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投资、跨国公司与海外并购,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 or Portfolio investment,FII): 这类投资仅存于资本市场,一般不流向具体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投资的标的商品为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投资目的是获取利润。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指一国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特点是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经营权和控制权。这里所说的经营控制权是指投资者在所投资的国外企业中拥有控股权,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经营决策中有发言权。
2、,世界FDI和世界GDP的增长率互为因果,1、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在波动中增长,根据2007年联合国贸发组织的世界投资报告分析,2006年世界FDI流入量持续保持了第三年度的增长,比2005年增长了38,达到了历史上第二个投资高峰13060亿美元。(FDI历史投资最高峰为2000年的1.4万亿美元)。无论是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还是东南欧转型经济和CIS(独联体)国家的FDI都保持了增长。只不过增长比率大相径庭。,2007年全球FDI流入量达到了1.5万亿美元,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数量。但是,由于经济增长趋缓和次贷危机,2008年投资出现下降。 UNCTAD 2008,2、跨国公司获得空
3、前迅猛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新格局的主要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跨国公司共有78000个母公司和超过780000个国外的子公司。 这些公司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跨国公司拥有全球91%的知识产权; 其内部和相互间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它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占了全球跨国投资的90%以上。,跨国公司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占全世界研发活动的75-80%; 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司内贸易已经成为组织国际化生产和服务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作为新的国际分工模式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逐步发展为国际生产网络的旗舰(Global Netw
4、ork Flagship)。,国际分工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Inter-industry Specialization)向产业内分工(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和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转变。 虽然各类分工仍在不同国家间同时并存, 呈现出多层次化的格局。,跨国公司主导下的产品内分工把国际分工层面从不同行业推进到不同产品、继而推进到同一产品的不同加工工序,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国际分工交换的空间,扩大了通过互利合作途径谋求跨国公司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A、当代的国际分工和转移已突破了
5、国与国间产业整体性转移和通过最终产品的国际交换(主要通过国际市场的贸易体系)实现国际分工的模式; 新的国际分工的升级和转移以产品价值链为纽带,通过部分生产工序的转移,并通过中间产品的国际交换(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内或跨国公司间的全球一体化生产组织体系),在各种不同层次国家间形成一种工序型国际分工新格局。,B、工序型国际分工的升级和转移模式中,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 正是跨国公司内(间)全球一体化生产组织体系的建立,为各国间工序联系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微观基础及组织保障。在当代,与其说工序型国际分工的升级和转移是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结果,倒不如说是跨国公司根据各国在产品价值链的不同工序上投入要素的
6、比较优势,为寻求全球竞争优势而进行国际一体化生产布局的体现,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全球要素配置性的国际分工模式。,C、全球要素配置性国际分工的升级表现为产品加工的环节升级。 与传统的垂直性梯度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中发展不同,当代的国际产业和国际分工的升级可能同时发生于多个不同层次的国家间,表现为各个不同层次国家的企业在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上的联动式发展和升级。,3、 发达国家是FDI的主要输出国和输入国,跨国公司主要来源于三大板块:欧盟、美国和日本。 2004年世界跨国公司100强有85家是这三大板块的公司; 100个最大的公司中有73个来自于5个国家(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在78000个母
7、公司中有58000个是来自发达国家,20000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在过去的15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中有260000在发达国家,有407000个在发展中国家,有111000个在转型经济国家。中国是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最多的国家,但是从外资流入规模分析,2006年流入中国的外资只占世界外资流入量的2%,所以这些在华的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规模很小,或者是合资企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数量(千家),2007年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2007年世界500强中的韩国企业,从流出量看,百分之八十几到百分之九十几的FDI是由发达国家输出的。,
8、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十亿美元),2006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约48%,达8007亿美元。 其中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为5490亿美元,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达1773亿美元。,发达国家中吸引FDI最大的十个国家(十亿美元),2007年美国依然是吸引外资 第一大国, 流入到发达国家的外资达到了1万亿美元,是2003年的3倍。但是低于2000年的水平。美国是吸引外资的最大国家,达到了1930亿美元,欧盟的25个国家吸引了40的FDI。,2006年 2007年 增长比率,2007年发达国家吸引FDI数据,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入结构中,主要是以FDI为主,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吸引外国直
9、接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地区,2005年这些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650亿美元占世界流入量的18%。 其中三分之二流向中国(720亿美元)和中国香港(360亿美元)、370亿美元流向东南亚(新加坡200亿美元、马来西亚和泰国各50亿美元)、100亿美元流向南亚。,但是, 2006年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仅增长10%,为3677亿美元。 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为2299亿美元,流入拉美和非洲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分别为990亿美元和388亿美元。,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吸引FDI最大的十个国家和地区(十亿美元),2006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700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了3.3
10、%。中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仍然保持亚洲吸引外资的前三位。 印度超过韩国名列第四,2006年,吸引外国投资95亿美元,比前年猛增了44.4%。 2006年,全球对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56%,达620亿美元,其中流入俄罗斯的外资为284亿美元。,2006年 2007年 增长比率,2007年发展中国家吸引FDI数据,国家统计局1月24日发布的消息称,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这是中国连续15年利用外资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7年, FDI流向亚洲以及大洋洲保持了6年持续增长,达到了2770亿美元,然而,它们所占流向发展中国家FD
11、I的份额从69下降到63。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吸收了670亿美元和54亿美元,新加坡吸收了370亿美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FDI流出量(十亿美元),发达国家中FDI流出量前十名国家(十亿美元),南亚、东亚和东南亚FDI流出最大的十个国家和地区(十亿美元),中国吸引外资的状况,我国利用外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1979年1991年,外资规模很小,共计利用外资233.5亿美元。第二阶段是1992年2001年,外资迅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数量连年增加,2001年达到468亿美元。第三阶段是2002年2004年,外资高速增长,加入WTO后的第一年(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500亿美元,并于
12、2004年突破600亿美元。但进入2005年以后,利用外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与改革红利,南巡讲话,入世,到2007年, 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7040亿美元,外商投资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几乎所有的领域。,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世界排名前面的汽车巨头已经全部进入了中国市场。世界IT产业中的100强已经有了90多家在中国投资,许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投资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目前,外商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已经将近800家。外商通过对华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中国的投资成为很多跨国公司全球盈利的主要增长点。199020
13、05年在华的外资企业累计汇出的利润达到2800多亿美元。,2007年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224.32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41.66亿美元)、韩国(32.29亿美元)、日本(29.9亿美元)、新加坡(24.64亿美元)、美国(22.21亿美元)、开曼群岛(21.54亿美元)、萨摩亚(15.99亿美元)、台湾(14.34亿美元)、毛里求斯(10.46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7.13%。,与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长相反的是,2007年中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71家,同比下降8.69%。一升一降表明
14、,中国吸收外资重点正由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升。,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十七大报告,2007年3月商务部发布的关于2007年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指导性意见就指出,2007年吸收外商投资的工作指导思想就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2007年,中国政府在利用外资的政策上做了重大调整: 首先是2007年3月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从2008年开始,外资企业普遍享受的所得税税率优惠被废止,所有在中国的
15、企业都将实行25%的企业所得税率。过去,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平均为13%左右,中国国内企业所得税率平均为30%左右。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革除了长期以来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所得税制度导致的负担不公平等诸多弊端,使在中国的所有企业从此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样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基将被拓宽、税率将被调高,外资企业将面临更高的税负压力。因此有人曾担心外资会减少投资或撤走。另一政策调整是200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由于资源和环境约束,新目录不再鼓励外资进入传统制造业、不再鼓励外资投资重要矿产、不再鼓励出口导向型外资进入,并且调整了相关条目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技术先进的对外直接
16、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一个产业的技术水平越是先进,集中的程度就往往越高。产业分布的地图表明,在生物技术产业中的外国直接投资的集中程度最高, 接下来是半导体及电视和广播接收器;相比之下食品和饮料产业则比较平均地分布在东道国里。,生物工程行业的外国分支机构的地理分布(1999年),汽车工业行业的外国分支机构的地理分布,食品和饮料工业的国外分支机构的地理分布,外国研发机构世界分布图,在中国的外资研发机构分布图,中国的位置在哪里,中国,创新能力指标,人均GDP(对数值),2003年至今,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每年约有200家跨国研发机构成立,母国来源更加广泛,研发涉及的行业
17、增多,一批原创型技术研发基地投向了中国,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08年末,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华设立超过900家研发中心,中国已成为外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维持技术优势,支撑当地生产,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必须使其产品“中国化”并且不断开发新产品。 松下集团在中国也投资了两个研发中心,它们都是侧重于应用性研发,身兼两个研发中心总经理的小泽纯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基础性研究机构多设在日本本土。对松下和许许多多跨国公司而言,设立应用性研发机构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产品更贴近市场需要。”,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主要动机:,2获
18、取中国的低成本高素质人才,提高竞争实力。 寻求低成本的研发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一直是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主要动机,中国人才的高素质和低成本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另一大诱因。 以软件业为例,美国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同等人才9倍,印度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的两倍。甲骨文公司美国研发人员人均年薪8万多美元,而中国研发人员平均年薪只有1.2万美元左右。 如朗讯公司旗下的贝尔实验室,是目前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共有600多名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中国科研人员达到了96。 诺和诺德研发中心落户中国时,其大中华区总裁柯瑞龙就坦言:“之所以把研发中心建在中
19、国,是因为我们看中了中国的技术和人才。” 在微软中国研究院,60位中国研究人员中的20位研究员,基本都具有留学背景,另40位副研究员,则大部分是中国各著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生。 在三星通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贝尔实验室的研发人员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大陆,且很多是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高端人才。,3获取中国的互补性技术资源或知识性资源。 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研发投资,并不完全是为了扩大现有的竞争优势,而是为了获取新的优势或补充性资产,以维持或加强它们的全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的基础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与发达国家的
20、研发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仍有许多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差异性技术或互补性知识资源,这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弥补其技术缺陷,生产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增强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竞争力。 飞利浦公司在上海和西安建立的两个实验室,其主要研究目的就是开发适合中国及东南亚市场特有标准及概念的数字电视、无线通讯、光学存储及用户接口、网络信息家电等领域的产品。,罗氏制药全球胡沫博士坦言:“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商机。之所以在中国成立全功能药品开发中心,最看重的是中国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在临床、药品差异性方面,中国有很多伙伴值得合作。”目前,包括辉瑞、诺华
21、、葛兰素史克、罗氏等在内的公司,都先后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阿斯利康年月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成立在华首个临床药理研究中心。该公司还拟追加投资,在上海建立“阿斯利康工业园”。罗氏制药也在年月宣布成立药品开发中国中心,完成其在华药物研究、药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环节等整体布局。,中国已批准美国半导体公司英特尔(Intel)在中国东北城市大连兴建一家总投资额25亿美元的高级芯片制造厂。大连工厂将能在300毫米晶圆片上,制造精度高达90纳米的芯片组。 芯片组是电脑和其它电子装置的关键部件,是CPU和其它芯片之间数据传输的中枢系统。 英特尔过去在中国已经投资了13亿美元,大连工厂建成后,英特尔在
22、中国的投资总额将达到40亿美元。根据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有关规定,出口中国的芯片生产工艺必须晚美国两代。 据了解,大连晶圆生产线计划采用90纳米技术生产工艺,目前主流的CPU生产工艺是60纳米工艺与45纳米工艺,而英特尔下一代芯片生产工艺是32纳米。 大连晶圆生产线已经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批准,包括美国商务部、国防部。在大连生产的晶圆将用于芯片组,不用于电脑CPU,芯片组对芯片工艺的要求比电脑CPU低1至2代。,2005年各国制造业时薪比较,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虽然仍然享有一定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但是,目前中国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及泰国。也有一些调查显示,印度和越南的
23、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便宜 。,2005年按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计算,500强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批发业、其他金融活动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额分别为3.45亿美元、1.76亿美元、1.73亿美元、1.58亿美元、1.44亿美元、1.41亿美元,分别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7%、9%、9%、8%、7%、7%。,过去,跨国公司从事国际化经营,实质就是选择有利的区位环境,优化企业内部的经营行为,或者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性分支机构,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研发等公司职能开始调整。其它新型职能,如办
24、公辅助功能(呼叫中心或结算中心)也在不断出现。公司原有职能的重新配置及对新职能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跨国公司FDI的发展。由于技术进步,尤其是通讯技术的进步,也促使了跨国公司把特定的管理职能集中在那些最具竞争力的区位。,5、跨国公司的职能配置和区位选择中,生产和市场销售仍然是跨国公司FDI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20042007年的分析, 78的专家认为,企业的全球性扩张大体采取两种形式:并购(41)和绿地投资(37),其他的投资形式可能是许可证和战略联盟(22),并购 绿地投资 其他,6、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2006年跨国并购以26的速度增长,达到了8800亿美元,但是比2000年
25、的数值要低,据专门跟踪企业并购活动的英国Dealogic公司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宣布的企业并购交易总额达到4万亿美元,打破了2000年创下的约3.3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据该公司的数据,2006年全球宣布的企业并购交易案件达到31825宗,比2000年多出约800宗。该公司预计2007年全球企业并购活动仍将十分活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私人股本公司和上市公司拥有大量现金,这是今年全球企业并购交易额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今年私人股本公司参与的企业并购交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7253亿美元。此外,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的利率水平相对较低,以及银行愿意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融资等,也是企业
26、并购活动增多的重要原因。,跨国并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比重的变化,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跨国并购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比重的变化,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亚洲地区,2003、2004年亚洲和大洋洲的跨国并购前10名,2004年全球十大并购事件,2005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2004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战略资源,技术 生产能力,不具有地域特定性;可在全球范围内转移,本地化经营知识资源,市场运作支持体系营销渠道区域品牌关系资源,一国企业生产经营的必备要素;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只得与此种资源结合。,企业特质资源,专有知识、人力资本、客户关系、特定市场准入权、对某些自然资源
27、的垄断,转移要么成本太高;要么根本不可能,跨国公司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主动去寻找、获取,并将其进行整合。,跨国并购的动机,如何看待外资在华并购?,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 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 21 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几个典型的案例油嘴油泵行业:德国博世公司收购我国油嘴油泵行业的排头企业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后,我国的油嘴油泵行业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经过多年建立的技术中心被撤销、合并。 轴承行业:全国轴承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四年前与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公司合资,两年后合资公司变成了德方独资企业。 化工机械制
28、造行业:占举足轻重地位的“锦西化机”,已与跨国巨头西门子合资,外方占的控股地位。 曾经是中国电机企业排头兵的原大连电机厂及第二电机厂,分别与外商(新加坡威斯特、英国伯顿)合资。年后,被外方收购了全部股权。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年,美国跨国公司约翰迪尔与佳联合资,到年改为独资公司,约翰迪尔遂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我国失去了在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主发展平台。 我国重点行业的一批龙头企业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潍坊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也都被跨国公司紧紧“咬住”不放。 年,美国卡特彼勒已经与徐工设立了合
29、资公司。 年月日,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以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的股权;,中国前五大水泥企业中,除了浙江三狮外,其他四家企业已悉数打上了外资的烙印; 在汽车行业,我国汽车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和广州本田等家独立厂商,但这种格局的背后几乎都有跨国汽车巨头的影子,通用、福特等家巨型跨国公司和相对独立的本田、标致雪铁龙以及宝马公司在我国都找到了合作伙伴,并且已经控制了以上的市场,几乎所有的新技术都掌握在它们手中。 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大部分是在组装国外的车型。,零售领域,自日本八佰伴第一家中国店落户上海浦东以来的短短十几年间,
30、家乐福、沃尔玛、欧尚、麦德龙、易初莲花等国外零售巨头的名字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仅耳熟能详,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得到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历史的话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改革开放,目前外资在华并购的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产业垄断倾向。 跨国公司最初的并购是以企业为对象的,跨行业选择比较普遍,并购是基于经营规模和赢利目标最大化。 现在,跨国公司的并购表现为对行业的关注,特别是那些竞争力比较强、对产业结构影响深远的行业,往往是跨国公司选择并购的重点。尤其是对产业结构具有决定意义的制造业,跨国公司表现出格外的关注,我国制
31、造业中的一批排头兵企业已经或正在被并购重组。,二是着力消灭新的竞争点。 跨国公司最初的并购着眼于扩大市场份额,加快业务增长。 现在,跨国公司的并购则着力于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弱化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消灭潜在的竞争点。 如在工程机械行业,我国企业在某些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的并购明显地是针对着我们的优势,试图通过并购把我们的优势掌握在它们的手中,以便从根本上消除将来与之一争高低的可能。,三是着力提高控制力。 跨国公司最初对所并购企业的控制,主要是在股权和技术、设备环节上, 现在则谋求从产业链上和价值链上实施全面控制。 目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力度、深度、广度都是前所
32、未有的。其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同时也意图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从而形成更强有力的控制。 具体表现为:,并购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必须控股、对方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点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并购活动的基本点。此外,就是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上也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其中在控股权方面,表现得更为迫切。,整体布局、全行业通吃。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从过去单向选择,发展为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行动。 从跨国公司对我工程机械行业的并购可见,其整体布局意图明显。如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从1995年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建立的第一个合资企业起,就着眼于对中国工程
33、机械的整体并购战略。在完成对徐工的部分控股之后,又兼并了山东工程机械厂。最近,又在试图通过控股投资方式,收购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同时,还在谋求并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工程机械集团、河北宣化工程机械集团。如果这一布局得以实现,等于“通吃”了中国机械工程行业。,重点选择行业的排头兵企业。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实施的近乎于是“斩首”行动,专门选择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作为并购的重点,利用国有企业改制和地方推进国有产权改革的时机,加快了并购的步伐。并且不遗余力、不惜血本,意图通过拿下行业排头兵企业,控制战略制高点,实现对整个市场的操控。,四是在华并购成为跨国公司的“联合行动”。 对我行业排头兵
34、企业的并购,既有跨国公司的单个行动,也有跨国公司间的合作之手,其“联合行动”不兔要有“合谋”之嫌。其中既有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有与投资公司或基金的相互配合。例如在美国卡特彼勒大举进攻中国机械工程行业的同时,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也遥相呼应。,五是采取分步到位策略。 对有的重要企业的并购不能一步到位的,跨国公司往往来取分步走的策赂,通过逐步渗透,迫使中国企业逐步就范。有时,为了得到一家合资企业,跨国公司在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以后,就采取让其陷入亏损的办法,直到将合资企业的中方拖垮,中方愿意将整个企业拱手相让,合资企业最后变成了外方独资企业。西北轴承厂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
35、各地方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国企改制的主要途径。在地方政府鼓励下,跨国公司乘机加紧并购我国各地方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他们凭借“强”的优势和公关能力,廉价收购我国骨干企业的优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将其纳入合资企业,力图控制企业经营权,最后逐步迫使中方退出,最终达到消除潜在竞争对手、垄断我国市场、压制我国技术进步的目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负责的“外资并购与产业安全”报告认为仍必须坚持鼓励外资政策,但对敏感、战略性行业,国家需有控制权; 此外,还需要依靠财政、税收等手段规范外国投资者行为。 要成立外国投资委员会对特殊外资并购进行调控、申报和审查,建立合理的评估和预警体
36、系,加强对重大外资并购项目的审查,加大对外资并购中国重点和关键产业骨干企业的监管力度。 “应该坚持市场和政府力量的平衡,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力量的平衡这两个原则”。,按照“外资并购和产业安全”报告的定义,能源、水资源等战略性资源,重大装备制造业、金融产业以及涉及环境与生态安全、稳定就业的产业肯定属于敏感行业。 报告把中国定位在“大国赶超型”,并认为,利用外资在国际上没有现成经验可学。欧美属于大国成熟型,其在利用外资时比较强势,尽管表面上实行国民待遇,但有各种类型的限制法规,外资的持股比例、董事会的控制权都有规定。 在美国,总统可以以危害经济安全的理由否决任何一项并购案。 欧洲不仅在外汇上设限,还
37、采取私下和跨国公司签订自愿性协议,即使并购,也要实现零部件采购的当地化。,对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问题,也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到国外收购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上海的一家做工业缝纫机的企业上工申贝公司,2005年收购了德国的DA公司 。一个是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了德国的科堡机床厂(生产大型龙门铣)。这两家德国企业都是该行业的隐形冠军,技术世界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和世界著名品牌。收购以后,品牌、技术专利以及工厂和研发中心都属于中国企业了。中国公司正在吸收和整合这些国际资源,实现欧亚联动,全球协同发展。 在全球化条件下,在市场经济中,股权是流动的,资本是流动的,
38、所有权也是流动的。你今天可以收购我,我明天也可以收购你;你在国内收购我,我也可以在国外收购你。不要以为目前被人收购了是多么严重的事。如果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从全球化大视角以及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就会认识到外资并购仅仅是中国企业成长壮大走向世界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正面效应:增加产出提高工资增加就业增加出口增加税收收入实现规模经济提供技术和管理技能和新科技削弱国内的垄断势力,9、外国直接投资的效应分析,增加产出 1978200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已达到6224.01亿美元,它对于我国27年来实现年均9.6%的高经济增长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1983200
39、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6206.32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129.43亿美元)的8.85%。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而且还通过乘数效应和前后向联系,间接推动了我国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从而明显增大整个社会的资本规模。,提高工资,1992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职工人数由221万人猛增到1033万人,其占我国职工人数的比重也由1.49%升至9.77%。 二是间接的正效应。其主要表现为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前后向的产业联系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间接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我国的就业人数。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汽车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就可引致其上下游行业新增就业人
40、数1015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100亿美元,不仅带动了直接就业,也带动了高比例的间接就业。,增加就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总额(不含关税和土地费)迅速增长。 19922004年,我国涉外税收总额年度增长率在20.95%85.31%之间,平均增幅为38.66%。 我国涉外税收总额由1992年的122.26亿元猛增到2004年的5355亿元(大体相当于我国1995年的工商税收总额),其占我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25%升至2004年的20.81%。 由于来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总额占我国涉外税
41、收总额的98%以上,从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增加税收收入,提高技术水平,现实和潜在的负面效应:可能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直接投资于东道国的出口部门,会增加出口,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还可能是跨国公司内部的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低估在东道国子公司的中间品出口价格,高估在外国子公司的中间品的出口价格,也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可能导致国内储蓄的减少:东道国政府依赖于外国资本的流入,放松对低收入人群的征税,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加,储蓄减少;国内投资减少;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筹资,导致东道国的利息上升,通过挤出效应,降低国内的投资;同时,国内投
42、资者偏好于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将投资从国内投资项目转向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对国内政策的失控:例如对金融秩序的干扰;失业机会的增加:外资企业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创新产品对传统产品的替代和差异产品对标准产品的竞争;形成新的垄断: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弱化本国教育和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对于东道国的人力资源的低水平需求会引致东道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仅将商品产业最没有附加利润的组装环节放在了中国。 有资料显示,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的技术转让与的新技术、新工艺。为了不断强化自己的技术控制维持其高进入壁垒,在研发投资中,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在我国建立独立的研发
43、中心,大量招聘我国的科技人才、并购我国的科研机构。 因此,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技术创新发展的挤出效应(外资利用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对东道国企业进行排挤)和替代效应(造成东道国对外资技术的依赖和外资研发机构对东道国研发机构的排挤),在我国也充分地表现出来。,二、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与当地竞争者相比,面临一定的附加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是由于文化、法律、制度和语言差别引起的误解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以及东道国政府和消费者的歧视甚至敌意心理影响的结果,还可能是由于远距离交通和通讯的开支造成的、或可能是因为东道国的国有化征管或汇率波动等风险造成的。在如此众
44、多的不利条件下,跨国公司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其必定拥有当地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国际旅费、翻译费用、电讯。费用、重新建立销售网络费用、公共费用、文化冲突、汇率风险、没收风险等等)。,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HerbertHymer) 率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的发展,创立了垄断优势理论,因此又称“海默一金德尔伯格”理论。,以后的学者进一步分析认为 构成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由以下5个方面构成: 1、技术优势。 包括生产秘密、知识、信息、决窍、无形资产、市场技能等,这是垄断优势的核心
45、内容。其中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产品特异化能力是最具有实质性的构成部分。 以哈佛大学的凯夫斯(RECaves,1974)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产品差异性是诸多垄断优势的 核心,即跨国公司创造差异性产品的能力。 (在技术已经标准化的东道国跨国公司的产品特异化能力,对产品少量的更改或者通过广告形成商品标识,生产异化产品控制和打击模仿的产品特异理论论 )(高级数控机床)。 以约翰和梅杰为代表的另一派强调信息资产(技术、知识)的专有性,即跨国公司对信息资产的独占能力。 核心资产论者都强调,跨国公司只有独占核心资产,才能形成垄断优势,据此在海外投资设厂,跨国公司才能在国外环境中战胜当地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
46、对知识产权掌握知识在公司内部转移成本低可以在东道国轻易获得垄断优势)。(手机生产),2、 规模经济的低成本优势。 和传统理论强调的规模经济不同,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自于非生产活动的规模经济,如集中化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大型销售网络、进行集中的资金筹措和全球性的统一管理等造成的规模经济;3、 资本和货币优势。 对外投资的跨国公司往往是资金雄厚、或者有比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和来源广泛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为这些资金获得更高的回报。其二,外汇市场的不完全性。跨国公司拥有的货币比较坚挺,可以通过跨国投资获得坚挺货币通货溢价的收益。例如美元的高估是刺激美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因素;4、 组织管理优势。 如优越的组织和管理技能、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及有效运行机制等,可以通过对外投资,驱动更多要素,释放更多能量;(合资);5、 全球视角战略的优势。 易于得到廉价的劳动力、特殊原材料等造成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