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毕昇(约970年1051年),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
2、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雕版金刚经局部,活字印刷术,毕昇,辽、宋、西夏、金时期,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刻印刷术发展与缺点,发明:,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发展:,缺点:雕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
3、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胶泥 刻字,烧制 字模,排字 固版,印刷 拆版,活字印刷术的制版步骤,北宋泥活字,木制 活字,王祯转轮排字法,元中期 铜制活字,元 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农书,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1指南针 (1)发明:战国制成“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又制成了罗盘。,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北宋罗盘针,火药的应用,宋元时期:大规模使用火药武器,宋元时的火蒺藜 (地雷的最初德行),元朝 铜火铳,突火枪,火药的发明应用,宋代火器(模型),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4、(竹管突火枪),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应用:,造纸术 13世纪,阿 拉 伯,印刷术 13世纪,造纸术,造纸术 7世纪,火药13、14世纪,指南针12、13世纪,欧 洲,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1、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1)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2)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发达的中外交通,原因(或背景),元朝驿站,发达的驿站,马可波罗,马可波罗,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他在元朝生活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
5、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被关监狱,狱中口述被一个作家鲁斯蒂谦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可波罗,1“大师西去悲难禁,毕昇功德世长流”。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_,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C,【课堂训练】,2古史记载,郑国人到深山密林中采集玉石时,为不迷失方向,常带着“司南”。宋代,“司南”被更为精确、小巧的仪器取代,它是(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3中国在很早就出现了以火药来推进的武器装备。请你推测一下,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蒙恬 B岳飞 C孔子 D卫青,A,B,4它传入欧洲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它”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均始自(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