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4.17师 说.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1535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5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4.17师 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4.17师 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4.17师 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4.17师 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4.17师 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3.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以及立意深远、结构严谨的写法。,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连线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2.写作背景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2、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魏晋以来的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他人的讥笑。而韩愈却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写下此文,抨击时弊。,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

3、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7.文言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不拘于时(被动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8.名句填空(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韩愈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积极的教育思想?提示:韩愈在师说中主要

4、提出了三点教育思想:一是对教师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传道受业解惑”;二是表明择师的态度和标准,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门第观念,具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三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即“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第一段中对“受业”一项未做阐述,这是为什么?提示: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这

5、个意图是贯串全文的。“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主要的论述对象。2.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哪些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提示: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概括全面;作者强调的学而知之、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提示: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与于其身也。结

6、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有人说,第四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提示:这一段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打破了,向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并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

7、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立意深远,高屋建瓴,从大处立论,又善于从阔处行文。首先强调从师的渊源和重要性,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解惑”。其中又暗斥时人以从师为耻。接着以“师”“惑”“道”“耻”等为中心话题,列举了“童蒙之学”与“成人解惑”,“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古之圣人的从师之举”,并对其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论证,从而将小学大遗、贵不及贱、今不及古、圣益圣、愚益愚的缘由,揭示得入木三分,将从师的见解阐述得极为精辟,对当时的“耻

8、师”风确有校正之效。,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请以“对话”为话题,构思一篇议论文,列出写作提纲,要立意深刻,能体现出严谨的结构。创意激活:根据所给作文题认真审题立意以后,拟好一个题目,明确提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分论点进行论述,每个分论点至少用上一则材料。列出提纲后,重点看中心论点是否符合题意,然后看分论点是否扣材料、中心论点,是否排得顺,是否有启发性等等,最后看所选的材料是否能证明论点。,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题目:对话交流,促进和谐美好中心论点:对话交流可以促进理解,可以促人成功,可以使世界更加和谐。分论点1:对话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对话就是人与人

9、之间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是什么?)分论点2:(1)进行对话,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可以使我们与父母建立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2)进行对话,可以有效地表达个人观点,可以促使人们获得成功。(3)进行对话,可以增强国家之间的友好联系,促进共同发展,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为什么?)分论点3:要想通过对话实现自己的愿景,就必须做到与人对话时讲究对象、场合、时间等。(怎么样?)【点评】本篇提出分论点以后,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层层深入地论述,思维严密,立意上显得大气。,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是用来批评那些喜欢当

10、别人的老师、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的人。但是韩愈却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招后进,办学校,兴师道。不仅开一代学风、文风,更教育了一代新人,传承了千年文化。联想当今时代,面对传统文化的弱化、庸俗风气的泛滥,你问了吗?你说了吗?你挺身而出捍卫或反对了吗?你敢对潮流说“不”吗?今天,这个社会是不是缺少“好为人师”的风气?是不是缺少敢于向流俗说“不”的“韩愈”呢?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提示:“敢于说不”“教育”“风气”“师说”,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一部论语记载的大多是孔子如何传道解惑的事迹,却很少见到他如何教学生识字读书的事。可见,学习最初是为

11、了求道或解惑的。不知从何时起,学习变成了以学习教材字句为主,并渐渐丢掉了最初的目的,到如今,这种情形就更加突出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认为这是“小学而大遗”,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提示:“学习”“大与小”“教育”“说说90后”,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其主旨在论师,并非讲道。本文吸收了儒家思想中有关师道问题的精华,并根据当时的形势,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确定了“师”的概念,强调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提出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学必有师。这比他的前人说得都更准确、更全面;明确了择师标准,提倡“不耻相师”,批判了不从师求学的恶劣风气。“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种唯道是学的观点,也是对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的一种批判。文章肯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的风尚;确定了正确的老师与弟子的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师生关系相对论,客观、辩证地讲清了师生间应有的正常关系,冲破了儒家所宣扬的“师道尊严”的藩篱。焦龙林解读自主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