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情节跌宕、语言显相的写作特点。3.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体会晏子的智慧所在。,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连线作者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作品。2.写作背景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婴,字仲,谥曰平,故又称晏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被人尊称为晏子。晏子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
2、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他个子矮小,容貌丑陋,却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及臣民,并扩大了齐国在春秋各国中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物中,晏子是很独特的一个。本文写的是晏子受命治理东阿的故事。,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7.文言句式(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判断句)(2)
3、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句)(3)寡人将加大诛于子(状语后置句)(4)君乃反迎而贺(臣)(省略句),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方法和结果有何不同?提示: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一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很好,却受到齐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行贿赂、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齐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晏子景公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下席而谢之,问题导学,写法
4、探究,积累与运用,景公对晏子的评价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呢?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提示:齐景公只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导致他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告诫齐景公同时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齐景公只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导致他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偏听偏信的例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提示:只听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会使我们对事情真相的了解出现偏差。我们要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学会广泛听取意见,学会辨别消息的真假。科技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很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内容混杂,其中不乏夸
5、大或片面之词。我们若遇到疑惑的消息,切勿偏听偏信,可以先利用搜索引擎等工具进行初步求证。,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本文虽然短小,但情节上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文章一开篇,齐景公怒气冲冲,大加斥责,气氛骤然紧张,情节为之一起。晏子请求改变措施,保证三年见效,齐景公答应,气氛趋于缓和,情节为之一落。哪知一年之后,地方官政绩报表一上来,齐景公立刻高兴起来,老远就去迎接晏子,并大加赞赏,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情节又为之一起。正当齐景公高兴之际,晏子却当头给了齐景公一瓢冷水,将自己前后的所作所为和盘托出,把齐景公惊得目瞪口呆,气氛立刻凝固起来,情节又为之一落。正当尴尬之际,齐景公马上醒悟过来,连忙
6、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并请他努力治理东阿,并保证自己不再干涉。这时情节才彻底顿落下来。2.课文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中齐景公的语言只有三处,这三处语言描写就把齐景公喜怒形于色、心直口快、胸无城府,以及虚心纳谏、知错能改的形象刻画出来了。文中晏子的语言只有两处,这两处语言描写,刻画出了晏子不露声色、机敏善辩、忠君爱民的形象。,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请自选话题,以设置悬念法写一段文字,叙事过程要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创意激活:(1)悬念式开篇:可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但要露而又要藏,讲究一个“巧”字。例如:“我是他的亲儿子,他不是我的亲爸爸。”小时候的我经常这样
7、伤心地对自己说。那时,我恨爸爸;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给我一分零花钱;我不知道为什么与小伙伴吵架,哭到最后的总会是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一件小事,妈妈为什么总要千方百计地为我瞒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连亲生父亲的一句夸奖,哪怕只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不敢奢求。(2)要善于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方向,叙述中应善于为人物(主人公)性格的展示设计出悬念,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例如:它是一只不普通的鸡。它开始挣扎,尽管双腿被绑。它挑衅地看我一眼,向着窗户纵身一跃,跳了下去。它好似雄鹰,华丽地飞翔、降落,悠闲地离开。,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照相她一向聪明,可这回给难住了。几个外国人要给她拍照,并要她保持刚才
8、的姿势:肩挑菜箩,弯腰拣地上的菜皮、烂叶。菜是自家的,挑来卖完了,拣回人家剩下的菜皮、菜叶喂猪,这有什么新鲜?不给照?咱们农家妇女不懂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别得罪了人家。给照?咱们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岂不丢人现丑?有了。她将身子一转,换了个角度,迅速做出了刚才的姿势。可那几个外国人一看,几乎同时耸动了肩膀,挤出了围观的人群。原来,她巧妙地利用了身后的标语牌“公共场所,自觉注意卫生”。,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方式完全不同,结果当然相反。第一次治理是以民为本,结果被国君怪罪;第二次以官为本,结果得到国君的赞赏。无论从人民的角度还是从国君的目的来评价,晏子第一次才是正
9、确的,但实际结果却出人意料,为什么会这样呢?深入一想,其实也不奇怪,向国君反映情况的是晏子的上级或下级官员,而不是老百姓,大多数人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评价事物,执政者以官为本,当然能得到好评了。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提示:“评价机制”“兼听与偏信”“坚守与变通”“信念”,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美国著名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他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他的父亲对他说:“换一个角度,换一条路,或许离成功更近。”后来他便迷上了魔术,最终成为大师。他的视角由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由自暴自弃到充满自信,他的位置也由小人物变成了魔术大师,由失败者变成了成功人士。这则素材可
10、应用于以下话题中:。提示:“视角与位置”“转变”“观念一变天地宽”,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一位诗人曾经在坐船时即兴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他在瞬间转换了一次视角,便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可见视角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人生亦如此。人生是一个动态的世界,由许许多多不同的层面组成。在同一层面,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横向与人比较;在不同的层面,人又会有纵向的比较。不同的位置决定了不同的视角,而我想说,不同的视角同样影响着你的位置,你对自我的认识。正像那位诗人一样,他的静、动完全取决于他的视角。王阳明也说过:“心外无物。”他是以唯心的视角去观察外物,体味世界,所以他便觉得万事万物的盛衰、兴旺只取决于自己,他是站在心灵这一位置上去审视周围的一切。因此,视角影响着位置。自主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