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1、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3、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5、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对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专政),即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7、 人民民主具
2、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 广泛性: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2)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三保障”+“一实现”+“人权”)8、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打击敌对分子,打击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9、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2)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3) 在我国,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10、坚持人民民主专
3、政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2)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知识点 2:政治权利与义务1、 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 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为基础。2、 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专指人大代表的选举)地位: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选民资格:年满 18 周岁且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
4、障,不是对自由的限制;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的自由。(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监督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2(4)对公民政治权利的政策: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特别提示】权利的实现扩大权利。我国人民权利日益得到充分实现,但权利的内容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不容推辞的、必须履行的。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
5、与义务相统一原则。(1)在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知识点 3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中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 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选举方式含义 优点 缺点直接
6、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更直接反映民意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成本高,不适用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便于组织,成本较低。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信赖的当家人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能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可能会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3【特别提示】民主选举选举权。民主选举是广义上的选举,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领导人
7、的选举、村(居)委会成员的选举;公民的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行使选举权是民主选举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二)选举方式的确定:1、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2、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3、我国的选举方式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根据国情,我国目前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5、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为什么要积极行使选举权利?(重要性)(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
8、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如何行使好自己的权利?(措施)(1) 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2) 不断提高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3)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二、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一)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1、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意义: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社情民意反映制
9、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使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与参与民主决策前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
10、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发现拟定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42、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提示】公民可以参加国家事务的决策,但公民不是决策者,没有国家事务的决策权。决策权主体是决策机关,扩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
11、己的事情,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1、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村民自治的内容: 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决策: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管理: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规范村民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这种监督不是公民的监督权意义:使村民
12、在实践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 5规范化轨道3、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4、居委会 作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管理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5、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2)凡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3)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6、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
13、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提示】村民(居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政权组织,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乡镇政府对村民(居民)委员会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指导关系,村民(居民)委员会不是乡镇政府的下级,与之没有隶属关系。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1、民主监督方式(渠道):信访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5含义公民通过给国家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意见,提出批评建议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方式信函、电话、短信、当面指
14、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特点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有效方法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纽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大、时效快区别作用为公民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相同点 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新途径(新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国家角度: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2)公民角度:
15、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3、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1)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2)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4、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P31)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 政府:国家行政机关1、 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2、政府的主要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卫国家或公民的合法权益。
16、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注意: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要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必要的行政手段(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马克思科学理论,提高民族素质;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4) 加强社会建设。(政府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6(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7、政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1) 有限政府:政府职能是有限的,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2) 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3) 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我国政府的作用:(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 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政府的作用就是管理和服务4、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1)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的需要。(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
18、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需要。(4)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5)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6)是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7)是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要求。5、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2)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宗旨:为人民服务。(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5)科
19、学、民主、依法决策: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6)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2、坚持为对人民负责原则,要做到以下三点:(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裁决制度)。4、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 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 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
20、政府不断改进工作。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赋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72、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为什么?):(根本原因+必要性+重要性)(1)根本原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重要性:(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对人民);(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对政府)。(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对政府)。(4) 有利于带动全社
21、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社会)。3、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怎么做?)(1)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2)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无(3)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4、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原因: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的决策,关系国计民生。具体要求:(1) 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 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3) 依法决策: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为减少决策失误,我国正在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22、。二、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原因(为什么?)(1) 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2)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人民,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3)重要性(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1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减少工作失误; 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3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42、怎样对政府的
23、权力进行监督?(怎么做?)(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3) 为了更好服务人民,我国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的意义:(1)提高政府公信力;(2)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3、政府的权威:8(1)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
24、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2)决定因素:一个政府是否有权威,是有国家性质决定的(3)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职权: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权力 内容 区分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制定地方性法规。关于法律的立、改、废决定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决定重大事项即还未实施,如审议批准预算任免权 各级人
25、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选举、任命、罢免相关人员监督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如审议上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4)、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5) 、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注意:职权前不能加“最高”,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部分职权。2、 人大代表:(1) 、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 、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3)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
26、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注意: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 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3、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特点(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
27、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9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28、维护了国家统业和民族团结。(3)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6、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2)坚持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
29、和人民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地位: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
30、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支持人大依法履职,使党的意志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二、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执政理念)1 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31、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要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主要解决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0主要内容: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2、1、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2、地位: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性质: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
33、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归纳: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做某事?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地位+作用(p63 三个“只有才”)+自身建设(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指导思想2、党怎样做某事?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先锋模范+自身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指导思想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的
34、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民族团结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 是什么
3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方: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自治权:地位、内容2 为什么实行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必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重要性(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
36、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1、 是什么: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地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全面、完整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3)、坚持独立
37、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注意: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2、弘扬科学精神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一、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主权国家:1.地位: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2.组成要素: 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4.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5、义务:
38、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国际组织1、类型: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联合国1. 联合国的性质: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7.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8.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9.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
39、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10.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12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1、国际关系(1) 含义: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
40、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3)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4、坚定维护我国利益(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2)怎么做: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增强国家实力;反对
41、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一、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1、和平问题(1)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2)原因: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3)现状: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当今世界仍不安宁。2、发展问题(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
42、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2)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国际新秩序的内容: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建立和谐世界的主张: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互包互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二、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1.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一个突出特点。2.世界多极化的表现:(1)世界正在形成
43、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2)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133. 世界多极化的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4. 国际竞争(1)表现: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2)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3) 我国的应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三、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1. 外
44、交政策的含义: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平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1)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决策(2)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环境;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