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ppt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01757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2016.5.14-15,36.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36.1.1 正方: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一、举例:假设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企业和家庭悲观未来,削减支出,物品与服务总需求减少,生产减少,辞退工人,失业增加,真实GDP下降,收入减少,加强了悲观主义,使经济进入衰退循环,人力闲置设备闲置,36.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36.1.1正方: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二、理由1、因为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表明了决策者能“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稳定总需求。2、社会没有理由再去承受经济周期高涨与

2、低落的折磨,产出与就业更加稳定的经济,才能使每个人都从中受益,这也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最好的运用。,36.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36.1.2反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一、反对货币政策的理由如下:1、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支出,特别是住房投资和企业投资来影响总需求。但这两项投资计划,一般情况下,是家庭和企业提前确定好的,与当下刚刚实施的货币政策关系不大。2、许多研究也表明,在做出货币政策变动决策的6个月之内,对总需求的影响很小。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变动有6个月左右的时滞。,36.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36.1.2反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

3、经济二、反对财政政策理由如下: 改变政府支出与税收需要经过漫长的政治程序,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变动从提出、通过到实施也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比货币政策时滞更长。,36.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36.1.2反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三、总结:1、由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想要稳定经济的决策者必需预见在他们的行动发生作用时(6个月或几年后),可能存在的经济状况。2、很不幸的是,经济状况的预测是极不准确的,一是因为宏观经济学是极为原始的科学,二是因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3、如果仅仅依靠对未来状况所做的学理式推测,来采取稳定经济的决策(时滞期间经济又

4、易发生变动),可能会加剧经济波动程度。,36.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36.1.2反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三、总结:4、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归因于不稳定的政策行为。5、消除所有经济波动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因为目前宏观经济知识是有限的,并且世界上许多事件固有其不可预测性。6、要避免经常用政策干预,有时只要不伤害,经济就能进行自我恢复。,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2001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对策:降低税率;2009年,几十年来最严重衰退,对策:一揽子刺激计划。不仅实施某些减税措施,而且还包括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哪一种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还

5、是税收对减轻经济衰退的严重性更好?,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36.2.1 正方: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一、理由:1、终结衰退的关键是:把总需求恢复到充分就业时的水平。2、货币政策是应对经济衰退的第一道防线: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新住房、新工厂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生产、就业恢复到正常水平。3、财政政策是另一种工具: 减税-增加收入-消费支出增加-总需求增加; 政府购买-直接增加了总需求 财政行为具有乘数效应。,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36.2.1 正方: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一、理由:4、应对2008-2009年衰退政策表明:A、当货币政策失去其效

6、用时(联邦利率几乎为零),财政政策特别有用。B、传统凯恩斯主义分析表明:增加政府购买是一种比减税更有效的工具。前者是直接而完全地增加了总需求。后者有流入储蓄的部分(对总需求没贡献)。C、宏观模型模拟效应结果:每减税1美元-GDP增加0.99美元;政府购买每增加1美元-GDP增加1.59美元。因此,一揽子计划中,联邦税收减少得少,而联邦支出增加得多。D、1929年衰退与2008年衰退数据对比: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真实GDP下降27%,失业率达到25%;最近的衰退:真实GDP仅下降4%,失业率仅达到10%;,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36.2.1 正方: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7、二、政府支出有三大类:1、用于“现建现用”项目支出,维修高速公路和桥梁这类公共工程项目。-马上开工,失业者回来工作。2、联邦政府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部分教师、警察和公务人员避免解雇。3、通过失业保障制度增加对失业者的补助。补助-用于支出-增加总需求-促进生产和就业。政府支出效果:根据宏观经济模型,到第二年年末,8000亿一揽子计划会创造或储备300多万个岗位。,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36.2.2 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一、理由:1、用税收政策来刺激经济衰退是有长期传统的。约翰逊(减税作为主要经济激励之一)、里根(签署大幅减税的法律);两次减税后很快就有了有活力的经济

8、增长。2、减税对总需求的重要影响:A、减税-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总需求B、减税(投资税收优惠扩大)-投资支出增加(刺激投资是结束衰退的关键)-总需求增加(决策者可以用设计良好的税收政策把投资作为目标)3、减税对总供给的重要影响:边际税率降低-工人赚的收入留下更多-失业者有激励找工作-就业者有激励加班-劳动供给增加-总供给增加,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36.2.2 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二、指出利用政府支出反衰退存在的三个问题:1、未来高税收预期:消费者明白,现在的高政府支出是借债而来的,这可能会引起未来的高税收。对未来高税收的预期会令消费者削减今天的支出,同时企业会降

9、低对未来利润的预期,减少今天的投资支出。由于税收预期引起的扭曲和无谓损失,使政府的支出乘数很可能小于传统上认为的(政府购买每增加1美元-GDP增加1.59美元。 )。2、能否明智且迅速花钱:大量支出需要长时间计划,要评估成本和收益。但失业急剧上升时,迫切要求增加总需求,如果迅速增加支出,购买的东西会没有什么公共价值。如果谨慎而细致,又不能及时增加总需求。,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36.2.2 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二、指出利用政府支出反衰退存在的三个问题:3、留大量额外债务给子孙后代纳税人:增加总需求的短期收益不足以补偿长期成本。,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10、,36.2.2 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三、总结:1、减税不存在上述三个问题,且对比政府支出,优点是:分散了支出决策。家庭把他们的可支配收入用于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上。企业把他们投资的钱用于他们预期有利可图的项目上。与此相反,政府迅速花大量钱时,可能建造“无地可去”的桥梁,无用的公共项目,雇佣不创造延续价值的工人。2、决策者可将刺激投资作为目标,扩大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来增加总需求。,36.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决策,美联储几乎完全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减少美联储相机决策的权力。或者是否应该让它遵循某一采取货币政策的规则。,36.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决策,3

11、6.3.1 正方:货币规则应该按规则制定一、相机决策存在两个问题1、对于能力不足及滥用权力没有限制。例如:中央银行领导人使用货币政策来影响选举结果,引起的经济波动称为 “政治性经济周期” 2、相机决策的货币政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会高于合意的水平。当经济发生衰退时,中央银行领导人会放弃他们关于物价水平稳定的声明,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这种声明和行动之间的不一致性被称为: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36.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决策,36.3.1 正方:货币规则应该按规则制定二、避免相机决策存在的两个问题的方法1、让中央银行服从于政策规则。假设:法律要求美联储每年增加3%的货币供给,与真实GDP增

12、长3%同步。这就消除了美联储能力不足与滥用权力,杜绝政治性经济周期现象。同时,经济衰退时,人们会降低通胀预期,经济将面临较为有利的通胀与失业的权衡取舍。2、允许美联储根据经济状况的反馈来改变货币政策的规则。例如: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美联储就可以将货币增长提高一个百分点。,36.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决策,36.3.2 反方:货币规则不应该按规则制定一、相机决策一个重要的优点:灵活性1930年代银行破产197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1987年10月,股市一天之内下跌22%2007-2009年,丧失赎取权的住房大大增加上述意外,没法提前制定规则,说明政策该如何反应。最好的办法:

13、任命优秀人才,给其自由,尽其所能。,36.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决策,36.3.2 反方:货币规则不应该按规则制定二、针对正方指出相机决策存在两个问题及避免方案,解答如下:1、政治性经济周期在实践中并不明显,在某些情况下,事实正好相反。例如:1979年,卡特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领导人,后者在10月份转向紧缩型货币政策,应对从前任那里接手的通胀,经济衰退结果,卡特支持率下降,1980年11月被里根击败。 2、前后不一致性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很不明显。虽遭怀疑,但可以通过实现诺言而在长期中赢得信任。1990-2000年代初期,尽管有通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但美联储实现并维持了低通胀率(此时并

14、没有任何政策规则,要求美联储严格遵守。)。3、详细说明一个准确规则非常艰难,且对于什么是好规则,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共识。,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问题:中央银行愿意忍受的通货膨胀应该是多少?争论问题:通货膨胀率的适当目标是否为零?,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36.4.1 正方: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一、通货膨胀的坏处1、含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税收扭曲、混乱和不方便、财富再分配在内的六种成本。2、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即使是3%左右温和的通货膨胀

15、,成本也会相当大。3、公众不喜欢通货膨胀,这是毫无疑问的,尤其是当通货膨胀加快时。,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36.4.1 正方: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二、达到零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有多大1、社会成本:反通胀引起高失业和低产量的衰退期仅仅是暂时的,当通胀预期下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向有利的方向移动,由于人们不断调整预期,长期中就不存在权衡取舍了。2、社会成本不一定有认为的那么大:如果人们充分信任美联储(且有国会通过立法来帮助),当它宣布零通胀目标时,就可以直接影响预期,此时社会成本会更低。,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36.4.1 正方:中央银行应

16、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三、零通货膨胀目标的一个优点“零”是一个聚焦点,比其他数字有特殊含义,就是物价稳定且完全消除了通货膨胀成本的数字。如若选择3%(之前20年中,有许多年份经历过的通胀率),美联储不一定会坚持,如果有一些事件无意中使通胀率上升至4%或5%,美联储就有可能提高目标,毕竟3这个数字又没有什么特殊含义。,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36.4.2反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一、理由:1、实现零通胀成本很大,1%5%,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不喜欢4%的通货膨胀,为摆脱通货膨胀,他们要付出一年收入的20%,甚至还要大(产量下降成本)。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者往往是

17、技术和经验最少的工人,大部分成本是由他们来承担的(社会成本)。 2、通货膨胀含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税收扭曲、混乱和不方便、财富再分配在内的六种成本,是不是很大,并没有一致看法。至少温和的通货膨胀成本并不大。,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36.4.2反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一、理由:3、认为通货膨胀会降低生活水平的观点是公众被误导的错觉。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力,不取决于货币政策。名义收入与通胀总是同时发生的,降低通胀并不会使真实收入增加更快。4、通过指数化来减少通货膨胀的一些成本。指数化债券、指数化税制、指数化合同等,可以在不降低通胀率的情况下减少通

18、胀成本。5、反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衰退在经济中会潜在留下持久性的印记。实践表明:认为公众如果相信中央银行的承诺,反通胀就几乎无成本的想法是绝对不可能的,一定会留下持久性的印记:生产率降低,工人价值降低。,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36.4.2反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二、通货膨胀可能是一件好事1、通货膨胀是能“润滑”劳动市场的“车轮”。由于工人抵制名义工资的减少,通过物价水平上升来降低真实工资较为容易实现。 举例:如果一种结构性改变减少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使他们的均衡工资减少了3% 。如果要降低3%的实际工资,通货膨胀率是0%还是4%时会更容易?为什么? 答:在4

19、%通货膨胀条件下更容易。他们只需要接受名义工资增长1%,因为很多人会有“货币幻觉”,只关注名义变量,而不是实际变量。,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36.4.2反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二、通货膨胀可能是一件好事2、通货膨胀使负真实利率成为可能。有时经济需要负的真实利率来提供对总需求的足够刺激零通胀就排除了这种选择。,36.5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36.5.1正方: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一、理由如下:1、政府债务把负担加在了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当这些债务和利息到期时,他们要交更高的税或享有较少的政府支出,或者两者都有。2、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减少,利率

20、上升,挤出投资,降低经济增长率和未来生活水平,下一代将生活在低收入、高税收的经济中。3、尽管经济衰退(税收自动减少了)和战争期间(如果高税收会引起严重的无谓损失)出现预算赤字是合理的,但在近几十年和平时期不断增加的债务是难以持续和有害的。,36.5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36.5.1正方: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二、预算赤字有其合理性的情况:1、战争期间,军事冲突增加了政府支出,出现预算赤字是合理的,此时如果高税收会引起严重的无谓损失。此外,这种高税收也显得不公平,因为这代人已经不得不为战争而付出了牺牲。2、经济衰退,税收自动减少了,出现预算赤字是合理的,若政府在此时要平衡预算,就不得不在高失业时增

21、加税收和减少支出,会在总需求急需刺激的时候,反而抑制了总需求,从而增加经济波动程度。,36.5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36.5.2反方:政府不应该平衡其预算一、理由如下:1、政府债务问题往往被夸大了,它只是平均每个人一生收入的很小一部分,2%。2、不要孤立地看预算赤字的影响:例如:教育支出的削减会减少人力资本积累与降低未来生活水平。3、仅仅关注预算赤字会转移人们对其他各种在各代人中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的注意力,比如社会保障补助。4、父母通过储蓄留下较多遗产,可以抵消政府债务的不利影响。5、债务/收入比率比债务本身更重要。6、只要预算赤字适度,就可能永远持续。,36.5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3

22、6.5.2反方:政府不应该平衡其预算二、预算赤字可以永远有的条件:1、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2、一个国家支付政府债务利息的能力一直增长。3、政府债务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总结:生产率不断增长、支付利息的能力不断增长、国民收入增长大于债务增长。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预算赤字就会永远存在。,36.6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36.6.1正方: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理由:1、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更高的储蓄为资本积累提供更多的资金,这会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2、另一个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3、但现在美国的税收体制不鼓励储蓄:A、高边际税率减少了储蓄的收益。B、一些储蓄是双重征税(比如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C、高遗产税率(最高达40%)。4、更好的办法:用消费税取代所得税以鼓励储蓄。,36.6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36.6.2反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理由:1、这样的税制改革有利于最不需要税收减免的富人。2、税收优惠带来高收益率,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接近于相互抵消,储蓄不会改变。3、减少资本收益税(鼓励储蓄的),会增加政府预算赤字,这抵消了私人储蓄增加的好处。4、简单的办法是,不用改变税法,直接通过减少预算赤字来直接增加国民储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