行为主义面临巨大危机。二、特点:大胆使用以往被行为主义唾弃的概念;强调行为与认知的结合;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强调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三、心理观: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1)观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A 特点: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不依赖直接强化;具有认知性;不等同于模仿B 类型:直接的;抽象性;创造性(2)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A 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B 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

13、C 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D 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2.交互决定论: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影响三者是相互联结、相互决定的。个人、环境和行为三种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的人来说是大不相同的。3.自我调节论: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由三个过程组成。第一是自我观察,第二是自我判断,第三是自我反应。4.自我效能论:(1)含义:本质上是指自我生成的能力。在 20 世纪 80 年代,班图拉认为自我效能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2)形成因素:行为的成败经历;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环境条件5. 集体效能论:某一情境中,团体成员对于自己的团体取得特定水平成绩能力的一种共同信念。四、评价:注重社会因素;注重以人作为被试的实验;缺乏内在统一的框架;忽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实验方法难以让人苟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