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力工业,杨翠霞 祝建国 2018.6.15,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力工业,一.原来的基础 1. 解放前的七十年(1879-1949) 2. 改革开放前的二十九年(1949-1978)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 1. 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发电 2. 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 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千瓦机组发电, 3. 输配电 外滩6.4公里的大道上,15盏电弧灯点亮了。,1. 解放前的七十年(1879-1949),A.初创时期(1882-1911)B. 发展时期(1912-1937)C. 大幅度消长时期(1937-1949)1894年11月7日(阴历十月初十 )
2、,慈禧60大寿当天,李鸿章派人在宁寿宫内安装了皇宫中的第一个电灯 。,A. 初创时期(1882-1911),a. 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扩张 b.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1882年5月,上海工部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厂上海电光公司,B. 发展时期(1912-1937),a.北洋军阀混战年代 b.国民党南京建都至抗战开始上海杨树浦发电厂1913年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初时装机容量为 10400千瓦,到1924年,装机容量达12.1万千瓦,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电厂。,C. 大幅度消长时期(1937-1949),a.东北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各地的电厂 b.国民党迁都重庆,汉口、长沙等地电厂内迁 c. 战后五年,
3、国民党在大后方筹建27个电厂 d.接收敌伪经营的电业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熔矿炉和发电厂 大连发电厂,2. 改革开放前的二十九年(1949-1978),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C.“大跃进”时期(1958-1960)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E.“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在内忧外患、多灾多难的社会条件中,中国电力工业步履艰难截至 1949年底,中国电力工业走过了67个春秋,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185万 千瓦,全年发电量超过43亿千瓦时,分别排在世界第21位和第2
4、5位。 a.较早解放的东北、华北地区电力工业 b.华东、西南地区的国营和私营电力工业,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a.从苏联进口装备,160位专家来华辅助设计新电厂和指导改造旧电厂 b.东北、上海和西安三大电工基地形成,C.“大跃进”时期(1958-1960),a.浙江大学成功研制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b.哈尔滨电机厂成功为新安江水电站制造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c. 产品数量猛增,质量却普遍下降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纪念邮票 新安江水电站,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a.“大跃进”后遗症 b. 进行三线建设,电厂搬迁西部。难以预料, 40年前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
5、三线建 设,竟是今日西部大开发的 前奏。生产大跃进,a.逆境中奇迹般出成果 首台12.5万千瓦双水内冷 汽轮发电机组在上海诞生b. 超出力运行,解决严重 缺电题,“文革”红绿邮资封是在文化大革命动荡时期(1969-1970)由北京邮票厂设计印制的。红绿邮资封共有20种,目前这枚“电力工人”是最珍贵的。,E.“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8),1970.1.1至1973.5.30 邮电部取消,邮政总局划归交通部领导。此邮票由交通部发行。,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1. 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发电截止2011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6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装机大国197
6、8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只有5712万千瓦,这个数字只相当于2007年全国新增机组的50%左右,相当于2015年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14626万千瓦的39%;1978年,全社会一年的用电量仅2566亿千瓦时,这个数字仅仅是2007年全国一个月平均用电量的90%,还不到2015年苏州市全社会用电量(1311.7亿千瓦时)的2倍。,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共用了38年时间; 从1亿千瓦发展到2亿千瓦,用了8年时间;从2亿千瓦到3亿千瓦,缩短到5年;从3亿千瓦到4亿千瓦又缩短为4年;从4亿千瓦到5亿千瓦,则只用了19个月;而发展到6
7、亿千瓦和从6亿千瓦发展到7亿千瓦,我们都分别用了不到12个月的时间,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由上海锅炉厂和德国斯坦米勒公司合作完成的上海石洞口电厂30万千瓦亚临界单炉膛直流锅炉改造,可适应电厂调峰要求,并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上海锅炉厂应用美国CE公司技术首次自行设计、制造的60万千瓦亚临界控制循环锅炉安装在上海吴泾热电厂。,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如今,中国电力已从世界的追随者,变成了领跑者,成功打造了“中国智造”和“中国引领”的亮丽名片。中国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应用达到 大型空冷发电机组的开发应用居领先地位,并成国际先进水平。 为世界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最多的国家。,二. 改革开放
8、后的飞速发展,丰满电厂于上世纪90年代扩建到百万千瓦以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厂。,位于湖北宜昌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的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7月10日,三峡工程首台机组发电。,1996年12月7日,华东地区最大的水电站水口水电站7台机组全部投产。,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地处四川攀枝花市二滩水电站,1991年9月开工,1998年7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0年完工,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建成投产最大的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洛阳市,三门
9、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是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2. 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2016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全球第一。中国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继续在风电市场保持增长态势,262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居全球榜首。,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2015年5月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 研制、安装的第一
10、座核电站秦 山一期核电站并网发电,从此结束 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大亚湾核电站位于深圳市,拥有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所生产电力70%供应香港。1987年开工,1994年5月6日投运。此后,在它一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1986年,新疆从丹麦引进第一台风力发电机,1988年,利用丹麦政府赠款,完成了达坂城风电场一期工程。目前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场已是我国最大的风能基地。,2011年我国风力发电量706亿千瓦时,已取代
11、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2012年,我国全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内蒙辉腾锡勒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1996年以来,已装机94台,装机容量已达14万亿千瓦时。,贺兰山风电场位宁夏青铜峡市西北约35公里的荒凉戈壁滩上,规划占地54平方公里。,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首屈一指对全球能耗降低做出了最大贡献,贡献率超过35%,高于美国的13%和印度的8%。,敦煌正在建设100兆瓦高性能汽轮发电机组,它采用了热转换效率最高的塔式熔盐太阳能光热技术。这是目前亚洲在建的最大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西藏100兆 瓦的太阳能 光伏发电站 已正式开工。 西
12、藏光伏发 电累计安装 量达到9兆瓦,占全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13%,已是中国太阳能发电量最大省区。,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约占全球的7.9%,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吨标准煤。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云南的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0处;川西也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藏北的羊八井地热电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也是当今世界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同时,羊八井地热电厂还是藏中电网的骨干电源之一,年发电量在拉萨电网中占45%。,我国潮汐能资源在沿 海的分布是不均
13、匀的, 以福建和浙江省最多,合计总量的88.3%。其次是长江口北支、辽宁和广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建成的江厦潮汐发电厂,是中国最好的潮汐发电厂,最有规模,发电量最大。,我国在其他清洁能源的利用上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3. 输配电中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48万公里,电网规模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已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五交六直”特高压工程,实现了除台湾外的全国联网。,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电网技术跨上新台阶,特高压、超高压交流输电,特高压、高压直流输电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令人信服地登顶世界电力科技的珠穆朗玛峰。,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
14、展,1981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1984年1月27日,元宝山锦州辽阳-海城输变电工程建成,10月正式投入运行。该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制造的第一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它的建设拉开了东北500千伏电网骨架建设的序幕。,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1989年9月18日,我国第一条500 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至上 海)单极投入运行,首次在华中、华东 两大电网间实现了非同期联网。,2005年9月26日,中国第一条750千伏工程官亭兰州东输变电工程投运。,二. 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2009年1月6日,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商业运营的特高压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2015年7月,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实现“户户通电”; 同年12月,中国实现“户户通电”。,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