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鼎湖山听泉.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016087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8.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鼎湖山听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鼎湖山听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鼎湖山听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鼎湖山听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鼎湖山听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鼎湖山听泉,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1“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得”就是读后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吟哦讽诵”的能力培养: 一读内容;二析结构; 三悟中心;四品语言: 五议技巧。,1、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2、其特点:选材自由,形式灵活,结构自由,不拘一格,无固定写法,主题明确、集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3、分类: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说理散文,关于散文,鼎湖山听泉,天 溪,河 岸 林,天鹅湖,九龙湖,飞水潭,山 清 泉,白娴鸟,学习重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

2、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鼎湖山,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鼎湖山又是佛教圣地。早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

3、,禅宗六祖惠能高弟智常禅师在此创建龙兴寺(宋改白云寺), 并建有招提三十六所。从此,前来朝拜和游览的香客游人日众, 不久,便兴旺起来,成为佛家圣地。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时有个名号在犙的和尚来到三宝峰,发觉这里众山环抱,面临谷地,峰峦起伏,状若莲花,“山灵之气全聚于此”,便结草为庵,号称莲花庵。后来,在犙和尚请栖壑和尚作住持,大兴土木,重建山门,并按地势倚山筑殿, 改莲花庵为庆云寺, 几百年来香火不断,被誉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鼎湖山地处北纬23度10分,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在世界上,北回归线穿过的许多地方都是荒凉的大沙漠,但在鼎湖山却截然相反,这里雨水充沛,山青水秀,林木茂盛,形成了一片

4、有4000公顷的原始次森林,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栽培植物300多种,其中亚热带植物丰富,孑遗植物繁多,木本植物比例高,常绿植物占优势,且具有亚热带植物的攀援、板根、附生、茎花、绞杀等五大特征。其中有属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沙椤、水松等11种,还有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钓樟、鼎湖冬青、扁藤等。,走进鼎湖山,天 溪,河 岸 林,天鹅湖,九龙湖,飞水潭,山 清 泉,白娴鸟,庆云寺,鼎湖,桫su椤,白鹇xin鸟,读准字音肇庆( ) 山脉( ) 汩汩清泉( ) 菩提树( ) 一泓( ) 楹联( ) 怅惘( ) 拾级( ) 镶嵌( ) 古刹( ) 迥然相异( )泠泠淙淙( ),zho,mi,gg,

5、p,hng,yng,chngwng,sh,qin,ch,jing,lnglngcngcng,生词:1.了无:一点没有。 2.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3.迥然:形容差得很远4.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5.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6.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7.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8.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 指对联。9.活脱脱:形容非常相似、逼真。10.清朗:清楚响亮。11.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应声。,12翩飞:轻快地飞舞。13柔曼:柔和舒曼。14雄浑:雄壮浑厚。15遐想:悠远地思索或相像。16泠泠淙淙17拾级18汩汩,解释词义 拾级:

6、逐步登阶 拾,同“涉” 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 指对联。,听课文录音思考:鼎湖山听泉.mp3 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些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的内容?,1、听了录音,你觉得作者听到了些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的内容?,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本文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寒翠桥补山亭庆云寺(半山),移步换景,逐渐地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2、默读课

7、文,找出表明作者游踪的词句,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文章既交代了空间的变化,又交代了时间的推移:黄昏晚饭后夜间,构成纵横交叉的结构。,移步换景,空间: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主 时间:黄昏(1-5)晚饭后(6-7)夜间(8-10) 次,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贯穿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初闻泉声(1节)引发联想,爱上山泉(2-3节)回旋、宕开,介绍庆云寺等(4-7节)深夜听泉,感悟人生(8-10节)。,3、诵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山泉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

8、,美感是充满生机的。,4、课题中你认为贯穿全文的是“听”还是“泉”?,“泉”最能体现文章重点。从全文看,由于作者赶到鼎湖山时,云雾飘忽,山色迷蒙,“看不真切”,所以“耳则愈灵”,泉声扑面而来。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听”,不过是认识泉的手段。,5、学习课文后,你认为作者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文章工于取材,善用拟人手法。,(1)文章工于取材。鼎湖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范围很广,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仅选取了第一天初到那个时段的所见所闻所感,集中笔力去写山泉,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表现,而把树木、寺院、亭子放在从属的地位,重点突出,主题鲜明。,(2)

9、善用拟人手法。描摹泉形、泉声用拟人手法,如把山泉时隐时现比作绕膝的女儿对自己的撒娇,再如把钟声和泉声相应答比作老人呼唤忘返的孩子,比拟很得体,能够传情。,6、品读第一自然段,(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找出记叙、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一段在语言上的特点。,(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文第一段交代了鼎湖山的地理位置,游鼎湖山的时间。其中“眼不见,耳则愈灵”一句在文中暗暗点题,也起了总领全文的作用。点明鼎湖山的气候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2)找出记叙、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一段在语言上的特点。,是记叙;主要是描写。 课文第

10、一段,像与读者面对面拉家常一样叙述自己游鼎湖山的事,用了口语中的词语,如“歇住”,使人觉得亲切自然,不觉得与作者一起走进了风景优美的鼎湖山。,7、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自然段。试着将这一段分成三层。,(2)说说读了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鼎湖山泉水的哪些特点? 请从课文中勾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句。,7、品读第二自然段 1.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自然段。试着将这一段分成三层。,第一层(1句); 第二层(2-3句);第三层(4-5句),2、说说读了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鼎湖山泉水的哪些特点? 请从课文中勾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句。,鼎湖山的泉水多,鼎湖山的泉水十分清澈,鼎湖山的泉水十分可爱

11、。,多:非止一脉 无处不涌,无处不鸣,清澈: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可爱: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爱女。,8、品读第三自然段 (1)作者为什么说“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 (2)文中引用了一对楹联,其意思是什么?“此中精神”又是指什么?,(1)作者为什么说“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鼎湖山古老而历史久远,但山泉娇柔的姿态,孩子般的笑声却使她年轻,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之情。,(2)文中引用了一对楹联,其意思是什么?“此中精神”又是指什么?,登高望远,鼎湖山一片郁郁葱葱;处身大自然,已觉得“身心无杂尘”。这就是“此中精神”的含义,作者在此也隐隐点出山泉是鼎湖山的

12、灵魂这一主题。,10、学习课文第四段 (1)这一段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2)这里写鼎湖山“一片碧绿”,抓住了她的什么特点?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表现着一特点?这样写的目的上什么? (3)这段结尾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1)这一段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这一段作者的观察点是站在半山上补云亭前。,鼎湖山补山亭,(2)这里写鼎湖山“一片碧绿”,抓住了她的什么特点?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表现了一特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里写鼎湖山“一片碧绿”抓住了“湿”这一特点;文中“沉甸甸的湿绿”“石径印着苔痕,点点鲜绿” “潮湿润滑的石阶”等词语表现了这一特点;从这些可见

13、作者在不经意间还是在写“泉”。,(3)这段结尾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这里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钟声,像老人“安详厚重”的声音,泉声像孩子“欢快清亮”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出自己游鼎湖山登时觉得“身心无杂尘”,而听到山中寺庙传来的钟声,勾起了一种归依佛门的想法。在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1、本文主要是写鼎湖山的“泉”,可是在文章段却写了鼎湖山之景,庆云寺的历史与现在,在全文中占了不小的篇幅,是否与文章中心偏离,能否去掉这些部分?,分析:否。 尽管这些篇幅写的内容是鼎湖山之景,庆云寺的历史与现在,但是,暗中是写鼎湖山的泉水孕育生机,滋润万

14、木。因为鼎湖山的泉水,所以鼎湖山林密湿绿如海;所以历史上因佛事而盛况空前的庆云寺,而今又有了花繁树茂的现状;所以鼎湖山被开辟为自然保护区。这一切都因泉水存在的缘故。因此,这几段内容,联系后文来看,是为后文听泉而悟“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因此,这几段写景内容并没有偏离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鼎湖山的庆云寺,12、品读第8自然段(1)认真朗读第8自然段,说说这一段重点写了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作者是如何由描写转入抒情的?找出相似点和连接词。(3)作者从泉声中感悟到什么?,(1)认真朗读第8自然段,说说这一段重点写了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夜

15、住宿庆云寺,在万籁俱寂中静听泉声,灵魂得到升华。 比喻、排比,(2)作者是如何由描写转入抒情的?找出相似点和连接词。,作者在描写中抓住事物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来转入抒情。,泉水流淌,岁月流逝,历史变迁,生命繁衍,仿佛,(3)作者从泉声中感悟到什么?,在这泉水的脚响声中,引我遐想。,(3)作者从泉声中感悟到什么?,作者从泉声中仿佛听到了一曲岁月的交响曲,她起伏变化,就像人生的变化和宇宙的发展,自有自己的规律;听泉的过程,无形中就成了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他让人们铭记: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是孕育生机的。,课文主题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中透露出自己

16、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总结课文 这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诵读感悟相信本课内容能够使你想起类似经历,并能够回味出类似的感受。听风,听雨,听雷,听雪,神奇的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宝贵的体验啊。请你动笔写一写自己倾听大自然经历和感受。(仿照书后句式来写),听风,听雨,听雪,听风 那轻柔如吟歌者,是南国和煦的春风;那坚烈如刚石碰撞者,是狂烈呼啸的北风;那隐约如蜻蜓点水者,应为炎夏中的缕缕微风;那惆怅如低吼者,定是冬日里沉闷的寒风。,那温旬如古筝者,是春日中轻抚的暖

17、风。那肃杀如羌笛者,是冬日中凛冽的寒风。那沁翠如雕玉琵琶者,应为席席凉风摩娑心田。那瑟瑟如镌木长萧者,定是飘叶入秋,雁悲苍穹的秋风。,听雨那泠泠淙淙如小溪者,是淅淅沥沥,串在一起的雨帘;那涓涓流淌如小河者,是愈渐愈大,连在一起的雨幕;那厚重雄浑如瀑布者,应为万道细雨汇于天地间;那滴答滴答如钟摆者,定是房檐间漏下的晶莹透亮的雨滴。,听 雨那轻曼如琵琶者,是微微蒙蒙的细雨;那欢快如扬琴者,是接连不断的雨滴;那流畅如竖琴者,应为数点雨滴汇于路旁;那猛烈如击鼓者,定是骤然下起的暴雨,转瞬间交织成一片。,听潮那微弱如击石者,是沙滩边嬉戏的细浪;那响亮如吟唱者,是爱拍打礁石的浪花;那振荡如大风肆起者,应为悬泉瀑布汇于深潭;那猛烈如火山爆发者,定是暴风袭卷大海,闪电劈于期间。,那安静如聆听者,是一条涓涓流过的小溪;那畅快如弹琴者,是一涌急急而过的山泉;那深邃如沉思的作者,是一片幽幽青绿的深潭;那高昂如歌唱者,是一帘哗哗喧腾的瀑布。,教学反思,学生在听课之初,被课前那些出示的风景图片吸引住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准备,教学就很好地进行下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