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作者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事物形象。作者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3景物形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作者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作者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歌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1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2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
2、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
3、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考向一人物形象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二)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四策略 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象如: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
4、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所用的物象、典故有:_分析:_人物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_ 形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及典故“老马识途”。,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要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1抓住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主张。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或词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
5、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2抓住注解,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背景。对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如: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诗词写作的背景:_分析:此时的词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能不感慨万千,怎能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提示作
6、用,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人物形象:诗歌描写了一个 形象。,词后“沧洲”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词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抓住人物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要赏析人物形象,还必须具体分析诗歌语言,包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的,言为心声,行动反映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言行。外貌、神态同样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赏析人物,也要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入手。鉴赏人物也不可放过分析心理描写,因为心理描写最直接地表现了人物个性。,如: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
7、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有关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的词语有:_分析:_人物形象: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形象。,“蓬头”“侧,坐”“遥招手”“怕得鱼惊”。,“蓬头”的外貌、“侧坐”的动作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机灵,“遥招手”“怕得鱼惊”的动作和心理体现出小孩的聪明。,可爱机灵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同一形象赋予的不同的感情同一时代的作者以及不同时代的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塑造了同一形象,也会赋予诗歌形象不同的情感。如: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形象: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
8、法,借饱受摧残和打击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_ 形象。,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贵品格和坚贞节操的词人,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人形象: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借坚强不屈、斗志昂扬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_ 的形象。,具有鲜明性格和高尚品格的在艰危中奋不顾身、在成功后乐,于奉献的先行者和公仆,(三)诗歌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五方法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表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上。如崔颢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人仅用口吻传神,
9、就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这样,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便跃然纸上。,2烘托。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3对比衬托。如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本是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它春日
10、的情景。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败;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4比兴手法。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思远恨别之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5抒情方式。作者或直抒胸臆,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事,借以塑造人物形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全诗通过人物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解析:诗歌通过衣着进行人物的
11、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将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解析: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夜深坐”“说”等动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进行分析。答案:刻画了冬至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步骤二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说明、概括)
12、。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特别提醒:“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运用上面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步骤二”和“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考题印证(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
13、文,故称。,解析:诗题“竹轩诗兴”,点明地点和人物活动,表明此诗是一首写景诗,给人一种闲情雅致之感。其次把握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诗歌中关于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一些表现来进行概括和分析。开头两句通过对“柴门”“狭径”等生活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优雅,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颔联写诗人观赏“梢影”细落院中,“叶声”轻轻飘来,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通过颈联,诗人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冬天,可以坐在这里吟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通观全诗,“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答案: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步骤二、三
14、: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考向二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3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二、掌握技巧
15、找到解题钥匙(一)古代诗歌常见六种意象,(二)事物形象鉴赏三方法1读诗歌,确定意象每一首诗歌中往往有多个意象,高考题题目的意象都是确切的,做题时,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
16、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要结合具体诗歌分析。(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答案: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着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时而出没于百花之中,时而穿行于密叶之间。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和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与向往。,答案:蝉自持高洁、处境艰难,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答案:柳树风姿美好,春风力量神奇,透露出诗人对春
17、的热爱之情。,答案:莲花含情脉脉、姿态轻盈,令人怜爱。,答案:芍药外形雍容、气味狂香、色彩鲜艳,让人惊疑是否身处仙宫,表达了对芍药的赞叹。,答案:辛夷虽然平凡却美丽,不为外人欣赏,却生命力顽强。,分析事物形象类思路:审清题意筛选描绘事物形象的有关词句分析事物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描写该形象的寓意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意象。从诗歌中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意象。步骤二析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结合诗歌中描述意象的词语和诗句,分析意象被赋予的特定含义。步骤三说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意象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诗歌中某些独特的意象对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考题印证1(2013
18、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也可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此确定它们的共同内涵。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
19、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 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注】西湖: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轩槛:长廊的栏杆。芰:指菱。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月”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词人对景色的陶醉。,考向三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即“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因
20、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之,如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
21、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常见意境特点: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两方法 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感情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22、,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2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分析意境,理解作者的感情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互契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答案:1.清新2.明净
23、绚丽3.清冷孤寂4.辽阔深远5缥缈哀婉6.孤寂闲适7.雄阔悲壮苍凉8.幽深美好9寥落悲凉10.萧索苍凉,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
24、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考题印证1(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解析: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通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
25、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2(2015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象。只需找出诗歌中所提到的雨后的意象即可。作者黄庭坚得知苏轼经过长期贬谪外放,重新回到京城任职,心情愉快,而当时正值春天,春雨飘然而下,洒在
26、青草上,荡涤了一切尘土,作者心头的“尘土”也随之而去;笼罩“帝阙”的紫烟渐渐散去,象征着未来的政治清明,正可以有一番作为;雨后风和“日丽”;火红的花儿沾了雨水而更可爱;柳色葱翠可人。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是那么地美好,作者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审准题目,明确要求分析描绘的“景色和氛围”,答题区域是“词的上片一、二两句”。词的一、二句“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雁归宿汀沙”中的意象有“平芜、晚霞、大雁、汀沙”等,给人的印象是“荒芜、萧条、凄凉”,再结合意境用语作答即可。答案:本词一、二两句,描绘了平芜苍茫、落霞辉映、归雁纷纷栖落沙洲的景象;通过平芜、晚霞、大雁、汀沙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寂寥的深秋氛围,给人以落寞、凄清的感受。,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