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雀东南飞(并序),哲思短章不用听任何人的话大概从15岁开始,我不再喊他爸爸,而是直呼其名白永刚。说起来,白永刚能让我记住的话寥寥无几。我们之间的交谈,太多时候不像老爸和女儿,没有至理名言警世名句,更多的是像同龄死党间的聊天你会把死党的哪句话郑重其事地写在笔记本的扉页吗?,当然,寥寥无几也不绝对,凡事都有个例外。在我高考的那段时间,白永刚说了一句让我铭记于心的话。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家庭战争,彼时高考成绩已公布,接下来就是报志愿的节骨眼儿了。因为我的成绩还不错,所以可供参考的学校算是蛮多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我们全家人的挑战欲望,以及他们沉寂于内心半死不活有待复苏的儿时梦想。家族会议开了一整
2、天,也吵了一整天。一派支持学医,因为越老越吃香,金饭碗;一派支持学外语,因为出国有着光宗耀祖的未来。整个过程中,始终沉默着未发一言的只有两个人白永刚和我。,最终,当所有人都吵得口干舌燥之时,似乎突然想起了我才是No.1的当事人,白永刚作为父亲才是最有决定权的那一位。于是,他们逼他表个态。我记得,他就那么低头拨着西瓜上的籽,语气很轻,但是坚定。他的声音震荡我的耳膜,仿佛带起了旋风一般,让这一整天的紧张、压抑,伴着点点被忽略的心酸和想要破壳而出的自我,都变成了一汪眼泪,在眼眶里一圈一圈地打着转。 那一次,我听了爸爸的话。他说:“你的事你决定,不用听任何人的话!只是”他没有再说下去。,岁月缓缓淌过,
3、我也渐渐明白了老爸那句“只是”后面的内容只是,不听任何人的话的人,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修身名句为人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菜根谭赏读:做好事的看不到有好报,好报就如在草丛里生长的冬瓜,自然会慢慢地长大起来;做坏事的看不到有恶报,其利益就像庭院前的春雪,必定会渐渐地消失。为人不能干坏事,干了坏事,自己的利益会渐渐消失。,遇故旧之友,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地,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辈,恩礼当愈隆。菜根谭赏读:遇到以前的老朋友,态度要更加亲密,不使对方产生冷淡之感;在隐晦微妙的地位,内心更应光明磊落,不使别人产生误解;对待年老贫穷的人
4、,礼节更应隆重,不使对方产生冷暖之感。,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矫情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菜根谭赏读:能够摆脱世俗的态度便是奇特,如果故意追求奇特,这就不是奇特而是怪异;处于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这便是清高,如果故意违反常情,表现自己与众不同,这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民间诗歌,作者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考,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朝郭茂倩辑乐府诗集予以收录,题作“焦仲卿妻”。后来人们常取诗之首句,题作“孔雀东南飞”。,开头的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
5、创作的。也有人认为,本诗所写的故事来自于后汉书烈女南阳阴瑜妻传。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汉乐府民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2写作背景封建礼制对妇女的具体要求就是“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制对妇女的行为也有一套惩罚措施,那就是汉代提出的“七出”之条,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以上七条中违背一条,夫家即可休之。汉代尊崇孝德,提出“七出”之条,并把“不顺父母”放在首位。因此,许多因孝顺父母而休妻的例子看来很不近情理,但这却是现实情况,如东汉姜诗之妻在婆婆面前骂一条狗,就被休掉,姜
6、诗还被誉为孝子。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悲剧的发生是有社会根源的。,3审美视窗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析孔雀东南飞以人物为中心铺叙故事,情节曲折,讲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读者。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纷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为何被遣,造成刘兰芝悲剧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刘兰芝被遣之谜刘兰芝为何被遣,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就目前而言,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1)礼教迫害说关于刘兰芝为何被遣,传统的权威解释是:以焦母和刘兄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迫害,这种解释未免过于简单武断。本诗所表现的决非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
7、的批判,而是为了歌颂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编者的编选诗歌的标准上看出来。诗前有这样一段小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序文中的“时人伤之”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动机。在当时的社会,“出妻”是较为常见的,不足以引起作者的创作冲动。故事中真正感动作者、使作者提笔创作的原因在于兰芝和仲卿的双双殉情,兰芝夫妇誓死捍卫爱情的行为震撼了作者,在爱的力量的感召下,作者才写下了如此哀婉动人的诗篇。可见,作者的创作动机在于肯定刘兰芝的美丽、忠贞,歌颂
8、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2)无子说有人认为,刘兰芝之所以被遣,是因为无子嗣。的确,从书中可以推断出,刘兰芝并无子女;而且,古代“无子”也可以构成被休的一条重要理由。大戴礼记就有所谓“七出”的条文:“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但仔细推敲,“无子说”也站不住脚。,倘兰芝无子,焦母大可援引“七出”之条遣之,而不必横加挑剔。而且,虽然古代允许出妻,但从中国文化的总的倾向看,并不赞成出妻。夫义妇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才是中国古代追求的理想婚姻。即使构成了出妻的条件,古人也不会轻易出妻,而是尽力维持夫妻关系,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以无子为原因出妻一般也要等到50岁后。
9、况且,古代有纳妾制度,以无子为理由出妻实在没有必要。书中也从未公开或隐约提到兰芝无法生育,兰芝20左右,正当妙龄,自遣后,求婚者踏破门槛,试问,如果兰芝真的无法生育,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者呢?可见,“无子说”实在难以自圆其说。,答案(1)png(2)pn(3)j(4)li(5)dng(6)j(7)mng(8)mng(9)b(10)b(11)zh(12)ch(13)wi(14)y(15)bin(16)pin(17)p(18)fu(19)zng(20)cng,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终老不复取_(2)箱簾六七十_(3)府吏见丁宁_(4)蒲苇纫如丝_答案(1)取,通“娶”,娶妻。(2)簾
10、,通“奁”,梳妆用的镜匣。(3)丁宁,通“叮咛”,嘱咐。(4)纫,通“韧”,柔软而结实。,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汝岂得自由_(2)捶床便大怒_(3)再拜还入户_(4)可怜体无比_(5)本自无教训_(6)自可断来信_(7)处分适兄意_(8)便利此月内_,(9)菴菴黄昏后_(10)叶叶相交通_(11)郁郁登郡门_(12)蹑履相逢迎_,答案(1)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2)床:古义,坐具;今义,睡觉用的一种家具。(3)再拜:古义,拜两次;今义,再一次拜。(4)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5)教训:古义,教养;今义,训斥或从错误中得到的认识。(6)信:古义,使
11、者,指媒人;今义,书信。(7)处分:古义,处理、处置;今义,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8)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9)菴菴:古义,昏暗的样子;今义,形容气息微弱。(10)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11)郁郁:古义,人多的样子;今义,不高兴。(12)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常指奉承、拍马。,4找出下列句中有活用现象的词,并解释(1)孔雀东南飞_(2)足以荣汝身_(3)卿当日胜贵_答案(1)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2)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3)日:名词作状语,日日。,5找出下列句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
12、苦辛_(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_(4)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_答案(1)公姥:公公婆婆,这里偏指婆婆。(2)作息:工作和休息,这里偏指劳作。(3)父兄:父亲,兄长,这里偏指兄长。(4)牛马:牛和马,这里偏指马。,6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亦自缢于庭树_(2)仍更被驱遣_答案(1)状语后置句。(2)被动句。,答案动词,休,即女子被赶回娘家/动词,派形容词,见识狭隘、浅薄,没出息/形容情意的诚挚动词,辞别/动词,谢绝/动词,告诉/动词,道歉代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介词,表被动/通“现”,出现动词,出嫁/副词,顺从、依照/副词,刚才副词,又、再/名词,双层的/动词,回复副词,表示动作
13、是双方的,互相/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名词,命相、相貌,答案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介词,表被动/介词,给、替,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本文通过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的婚变,深刻而又细致地描写了兰芝和焦母之间的矛盾,描写了兰芝和她哥哥之间的矛盾,从而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观念压迫下一个普通女子的地位,进一步对宗法社会传统伦理展开了有力的攻击,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幸福的合理愿望。,重点突破 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刘兰芝是诗人重点塑造的主要人物。诗人首先通过她的“十三能织素”,与小姑的友爱和她离开焦家时的严整的装束等细节突出了她的聪明、善良、勤劳、
14、重感情的优秀品德。她有柔顺的一面,也有刚强、倔强的一面。面对婆婆的故意挑剔,自请“相遣回”,决心不再忍受那不堪忍受的欺辱与虐待。在与婆婆告别时她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举止得体。她与仲卿最后告别,更表现出难得的坚贞。她明知家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也不愿为难仲卿,更不愿再忍辱负重。,这正是她的坚强性格!也正因为有这种性格,在凶暴的家长焦母和刘兄面前,她一点也没流露出俯首贴耳、任凭摆布的可怜相,反倒表现出人格的尊严。当她不能与仲卿活着团圆的时候,她就以死来抗争,她的“举身赴清池”正是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是以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作代价的反抗这反抗是何等惨烈!何等悲壮!诗人给与
15、她极大的同情和热情的讴歌,这使她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夺目的妇女形象。,焦仲卿有什么性格特点?提示焦仲卿不如刘兰芝坚强,但他也跟刘兰芝一样忠贞于爱情,并为了爱情和反抗压迫,也同样以死来表现他的叛逆。当他听到兰芝的倾诉时,他同情并理解兰芝的境遇,他在母亲面前为她说情;当焦母要遣兰芝回家时,他不仅表达了对兰芝的深厚情感,更表达出对母亲做法的不满与反对(“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郑重表示心意:“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同时直言“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这是多么明朗的态度,他也期待着暂别之后还有相逢。,而事与愿违,当他得知兰芝再嫁的消息时,简直五内俱焚。听了兰芝“
16、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告白,他回到家中,在与母亲的对话中,他的反抗性格得以充分表现:“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并没有使焦母回心转意。当他得知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消息,“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同样以身殉情,表现出坚决的叛逆。,诗中几个反面形象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提示焦母,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人,对于刘兰芝的美德及仲卿夫妇的爱情,她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孤行,独断专横,极力维护她这个封建家长的权威,并以此来摧残这一对相亲相爱的青年男女,这充分暴露出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刘兄,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毒害又以此来害别人
17、的人,他性情暴戾,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根本没有丝毫对自己亲妹妹悲惨遭遇的同情,反而不顾礼义,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地逼迫妹妹再嫁他人。诗人以此刻画出一个典型的市侩形象。,通过这两个反面人物,诗人达到了揭露封建家长制毒害甚至迫害青年的本质的目的,使人们认清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本诗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哪些?提示(1)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
18、内刚的个性。其他几个人物的语言不管多少,也都极富个性色彩。,(2)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抒情性穿插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3)比兴手法和浪漫手法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
19、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两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渲染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本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提示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
20、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交代。 结构上呼应映衬。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又如兰芝分别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
21、,在诗中也暗伏、照应,显示了结构的缜密。,本诗意蕴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本诗的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和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
22、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际上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1文本审美(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这首诗成功地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刘母、焦母、刘兄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形象的塑造,更是光彩照人,富有深意。(2)人物对话声情并茂。在这首诗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起了重要作用。如兰芝在自述痛苦时对仲卿说:“日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无限委屈不能不诉又不能全诉,含蓄逼真地表现出对仲卿的体贴和
23、说话的分寸。兰芝在告别婆婆时和家兄逼嫁时语言柔中带刚,十分得体,可见她既有修养,讲究礼貌又刚强不屈。至于焦母和刘兄为人,在诗中几乎全借对话来表现,“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的蛮横、专断、无视一切的神态毕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寥寥数语使得刘兄绝情、冷酷、自私、势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3)铺叙排比运用恰当。刘兰芝的自述和她初见焦母时按年龄排比铺叙的两段文字,充分体现了兰芝有教养、聪明、勤劳的特点;兰芝被遣送时极意妆饰一段铺叙,固然写了她的美丽,同时也显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刚强不屈的性格。写太守逼娶的场面,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有力地反
24、衬了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坚贞节操,又与仲卿、兰芝的痛苦绝望形成鲜明的对比。且为兰芝之死给太守家以沉重打击作了烘托。这些铺陈排比,不仅造成声调、色彩之美,而且对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化都起了重要作用。(4)开头结尾巧妙回应。开头托物起兴,暗示全诗基调,渲染哀伤缠绵气氛,创造徘徊顾虑情调;结尾用象征手法,用松柏梧桐交荫及鸳鸯相向对鸣象征男女主人公坚贞不渝的爱情及其美好自由幸福的生活,寄托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2写作迁移【角度】 我们读完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依依惜别的场景历历在目,两人的情感都在不言中,一举一动总关情。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分别的场景进行扩写,展开想象,真实地再现一幅
25、刘兰芝、焦仲卿“长别离”的场景。,【示例】 马儿慢慢地在前面走着,那是焦仲卿坐在马上心内惆怅;那更慢跟在后面的是刘兰芝的小车,那车轮吱吱呀呀,沉重地发出响声,每一声都伴着车内人沉重的叹息。此时此刻,两个人都在想些什么?是曾经的欢愉,还是此时此刻的静寂?远远地传来了小鸟的悲伤的低唱,而那林间的小溪也默不作声,只是由得飘在它身上的落叶,悄悄流向远方。可是,这要分别的两个人啊,不是小鸟于树林,不是落叶于流水。他们是相爱至深的夫妻啊,摆在两个人面前的,将是生命最残忍的诀别。“多情自古伤离别”,车外的焦仲卿也是一步一顿,他多想让这路长一点,再长一点,可是,不知不觉地,就来到大道的路口,这是他们即将离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