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总是由注意状态伴随。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气质+环境。一、心理学主要流派 1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联想和释梦手段) 。2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S-R)3 认知心理学派:SOR (刺激内部机体变量个体行为)4 人本注意心理学派:发起人马斯洛,后影响
2、最大的罗杰斯;强调心理学研究任务是了解人,以人为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教师的威信:职业威信、人格威信。学习概念:人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特点:A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C 学科内容上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 学习方式上特点:A 自学方式占重要地位。 B 学习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 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猫试验。1 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2 学习律(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巴莆洛夫条
3、件反射说:狗实验。条件反射几个规律现象:A 强化 B 消退 C 自然恢复 D 泛化 E 分化 F 高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1 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 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反馈原则) 。4 提倡发现学习(他的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和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 。5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指有意义的接受理论):1 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2 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
4、习的主要形式,因为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高。3 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4 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内、外部条件)5 教学原则 6“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建构注意理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结实、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题作用。学习观:1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 2 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3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点:代表人罗杰斯。1 意义或经验的学习
5、是重要的学习。2 学习是愉快的事 3 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4 强调学生自己评价。5 学生自我引导 6 重视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动机:界定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认知内驱力:是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选择题出现)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提高。但是动机水平越高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尔克斯和道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简称倒“U”曲线) 。学习动机理论:1 动机期望理论:学习的动力是一切
6、结果的效价,及其行为由于达成这些结果而同时产生的期望强度的积的代数和的单调递增函数。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2 成就动机理论。3 成败归因理论: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会影响到原行为的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4 自我实验理论: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究自我实验,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三、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 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
7、进行奖惩。6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教学直观形式有哪三种?1 实物直观 2 模象直观 3 言语直观。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 强度律 2 差异律 3 活动律 4 组合律 5 对比律。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0.25-2 秒之间的记忆) 、短时记忆(大约 72 个组块,最长不超过 1 分钟) ,长时记忆。 (终生)影响信息编码与知识记忆主要因素:1 识记的目的性和积极性。2 材料的性质和长度。3 对材料的意义的理解度。4 编码组块化。5 识记的信心。6 采用多通道多途径进行记忆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促使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1 及时复习 2 复习时间适宜。复习次数适宜与过度记忆法(150%为过度学习的限度) 。4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 复习方法多样化。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 审题 2 课题归类 3 重视知识 4 解题。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1 认知阶段 2 动作分解阶段 3 动作联系阶段。4 自动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 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 2 利用线索的减少。3 动觉控制的加强。4 运动图式的形成。5 遇见和应变能力的加强。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制体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
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自反,知困然后知自强。学习策略的涵义: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选择与调空。它的构成(以上分开写) 。记忆编码策略:有组块、替换、联想、理解、系统化、形象化、归类、画内容框架图等。记忆保持策略:1 痕迹消退与复习策略。2 干扰说与复习材料和 复习时间的组织策略,包括(1 分布复习,2 分散复习、3 将重要的事情放在首尾记忆) 。3 同化说与过度学习。阅读策略训练:一、SQ3R。 1 浏览 2 提问 3 阅读 4 背诵 5 复习。二 PQ4R: 1 预习 2 提问 3 阅读 4 沉思 5 背诵 6 复习。三:O
10、K5R 1 纵览 2 提出关键点3 阅读 4 摘录 5 背诵 6 复习 7 反思。四:PQRST 1 预习 2 提问 3 阅读 4 概要 5 测试。简答解题的一般策略:1 准确理解习题。2 整体把握题目中各种关系。3 在理解题的整体意义后判断题型。4 善于进行双向推理。5 克服定势,进行扩散性思维。6 善于评价不同的思路,选择最佳思路进行解题。7 解题后要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分类:1 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2 按照迁移层次分为:纵向和横向迁移。3 按照迁移的顺序分为:顺向和逆向迁移。4 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和普遍迁移
11、。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 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所谓广泛迁移价值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法则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布鲁纳所强调的学科基本结构。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 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遵循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4 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形关系,归纳以下四点:1 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
12、任意。4 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创造性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1 问题表征。2 情绪状态。3 动机强度。4 定势作用。5 功能固着。6 原型启发。创造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1 创造型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有 A 兴趣广泛 B 目标专一 C 独立性强 D 自信心强 E 感情丰富 F 一丝不苟。2 创造型大学生的行为特征有 A 内倾多,外倾少。 B 很少受暗示。C 不依赖于某个集体。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1 思维的流畅性训练。2 思维的变通性训练。3 思维的独特性训练。4 思维的辨证性训练。品德就是道
13、德品质,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 前习俗水平(阶段一: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道德定向)2 习俗水平(阶段三:“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3 后习俗水平(阶段五: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如果提供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有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14、。强调行为模仿在道德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忽略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以及儿童自身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是明显不足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1 态度定势的形成。2 道德观念的确立。3 道德情感的培养。4 道德信念的形成。5 道德意志的锻炼。6 道德行为的养成。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1 过矫正。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2 防范协约。3 强化暂停。4 表征性奖励。5 榜样师范。自我意识的涵义:是指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自我意识的结构:1 从结构形式上看,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2 从内容上可以分
15、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3 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2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3 自我意识的统一。4 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大学声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1 大学生十分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2 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自我评价符合实际。3 大学声自我体验丰富、深刻而又复杂,容易波动。4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得到和显著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1 全面认识自我。A 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B 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认识和评价自我。C
16、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D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E 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 积极悦纳自我 A 积极地评价自我。 B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 努力完善自我。A 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B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的影响因素:1 活动性质及个人优势的影响(1 活动的难度,2 个人优势效应。 )2 被评价意识的影响。3 责任意识的影响。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
17、的行为。去个性化产生原因:1 匿名型。2 责任分散。3 自我意识。群体极化:是指群体中原已存在的某种态度和倾向性得以加强,并上升到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现象。群体极化产生原因:1 信息互动。2 群体规范。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经典群体压力实验)从众的影响因素:1 群体规模。2 群体凝聚力。3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4 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5 主体认识。6 个性特征。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仿效并产生与他人相类似的一种行为。感染:是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情绪和行为的一种方式。比如“共
18、鸣” 。群体舆论: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凝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集体凝聚力的培养:1 目标整合。2 心理相容。3 积极开展活动。人际吸引受到相似性、互补性、仪表和人格等因素制约。 (相似吸引、互补吸引、仪表吸引、人格吸引)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 交互性原则。2 社会交换原则。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 情境控制原则。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 主动交往。3 移情。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 避免争论。2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 学会批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完美整合。心理健
19、康:指在身体、智能、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 具有旺盛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 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3 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 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 具有良好的适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7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 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1 心理发展的过渡性。2 心理发展的可塑性。3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4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表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 环境适应教育。A 环境与角色的变化。B 学习特点的变化。C 人际关系的
20、变化。D 管理制度的变化。2 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 健康恋爱观教育。5 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一般有以下几条途径:A 建立终生发展的理念。B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立。C 职业生涯咨询(能力、兴趣、价值观) 。4 生涯团体辅导。5 职业生涯讲座。6 职业生涯规划作坊。7 职业心理测验。人格: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智力:指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藤伯格提出的。即由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
21、力构成。智力多元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由 8 种智力组成: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的智力、观察能力。能力的个别差异:1 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2 特殊能力的差异。3 能力表现早晚差异。气质类型及其特征:1 胆汁质:坦率、经理旺盛、反映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噪易冲动、具有外倾性。2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3 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4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
22、具有内倾性。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1 生理因素。2 环境因素。个体性格的雏形是在家庭影响下形成的。3 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形成发展起主导作用。宏观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社会观念的。社会微观环境也影响到人的发展。3 个人主观因素。个人已形成的需求系统、动机体系、认知结构、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影响到人对外界信息的选择及其发映。性格特征分析:1 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2 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 性格情绪特征。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请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4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