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方剂学--总论课件.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0833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总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方剂学--总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方剂学--总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方剂学--总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方剂学--总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方 剂 学 Formula-ology,主讲 时维静,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第一章 概 述,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辨证是施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是施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沟通中医、中药与临床,将医理和药理完美结合于临床防治疾病的实践是中医学的一个显著的学术特征,方剂学则集中实现了中医理论和中药理论的高度统一。,方剂的组成是以中医学理和中药药理为依据的。,大量有效古方也是现代中药开发的重要资源库。,方剂的历史悠久,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

2、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药配合治病的疗效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形成了方剂。,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五十二病方,伤寒论,金匮要略,历代著名方书简介,现存最早的方书,载方283首。,成书于春秋战国,载方13首。,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是方书之祖。,113,262,314,集价廉易得,有效之方,以供急救之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孙思邈,5000余首 2900左右,唐以前方剂之总结,保存了深师、集验、小品方等内容,唐王焘,6000余首,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写的方书,宋王怀隐等16834首,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赵佶,近20000,堪称为

3、宋代的医学全书,270首,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制的成方配本,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普济方,清汪昂约700,第一次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开方论之先河。,金成无已20首,明朱橚s61739首,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按功用(治法) 分类方剂的典范,中医方剂 浩如烟海 一直散见于历代医籍中,逐渐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50年代 初步系统化,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Formula and therapeutic method,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证立法,依法统方,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

4、因、病机、病性、病位、病情。,就是依据辨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理,法,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方或选方。,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组合成方。,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药,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 祛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 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下指荡涤胃肠,泻下大便以攻逐在里的 病邪;,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 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 邪;使之渐消缓散; 补指

5、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组成方剂,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方剂的功用与该病的治法是同一的。,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第三章 中医处方风格,从形式上看,方剂只是一些药名、药量的直接记录,或者说只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一种处方形式,但方剂的内涵却非常丰富。,方剂中蕴涵有丰富的有关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经验,前人传留下的大量方剂则是这些理论和经验的信息载体。,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的学术经验主要集中在其所创立的方剂中。,方剂的创制反映了 制方者在特定知识背景下, 结合临床实际, 对既有理论和经验

6、的 某种发挥和创新。,一首方剂是一个医家的学术精华,众多方剂则汇聚成了中医药学术经验的宝库。,方剂学的任务,通过方剂学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组方的能力。,首先要掌握方剂的组成药物,深刻理解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及其配伍变化,进而推断其功用与主治。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在背诵中再加深理解组方原理及配伍意义。,学习方法,方剂的核心是药物配伍,其次,对组成与功用近似的方剂,加以鉴别比较,分析其组方特点及用药、用量、功用、主治的异同,从比较中掌握配伍规律。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成方,而且可以培养较强的辨证、立法

7、、组方的能力。,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组成原则 组成变化,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Monarch:即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为一方中的核心。,有两种意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Minister,臣:,佐: 其义有三 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Assistant,亦可理解为在治纯寒证时,于热剂中少加寒品,以免热性上升,不肯下降,如加胆汁童便于

8、热药中,引入肝肾之类;治纯热证时,于寒剂中少加热药,以行散之,以免凝闭郁遏之患,如左金丸之用吴茱萸。又如为避免病势格拒,寒药热服,热药寒服,亦反佐之意也。,使:有两个含义 调和诸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甘草;引经药,即引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八正散中的灯心草。,Guide,组成变化,药味加减的变化药物配伍的变化药量加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药味加减的变化是在主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病情的变化,加入某些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或减去与病情不适应的药物,亦叫“随证加减”。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药物配伍的变化是指方剂在主药不变,而配伍药物改变,有时即可直接影响该方的主要作用

9、。如:,吴茱萸左金丸(胃脘胀痛,嗳腐吐酸) 木 香香连丸(湿热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肉 桂交泰丸(心肾不交,怔忡失眠),黄连,药量加减的变化是指同是几种相同的药物组成的方剂,由于其中某些药物的药量增加或减少,就改变其功效和主治,方名也因而改变。如:,剂型更换的变化药味相同,剂型不同,在运用上也有区别。如:丸剂作用慢而力缓;汤剂作用快而力峻。,方中药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配伍关系, 方剂功效是方内药物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综合效应。,方剂既不是随症药物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某类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在治法理论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机,有目的地将群药经过合理配伍,组成的一个新的有机整体。,第五章 方剂命名二

10、十法,1.以方的主要药物君药命名。(麻黄汤、桂枝汤) 2.以基本方及加味药物命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3.以方的全部组成药物命名。(麻杏石甘汤) 4.以方的功能及作用大小命名。(养阴清肺汤、清暑益气汤) 5.以主药及方的功用大小命名。(柴胡疏肝散),6.以形象比喻方的特点及疗效命名。(仙方活命饮;逍遥丸)7.以合方及用量比例或特殊药物用量命名(胃苓汤、六一散)8.以组方药物总数及主药特点命名。(九味羌活汤)9.以方剂治法及所治病证命名。(痛泻要方)10.以方剂所治病证、病位和功效命名。(理中丸、补阳还五汤“元气亏五成,剩五成”) 11.以方剂出处书名命名。(千金苇茎汤、金匮肾气丸)12.以方剂的服药时间或剂量比例命名。(一厘金)13.以药物新陈特点命名。,14.以方剂的药物采集时间命名。15.以组方药物炮制方法及颜色命名。( 九转黄精丹、碧玉散-六一散+青黛)16.以主药别名命名。(桃花汤-赤石脂、抵当汤-水蛭)17.强调方的某一特点命名。18.以神话或故事传说命名。(真武汤北方水神名字)19.以制方者或产地命名。(越婢汤;)20.以五行关系及五脏五色命名。(泻黄散、泻白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