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10/20,1,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1.劳动平衡法 基本思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增长,确立新增基本人口数量,然后按基本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推算城市总人口。 虽然劳动平衡法理论上是正确的,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来源的多元化,基本人口统计的困难性,实际采用较少。,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2019/10/20,3,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2.职工带眷系数法 基本思路: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其带眷情况估算城市总人口。 计算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十单身职工 职工带眷比:带有家属的职工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带眷系数: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
2、属的平均人数。,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2019/10/20,5,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3.递推法 基本思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详见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4.1 增长率法 4.1.1 综合增长率法 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 4.1.2 指数增长模型 运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3、: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份)。 4.1.3 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模型也叫阻滞人口增长模型,是Verhulst在马尔萨斯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人口容量或极限规模的考虑,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Pm规划区最大人口容量;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份);e 自然对数的底,大约等于2.71828。 在实际运用中,该模型常以简化形式出现:如在SPSS软件中,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参数a和b可利用软件从历史数据回归中求
4、得,Pm为输入数值,n即预测年限。,4.2 相关分析法 4.2.1 经济相关分析 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数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目标年GDP总量;a、b参数。 4.2.2 劳动力需求预测法 通过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分析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 预测目标年GDP总量;yi 预测目标年第i(例如一、二、三)产业的劳均GDP;Wi预测目标年第i(例如一、二、三)产业占GDP总量的比例();xt预测目标年末就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4.3 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 4.3.1 土地承载力
5、法 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Lt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lt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4.3.2 水资源承载力法 根据规划期末可供水资源总量,选取适宜的人均用水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Wt预测目标年可供水量;w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水量。 4.3.3 环境容量法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st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4.3.4 电
6、力承载力法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供电能力,选取适宜的人均用电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Et预测目标年可供电总量;e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电量。 4.3.5 经济承载力法 根据规划期末的GDP总量和人均GDP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目标年末GDP总量;Ut预测目标年末人均GDP。,4.4 基础设施承载力预测法 4.4.1 道路承载力法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道路总面积和人均道路面积的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Dt预测目标年末道路总面积;dt预测目标年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4.4.2 教育设
7、施承载力法 根据规划期末中小学学位总数和人均中小学学位数的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末中小学学位总数;st预测目标年末人均中小学学位数。 4.4.3 医疗设施承载力法 根据规划期末医疗设施的病床总数和人均病床数的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Bt预测目标年末病床总数;bt预测目标年人均病床数。,2019/10/20,11,居住区的类型 按照建设条件不同:新建的居住区和城市旧居住区; 按照所处位置不同:城市内的居住区和独立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按照住宅层数不同: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混合居住区;不同层数
8、居住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历史演变)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首次提出以邻里单位作为组成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上的缺陷。 西萨佩里制定了邻里关系的6条基本原则。,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2019/10/20,12,住宅类型 1.低层住宅 接近自然,每户有独立出入口,提供家庭成员生活起居、室外活动的自由和方便,由街道直接进入,独门独院,居住私密性较强,层数少,体量小,尺度亲切,形式多样,容易和环境结合。 不利于节约土地和节约能源。 (1)独立式住宅 (2)并联式住宅 (3)联排式住宅 (4
9、)Townhouse,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2019/10/20,13,住宅选型 2.多层住宅 比低层住宅节省土地,建筑费用低于高层住宅,不设置电梯 (1)梯间式住宅 (2)走廊式:内廊式、外廊式 (3)点式 (4)其他形式台阶式跃层式错层式复式,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2019/10/20,14,住宅选型 3.高层住宅 小高层:8-12层 高层住宅类型 (1)塔式高层住宅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2)板式高层:组合式走廊式,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2019/10/20,15,住宅间距 住宅的合理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
10、设、视觉为生等要求。,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住宅日照标准,2019/10/20,16,住宅间距 住宅的合理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视觉为生等要求。,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特定情况: (1)老年人居住住宅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日照标准降低; (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2019/10/20,17,住宅间距 住宅的合理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视觉为生等要求。 1.住宅正面间距 (1)标
11、准日照间距 标准日照间距是指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 日照间距系数: a=L/H L日照标准间距 H前排建筑屋檐标高至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之高差,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L标准日照间距(m) H前排建筑屋檐标高至后排建筑底层窗户标高之高差(m) H1前排建筑屋檐标高(m) 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m) H日照标准日太阳高度角 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的间距系数,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的间距系数,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的间距系数,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的间距系数,2019/10/20,23,住宅间距 1.住宅正面间距 (2)不同方位日照标准间距 L=L
12、b L不同方位住宅日照间距 L正南方向住宅日照间距 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算系数,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不同方位日照间距关系,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计算实例 已知重庆地区属类建筑气候区,该城市某居住区前排房屋檐口标高为20米,房屋底层窗台标高1.8米,后排房屋檐口标高25米,房屋窗台标高1.5米。试求:(1)房屋的标准日照间距;(2)房屋朝向为南偏东20度时的日照间距。,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的间距系数,住宅日照标准,2019/10/20,26,住宅间距 2.住宅侧面间距 山墙无窗户,可按照防火距离确定侧面间距; 山墙有窗户,可根据情况适当加大侧面间距,避免视线干扰; 住宅侧面间距一般应符合下述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米;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户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