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内涵,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也叫政府预算。 国家预算是国家基本财政计划 国家预算是重要立法文件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工具,二、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 可靠性 完整性 统一性 年度性,三、国家预算的分类,按国家预算的技术组织形式不同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按国家预算内容不同 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四、国家预算的体系与程序,国家预算的体系中央预算 国家 省级预算市级预算县级预算乡镇预算 预算 地方预算 自治区预算直辖市预算 国家预算程序预算的 预算的 预算的 国家编制 审批 执行 决算,五、我国近年的预算改革,复式
2、预算的完善 编制部门预算 推行零基预算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与税费改革,一、预算外资金,特征 财政性 专用型 分散性 预算外资金的历史与现状,二、税费改革,以税为主、费为辅 我国收费现状:征收混乱;使用混乱。 黄宗羲定律 改革方法: 先清理、后规范; 一清、二转、三改、四留 改革设想: 开征新税种 并入现有税种,第三节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一、建国后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历程,19491952,“统收统支” 19531979,“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801993,财政包干,二、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1994年1月1日期分税制改革 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划分的理论基础 中
3、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划分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其他,课后作业:,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09年我国两会审议的预算报告与08年相比有哪些变化和进步。,隆重召开,黄宗羲定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後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意思是说,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划分的理论基础,政府职能分工层次标准 资源配置职能:主要归地方政府 收入分配职能:主要归中央政府 稳定经济职能:主要归中央政府 公共产品受益范围标准 全国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提供 地方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提供,其他,进一步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 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财力 收入大头归中央,支出大头归地方 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省级以下地方财政的分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